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还派出一名将军担任美英澳联军最高统帅(兼驻澳美军总司令),这卡廷是没有意见的。前面英国人一直想抢当这个最高统帅,但在澳洲的英军还不到三万人,美国一直不同意,所以前面澳洲上面的联军就没有最高统帅。
而这次美国人可不管英国人的感受,不愿意就滚到一边去,反正美澳两国政府已经私通,也不在乎英军那三万人。
担任联军最高统帅、兼驻澳美军总司令的,就是艾森豪威尔上将。
卡廷是10月4日乘飞机从美国启程回国,这时美军部队乘坐的运输船已经出发,加上运输武器弹药补给,运输船和军舰超过一千艘,分成五个批次绕道南美前往澳洲。
澳大利亚北部领地,10月4日下午4时。
澳大利亚军队第7步兵师长艾伦少将率领美英澳联军南下部队已经前进120公里,来到一个叫帕墨斯顿的小镇。
据先头部队报告,帕墨斯顿南边四公里处发现有中国军队。
中国军队把通往南边的道路已经挖断,而且不仅把道路挖了,在道路的东西两侧还挖延伸很长的堑壕,先头部队派出两支侦察分队沿东西两个方向侦察,走出五公里后堑壕仍然存在,该堑壕疑似是中国军队的阻击线。
艾伦少将想着这里离凯毖琳只有二十多公里,中国军队在此设立防守阵地也属正常。
艾伦少将命令第7师第2步兵团在三十辆坦克配合下,在帕墨斯顿南边三公里即中国军队阵地前一公里建立前进阵地,而另外两个步兵团就在帕墨斯顿南边道路两侧展开。
除了中间是澳大利亚步兵第7师部队,美军的两个团布置在左翼(东侧)、一个英军旅在右翼(西侧),因为后方是达尔文战区,所以整个南下的联军成一线摆开。
现在西方国家的军队受一战壕沟战、阵地攻防战影响,不熟悉也不喜欢搞运动战,反而擅长阵地攻防战,这也是反其道而行的德军“闪电战”有奇效的原因。
澳大利亚军队师从英军,虽然编制上开始模仿美军编制,但作战理念仍没有摆脱过去的习惯方式。
这里的地形是没有山区的平坦荒野,艾伦少将自然就用上熟悉的一线摆开、阵地攻防作战方式:准备在火炮掩护下,逐个攻击阵地和逐层攻破对方的防线。
所以说,西方军队的装备比中国大陆国民党军队先进,但战术上比国民党军队还死板,原时空二战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在东南亚、南洋所向披靡就是这个道理。
那些低矮的日军士兵能够骑着自行车,用穿插战术把英军或美军装甲或机械化部队追得上天没路入地无门的窘境。
韩先楚到凯毖琳镇后,除派出吴信泉带参谋去勘测地形,他自己就带着部队全力修建机场,当然他也接到敌军从达尔文市南下的情报,不过他只是把南边的一个营也调到北边,由两个营在北边二十多公里的地方形成警戒线外,就置之不理。
这支由远征军组成的先头部队第一任务就是修建机场,这是关系到后期作战的制空权问题。
目前中国海军舰载机,除了用空空导弹外,空中与美制的陆基战斗机在狗斗中已经没有优势,而且只有不到三百架舰载机肯定不能与澳洲有两千架美制陆基飞机硬拼。
所以,自从敌人在内陆建起机场后,中国军队在达尔文战区上空就没有绝对的制空权。
只有动用01基地生产的新歼六,才能取得绝对制空权。现在01基地生产的新歼六,是参考徐远山从现代时空购买中国空军最后一批退役的歼六飞机(更换新发动机),这批歼六是最完善的机型。
在仿造过程中,钱学森这些科学家也不是墨守成规,通过分析后认为歼六的速度过高有些浪费(原歼六最高时速1490公里),而现在最高时速1100公里就已经有很大的作战余地,发动机的输出动力也有多余,所以通过重新设计并经过风洞试验,新歼六的机身稍微拉长了一些,机翼长度和宽度也增加一些(参考徐远山提供后世的各种机型资料)。
与原歼六相比,新歼六显得身子更为细长,机翼更为宽大,虽然最高时速仅是1080公里,但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了提高,而且载重更是增加(载油量和载弹量)。所以航程也增加了,由原来的最大航程1690公里,增加到2300公里;作战半径由原来的690公里,增加到920公里。
而原来的歼六武备是三门30毫米的机炮,改为两门20毫米机炮和两门机枪,另外机头仍保留一门30毫米机炮备用。
原来三门30亳米机炮虽然火力强大,但备弹各只有一百发,这在后世歼六出现的六、七十年代的小规模空战(每次就是对战一、两架飞机)还可以应付,与二战大机群动辄几十架、上百架的大空战,这点备弹就不够看了。
而且徐远山在后世听到许多空战故事,很多时候我空军英雄牺牲原因就是战斗机打完了弹药。
所以关于新歼六的武备,徐远山建议保留机头30毫米机炮为备用或对地面装甲、坦克攻击(与其它武器不是同一个按钮),然后在两个机翼上各配置一门20毫米机炮和一挺机枪。
机炮和机枪混合,是二战的战斗机一种常规配置方式。
当然,新歼六还携带四枚空空导弹,这就是这个世界上01基地用一年多时间在参考原歼六基础上自己能够研发生产的最先进战斗机。只是如涡喷发功机和一些电子产品配件是徐远山在后世采购的,所以数量有限,目前只生产出三百六十架,而澳大利亚将使用其中的两百架。
这就是韩先楚这支部队所建设的这个野战机场的重要性,……凭借这两百架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夺取澳洲上空的绝对制空权。
等吴信泉带参谋勘测好地形,回来给韩先楚报告,两人在具体战术研究时才发现:包饺子战术不好实施,因为周边的地形都是平坦而开阔,并没有大山、河流地形配合形成包围圈。
澳洲在地理环境上有很多优点和长处,但同样有一个大缺点,就是河流较少,这也是澳洲中部是沙漠的原因。
不过,韩先楚在原时空的战争年代被称为“旋风司令”,说明他这个人在战术和战法上有独特的见解和作战指挥奇才。
通过比较和分析,韩先楚提出两翼坦克对冲内卷、中路装甲车高速突击的战术,所发挥的就是这支先头部队所具有强突破能力、机械化高速运动的特点。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框架,不过吴信泉在战场指挥上又是以善用战术而著称,所以这两名战术高手指挥员又在细节上进行完善。
战场就选择在凯毖琳北边二十多公里的帕墨斯顿镇附近。
最后整个作战计划就报到徐远山这里。
徐远山之所以放手让韩先楚指挥作战,是因为过两天后他就要回去带后续部队和那两百架新歼六战斗机、飞行员、地勤人员过来,离开期间无法再指挥部队作战。
同时,徐远山也相信韩先楚、吴信泉、梁兴初这三名战将,有如此多的重装备和三万名战斗经验丰富的战士,即便遇上十万兵力的美英澳联军也至少能坚持到他带后续部队过来。
看到眼前这份作战计划,徐远山就笑了:“你们这种战术,我觉得可以称作一波流,敌人没有那支部队能经受你们用两百三十辆59坦克和三百辆装甲车摧残的!你们放手指挥吧,我看完这一仗再走。”
实际上,除了这些坦克和装甲车外,这支先头部队还有152自行榴弹炮和120自行反坦克炮各四十八辆。
这些重装武器来到这里后,全部隐蔽了起来,所以从达尔文南下的这支美英澳联军,真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如此凶狠的猛虎。
解放军的“火力不足恐惧症”,根子还是红军长征时候。谁能想到,原时空三万多红军在陕甘会师时,只有第二方面军带来的一门75山炮,东征时又缴获阎锡山三门山炮,等到八路军三个师成立时,四万兵力的八路军全军就只有一个四门山炮的炮兵连。
所以,“二营长,你他娘的意大利山炮呢?”的这个梗,真是有历史背景的。
特别经过抗美援朝后,土共军队对炮兵和重火力的重视和使用早就超出了别的国家军队。
现在,韩先楚的作战计划就是一把梭哈,不留后手,所有重装备全使上,不是一波流是什么?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mkj.cc。船说手机版:https://m.shumkj.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