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谁的谋略高一筹---(2 / 2)

他为什么对日本侵略东北没有抱有坚决抵抗态度,因为东三省对他来说真是可有可无。

别说他和张学良拜了把兄弟,民国政府在政治上,兄弟都是拿来卖的。

慈禧太后所谓的“宁赠友邦,不予家奴”,本质是可以和友邦一起欺压家奴,和友邦一起从家奴他们身上吸血。

给予家奴了我吸谁的血去?

蒋秃子的“攘外先安内”,本质和慈禧太后的“宁赠友邦,不予家奴”异曲同工。

理工出身的徐远山在当记者后,因为接触到了社科问题,他就常常用理工科的逻辑思维来思考一些问题。

比如到民国后,他就思考过为什么后世会有少数公知要洗白四大家族控制的民国政府和蒋秃子。

日本侵略者已经侵略中国,屠杀中国百姓,你还在安内不动员全国民众力量反对侵略这与慈禧太后有什么区别?

如果真是不一样,逻辑应该反过来才对:“安内先攘外”……家门已破,强盗入门,兄弟咱俩先不打,对付完强盗再说。

蒋秃子是内战用金钱混成了内行,而外战外行。

他之所以知道红军北上,不就是知道对方因为走投无路后想到北边依靠那个大国生存吗?

所以蒋秃子早就在西北布了手脚,先派朱绍良当了甘肃主席,虽然后来把主席官位让给东北军的于学忠,但朱绍良还当着甘绥靖主任、西北“剿匪”总指挥,这才是实权。

走这一步棋时,红军还没有长征呢,蒋秃子不过就是借机夺了杨虎城在陕甘两地的利益而已。

所以杨虎城后面不动异心都不可能。

而当红军进入甘肃后,蒋秃子把东北军二十多万人派过来,要说完全是对付徐海东部四千人,说出去肯定会被人耻笑。

这步棋本质就是想掩盖他不抵抗日军侵略,放着东北军在华北让他骑虎难下的境地。

当蒋秃子得知,徐海东部成功突袭天水城,正为他自己有先见之明高兴时,真正有雄才大略的教员却反手一招:你要阻挡红军北上,我就断掉西北与中原的联系。

陕西进入西北,陕北有三边(定边)通宁夏;咸阳长武通甘肃平凉;宝鸡通甘肃天水;凤县通甘肃陇南。

但除宝鸡方向有西兰公路外,其它全是山区小道不通汽车。

当然,教员也知道红军力量的弱小,所以只要求红二十五军能够切断西兰公路一个月即可,这一个月时间里红军就能够会师,和国民党军队在甘肃东、南部战役上得到平衡,然后再定下一步。

他并不知道,现在还不怎么起眼的徐远山先生,可以轻而易举就能断掉西兰公路半年,或者需要的时候断掉一年。

而做到这一步,这位徐先生仅需要一台小型号的凿岩机,他离开的时候就要求刘震向吴焕先、徐海东申请准备好两百升的汽油和一千斤炸药及相应雷管导火绳。

等到下次他带着凿岩机回到民国,就会沿西兰公路放上一千响的开山炮,一个炮眼装一斤炸药威力就足够。

就算两个炮眼之间相隔五十米,这也有差不多是五十公里长度。

没有大型机械的民国,就算自己在旁边袖手旁观,特么的你还不得搬半年!

徐远山离开民国时空的第二天,红军也撤离天水城,进入山区展开游击战。

不过在泰国正处于隔离期的徐远山并不知道,民国时空的甘肃,各处大战将起。

喝着咖啡,徐远山通过电话通知赵剑波,把他提前要求准备的十台小型挖洞机和一台小型的凿岩机送过来,其中凿岩机配了五十根的钻头。

至于是否超过时空门穿越限制的携带量,徐远山早在考虑过。

除凿岩机及配件外,挖洞机能带几台算几台,反正224团在西山暂时不需要,就是在天水城西边的手枪团和北边的223团最有可能遇到敌人的骑兵部队,这两个团尽可能多配一些,给225团留一台以防万一就行。

毕竟军部是随225团行动,不能再出现原时空红二十五军军部被马家军骑兵师突袭,造成吴焕先牺牲那样事情发生。

这绝对妥妥的又是一个开国大将。

徐远山不知道,他正念叨的手枪团,正被国民党甘肃省交通队的骑兵队死追不放。

杜本润的手枪团,完成粮食、物资运输并建立起超过二十个密营后,得到军部的指示,把在西兰公路上沿路机动阻击部队撤了回来,让从兰州赶过来增援的东北军五十一军一一八师放了过去。

但杜本润觉得有些晦气。

东北军部队是朝天水城直奔而去了,而由马家军成员为主组成的甘肃省交通队的骑兵队却把手枪团当目标,紧追不舍。

这支骑兵队人数也不算多,有一千二百左右的人马,但对方机动能力太强,把手枪团追得屁滚尿流。

就连杜本润也仅睡到半夜就起来带队跑路。

杜本润本来在团级干部中胆子是最大的。

说得也是,胆小的也办不了穿着对方军装深入到敌营这种事。

连续被对方追得有些恼羞成怒的杜本润,决定赌一把。

虽然这两天被连连追击也没有伤亡,但被别的团知道了,真不太好。

胆大包天的杜本润,也有怂的时候?

杜本润就决定用徐先生所说的办法和所提供的工具,打上一仗。

前面大家不相信,就是怀疑只比猪毛粗一些的钢线是否能够绊倒冲锋的马匹,还有那个特形铲,据说还是洛阳一带盗墓用所谓的洛阳铲。

这就能对付敌人的骑兵队?

既然担心这钢线不结实,那就三根拧成一股,也不怕敌人发现,而且所配的钢线又足够……五百根二十米、三十米长的钢线,用五次都绰绰有余。

既然定下打一仗,杜本润专门挑选胆大的战士作为一个营,选了一个平旦的地方设下陷阱。

也就是说,杜本润用两个营做诱饵,他亲自带一个营在一处平旦的地方迎战敌人的骑兵队。

当敌人骑兵队出现时,这两个营就四散逃入山中树林,战斗打响后再实施反包抄。

关键就是迎战的这个红军营能否顶住1200名马家军骑兵地冲击?

杜本润他们在宽度超过三百米的阵地前面,五十米到一百米处,有用洛阳铲挖出的几百个陷马深洞,还有四十米到五十米中间布置的三道钢线。

杜本润不知道,这些钢线在后世的名称叫t9a琴钢线,而且是经过徐远山提出特殊要求定制而成。

因为这些红军指战员担心,所以三根缠绕成一股来使用,这本来也不影响什么,就是十根缠一起敌人骑兵也发现不了。

洛阳铲、琴钢线,被杜本润第一次用在对付敌人大规模骑兵集团冲锋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mkj.cc。船说手机版:https://m.shumkj.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