澳大利亚总理卡廷抵达华盛顿的第二天,即10月1日,他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见面前,就收到澳大利亚发来的急电。
对于中国军队在澳大利亚北部领地(澳大利亚有六个州和两个领地)出现,卡廷并没有多少意外。澳洲太大了,海岸太长了,就连澳大利亚人自己都没有办法了解所有海岸线,中国军队从某处海岸登陆上岸当然就不会让人奇怪。
许多人对澳洲之大没有多少概念,中国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而澳洲有770万平方公里,从面积上看澳洲比中国少近两百万平方公里;但海岸线,澳洲有37500公里而中国是18400公里,而且现在的澳大利亚人口可是比后世的中国大陆宁夏人口还少。
用人烟稀少都无法形容澳洲上面的状况。
这正是卡廷清楚知道的,澳大利亚想要有活路只能投靠美国的原因。
1日上午卡廷还没有出门,华盛顿又响起了防空警报,中国空军飞机的炸弹没有落入市区,但东边的华盛顿造船厂发生了巨大的爆炸。防空警报解除后,卡廷从接待他的美国人那里知道,中国飞机把一颗炸弹扔到了造船厂的鱼雷车区,引起近百枚鱼雷大爆炸,波及了造船厂三分之一的建筑。
在澳大利亚的时候,卡廷就收到美国本土遭受中国空军飞机的轰炸,到华盛顿后他才身临其境感觉事情到如何严重地步,至今华盛顿都没有恢复正常供电,而且总统府白宫早就被夷为平地。
中国人真胆壮,根本就不顾忌美国总统的死活。
从今天的轰炸,卡廷体会到中国军队的强大:如此大的船厂,中国飞机并没有狂轰滥炸,却只用一颗炸弹就能够引爆鱼雷生产车间的近百枚鱼雷,使得造船厂三分之一区域受到影响。
所以,澳大利亚投靠美国真是唯一的出路,因为澳大利亚军队根本就抵抗不了中国军队的进攻。
罗斯福在华盛顿的住址非常隐秘,如果卡廷不是给美国国务卿赫尔透露澳大利亚要投靠美国,估计卡廷也无法见到罗斯福。
见到罗斯福后,卡廷第一句话就让罗斯福非福常吃惊:“总统先生,澳大利亚希望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一个海外州。”
罗斯福的吃惊真不是装的,澳大利亚总理没有从澳洲出发前,通过驻澳美军高级军官表示澳大利亚要投靠美国的意思,包括到美国后,前去接待的赫尔也是收到对方同样的意思。
按照罗斯福的理解,这次澳大利亚总理亲自来美国,应该是以澳洲矿产资源利益交换美国的援助。
自从得知中国军队进攻澳洲,虽然美国本土遭受中国空军飞机轰炸,特别是许多水坝被破坏,影响也非常广泛,但美国政府还是准备增援澳大利亚。
对美国政府来说,中国军队攻取澳洲后,美国想赢中国就更难了。
所以,罗斯福是没有想到澳大利亚所要投靠美国,不是简单国与国之间寻求的援助,而是直接要把澳大利亚白送给美国,要知道美国为了获得海外基地,曾用五十艘驱逐舰从英国手中换了八个小岛屿。
这对美国来说真算是天上掉馅饼,但同时也是天大的麻烦。
澳大利亚是英联邦成员之一,要弃英投入美国,要成为美国的一个海外州,不用脑子想谁都知道英国不可能同意。
英国非和美国翻脸不可。
二战前,哪一个国家是美国的最大敌人?很多人可能想不到,不是苏联,不是德国,更不是小日本,而是英国!
美国在一战中,先是给交战双方输出军火,发了一笔战争财,后来快收割时投机性加入了协约国,沾上了战胜国的喜庆。
但由美国建议并创立的国际联盟,美国被英法联手摆了一道,群主竟然被踢出群了!
1929年胡佛担任总统的时候,把英国当成了最大敌人,并从1930年开始制定了与英国作战的“红色战争计划”:在东海岸靠近加拿大的地区进行一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然后美国派出空前绝后的大军入侵加拿大,用大型炸弹轰炸重点工业目标,更会动用生物武器;攻取英联邦成员之一的加拿大,然后隔着大西洋耗死英国。
原时空美国进攻加拿大的“红色战争计划”秘密,是到1970年才解封,但当时该计划的一部分内容因泄露而被美国媒体登了出来,罗斯福只能出面打哈哈予以否认。
1933年罗斯福担任总统后,继续前任总统胡佛的“红色战争计划”,他批准5700万美元预算在美国北部与加拿大接壤的地方修建了三座军用秘密机场。
所以,后来希特勒纳粹德国挑战英法时,美国不仅幸灾乐祸,还给德国大量的物资支援,直到1940年,美国看到自从德国天降猛人而变得强大,美国政府担心德国整合欧洲后会变得更无比强大,最后才把德国上升为主要敌人,并与英国联手开始打压德国。
而且,美国在正式下场前,继续坑英政策,并逐渐掏空了英国的家底。
现在,罗斯福看到卡廷拿出许多正式文件后,知道卡廷所说的“成为美国一个州”并非戏言,不过罗斯福也不可能马上答复,除了美国政府同意外,这样的大事还需要国会批准的。
罗斯福让卡廷先回宾馆等候消息,因为对此事美国政府内部还是需要协商,罗斯福也不隐瞒卡廷说最关键、最担心还是美国与英国因此事而可能产生的矛盾和影响。
身为澳大利亚总理的卡廷当然能够理解,反正澳大利亚已经决定与美国私奔了,后面所涉及到的问题自然由美国解决。
等卡廷离开后,罗斯福让人把国务卿赫尔叫来商量。
罗斯福询问赫尔:“如果美国接受澳大利亚成为美国的一个海外州,你认为丘吉尔和英国政府会有什么反应?”
赫尔说道:“不说亚洲英属殖民地马来亚、缅甸没有了,就是英属殖民地印度丢失后,英国在国外就剩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两个最大的领地,所以美国接纳澳大利亚成为一个海外州,丘吉尔非疯了不可,英国政府非疯了不可,美英同盟必然会破裂。”
罗斯福点点头,认可赫尔的说法:“同盟必然会破裂,结果就是德国无法压制,美国会失去欧洲的所有利益,因为美国不可能在亚洲对付中国的同时,还单独去欧洲对付希特勒纳粹德国。”
罗斯福接着说道:“但如果不接纳澳大利亚,将来被美国媒体和民众知道的话,我这个总统就会被臭骂不可,甚至有可能被美国历史书称之为永远的耻辱!”
和澳洲相比,美国用720百万美元从沙俄买回来的阿拉斯加,就只能算一堆臭狗屎。
赫尔说道:“如果没有这次世界大战,美国与英国翻脸就翻脸了,就是他们想打也是打不过美国,反正是澳大利亚人自愿加入美国,但现在不正处于世界大战吗?而且美国的主要敌人中国越来越强大,同盟不能分裂,所以美国既要把澳大利亚拿到手,也要保持与英国的同盟关系。”
罗斯福问道:“那如何兼顾呢?”
赫尔答道:“密约,澳大利亚为什么想加入美国,还不是他们战不过中国人,而英国又帮不上忙。所以,我们与他们先签密约,同时防止意外,除了密约外,还签多个将澳洲一些地方租借给美国的条约,包括开矿权和驻军权,这样也不怕他们反悔。当然,这些同意把澳大利亚加入美国的高官,我们必须扶持他们坐稳了,让他们掌控军援的分配权,培养投靠美国的势力,战后可以搞一个加入美国的公投流程,既成事实,谅英国也说不出话来。签约这些搞好后,即可以动员美军前去澳洲增援。”
事实上,原时空赫尔的这套操作模式就是二战及二战后美国介入世界各国的常规手法,也代替英国成为世界战争和动乱的搅屎棍。
二战后,世界上各地的动乱和战争,背后都有美国操控的黑手。
罗斯福觉得赫尔的方法不错,这样还不用通过国会的批准,国会的那一帮议员可不会帮着保密的。
罗斯福决定下来后,又派人去通知卡廷过来商议。
两天后美国政府与澳大利亚签署了密约和多个条约,当然有些条约是可以公开的。比如驻军权就不会出现有澳大利亚民众抵触情况,本来作为盟军,美军就有驻军澳洲的权利,这新的驻军权只不过在时间上进行误导而已,不显山露水包含在《美澳安保条约》里。
卡廷觉得这样更好,这样澳大利亚得到美国的全力支持,也避免弃英投美转弯过快让澳大利亚政府陷入尴尬境地,当然美国的赫尔还给卡廷建议,在战争期间澳大利亚就不能进行选举了,免得政府内阁的替换造成弃英投美政策得不到延续。
让卡廷更高兴的,美军立即安排十五万部队和大批飞机、坦克、火炮重装备在两天内启运,二十五天内将抵达澳洲;后续的第二批六十万军队和更多的重装备将在一个月半内抵达。
加上前面的美军,在澳洲的美军达到一百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