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可是真的把李治惹毛了。
在目前的洛氏中,他的确是和天子关系最亲近的,还娶了晋阳公主,这是李治最疼爱的妹妹,数遍大唐,没有任何一个臣子和李治的关系,能比他更亲近。
胜利者将会获得一切荣耀和权力以及地位,而失败者,将黯然从长安这个世界的中心离开。
洛玄凌安安静静的等待着最后的结局,长孙无忌这些年也确实有些飘了,听说还问过别人,长孙氏和洛氏地位谁高谁低。
党同伐异,可恨!”
毕竟长孙无忌无论怎么看都不靠谱,而且这件事的确是长孙无忌理亏,拿着皇帝的权力让皇帝闭嘴,洛文王都没这么嚣张。
……
这是出于维持武勋的考量,对于洛氏来说,文一方面,太过于需要天赋,而武一方面,就相对更有优势,但缺点就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王朝,在不发生激烈到掀桌子的斗争时,宰相所拥有的影响力更大。
仅仅是一句话,武曌眼中的光就愈发的亮起来,而后她就感觉到洛君薇轻轻的捏了她丰腴的大腿一下,她微微侧脸,便见到洛君薇轻轻摇头,示意她不要多说话,武曌一凛,缓缓点头。
当初他还小的时候,洛君薇就经常进宫,频率比现在还高,时常会帮着照看他们几个小孩。
但皇后背后所代表的东西,以及她本身在平日里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就是原罪,属于阻碍大业的一员,又不懂主动避嫌,那就只能宣战了。
先礼后兵。
什么叫做相权?
从三省六部制度开始,这是李世民主动让渡出来的,让宰相制衡君王的,也就是说,相权是皇权的让渡,只要皇权愿意,这份权力随时都能够收回去。
长孙无忌是尚书左仆射,也就是事实上的首席宰相,而且是李治的亲舅舅,还是开国功臣,凌烟阁第二,还是先帝所指定的顾命大臣,这一个个头衔加在他的头上,就如同一层层的光环,压得李治喘不过气来,他的性格本就暗弱,对长孙无忌有极大的畏惧。
洛君薇闻言一愣,在如今的大唐,宰相只有尚书左右仆射,中书令、门下侍中,以及同中书门下三品,这几种。
可以在宫中增设官署,从这里就能看出武曌现在的权势,在实际上已经超过了皇后。
朕记得有不少人,都是在贞观朝时,就被先帝所赞赏的大臣,但是到了朕继位的时候,这些人却被太尉和褚遂良贬斥出去。
那可是真正的岭南之地了,瘴气横生,在六大王国的建制,那里也是让人颇为俱为的所在,不知道日后会是哪位宗王被封到那里去。
但武曌却不这么想。
李治有些惊讶,而后又觉得很合理,对自己这个表姐,李治还是颇为了解的。
一位宰相被贬,对于朝廷是极度的震撼,尤其是对于长孙无忌来说,让他心生寒意。
不过。
而洛氏。
他敢反抗赵国公了?
李治就算是再暗弱,但一位君王对于权力的执念,是极其深重的,洛氏族中,对于周懿王和汉惠帝的评价一直都非常高,就是大多数的君主,即便知道自己没能力,但依旧会死死的抓住权力不放,至于天下会变成什么样子,那才不是他所在意的。
李治直接失声笑道:“当然没有,他只不过是文臣而言,掌握兵权的是司空和司徒,咦?”
只有洛玄辰是文官。
至于原因……
武曌将李治迎进来后,李治也没有多绕弯子,就直接将自己的疑惑问出,希望洛君薇能够为自己解惑。
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换太子被驳回的事情,就是汉初的时候,汉高帝想要换太子,结果被洛氏和吕氏带着开国功臣打回去,最后放弃了这个想法。
李治下棋下的有些心烦意乱,郁郁寡欢道:“紫阳,你说朕这个天子做的怎么就这么难呢?
自古以来还有比朕更憋屈的君王吗?
朕就连立一个自己喜欢的女人为皇后都不行,对朝政也没有半点说话的权力。”
洛君卓若有所思,“陛下,臣的姐姐,曾经说过这件事,她说陛下的权力实际上是很大的,只是陛下不使用而已,但姐姐只是略微提了一下,臣也没有多问。”
武曌笑着挥挥手,眼神颇为幽深,不知道望着何方,“不急,现在还不到最后时刻,还不用雍国公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出马,现在需要的是一些打手,长孙无忌真的已经掌控了朝廷了?
许多人都关注着这件事,皇帝和宰相之间,似乎突然就产生了这么激烈的争斗,让许多人都心生震撼的同时,也有许多人,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机会。
该是时候向外释放出最强烈的信号了。
她幼年丧父,而后和母亲姐姐被武氏那些叔伯兄弟赶出来,她进入宫中,受尽了苦,又苦熬了这么多年,才算是苦尽甘来,她有极其坚定的心智,几乎对大多数人都不曾有什么敬畏。
但这一次,他甚至称不上是被贬,就如同被流放一样。
想要对长孙无忌发起进攻,就要组织一个强大的政治队伍,至少在朝中不能没有人给自己说话。
最重要的是,“国朝已经有了太子,纵然皇后没有亲生的儿子,但礼法上,却已经有了嫡长子,陛下不必再担忧这一点。”
待洛君卓离开后,李治沉思了片刻后,他知道洛君薇经常去武曌宫中,思及至此,他决定去寻找洛君薇,想听一听,自己的这位表姐,有什么高见。
这玩意一看以后就是大雷,你长孙无忌闲的没事干支持这样的皇后和太子,我洛氏可不跟着伱发疯。
天子要换皇后,理由则是七出之中的无子,而武曌有儿子,还不仅仅一个,能生,而且非常能生,在这个时候,占尽了便宜。
李治已经回过神来,他脸上带着惊喜的神情,“表姐果然有王佐之才,乃是洛氏名门,刚才所言,对于朕而言,可真是醍醐灌顶啊。
太极殿中,李治正在和洛君卓对弈,这些年洛君卓升官也很快,但他走的也是武官一道,众所周知,武官一道,拜相不容易,而且就算是拜相之后,也基本上就是吉祥物。
李治缓缓说道:“这些年,太尉他掌控朝政,将那些不服从他的大臣,纷纷贬斥,导致现在朝中尽是他的同党,政事堂中,几乎他一言而决,朕深深地为之耻辱。
洛君薇这些年身居中枢,对当前大唐的局势洞若观火,长孙无忌一党,的确是有些太过于招摇,“兄长那里,妾身找机会,和兄长聊一聊,但兄长可能,换皇后和宰相这种事情,关乎国朝大计。”
“表姐说过?”
皇宫之中,武曌正在欣喜的和洛君薇讲这件事,她并不曾因为长孙无忌的反对而有多愤怒,反而正中她下怀。
既然朕的皇位不是赵国公所能够废黜的,那朕就可以一点点的和赵国公去斗了,就算是失败,也还有无数的机会卷土重来,而赵国公却输不起,只要一次时机,就将一败涂地。”
若是洛玄凌知道的话,一定会告诉他,制定这些东西都是一千多年前了,那个时候和现在能一样吗?
得益于极其严格的家教,以及在平日里的谨慎,很少会有那种足以被扳倒的坐法之事。
因为按照常理来说,褚遂良是不可能被贬的,但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英国公李绩和雍国公洛玄凌说了话,李治抓住了褚遂良贪污之事,将褚遂良贬斥。
那永徽之治,虽然冠以他的名号,但所有人都知道,那是长孙无忌的政绩。
这些大臣大多都是在长孙无忌主导的秩序中,难以获得利益的人,这些人双眼发红,摩拳擦掌,向着长孙无忌发动了决死的冲锋,势必要和长孙无忌一决高下。
而且洛氏在政治争斗中,一直以来都能够轻易度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那就是洛氏是真的干净,而且有证明干净的能力。
洛君薇没想到李治问的竟然是这个问题,她只略一沉吟,就果断的说出来,“陛下,臣有一问,您觉得太尉对您的皇位,可有什么威胁吗?”
妾身以为不是,您加冠都已经多少年了?
当年洛氏的诸位摄政,都在周天子以及汉天子加冠之后,选择了还政,而现在长孙无忌只不过是顾命大臣而已,却窃据大权,不愿意还给陛下,妾身深深的为陛下而感到悲伤啊!”
在这个政治场中,几乎没有人是无辜的,只要找问题,很少会有人冤枉,这就给了李治和武曌机会。
洛玄凌根本就不想和长孙无忌有什么牵扯,就在于此,长孙无忌太离谱了,他的力量是来源于李治,是因为李治当初年纪小,不懂事,所以暂且将权力交给他代为管理,结果长孙无忌竟然就真的觉得,这份力量李治收不回去。
永徽数年以来,清朗的上空,似乎弥漫着一朵朵乌云。
洛君卓微微摇头,不说也罢,只不过是要小心行事,万万不可仗着和天子从小就认识,而做出什么事情来。
但最终的结局,是非常失败的,长孙无忌用一种强硬的态度,拒绝了李治想要立武曌为皇后的想法,当从赵国公府离开的时候,李治极度的愤怒,却又觉得悲哀,而武曌……
从此次洛氏南归之后,男主军,女主政的趋势就比较强。
他回望长安城,似乎见到了长孙无忌,那位派系的大佬,他生出深深地寒意,天子这样的态度,意味着什么?
褚遂良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
作为洛氏目前牌面最大的洛玄凌,却还没有真正的表态,只有武曌知道,在关键的时刻,洛玄凌会站在她这一边,给予长孙无忌致命一击。
换句话说,谁拥有将对方废黜的权力,谁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这就是政治斗争的根本本质!
对于立武曌为皇后之事,长孙无忌本来以为至少洛玄凌会站在自己这一边,但却没想到洛玄凌说了一句,“皇后无子,以太子为子,但对于社稷而言,这终究是隐患啊。
武曌决定给长孙无忌一個机会,让天子先示弱,此事和李治的想法一拍即合,他根本就没有勇气去和长孙无忌作对,所以他决定和长孙无忌商量,在过去的那些年中,所有人都习惯了这种相处模式。
至于无故换皇后,以及皇后被换掉之后,太子必然也要被换掉,从道理上,不应该这么做。
单独对付皇帝或者洛氏,都可以,但同时对抗两个,长孙无忌也没那么傻,但事情走到现在,却有人不想让他离开。
那就是李治和武曌!
在过去的那些年里,李治受了多少气,他对长孙无忌,没有感激,只有愤恨,所以他要在长孙无忌身上,将那些气都找回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mkj.cc。船说手机版:https://m.shumkj.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