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东北部的英军重要交通枢纽和后勤补给基地的迪马普尔被中国军队攻下后,英军总司令蒙巴顿急火攻心,但因为英军没有制空权,他连从新德里乘机到印度东部了解情况和稳定英军和印度军队士兵的士气都无法做到。
当初他寄于厚望的温盖特第77旅破坏中国军队运输线计划,不到半个月时间就遭到失败,损失人员接近80%,只有温盖特和少数英国官兵逃了回来。
英国这种低层次的特种作战,己方没有制空权,英军特种部队得不到支援反而遭受到中国空军飞机的袭击和跟踪;另外,英国的第77旅又无法与当地土著混在一起,当初温盖特为了“钦迪特部队”战斗力,所选的成员绝大多数是英国人士兵,犯了大错!对土著中的洋人,中国军队特别有敏感性,大老远都能闻出来,何况英国与中国处于宣战状态,中国军队凡是见到美英平民同样是抓获关押起来,……表面上,中国按照美英宣战后关押华人的对等原则,实际上是想利用这些洋人到工厂干活,偷懒也不可能,卖力干活才能有好的小日子过,中国管理人员也不虐待这些人,不干活的只会给少量食物吊命,不为什么,就因为中国穷呗。
所以温盖特的“长布计划”扑通下去后,连水花都没有就消失了。
东部前线英军发来的电报也是断断续续,蒙巴顿没法了解科希马和英帕尔战场全面情况,他当然不知道上述这两地方的英军无线电通讯已经受到中国军队严重干扰。
不过因为两地方区域较大,中国军队也没有完全攻进来,所以没有完全中断英军的通讯联络,而且英军还能有一部分是通过电话联系的。
作为曾经的世界老大,英军部队配置还算比较豪华,无线电通讯开始配置到排级部队。
英军步兵排通常下辖三个10人制步兵班,排指挥部则包括一位排长、一位排军士、一个三人制50毫米口径迫击炮小组、一名通信员和一名排长的勤务兵兼传令兵。一个标准的步兵排共有37名官兵,他们配有一门轻型迫击炮、三挺布伦式机枪、五支斯登冲锋枪和29支步枪,除此以外还有36枚手榴弹。
排长的勤务兵在担任传令兵的同时还要充当无线电操作员。
通过菲律宾战役,中国总参谋部的参谋总结战斗过程中,发现干扰美军的无线电通讯会讯造成美军部队的极大混乱,因此在前线的中国参战部队,每个师都临时增加一个无线电干扰组,不过因为使用的是手摇发电机,功率相对小一些;另外,每次战役空军都安排无线电干扰的专职飞机。
吴伟的54师和另外两个山地师开始进攻迪马普尔时,每个师同时开动了通讯干扰器,这也是外面英军收到的消息总是断断续续的原因。
不论科希马的利姆中将,还是新德里的总司令蒙巴顿,知道迪马普尔英中双方军队交战很激烈,但更具体的情况就无法掌握了,后果当然是严重的。
1943年1月14日中午,中国三个山地师把英军第二师不到三千人压缩到核心阵地,而印度军队第50旅基本全部投降后,进攻迪马普尔的中国军队只留下两个团和所有火炮继续作战,另安排三个师中的三个运输团一边收拾迪马普尔英军物资,一边帮助作战的这两个团。
而余下的六个团去进行打援,其中54师全部的三个步兵团扑向西面过来的英军一个旅的援军;另外两个山地师的三个团去东边的阻击战场,配合阻击的这个团,以四个团的兵力包围从科希马过来的一个英军师援军。
中国军队战术思想就是先把英军的援军缠住,等到迪马普尔战斗结束后,再让运输团帮助把所有107火箭炮和75山炮分别运送到东西两面打援的战场。
这确实是林彪的连环套手笔,因为中国军队占领迪马普尔的机场后,可以开始用运输机把野战师运过去,那三个山地师只需再坚持两天,就可以换野战师上场了。
三个山地师的师长,包括吴伟全是老红军出身,而且年龄都不到三十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不说两天,二十天都能坚持下来,能够空投又不缺粮食和弹药,打累了就换运输团上去,这运输团战士的战斗力比英军士兵战斗力都强。
1月15日,迂回包抄的54师在阿萨姆邦阿姆勒基的东边十公里处围住前来增援的英军161旅,这处战场离迪马普尔仅有二十公里。
当中午时候,师辖山炮营和107火箭炮、120迫击炮全部被火车运了过来,运输团还准备下午再运送一批炮弹过来。
实际上,运输团打扫迪马普尔战场时,还缴获英军二十八门25磅野战炮,不过中国炮兵不熟悉该型号火炮,同时吴伟觉得自己师里的火跑已够用暂时就不需要这些还没有操作过的火炮。
这是中国军队在阿萨姆的第一仗,54师拥有150门以上的火炮,打一个英军旅应该够了,如果不是吴伟觉得54师已经连续作战多日,当天晚上他就命令发起进攻了。
阿萨姆是世界红茶著名产地,原时空中国后世的奶茶店里“阿萨姆奶茶”的阿萨姆就是专指这个地方。
在进攻印度前,参战的连级以上干部都学习过英属殖民地印度的历史和各邦的情况,阿萨姆原来曾是一个小王国,说小是因为地盘就是比后世中国的重庆大一些,但人口现在都有上千万,原时空后世二十一世纪印度阿萨姆邦人口是三千三百多万,地形以平原和森林为主,原住民是来自缅甸、中国和不丹为主,阿萨姆王国先被缅甸征服,时间不长就被打过来的英国殖民统治。
原时空到2011年,阿萨姆独立运动的“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才与印度政府签署停火协议,该组织为了阿萨姆邦从印度独立出去,与印度军队作战超过三十年时间,其中印度政府最多时候派出八个陆军旅和四个陆军师的部队,但还是无法清除这些闹独立的组织。
你说阿萨姆独立运动组织厉害不厉害?
这个地方后面肯定要独立的,所以54师包围英第161旅后,就派出印度人民军的阿萨姆营的战士给附近的民众传话“中国军队只打英国人不打阿萨姆人”。
当初组建印度人民军的时候,都是按印度各邦组建各邦战士的连、营、团等单位,比如孟加拉邦的士兵有一个团,就组建孟加拉邦团,这个团打到孟加拉邦后就不走了,就地扩军以此基础成立孟加拉邦人民军。
54师中的阿萨姆邦士兵只有一个加强营,就组建阿萨姆营,平时作战时与中国军队的两个营混编(单独的阿萨姆营战斗力不行)。
而且中国军队进入印度后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同时还担负发动群众的任务。
印度虽然被称为“文明古国”,真实情况是既不文明,因为文化教育很落后,文盲的比例还比中国差好几倍;也不古国,印度始终就没有国家概念仅是地理名字。
印度各地民族很错综复杂,包括种姓制度不是一、两句就能说清的。
现在,等到阿萨姆邦的英军发现阿姆勒基附近的英军第161旅被包围,并得知迪马普尔基地已经被中国军队占领,说明英军第二师已经全军覆灭,层层上报后,等蒙巴顿得到消息,已经是1月16日。
那么是不是派兵救援英军第161旅呢?
新德里英军司令部也有参谋比较聪明,不说英军第161旅被围了,而且科希马和英帕尔超过二十万英军和印度部队被围,那里的情况一团糟,司令部至今不了解实情。
所以就有参谋给蒙巴顿说出了心中的疑问:中国空军有制空权,却不轰炸阿萨姆铁路,是不是等英军援军上来送菜,打一个顺手围一个来援的,等打这支援军的时候可能又给新的援军设下圈套,这样可就没完没了啊,最好等英帕尔和科希马的英军和印度军队情况明了后,再派重兵去进攻迪马普尔,给科希马和英帕尔的英、印军解围。
实际上,这名参谋言外之意是不看好科希马和英帕尔的英军和印度军队的状况,那可是近三十万的部队,其中光英联邦的人组成的军队就有二十万。
这个时候,英国这些只会计算战场双方人数、火炮和坦克比拼的英军参谋们哪能知道中国军队这种“嘴里吃一个,筷子夹一个,还盯上锅里一个”的高超战术呢。
蒙巴顿只好让参谋们对后面战时态势进行讨论,看能不能找出合适的对策。
讨论的结果让蒙巴顿出乎意料。
因为司令部参谋多数人认为:英军逐个朝东印度添兵是无济于事,只能白白损耗宝贵的兵力,所以英军应该退却到孟加拉邦与比哈邦交界的地方,这里是平原地带,可以集中英军在印度的所有装甲部队对中国军队实施反击;这里又是在英军战略基地周边作战,便于英军补给和机动兵力,且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将远距离作战带来的补给困难等问题抛给中国军队,而且前面科希马和英帕尔各处的报告中,都没有提到中国军队有装甲部队。
英军在印度集中了一百万兵力(不算印度部队),而在科希马、英帕尔有二十万,剩下就是八十万,除去各沿海防范中国军队从印度洋登陆上印度半岛,那么只能集中到四十万机动兵力,加上所有装甲部队的上千辆坦克,另在几十万印度陆军配合下,能与中国军队在比哈邦和孟加拉邦平原与中国军队勉强进行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