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谁的谋略高一筹---(1 / 2)

西兰公路坪头镇附近的一次遭遇战,以东北军败逃回宝鸡而结束,当然要回到四十公里外的宝鸡,估计要等到第二天上午。

整个战斗过程持续不到一个小时。

这样短的时间战斗就结束,与遭到突然袭击有关;与某人不按常规地将面杀伤武器的重机枪当作点杀伤武器有关;但最关键还是与东北军的战斗力有关。

一个团啊,竟然被一个连杀得大败而归。

不信也得信了,实际上,就按这时的东北军士兵连家乡父老不要,918后丢掉东北三省成了军阀或者国民党反动派的工具。

要求他们有多少战斗力,那真是笑话。

到西北来剿匪,红军与他们又有多少关系?

等到东北军撤退后,韩先楚让战士们把东北军遗弃公路上的一些武器弹药全部打扫干净,有二十八支步枪,主要是79式步枪,其它武器还有伤员被东北军士兵带走了。

战死的东北军士兵57具尸体被直接埋到了路边。

红军牺牲了一名战士,四名战士受伤只是先简单处理,牺牲、受伤的战士都先抬回去。

在战斗地段附近,韩先楚指挥战士实施了爆破,炸下的碎石堆掩埋将近五十米的道路,最后又给此处警戒的一个班战士多留下一些干粮后其余战士全部往西撤。

在最东的一个渡口附近,1营也就是升格成224团在这里设立了战地救护所。

徐远山在这里见到军医院院长钱信忠派到224团的两名弟子:柳依依和赵石尔。

自从红二十五军决定分兵扩大游击作战区域后,钱信忠就把徐远山的弟子分到各团,每个团两名,最后剩下三名就留在军医院随军部行动。

徐远山自从13名弟子参加红军后,仅是参军前给他们谈过一次话,鼓励他们坚定不移跟着土共和红军走,做好本职工作,并抽空学习他给每个人送的一本《赤脚医生》,从另一个方面完善医学内容。

从此后徐远山再没有专门和他们见过面。

他还是有点要避嫌的意思,更何况他们都是义子、义女。

当然工作中相见倒是无妨,救治工作完成后,徐远山又给柳依依和赵石尔谈一次话,主要还是工作中注意的问题。

徐远山说道:“这西山地区的水质有些特殊,就是含氟量高,这个氟你们暂时不懂不要紧,知道就是常年喝这样的水对身体骨头不好,造成骨质疏松和异形,你们有机会要给刘震政委建议:一是招新兵时,牙齿太黄的不能要,这是身体氟含量过高的特征,而且这个病目前无法医治;二是战士们喝水时尽量不能喝生水,要喝烧开过的水,多煮一些时间更好,这样水中的氟大部分会蒸发掉。”

柳依依赶紧说道:“师傅,您等一下,我们用笔记本记下来。”

徐远山等柳依依、赵石尔拿出笔记本后又再说一遍。

徐远山最后叮嘱道:“无论如何你们要坚持学习,要切记就算是死都不能做对不起红军的事,再艰苦都要咬牙坚持,师傅我就是因为有一些特殊原因,否则也会参加红军的。”

徐远山告别依依不舍的两位弟子,带着重机枪组前去和刘振斌他们会合。

韩先楚知道后专门安排一辆空车送他们过去。

关于要破译国民党军队的电报,前面一直在急行军,要么是连续作战,现在进入西山后,徐远山要求李光生要长时间开机,收录各种频率的来往电文,为下一次破译国民党军队行动做好准备。

他把一些重要设备如望远镜、瞄准镜,夜视仪、夜视瞄准镜统一交给刘振斌保管,允许他在关键时刻动用,平时有空就用手摇发电机给夜视仪、夜视瞄准镜充充电,两天充一小时就可以。

其它,就是招兵和训练,如果西兰公路有情况,可以夜间出击帮助224团。

徐远山准备要返回现代时空,泰国14天的隔离期前七天马上就到,他必须露面接收一些物资和生活用品。

另一边,1营现在升格成224团,韩先楚和刘震目前的任的务也是非常艰巨,不仅要把粮食运过渭河到西山,还要在西山地区打倒地主建立根据地,扩大部队增强实力。

韩先楚决定这次一定要招上一千五百名的新兵,经过训练后就派出去以打带练。

否则就浪费这个适合招兵和练兵的地方。

按照徐远山提供的地图,在这一段五十多公里距离,有六个过渭河进入到西山的渡口和道路。

经韩先楚和刘震商量后,决定留一个连组织西兰公路沿线百姓从这六个渡口把粮食运过渭河到对面西山最近的村子。

渡船不够就用粮食、银元购买百姓的木板、圆木制作临时的渡河工具。

另外两个连以排为单位分六路深入西山打倒地主闹革命,并组织西山百姓接力把粮食、物资往西山深处转运。

因为红军买卖公平,态度和蔼,还给老百姓免费治病,立即得到当地广大百姓的欢迎。

而且红军还宣布了,凡是帮助运输粮食、物资到西山的,成年人每天除能吃饱饭后另外得到五斤粮食,年老、年幼的人就是在路边帮助烧水摆碗茶给大伙提供饮水的,除能吃饱饭外,每人每天还得一斤粮食。

实际上,这些粮食仅是没收西兰公路沿线地主家粮食很少一部分。

徐远山建议修改红军原来直接分粮的方式,采用后世众人所熟悉的以工代赈方式。

而且这里因为地方偏远,国民党政府控制弱,反动宣传也少,百姓对红军本来就没有多少反感。

好家伙,这一下子把西兰公路沿线的上万名的老百姓都发动了起来。

让许多来自苏区的红军也是异常激动,当年的苏区百姓不也是这样支持红军么?

而且因为红军这次搬运粮食和物资显出的实力,就有一些实在过不下去的穷小子主动要求参加红军。

还没有进入西山,224团就招到了两百多名的新兵,这样红军进入西山后就更显得势大。

刚好一个排老兵带一个排新兵在一个地方展开建立根据地的工作。

吴焕先听说后,随运粮车队还过来了一次。

他指挥手枪团在天水城西边关子镇伏击战大获全胜,红二十五军伏击敌人的正规部队,1:1的兵力都能消灭对手,何况国民党军队这次来增援的还是一个补充团。

通过了解,吴焕先认识到徐远山这种方式对鼓励百姓支持红军更为持久,更具有活力。

他返回天水城与徐海东商量后,决定全部实施这种以工代赈方式搬运走天水城的粮食和物资,进入山区后再分段接力,最后设置的密营再由红军战士自己负责。

果然,在发动了超过两万名百姓帮助运输三天后,彻底搬空了天水城缴获的粮食和物资,其中还包括地主、土豪劣绅的粮食和家产。

这时清水方向攻击过来的东北军一一四师离天水城还有二十多公里。

兰州方向沿西兰公路过来的国民党援军也进到关子镇,并与阻击的手枪团3营交上了火。

远在川西的教员运筹帷幄,红二十五军长途奔袭出了奇迹。

这一招确实就打在国民党政府和蒋秃子的软肋上。

红军北上的意图,蒋秃子很清楚,他始终想要做的是把从江西突围出来的中央红军,要么被消灭;要么被赶到最西南荒芜之地自生自灭。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说蒋秃子没有私心也是假的,他的私心就是借机把西南、西北各省的军阀换成自己人。

另一方面,蒋秃子与慈禧太后一样的心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