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手枪团被甘肃交通局的骑兵队盯上了?
原来由马家军组成的骑兵队和东北军一一八师被派往天水城增援时,队长马应图叫嚣道:“你们东北军、陕军怕这些娃娃兵,我们马家军可不怕,只要他们敢来,我们会像老鹰抓小鸡那样把他们全抓起来。”
交通局的骑兵队是直接隶属于西北“剿匪”总司令部。
因此,来增援路上遇到红军阻击时,因为地势不利于骑兵部队行动,骑兵队就没有参与进攻。
但当红军撤退时,马应图觉得机会来了。
所以就成了东北军直接扑到天水城,而这支马家军骑兵队就盯上了眼前这支红军队伍。
原来时空,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在与国民党军队对阵中,几乎所向披靡。
这里的几乎就是完胜了国民党中央军、陕军、东北军,唯一有些吃亏的是与马家军的骑兵部队战斗。
马家军骑兵部队确实有实力,论武器,马家军的装备在国民党军队中只属三流水平,但马家军骑兵的战斗力却不容小觑。
其士兵内部凝聚力很强,作战凶狠顽强,可以说是用三流的武器打出了一流的战斗力。
马家军骑兵非常惯于在平旦地形包括黄土高原的地势上发起长途奔袭和集群冲击,其冲击力和震憾力颇强。
一旦被其突破前沿阵地,防守方的步兵被迫进行近身格斗时,往往腾挪不到三五步,出枪不过三四尺,便被疾如旋风的马家军骑兵用锋利的“河州军刀”劈倒。
即便是正面集群突击未能奏效,马家军骑兵也常常利用其机动性强的优势,迅速利用沟壑迂回至步兵防线侧后发起冲击,并屡屡得手。
众所周知,如果缺乏机枪、火炮,步兵部队对阵骑兵部队总是处不利的状态,偏偏红军部队就缺这两样。
加上一些部队指战员缺乏经验,面对骑兵密集突击容易发生心理恐慌,这又进一步降低了防御的稳定性,所以红军与马家军作战就屡屡吃亏。
当然后来马家军遇到火力强大的解放军时就不一样。
原来时空解放战争中,马家军全军几次和解放军交手,差不多就被西北野战军打了一个全军覆没,就是因为这时解放军机枪和大炮的火力变强了。
甘肃马家军骑兵部队的主要活动地域,是陇东和兰州东南部定西、通渭附近,这都属于黄土高原的一部分。
陇东就是天水城北边平凉一带,兰州东南定西、通渭在天水城的西边。
前一个是现在红二十五军223团活动区域,后一个就是手枪团游击区的范围,这也是徐远山担心这两个团会遭到马家军骑兵队袭击的原因。
徐远山能想到用洛阳铲挖陷马洞和琴钢线对付骑兵冲击的方法,就是与他担任过记者见多识广有关。
徐远山曾经在“八一”建军节前,采访过原西北野战军近88岁的一位老军人,这位老军人讲述了当年一些西北野战军痛偏马家军骑兵部队战斗过程的故事。
其中就有1948年4月西府(陕西关中一带,习惯把西安往西到宝鸡称为西府,往东到渭南称为东府)、陇东战役,他们部队防守阵地迎战马家军骑兵部队进攻前,将公路旁的电线杆截断,在阵地栽成高约1米、间距2米的双行拌马桩,还将电线缠绕在拌马桩上,织成网状的绊马索,果然战斗中马家军骑兵受阻行动迟缓后遭到解放军的沉重打击。
所以徐远山就想出了这一种用洛阳铲和琴钢线结合对付骑兵的办法。
手枪团也是被这支马家军骑兵队逼到了墙角,不得不冒险一战。
17岁的王志顺是手枪团1营1连的尖刀排排长,他们排随全连一起被抽出来加入迎战敌人骑兵的这个营里,为此又给他们排增加了三挺轻机枪。
王志顺尖刀排曾经多次跟着团长杜本润化装袭击敌人,战士个个勇猛异常。
其中最为著名就是今年6月15日远程奔袭敌后方重要补给站――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
1连在杜本润带领下伪装成57军围剿队,成功袭击荆紫关敌人的警戒连,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
杜本润的名言也是这一仗后传开的。
当时杜本润对国民党士兵大声骂道:“你们怀疑我们国军,延误追剿战机,八成是私通红军,全部缴械!”1连战士们一听杜团长发话,100多支长短枪一齐对准了警戒连,敌人还在发呆时,已全部被红军缴械。
这也是1连全连被调入到正面迎战马家军骑兵队原因。
8月15日清晨,在通渭县与武山县中间常河镇附近一个东西向的川道,手枪团由东朝西前进,按照前两天的规律,两、三个小时后马家军骑兵队就会顺着红军行军的踪迹追过来。
在一个合适地方后停下来修工事设陷阱,王志顺发现这是一个小坡地,按要求他们必须是先弄陷阱,敌人出现时候才能修工事。
这样才会显得真实。
昨天晚上杜本润召开三个营的连长以上作战会议,但直接迎战骑兵队的这个营所有9名排长也要求列席,所以王志顺也去参加了。
按照杜本润的设想,前面一个营硬顶,如果顶住了说明马家军骑兵队吃亏,它就必须回转利用机动能力突围出去。
那么两个包抄的营也必须在敌人退路上搞陷阱,否则根本就拦不住要逃跑的骑兵。
后面挖陷马洞是不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但扯上钢线还是有时间的,因为没有了陷马洞,就多拉上十几道钢线。
办法就是提前打下间隔有两、三米距离的木桩,到时候直接派十几名战士去把钢线缠绕到木桩上。
木桩以前也是实验过,上端绑钢线的地方要有一个槽,免得钢线滑脱出木桩上端。
同时防止敌人骑兵会冲击后面包抄的红军部队,各部队也要在自己阵地前面至少布两道钢线。
这些都是给自己保命的东西,也不用担心那个连或排的队伍会大意。
散会后,各排都抽一个班战士去准备木桩,这是一米多长一端被削尖的粗木棍。
常河镇的这个川道,宽度有三百多米,按照目前红军没有火炮,机枪又少,根本就不可能对敌人骑兵部队实施伏击,因为步枪有效距离太短,也没法瞄准冲锋的马队。
只能吸引敌人骑兵主动来进攻。
在阵地前挖陷马洞时,王志顺排分到九把洛阳铲,每个班有3把,只能大家轮换使用。
不过多出的人手一部分人去绑钢线,另一部方人就把挖好的陷马洞进行伪装。
就是在洞口架一些小枝条,再把草皮、树叶及碎土撒上,使得敌人看不出洞口形状。
王志顺他们排,平均每把洛阳铲挖了十个半米多深的陷马洞,直到东面跑回来的两个营士兵呼喊,说是两、三公里外出现了敌人骑兵。
既然红军看到了马家军的骑兵,反过来马家军骑兵也同样看到红军战士。
整支骑兵队慢跑前进,马家军玩马并不亚于蒙古人,知道冲锋前必须保持马匹的体力,骑手也能在马上稳坐而不疲倦。
队长马应图在马上举起望远镜观看,见到三里外的红军正慌成一团,大部分朝两旁川道坡上爬,川道中间有一个小坡上的红军士兵正急匆匆挖工事,看起来人数还不少,好几百人。
而这些挖工事士兵的后面,有一队十几人的样子正朝西边跑去,而且这些人大多数并没有携带步枪。
是当官的无疑……所以说手枪团常常以假乱真,这戏演起来真是有模有样:士兵慌乱,当官逃跑。
马应图算是从马家军基层打拼出来的,勇猛无比而且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