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2 / 2)

贾母自然也是心疼的,但这才是第一场结束,后面还有两场等着宝玉去考呢,因此不管王夫人如何哭求,贾母还是连哄带骗地将宝玉送进了后两场考试。

秋闱彻底结束之后,贾宝玉从号房里出来都脱了像,活像是被谁虐待了一番,贾家自然又是一阵心疼,各种补品流水似的往贾宝玉的绛芸轩里头送,很快便把人补回了从前的样子,甚至还胖了一圈儿。

贾母满心里盼着贾宝玉能够一举得中,发榜之日便早早在门前等待。

但很快,她就会知道什么叫后悔了。

虽然秋闱已经考完,但寒学的学子们并没有选择离开寒学,如果他们考中了,就要立刻开始准备明年的春闱,如果没有考中,则要开始准备下一科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浏丨览丨器丨搜丨索:哇丨叽丨文丨学,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a/>www.cz4g.com提供的《[红楼]姑娘偏从末世来》 50-60(第8/14页)

秋闱,自然得抓紧一切时间读书了。

所以,在留下报信的地址的时候,所有寒学的学子,不约而同地留了宁国府的地址。

于是这一日一大早,贾母在正堂等着的时候,一会儿工夫便听见有人报喜,叫人开了大门等着,却发现人家连停都没停,直奔宁国府去了。

第二个也是如此,第三四五六都是如此,贾母站在荣禧堂前,听着相隔不远的宁国府里头传来新晋举子们欢呼雀跃的声音,半是有些厌恶,半也忍不住想象起来,等贾宝玉中举的时候,她定要让荣国府里放上百十来挂鞭炮,一定比宁国府过得更热闹。

只是这一等起来就没个完,眼看着日上三竿,日过正午,连解元的喜报都送到了宁国府那边去,荣国府门前还是冷冷清清,除了自家看门的小厮,连个人影儿都没有,急的王夫人五内如焚:

“派去看榜的人怎么还没回来!宝玉到底中了多少,怎么连个消息也没有,莫非是怕我们门第太高,不敢来讨赏么!”

薛姨妈在一旁柔声劝着:“好饭不怕晚,想来那看榜的奴才也得细细找过,才能知道宝玉到底中的多少名不是?”

一面说着,一面却在心里称心如意,横竖如今宝钗已经进宫,这金玉良缘是算不得数了,现如今她倒是巴不得贾宝玉中不了举,一辈子当一个文不成武不就的小废物,毕竟只有这样,贾家才不得不全心全意地依仗着贵妃娘娘的照应。

她这两日亲眼看着,贾母对贵妃娘娘已经不如宝玉上心了,秋闱第二场正逢二六之期,按理说荣国府里是可以有人进宫探望贵妃的,可府里的主子从贾母往下没有一个提起这事儿的,薛姨妈略略问了问,得到的回答都是惦记着宝玉,没心思想别的。

薛姨妈虽然是薛宝钗的亲妈,无奈她却是一个平民百姓,如果没有贾家的人领着,她自己是没资格进宫的,更遑论去探望女儿,因此也只能作罢。

但这也给薛姨妈提了个醒儿,不管荣国府怎么看重薛宝钗,他们更想要的还是自家的荣华富贵,如果宝玉真的功成名就,以荣国府的行事作风,弄不好不会想着让宝钗和宝玉互相成就,而是会想方设法让宝玉压宝钗一头,使宝钗变成宝玉在宫里头的眼线傀儡。

薛姨妈如今固然是没能耐与荣国府相斗,但也不代表她在荣国府就只能逆来顺受,最起码,薛姨妈可以在心里头默默向上苍祝祷,希望贾宝玉千万不要中举。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看榜的旺儿终于从外头回来了,贾母早已急得不行,听说人回来了,立刻把人叫到跟前来:

“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过就是去看个榜,你怎么就去了这么久?”

王夫人紧随其后,问了一句:

“宝玉到底有没有中举,中的又是多少名!”

旺儿擦了擦额角的汗,如今都是已经是中秋之后了,天气里也已经带上了凉意,但他额头上居然冒出一层的汗来:

“小人惶恐,宝二爷他——他没中!”

贾母的表情僵在了脸上,虽然从宁国府那边消停下来,而荣国府这边还没有人来报喜的时候,她就已经预感到了事情不妙,但是真从旺儿口中听到自己不想听的消息,还是心里堵得慌。

贾政却是一脸的果然如此,恨恨地跺一跺脚:

“家门不幸,生下此等孽障!”

难怪听说要来等喜报的时候,宝玉立刻就以身体不舒服推拒了,他那时候就觉得事情奇怪,本来是想要强行将宝玉带来的,无奈贾母心疼宝玉尤甚,听说宝玉不舒服,立刻下令任何闲事琐事都不许打扰,贾政也只能作罢。

不过此时,贾政很后悔自己没有坚持己见,要不然此时此刻,他就能打宝玉来出气了。

贾母深吸一口气,摇了摇头:

“是我太着急了,古往今来,十三岁的举人能有几个呢?其实就算宝玉再等一科,他也就是十六岁,那时候中举,照样是少年英才,也不比现在差到哪里去。”

贾母着急,想要给荣国府铺路固然是一方面,但也是想趁着自己还在,早早地定下宝玉和黛玉的婚事。

虽然黛玉如今还在孝期,但是贾家与林家本是亲戚,亲戚之间书信往来,就算是涉及到儿女,也很正常。

贾母想趁现在黛玉还没除孝,赶紧定下这门婚事,免得到时候一家有女百家求,好好儿的亲上加亲的婚事,被不知道哪家的臭小子截胡。

贾政在一旁感慨片刻,又去劝慰贾母:“榜上无名倒也罢了,让他知道知道自己的深浅也是好的,据儿子想来,宝玉先前是太轻狂些,以为自己聪颖绝伦,就把诗书都不放在心上,如今知道了自己还没本事中举,说不定以后还能争气些呢。”

贾母点了点头,也觉得有道理。

就在这时,旺儿忽然一脸便秘似的表情,吞吞吐吐地开口:

“启禀二老爷,宝二爷虽然没考中,但他还真不是榜上无名……”

贾政一听,脸色顿时大变:“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一五一十地讲来!”

——事情不会真是他想的那样吧!

第57章国策

第57章国策

第57章

旺儿满脸尴尬,他原本是不想说的,但是又怕自己不说实话,事后贾政知道了会跟他算账,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决定照实说了。

“宝二爷的名字也在榜上,只是不在那正经的团榜之上,倒是在旁边的蓝榜之上……”

才说到此处,便见贾政整个人晃悠了两下,好像马上就要昏过去一样,顿时吓得不敢再说。

贾母见状,顿时又急又怒,恨声道:“你可看准了,真是咱们家的宝玉吗!”

旺儿点点头:“千真万确是宝二爷的名字,小的偶尔也见过宝二爷的字迹,同贴出来的墨卷一模一样的。”

贾政这会儿也缓了过来,深吸一口气,厉声道:

“能被蓝榜张贴出来的,必是极差的卷……宝玉他究竟是因为什么被贴出来的?是没有完卷,还是卷子有了污损,入不得眼?”

他就知道会是这样!早知如此,当初贾母执意要让宝玉考科举的时候,他就应该赶紧拦着挡着!

现在可好了,宝玉的卷子被贴出来,丢的可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的脸,而是整个荣国府的脸,传出去人家会笑话,荣国府的主子爷一代不如一代了,贾珠当初第一次科举便成功进学成了秀才,到了宝玉这里,以例监之身参加科举也就罢了,居然还上了蓝榜,贾家怎么丢得起这个人哪!

旺儿吭哧了半天,才低着头小声回道:“都,都不是……”

王夫人急得攥紧了手帕,连声问道:“那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倒是说呀,你说呀!”

旺儿两手搓来搓去,一副为难至极的模样,半晌才说到:“奴才也不知道,许是宝二爷写的东西不合考官大人的心意吧。”

贾政听得心里直发凉,那还不如是没有完卷,或者是卷子污损呢!

以贾宝玉的年龄,如果没能写完卷子,倒也不算什么大事,古人十五有志于学,他还小呢,卷子污损也是同样,最怕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浏丨览丨器丨搜丨索:哇丨叽丨文丨学,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a/>www.cz4g.com提供的《[红楼]姑娘偏从末世来》 50-60(第9/14页)

就是因为别的事情上了蓝榜,那就要么是格式不对,要么是没有避讳,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没规矩!

该避讳的地方不避讳,这不是无父无君吗?堂堂一个勋爵人家的贵公子,可以这样放纵自己?

然而,面对贾政和王夫人的质问,旺儿实实在在说不出一个字来,只能不停磕头:

“小的该死,小的能耐有限,虽然认得出宝二爷的名字,可实在看不明白宝二爷写的是什么,还请二老爷饶命!”

贾政情急之下,直接转身吩咐下人:“备车!我亲自往发榜处走一趟,看看什么情况。”

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贾宝玉到底是因为什么上的蓝榜,他要亲自去看一看。

眼看着贾政动了怒,荣国府的下人也不敢怠慢,一会儿的工夫便安排好了车马,轿椅,贾政上了轿子,朝门外一挥手,一群人往发榜之处出发。

此时已经过了正午,报喜的人早就全都散场了,所以贾政一行竟没遇到什么波折,一路顺顺当当地到了发榜之处。

贾政才从马车上下来,却发现蓝榜之前围了一群人,正在一边看着什么,一边评头论足,三五不时地还发出一阵讥笑,心里头顿时有种不好的预感。

就在这时,有看完了的人一回身,认出了贾政:“这不是荣国府的贾世翁吗,您老也来看这蓝榜啊?”

贾政定睛一看,原来是世交永兴节度使的儿子冯渡,便点一点头:“原来冯世侄也在此,你也考了这一科么?”

冯渡摆摆手:“世翁有所不知,先前父亲已经为小侄捐了一个五品龙禁尉在身上,小侄既然已经是个官身了,还同他们在里头掺和什么?今儿是听说这蓝榜精彩,特地过来敲个热闹的。”

贾政心中一进,连忙问道:“世侄既然已经看完,不妨说说,何处精彩?”

冯渡正要开口,目光落到贾政身上,忽然眼睛一转,轻咳一声:

“这个,这个,小侄刚才看了,精彩程度也就一般,况且小侄笨嘴拙舌的,实在说不好到底哪里精彩,不如世翁自己瞧瞧,就知道哪里好看了。”

冯渡说完,还没等贾政回话,便朝他一拱手:

“小侄忽然想起,之前家父曾经吩咐过一件差事,小侄得赶紧给他老人家去办,就先告辞,不叨扰世翁看榜的雅兴了。”

说完,冯渡赶紧后退两步,一阵风似的转身离去了。

贾政沉默片刻,心里越发沉重了,冯渡虽然不以科举进身,但他又不是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的睁眼瞎,怎么可能不知道蓝榜上挂着的到底是谁的文章,又“精彩”在什么地方?

唯一的一种可能就是,他心里知道,但是故意不说。

那他这么做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贾政觉得自己的心已经凉透了,但事已至此,逃避也解决不了问题,况且他都已经来到了蓝榜的面前,而且还被冯渡给撞见了,就算回头他跟别人说,自己临阵脱逃,没敢看蓝榜上到底是谁的文章,又有几人会相信呢?

他深吸一口气,终于还是向前迈开了步子。

此时围在蓝榜旁边的人虽然大多数都不认识贾政,但见他如此前呼后拥地过来,也知道身份定然不是普通人,于是自动地给他让开了一条路,方便贾政到蓝榜前。

贾政的目光从蓝榜的榜首开始找了下去,才看了一个名字,就恨不得昏死过去。

这蓝榜第一的名字不是别人,恰恰就是贾宝玉!

贾政整个人都隐隐发抖,脸色更是直发青,贾宝玉小小年纪,若是完不成试卷被贴出来也就算了,居然还是蓝榜第一,这要是传开了,他的面子得往哪里搁!

做了半天的心理准备之后,贾政才敢继续往下看下去。

虽然贾宝玉上了蓝榜,让他觉得无颜见人,但贾政心里仍然对此是有疑惑的,他还没看贾宝玉到底写了些什么东西,但从卷面来看,显然是完卷了的。

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能写完卷子已经很不容易了,就算有些词句上的不通顺,也不至于落得被贴到蓝榜榜首的下场啊!

但等贾政看完贾宝玉的文章之后,他没话说了。

非但没话说,甚至整个人都不想活了!

怪不得这蓝榜前面会有这么多人围观,若非这文章是他的儿子所写,连他都想要围观之后大肆宣扬,让全天下的人都来笑话这人!

按本朝的规矩,秋闱的第一场考四书题和诗题,第二场考五经题,第三场考的则是策问。

而贾宝玉的问题,恰恰也就出在了这个策问上。

本朝立国百年,虽然四海之内已经太平,但是偶尔也是会与周围的一些小国起摩擦的。

前一段时间,茜香国的女王不知发了什么疯,居然开始劫掠本朝的商队,事情传到朝廷,皇上当即点了边将,要他们出兵平乱。

本来这也只是一次普通的出兵,没想到茜香国实力太弱,稍一接触便溃不成军,边将索性一路打了过去,一直打到茜香国的都城去,战报一封封地传来,到最近的一封传来时,茜香国女王已经彻底投降,愿意向圣朝俯首称臣了。

到这里,其实跟科举也没什么关系,倒霉就倒霉在不知哪一位学正福至心灵,将这件事出在了策问里,问考生应当如何对待茜香国。

如果只是这样,那也没什么,不过就是一道普通的策问罢了,但要命的是,茜香国它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国家,它俗名女儿国,国中从国王到大臣,无不是女子之身。

对别人来说,这本是无关痛痒的一件小事,但对于贾宝玉来说,这事儿可就大得不得了了。

毕竟,贾政是领教过他的“名言警句”的: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①”

在贾宝玉看来,由一群女儿组成的国家,简直就是天上地下最为纯净之所,朝廷不说捧着供着,居然还要去打她们?

泱泱大国,岂有此理!

于是,他的卷子有一半的篇幅,是拿来论证茜香国同本朝周边那些蛮夷之国有何不同的;另一半篇幅,则是建议皇上应当如何补偿茜香国,才能安抚那些女子受伤的柔弱心灵。

秋闱考场之上,出了这样一个“怜香惜玉”的情种,阅卷官焉能不把文章贴出来,与大家一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

贾政已经摇摇欲坠了,偏偏他身边还有几个不知就里的,正在拿贾宝玉的文字取笑。

“这蓝榜榜首倒是好一片柔情,只是可惜,若被边境守军瞧见,决计饶不了他!他只当茜香国都是女子,便是温柔似水么?那女敌将领兵顽抗之时,手底下可是不留情面的!”

“也不知是谁家祖坟冒青烟,生出这样一个玩意儿来,我若是他爹,一定先打死他,然后再自我断,父子俩双双给祖宗谢罪去!”

“往好了想,也亏得这人是在秋闱写出这样的文章来,不过是贴在外头逗人一笑,若是金殿对策之时,他写出这样文章,决计要被陛下打杀了!”

“诶,老兄实在是杞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浏丨览丨器丨搜丨索:哇丨叽丨文丨学,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a/>www.cz4g.com提供的《[红楼]姑娘偏从末世来》 50-60(第10/14页)

人忧天了,这等‘风流阵里的急先锋’,能进秋闱只怕还是靠的银子,他还想进殿试?别说祖坟冒青烟了,就是祖宗再世,只怕也不成啊!”

……

后面的话,贾政没有听见。

他已经气晕过去了。

————————

注释:①出自原着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58章黛玉

第58章黛玉

第58章

荣国府又闹起来了,这次是贾政。

看了贾宝玉的文章之后,贾政觉得人生已经无望了,回家之后不由分说,把贾宝玉捆起来暴打一顿,发誓这辈子再也不让他念书考科举了。

总算贾母事先有所准备,听说贾政回来了,立刻就往书房那边去,总算赶得及在宝玉被打死之前,从贾政手底下救下人来:

“你不用在这里发狠!宝玉去考科举,是我叫他去的,他一个孩子,小小年纪的能懂什么?你如今做出这幅模样来,只怕并不是为着宝玉,倒还是为了我,嫌着我偏疼宝玉,误了你管教儿子了!”

“你只当我老太太宠溺孙子,就不想想当初我把珠儿放心交到你手里,你把他管成什么样子了?我老太太就是再宠孙子,也好过你把儿子逼死!”

一旁的李纨原本是跟着来劝架的,没想到老太太提起贾珠来,一时十分伤心,也拿着手帕抹起眼泪来,王夫人更不必说,在瞧见挨打的宝玉的时候,就朝他扑了过去,母子二人哭作一团。

贾母见状,顿时冷笑一声:

“你也不用哭,你倒是该笑呢,你家老爷不叫你儿子读书,我看竟是好事儿,读书又管什么用?就算养了读书的儿子,将来也未必孝敬你,说不定还要故意指桑骂槐,变着法儿的气你呢!”

贾政跪在一旁一言不发,满脸灰白,直到这会儿才抬起头来,脸上老泪纵横:

“老太太,当初我要严加管教宝玉,您只是不让,如今宝玉到底是弄出些事情来了,连累得祖宗都蒙羞!老太太,您是不知道宝玉干了什么啊!”

贾母的确是不知道,贾政去看蓝榜的时候,身边虽然是有人,但大都是不识字的小厮,根本不知道贾宝玉写了些什么,是以知道前因后果的,只有贾政一个人而已。

不过,贾母不知道前因后果,不代表她老人家就不敢说话了,贾宝玉可是衔玉而生的,造化肯定非比寻常,将来荣国府的未来,必然是着落在这孩子身上,所以贾政这么对待他就是不行!

贾政看了看椅子上被打得裤子渗血的贾宝玉,再看看哭天抹泪的王夫人,满面怒气的老太太,一时间也只有无奈而已。

他还能怎么样呢?宝玉把家里的脸面都败光了,居然还能被老太太护着,他这个当爹的就算是想教好儿子,有这样的长辈在里头护着,他又能怎么教导呢?

贾母可不管那个,赶紧让人把贾宝玉抬走了。

省亲在即,她可不能让宝玉这个时候病倒。

至于脸面,丢了就丢了吧,反正宝玉才十三岁而已,丢人又能丢到哪里去?

天子脚下,最不缺的就是消息,等宝玉下次进场的时候,估计那些人早就把这件事给忘掉了,有什么好怕的?

……

搬到承命侯府之后,惜春的日子一下子清闲了不少,这日她闲着没事,往林府走了一趟,才进门就与王熙凤打了个照面。

虽然惜春跟荣府里现在已经是貌合神离,不过明面上大家也不算撕破脸,而且贾母时常派凤姐儿来看黛玉,给黛玉带点东西,惜春也碰上过几次,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照旧朝凤姐儿点一点头:“琏二嫂子。”

凤姐儿瞧见了她,脸色却不甚好看,勉强笑了笑:“四妹妹。”

说完就走了,连头都没有点一点。

惜春有些莫名,不过想了想,也许是贾母吩咐的,毕竟贾宝玉那篇惊世骇俗的策论已经在京城里头出了名,荣国府这人丢的着实不少,而她的寒学因为一口气考上了二十多个举人,也在京城里头出了名,只是两家人出的名一好一坏,差距太大,惜春觉得,老太太大概是面子上挂不住,这才想在别的地方找补回来。

横竖惜春现在也不会主动上荣国府的门,偶尔碰见这么一次,倒也没放在心上,直接去找黛玉了。

才一进门,惜春便敏锐地发现,黛玉的情绪也不是很高,不由得惊奇起来。

黛玉现在虽然搬出了荣国府,但是跟贾家也没有撕破脸皮,老太太对黛玉也还过得去,凤姐儿虽然对宁国府态度不佳,但对黛玉一向是和善的,怎么她刚来过一趟,黛玉的情绪还会这么低落呢?

见惜春进门,黛玉连忙整理了一下表情,笑着示意惜春:“四妹妹来了,快坐吧。”

一面又吩咐了丫鬟准备茶点。

惜春道了声叨扰,便在黛玉的对面坐了,她心里有疑问,也就试着问了一句:“林姐姐这是怎么了,莫非是同琏二嫂子吵架了么?”

林黛玉欲言又止,倒是一旁的小丫鬟雪雁忍不住开口:“四姑娘,这事儿不怨我们姑娘,实在是贵府二奶奶太离谱……”

才说到此处,林黛玉看了雪雁一眼,雪雁瑟缩了一下,噤声了。

唐嬷嬷带着小丫鬟们端上茶点来,也睨了雪雁一眼:

“越大越没规矩,姑娘还没说话,你倒是快嘴,规矩都学到狗肚子里去了?”

雪雁委屈巴巴地低下头,不说话了。

黛玉微微叹了口气,看向雪雁:“你先下去吧。”

雪雁行了个礼,下去了,黛玉又看向惜春,微笑:“这丫头是我自小用惯的,宠得有些放肆了,四妹妹别在意。”

惜春等雪雁出了门,这才朝唐嬷嬷笑笑,又看向黛玉:

“林姐姐若是有什么烦心事,不妨也跟我说说,有些事儿姐姐不好应付,我倒是可以帮忙的。”

先前做S+任务的时候,黛玉曾经给她出过主意,惜春觉得,现在到了她投桃报李的时候了。

黛玉犹豫了一下,仍然是摇头:“没什么大事,我已经同琏二嫂子说开了,四妹妹不用费心。”

一旁,唐嬷嬷略略叹了口气:“四姑娘的心意,我家姑娘心领了,只是有些事儿,您怕是也做不了主。”

惜春微微挑眉,在心里将这话转悠了一圈,眯起眼睛来:

“莫非是宫里头那位贤德妃,又作什么妖了?”

此话一出,黛玉微微一惊,唐嬷嬷略咳一声:“四姑娘慎言,我们方才什么都没有听着。”

惜春心道果然如此,面上只是微微一笑:

“嬷嬷不用害怕,贤德妃若是奈何得了我,我也就不说她了,若是你们遇见了什么为难的事儿,也只管告诉我,我自个儿动不了她,那不是还有皇上呢?嬷嬷想是还不知道,先前她要回荣府里省亲,非得要我们府上也给她出钱出力,我在皇上那儿告过她一状,她可老实了不少,不然这会儿我们府上哪能有好日子过?”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浏丨览丨器丨搜丨索:哇丨叽丨文丨学,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a/>www.cz4g.com提供的《[红楼]姑娘偏从末世来》 50-60(第11/14页)

听到省亲一事,唐嬷嬷不由得叹了口气:“可不就是这省亲闹得么!”

一面说,一面去看黛玉的表情,见黛玉轻轻点了点头,便将事情说了。

“二奶奶和老太太倒是真心疼我们姑娘,隔三差五送东西来,也不曾与我们添麻烦,只是那位二太太,真真不像个当长辈的人,还有那位薛姨太太,着实不拿自己当外人,什么话都说得出口呢!”

“四姑娘还不知道,刚才琏二奶奶来,先是请我们姑娘回府暂住些日子,我们姑娘就觉得奇怪,荣国府里准备省亲,正是忙碌的时候,哪里有闲心招待她?琏二奶奶脸上就有些不自在,姑娘再三问了,她才说出来,原来是二太太请我们姑娘回去,一同陪着薛妃省亲!”

“若只是回去见识见识什么叫省亲,姑娘也不是不能回去撑个场面,只是听琏二奶奶的意思,我们姑娘光是人回去还不行,还得出些银子,才叫给亲戚帮忙了,那位二太太真敢想,管我们姑娘要十万两银子呢!”

惜春听到此处,不由得“哈”一声,一时无语:

“二太太还真是不拿林姐姐当外人呢。”

话虽如此,心里头却也有数,如果只是王夫人如此,黛玉不会如此失落,更不会如此遮掩。

最重要的是,如果这只是王夫人的意思,凤姐儿也不会亲自跑一趟。

恐怕,这件事贾母也是点了头的。

惜春当初坚决不肯掺和省亲的事,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省亲是的薛宝钗,另一半的原因就是接亲是的薛姨妈。

薛姨妈本就是见识过大富贵的人,现在花别人家钱给自家闺女长脸,那还能不铆足了劲儿花呢?

贾母先前生出念头来,要让贾宝玉考科举,只怕未尝不是因为被薛姨妈勒逼得狠了,才生出些别的念头来。

若是贾宝玉考中了这一科呢,荣国府就有了除贤德妃之外的依仗,将来或许有一天,贤德妃还能依仗得上他这个表弟,为了将来计,薛姨妈多少也会收敛一些,然而贾宝玉的表现又实在不尽如人意,那么,薛姨妈自然也就有恃无恐了。

看贾母如今的举动,连林家银子的主意都打了起来,只怕荣府里的银子是真被薛姨妈花得差不多了。

就是不知道,里面有多少是皇上透过薛宝钗,从荣国府手里捞出来花的。

惜春很清楚,省亲这个主意,打从一开始就是为了从各家外戚手里头捞钱出来,只不过并不是入国库,而是藏富于民。

要省亲,就要盖省亲别院,要采买东西,要丈量地皮,这都是花钱如流水的活计,只要外戚们肯花,总会有老百姓能赚着的,这就相当于是皇上拿着外戚家的银子,给老百姓挤油水了。

所以,对于荣国府打宁府银子和地皮的主意这件事,皇上才会那么生气——省亲,为的就是让你家花银子,你家居然想空手套白狼,少花甚至不花银子就把事情办了?

美得你!

给老子花钱!

不把家产花成倾家荡产,谁也别想跑!

第59章林家

第59章林家

第59章

这般想着,惜春看向黛玉:“林姐姐没有答应吧?”

黛玉摇头:“我只推说与薛妃娘娘不熟,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琏二嫂子见劝不动我,也就走了。”

惜春点点头,心道怪不得凤姐儿离开时脸色那么难看,凤姐儿的嘴在荣国府也算是够巧的了,这又是老太太的主意,凤姐儿大概是觉得,黛玉虽然为难,但看在老太太的面子上,应该也是会答应的,所以才愿意来。

只是没想到,黛玉感激她和老太太是一方面,不愿意出钱是另一方面了。

老太太和凤姐儿固然疼爱黛玉,但平日里也就是给一些小的关心罢了,施小惠而望巨报,这不是想瞎了心吗?

知道事情的经过,惜春便朝黛玉点一点头:

“林姐姐做得很对,这银子千万不能出,出了就见不着回头钱了。”

惜春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那么急着挣钱,就是因为她知道,无论是荣国府还是宁国府,这些年里都是寅吃卯粮,拆东墙补西墙,家里的银子非但没有变多,而且还越来越少了。

从前没有显出来,是因为老祖宗留下的基业还在,靠吃祖宗老本儿,也够荣国府快活地过个十年八年的。

只不过,这样到底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惜春才弄了园子,一年虽挣不多,七八千两银子还是有的,宁国府自家原就有田庄,比不了焦大那头的园子能挣钱,但赶上丰年,也能有四五千两银子的年租。

虽然两处的银子都不是很多,但宁国府正经的主子本来就少,就算铆足了劲儿花,再刨去寒学的用度,一年到头也能省下三四千两银子存起来,虽是不多,但能攒下钱,就比吃祖宗老本的时候强出不少。

只不过,园子这边的银子,惜春始终是自己拿着大头,对于贾珍这边,只在他不够的时候帮衬一把,确认他不会动祖宗的老本儿就行了。

至于荣国府那边,惜春本来想等焦大的园子成了体系之后,让他带两个荣国府那边的徒弟的,没想到这末世作物还没种下去,宁荣两边就闹掰了,惜春当然也不会闲的没事,硬要拿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

不过从现在的状况来看,只怕荣国府面上不显,内里已经要油尽灯枯了。

惜春朝黛玉一笑:

“我也知道姐姐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惦记着老太太和琏二嫂子的,人心都是肉做的,老太太待姐姐的好,姐姐都记在心上,不过姐姐听我一句话,正因为这样,您才不能出银子。”

“如今整个荣国府为了省亲的事儿,都已经魔怔了,那位薛姨太太真是手里头使过大钱的,多少银子都能想办法花出去,别说是十万两银子,姐姐就是给她百万两白银,她也能一天给你花出去。”

“自家亲戚若是走投无路了,咱们帮衬一把,确保他们不会饿死倒是行,可这薛妃娘娘算咱们哪一门子的亲戚呢?咱们又何苦掏自家腰包,给她撑脸面?”

“姐姐就算心疼老太太,也不是在这时候,我料定这次省亲之后,荣府里只怕就要精穷了,姐姐到那时候再接济老太太,只怕也用不了十万两银子,最要紧的是,这会儿的银子才能花在老太太身上。”

黛玉点了点头,她怕的也就是这个。

不说别的,从她进京以来,老太太给她送的东西没有八百也有一千了,这些人情她是记着的,但是凭着从前一千两银子的好处,就想找她借十万两银子的饥荒,而且极有可能是有借无还的那种?

黛玉不太理解,是她的哪一点表现,让老太太和二太太觉得她像个冤大头呢?

千八百两银子,她其实也不缺,等回头省亲完之后,老太太若还是缺钱,她将从前那些礼物折算成银子,加倍奉还就是了。

让她出钱给薛宝钗省亲,那是想都不要想。

惜春见黛玉神色已经平静,便又笑道:

“这里头有件事儿外人不知道,我却知道,只是不好说与姐姐听,不过为着这事儿,我可以教姐姐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浏丨览丨器丨搜丨索:哇丨叽丨文丨学,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a/>www.cz4g.com提供的《[红楼]姑娘偏从末世来》 50-60(第12/14页)

招,下次二嫂子如果还来,你就说你同我一样,都是府里的亲戚,十万两银子你自己做不了主,就跟我用一样的标准,我出多少银子,你就出多少银子就行。”

“姐姐千万记住,我是一分银子都没有出的,若是来人当真信口扯谎,说我出了若干银子,你千万别信了,只管说要来找我问问是不是这么一回事,那人必是不敢让你来找我的,这银子自然也就不用你出了。”

黛玉听到此处,虽然不明就里,但瞧着惜春不像开玩笑,也就应下了。

……

惜春才回到承命侯府,就在门口撞见了戴权:“戴内相,今儿是什么风,把您给吹过来了?”

戴权今日没有皇命在身,是实打实以私人身份来的,闻言只是一笑:

“闻说贵府打宁国府那边儿搬过来了,一直想来瞧瞧,只是不得机会,今儿得了闲,特来向贵府讨杯水酒喝。”

他一面说,一面给贾珍使了个眼色。

贾珍便朝惜春笑了笑:“四妹妹今日出去走了半日,想也辛苦了,还是先回去歇着吧。”

惜春见状,也知道八成是贾珍有什么事情托戴权,这是他们外面的事,她也不便插手,便准备告辞了。

临走之前,却忽然想起黛玉那边的事情来,于是又折返回来:

“旁的事倒没什么,只是有一件事还请戴爷爷给陛下捎个口信儿。”

“那府里见我们不兜揽他们,倒打上了林家的主意呢。”

戴权愣了一下,很有几分不敢置信:“怎么,贤德妃娘娘当初没有跟那府里头说明白吗?”

惜春摇摇头,她哪里知道贤德妃跟荣府里头具体是怎么说的,她知道的只是皇上跟她说的那些而已。

至于薛宝钗自己领悟了几分,又跟荣府里传达到了几分,她并不清楚。

只是,看荣府里这些日子以来并没有跑过来再要什么银子,惜春还当他们是学乖了。

如今看来,荣国府只是换了个他们自以为的软柿子去捏罢了。

问题在于,他们把林家当软柿子,有没有问过皇上的意思?

盐政官是什么人都能当的吗?

荣国府既然要作死,惜春不介意给他们再添一把火,反正这火也烧不到自家身上。

如果要在林家和荣国府之间做一个选择,从前的惜春也许还会犹豫一下,但现在的惜春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林家的。

这倒并不是因为林家会给宁国府带来什么利益,事实上,以宁国府如今这几个半人来看,能衣食无忧地安稳生活就算不错,这些人在仕途上显然是无望的,就算是有,也只有贾蓉那还未投胎的儿子可能有点指望。

惜春更偏向林家,理由只有一个——林家人有脑子。

老实说,林家的发家之路,才是惜春心目当中一个勋爵人家该有的样子。

虽然林家现在已经由科举进身,但林家祖上也是列侯门第,是到林如海这一辈才没了爵位,需要靠科举入仕的。

然而,从林家的表现来看,他们家俨然已经是书香门第,全然不见勋爵人家的纨绔之相。

看看林家,再看看贾家,惜春都怀疑贾家先祖是不是吃错了药了,怎么教出这样的孩子来?

不过回过头想一想,也不只是贾家自家有这样的问题。

金陵四大家族之中,薛家虽为皇商之家,其实已经偏于商贾,于读书仕途上并无多少兴趣,若非如此,也养不出薛蟠这样的儿子来;史家虽然还有爵位,惜春冷眼瞧着,也并无几个有出息的子嗣;王家更不必说,王子腾纯粹是黄鼠狼下耗子,自个儿明明还是皇上眼前的重臣,却生得出王仁这般不仁不义的儿子,若惜春是王子腾,宁可掐死了他,也不能留这等孽障在世上。

回过头来看贾家,也是一地鸡毛,按说贾家先祖也不算是胡涂,也都曾看着自家子孙后辈进学,还留下了家学供落魄的子孙读书,甚至贾代化还教出了贾敬这样的进士儿子,贾代善也有贾政这样一心好学读书的儿子,但也不知贾家是怎么了,贾敬偏偏要去修道,贾政又被赐了职位,从此就在五品官职上一路蹉跎了下去。

将这四大家族数落一遍,惜春最终也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有些事只能用命运来解释了。

不过,自家子孙没希望,不代表就要混吃等死了。

有的时候,朋友比亲戚要有用得多。

比如林家。

正所谓多个朋友多条路,与荣国府相比,惜春自然乐得与林家结交,就算以后得不到林家的提携,最起码也不会被林家连累吧?

荣国府的省亲别院进程已经过半,薛宝钗的省亲也已经提上了日程了,惜春现在比较好奇的是,贾母对薛宝钗省亲这件事这么卖力,到底是想从薛宝钗身上得到什么呢?

薛宝钗现在虽然有个妃位,但论资历,论家室她都非顶尖,贾母怎么就这么肯定,薛宝钗一定是个有用的人呢?

————————

第60章亲事

第60章亲事

第60章

九月初九,荣国府省亲别院竣工,当日贾赦便递了省亲折子上去,等到诸事安排妥当,已经是三日之后的事情,于是各方商议妥当,定于九月十五日省亲。

到了这日清晨,荣国府已经摆出了盛大的排场,有司也早早地洒扫净街,寒学虽然对省亲的薛妃娘娘无甚好感,但也没人会故意跟朝廷作对,院长索性就给他们放了一天一宿的假,顺便清空了寒学的宿舍,等贵妃回宫之后,再回来念书便了。

贾母早早地按品大妆,收拾得体面之后才准备出府迎接,刚要出门,又折返回来问凤姐儿:“那府里有没有递消息过去?”

凤姐儿今天也按身份穿着华服,一面帮贾母整理衣饰,一面点了点头:

“话已经带到了,只是不知道他们会是个什么反应,我私心里想着,那府里可不像是个识得抬举的样儿。”

贾母摇了摇头:“罢了,他们自己不上进,也怪不得咱们,横竖咱们是已经仁至义尽了。”

这会儿,荣国府其他人也已经收拾完了,众人便一起出门,按照品级站好,在外头等着薛妃娘娘省亲。

……

承命侯府。

惜春早上刚起来,就听说黛玉来了,赶忙让人把黛玉请进来:“林姐姐今儿怎么想着过来?”

黛玉才从外面进来,闻言不由得微微一笑:“还不是叫一阵子西风给吹来的?”

一面又笑道:“我听着外头怪热闹的,问了丫鬟才知道,原来那位薛妃娘娘竟是今日省亲,怪道街上有那许些人在议论。”

惜春请黛玉落座,一面吩咐下人摆茶点:

“虚热闹罢了,有冤大头拿自家的银子给皇上撑面子,谁不得多看两眼,这样的傻子可是不好找的。”

黛玉抿着唇笑了笑,目光转向荣国府的方向,很有几分感叹:

“父亲当日让我搬出荣国府时,还只道荣国府是被薛家所懵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浏丨览丨器丨搜丨索:哇丨叽丨文丨学,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a/>www.cz4g.com提供的《[红楼]姑娘偏从末世来》 50-60(第13/14页)

逼,因着抹不开面子,才会帮薛家的忙的,所以虽然让我搬了出来,却没说让我断了跟老太太的往来。”

“不过,此时此刻若是父亲在身边,一定要我跟荣府不要再往来了。”

惜春笑了笑:“现在断了也不晚,虽说血缘关系是不好隔断的,但一日远似一日也是肯定的,老太太就是有千般好万般好,架不住她总是要拉着亲戚和她站在一处,倘若不站,便要动用种种手段逼你就范,人家都说不应该在一棵树上吊死,狡兔还有三窟呢,老太太却偏要拉着亲戚和她一起吊在同一棵树上,这样的事儿看多了,谁又能不远着她些呢?”

黛玉也深以为然,两人四目相对,然一笑。

……

惜春觉得,自己提前从宁国府搬出来真是太明智了,不然此时荣国府一封街,还把宁国府封在里头了。

她固然是可以一天不出门,但是让她为薛宝钗不出门,那是不可能的。

贾敬是修道之人,不在意那些口腹之欲和身外虚名,贾珍和贾蓉就不同了,知道今日是省亲之后,两人特地在府中大摆宴席,悠游地玩了一天。

与此同时,京城里看着眼前这一幕,也觉得有些好笑。

分明是一家人,荣国府跟薛妃娘娘好得像一个人,可是宁国府居然这么瞧不上薛妃,建省亲别院的时候宁国府出没出钱大家也不知道,可是省亲这日宁国府没人去,还在家里设宴这件事,大家可是都看在眼里。

也有好事之人趁热闹问了贾珍的意见,得到的响应却是“高攀不起”,简单的几个字却引起了京城中许多人的联想揣测。

省亲之后,因为省亲排场在整个京城之中是最大的,荣国府在京城中的确是炙手可热了一阵子,但只有荣府里自己知道,他们现在是黄柏木做钟磬,外头体面里头苦。

众目睽睽之下,荣府也不能前脚省亲,后脚就往外卖东西当当过日子,但不得不说,省亲别院的确是掏空了荣府公中的银子,如今各房里的用度裁减得不成样子,大家都是靠各自的体己去维持体面了。

主子们总还是要脸面的,底下的下人却不见得都如此,有不少为着待遇降了嚼舌的下人,贾母正好借这个机会发落了一批,倒是一举两得,既震慑了下人,又省了一点子开销。

只是这法子到底治标不治本,几个下人能用多少银子呢?家里开销的大头还是不知道从哪里来。

凤姐儿这会子又想起了惜春先前跟她说的话,道是若缺了银子只管找她要去,于是去找贾母商量了一番,贾母犹豫了一段时间,还是给否决了。

“咱们家如今在旁人眼里,正是富贵胜极的时候,况且也没山穷水尽的,你去找宁国府要钱容易,但我看四丫头不是那等有良心的样,她给不给银子还在其次,就怕她以后在外人面前胡说八道的,咱们家的面子难道不比那一点子银子要紧?”

贾母说得冠冕堂皇,凤姐儿却只能苦笑而已,老太太不当家的时候久了,自己手里头又有体己,她的日子自然还是比照着之前的日子,但底下各房里其实早就已经怨声载道了。

别的不提,大老爷和大太太已经明里暗里地敲打她许多次了,叫她要孝敬尊长,宁可自个儿饿死,也不能让长辈少吃一口。

要是别人说这话,凤姐儿也就忍了,大老爷说这话,凤姐儿要不是碍着自己是个晚辈,简直想一口啐在他脸上!

荣府里是为了什么这么捧着薛妃娘娘?不就是因为大老爷当初兜揽的事,被薛妃娘娘解决了吗?

薛妃娘娘没要银子便办了事,占便宜的正是大老爷,现在整个荣府里头,受薛妃娘娘恩惠最大的就是他老人家了,结果现在府里因为薛妃省亲弄得精穷了,他不说把当初那几千两银子拿出来大家沾润一些,还有脸管她这个晚辈要银子花?

他是怎么张得开嘴的!

话虽如此,但凤姐儿也不得不考虑一下,往后的日子该如何过了。

如今是九月底,距离各处田庄往上交银子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接下来这两个月要如何过,可真是难办得很了!

看着手里仅剩的几千两体己,以及马上就要摆在眼前的账单,凤姐儿把心思打到了别处。

想要钱能生钱,而且是短时间内便能生出大钱,便不得不冒上一点子风险了。

或许外人看来,荣国府这样的人家,还不至于走上这条路,但是对于凤姐儿而言,这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了。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再说了,天塌下来还有薛妃顶着呢,难道薛妃就会眼睁睁看着荣国府垮台吗?

……

凤姐儿如何弄银子,贾母并不关心,反正只要大面上过得去就行了。

这些日子里,荣国府为了省亲也算是掏了老底了,但真到了要紧的时候,就看出来人心齐不齐了——说实话,她老人家私心里觉得,荣国府的心也没有那么齐。

省亲别院修到最后,大面上已经完工了,只是有些地方还差一点子摆设,按贾母的想法,各房里出个千八百两的,大家一起凑出个几千两银子来,也就收拾体面了,谁知各房里都说没有,到最后还是卖了两处庄子才凑的钱。

可是等省亲完之后,公中账面上已经空了,各房里都用的自家的体己银子过活,贾母冷眼瞧着,也没见哪一房揭不开锅了。

贾母没吱声,也歇了自己拿银子接济他们的心思。

好吧,既然都不愿意为公中的大事儿出钱,那就拿自己的钱养自己呗,反正结果都是一样的!

比起这个,她老人家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忙。

省亲之后的第一个入宫之日,贾母没让别人陪着,单独往宫里头递了折子求见薛妃。

薛宝钗见状,虽然有些厌恶贾母急功近利的样子,但如今是自己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也没有说不见的权利。

但等贾母开口之后,薛宝钗无语了。

贾母居然想让她劝皇上下旨,给贾宝玉和林黛玉赐婚!

“娘娘省亲的排场,在京里头也是独一份的,陛下和娘娘的面子贾家算是给全了,贾家的面子,想来陛下和娘娘总也得顾及三分吧?”

贾母眯着眼睛,想到自己的算盘,笑得很有几分得意。

这才是她铆足了力气准备省亲的原因,与其说是为了薛妃,不如说是为了打通皇上这边的关节。

只要能娶到黛玉,贾家破费些银子算得了什么?

贾母真正惦记的,是林家的家产。

有些甜头尝过一次之后,是会食髓知味的。

当初贾代善要将自家的宝贝闺女嫁到林家,贾母其实并不愿意,在她看来,林家虽然当初也曾是勋爵,但爵位到林如海这一辈已经没了,林如海从科举出身,同那些白丁相比,也就是家里头的积蓄略强一些,怎么就有资格求娶国公嫡女了?

但等林家的聘礼抬过来,贾母闭嘴了。

那时节林家还在京城,甚至并没动用祖产,单只京中这一房,便能送来足足一百五十抬的聘礼,只比那些尚主的人家略少一点点罢了。

贾母见状,心里已经有了计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浏丨览丨器丨搜丨索:哇丨叽丨文丨学,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a/>www.cz4g.com提供的《[红楼]姑娘偏从末世来》 50-60(第14/14页)

虽说林家人口单薄,但这百年的积蓄着实不少,如此一来,人少反倒就不是劣势了。

而后来,当林如海考中探花,当了几年兰台寺大夫之后去主管扬州盐政,贾母更是对贾代善的眼光佩服得五体投地。

照这个进度下去,说不定林如海往后也能如王子腾一般呢。

他自家又没有多少人,可不就得多照应照应妻族么?

从那时起,贾母心里就生出了些别样的心思。

林如海若是有儿子,事情倒难办了,但他现在只有一个女儿,这能下金蛋的凤凰难道还能让她落到别人家里去?

【浏丨览丨器丨搜丨索:哇丨叽丨文丨学,y.f.w.a.j.i.c.o.m】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