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7章来到大唐的第一百二十七天
民间常言“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上旬一过,眼瞧着离年关越来越近,来食肆的食客们就比平日多了几个问话——
“小郎君这可承接年夜饭?”
“你家可售有年货?”
“食肆的腊味吃着极美,能否预订一些?”
“……”
过年是一年到头顶顶重要的大事,忙忙碌碌一整年,终于到了岁末年关的时候,自然是要好好犒劳下辛苦的自己和家人,置办年货、添买新衣、走亲访友、人情往来……免不了要备些年节饮食。姜菽紧跟时事,也去订了些样式喜庆好看的包装,推出风味腌腊、节日糕饼、孩童零嘴等好几种年味礼盒。
他本想着头一年做这种,买的人恐怕不多,能在常来的熟客间有些名声就算不错,没想到一经上市就销量红火,食客们往来送礼的时候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的功夫,姜家食肆年味礼盒就成了城西有名的送礼佳品,甚至一度让礼盒的收入数倍于食肆日常的经营。
姜家食肆,后厨。
姜菽端着一大笼冒着滚滚热气的醒狮馒头从厨房里出来,几步走到晾架跟前,拿着夹子小心翼翼地往竹箅上移,一个个间隔摆好后,再盖上一层保水汽的笼布,才终于松了口气,把蒸笼放了下来。
接着是第二笼、第三笼……等这轮新蒸出来的花馍都摆上晾架,正好用完一座五层的大晾架。
而在这座比人都大的晾架旁边,同样的晾架足足有九座,都晾着不同的花馍。
隆冬干冷,花馍冷透之后会硬如石头而不变模样,若保存得当,可以小半个月不坏,等吃的时候再回锅蒸热,拿出来跟新的一样,很适合年夜饭或者待客时端出来当吉祥点心。
清点过一遍余量,姜菽长呼一口气,这都是他们从早上到现在蒸出来的江山,看着不少,其实最多只够卖上半天。眼下快到小年,正是串门走亲戚的高峰,前头的柜台上几乎一会儿就要添一屉,要是遇上几位一要就要一二十套的大主顾,恐怕半天都卖不到,是以蒸锅的火从早到晚几乎是不歇的。
“牡丹花酥快没了,要再添些!”
前头的门帘一掀,阿妍急匆匆地走进来,姜菽赶忙将整理好的酥点盘子交给她,她便端着往前头去了。
她走后,姜菽去看了眼烤炉的火,里头新一炉的花酥也快好了。
花馍是蒸点,宴席上当菜品用得多,若是到茶歇小聚、饮茶谈天的时候,就是花酥的场合了。
食肆一开始是只准备卖花馍的,不过在花馍推出的当日,正好碰上乐阳公主来小聚饮宴,乐阳公主对形态栩栩如生的花馍颇为喜爱,但也提了句“若能有适合清茶笑谈时吃的糕饼,想必也会大受欢迎”的话。
过年除了待客的正式宴席,妯娌姊妹间的闲聊小聚也多得很,若是有些适合主家显摆出来的糕点,当然也是件好事。
于是姜菽琢磨了下,除却寻常的枣花酥、桃花酥、荷花酥等等,又打了个样,寻人刻了些模具,弄出来了迎合时人喜好的牡丹花酥,推出后果然深得夫人娘子们的喜爱,是四种花酥中最受欢迎的。
新酥出炉,又一锅胚子进去,姜菽将空下来的烤盘晾了晾,清洗后搬去了屋里。
先前那间空置的房舍被他们改为了做花馍花酥的工作间,由苏娘子带着三位年纪不一的娘子在里面做胚子。
礼盒的畅销远超预料,只凭食肆现有的人手远远不够,姜菽便说寻几位临时的帮工来,苏娘子推荐了两位同样是遗孀的娘子,阿妍则去善堂寻来了名无处可去的同乡小姐妹。虽然几人差着年纪,有时官话也说不大通,但关系处得很融洽,有空闲的时候,三位娘子就教阿妍她们说官话、认大字,几人不似姐妹胜似姐妹。
新的花馍花酥都上锅上炉了,一时半会儿后厨也用不上他,姜菽便和刘大方树说了声,准备去前头看看。
-
李延升自翰林院出来,一溜小跑地就去了鸿胪寺,等真见着自己的母国来使,立刻喜笑颜开地迎了上去——虽然他只是个小小的翰林学士,但圣人今日特点他作为大食使团在长安的接应官员之一,他一得命令就着急忙慌地赶过来了。
此次大食使团的领队使臣是他的旧友,李延升刚见到对方那饱经沧桑的脸,就已潸然泪下。
真主啊!他已三年未闻乡音了!
李延升与对方叙旧许久,得知他们此行会在长安停留小一年,参加过明年的大朝会才会返程,当即一喜,直接拉着人要出去庆祝一番。
领队按住他的手,道:“我等昨日才抵达上京,带来的许多货物尚未变为银钱,且等我等手头阔绰些再去。”私人饮宴花不得唐皇赏赐,他们还是稳妥些好。
李延升嗐了一声,道:“我来长安多年,难道还能没有个请你们小聚的积蓄?未免太小瞧我了!”
姜家食肆饭好吃,价钱也亲民,他请不了整个使团,请上十来个人小聚一下还是能成的,正好让他在乡人面前装装面子。
他盛情相邀,领队也就答应下来,点了十名副官和近臣,随李延升一同往城西而去。
他们沿着金光春明大街,一路从鸿胪寺向西,因为接近东土年关,路上的人比平时多了很多,越靠近西市,那能见到的胡商胡人也更多,等真到了西市入口,远远一望,人多得都要挤不进去了。
“哪怕昨日已见过一次,还是要感慨盛唐之繁华,世所罕见啊!”领队摇摇头,对李延升道,“李兄入圣朝做官,能在长安过着神仙般的日子,着实叫我等羡慕至极。”
李延升嘿嘿直笑,当年同来长安求学科举的大食人足足有几十个,只有他一人真考得了功名,得以留在长安,虽然翰林学士不过是个小小文官,俸禄不高,但让他在长安吃饱穿暖还是足够的——这已是多少大食人想都不敢想的美梦了。
李延升轻车熟路地往姜家食肆的方向走去,刚到门口,就发现门两侧多了四面半个人高的精美画作——
第一幅是四种颜色漂亮、或雍容大气、或娇俏可人、或清丽端庄的“花朵”,配字“新春花酥”。
第二幅是八种既可爱讨喜,又叫人觉得喜庆的小东西,如目露乖巧的白兔、金虎、红醒狮,寓意吉祥的寿桃和福橘,招财的金元宝、红福袋等等,满当当地围了一纸,上书“新年花馍”。
第三幅是各种他认识不认识的小物件,大概也是吃食一类,用色温暖明亮,瞧着诱人极了,书有“年节零食”。
第四幅他大概能认出是些鸡鸭鱼和香肠之类的吃食,挂着“新冬腊味”的字样。
一些有名的糕饼铺子与大酒楼会在逢年过节时放出些自家特制的吃食作礼盒,这难道是姜家食肆为了应年节的景,也学着出了?
李延升孤家寡人一个,因为是外籍官员,也省了汉人官员们钻营走动的步骤,此前从未买过类似的东西,原本今年也不必弄的,但既然姜家食肆都出了……且让他先瞧上一瞧!
领队原本还在欣赏墙上的画作,忽见李延升眼睛一亮,蹭蹭地就往门口进,也顾不得那许多了,赶紧招呼人跟上。
而先他们一步的李延升刚进门,就发现近门处多了四座小展柜,一个摆着许多包装精美、款式不一的礼盒,一个放着外面看到的那些花糕花馍,一个里头则是整只的鸡鸭鱼、整条的腊肉腊肠,最后一个是些零嘴样的东西,应该就是年节零食。
他大略扫过一遍后,目光便被那一盘大红金蕊的牡丹花酥给牢牢抓住了。牡丹酥不过小儿手心大小,玲珑一只,花瓣却层层叠叠鲜活如生,中间一点金蕊更添亮眼富贵。本朝人爱牡丹花,他曾在随侍圣人的时候有幸见过洛阳贡来的佳品牡丹,正是这般雍容华贵的模样。
美人如花隔云端,花酥它在柜那边。
这一只只牡丹酥绽在盘中的模样,恰似春来牡丹花开满园,李延升看得眼睛都直了,哪怕味道如同嚼蜡,他也愿意为这模样掏钱!
站在展柜旁的,是名刚有展柜高的小郎君,脸上稚气未脱,但已有了些待人接物的风范。
“客官是要买礼盒还是用饭?”那小郎君问。
李延升:“买礼……不是,用饭!”
李延升拍拍胸口,好险,差点说错了,不过……
“敢问这牡丹花酥如何售卖?”
那小郎君熟练地招呼来一名伶俐的小娘子给他们带路,又对他熟练道:“客官是想在宴上用吗?散卖的话,一只十五文。”
倒也不算太贵,李延升想,一个半的夹饼就能得这般好看的花酥,他认了!
在领队的客套劝阻下,李延升也问了句礼盒怎么算,就听那小郎君道:“不知郎君是准备自家吃还是送人?若是自家吃,按自己口味散拼来得更划算。若是准备送人,还是用礼盒装着更精致体面。礼盒有按花馍、花酥、零嘴、腊味分开包的,也可以按照郎君的喜好,专门组一盒混拼的,价钱从几十文到数百文不等。”
李延升想了想自己的金库,还是把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不能打脸充胖子,他的积蓄可不够使团人手一礼盒的,还是就普普通通吃个饭,蹭点牡丹花的好意头就行!
李延升他们前脚随阿妍上二楼,姜菽后脚便来了前厅,见大厅无事,就来问金错今日上午如何。
金错如今已经在放寒假,教他的先生忙着盘温府各处的账目去了,他就成了食肆的小掌柜,上到收银管账,下到推销礼盒,金小掌柜一开口,做得又好又利索,俨然成了他的一大助力。
金错从身后拿出一本名册递给姜菽,上面都是这一上午各家的预订情况,姜菽接过名册,给他塞了一只刚做出来的羊角蜜,夸道:“我们金小掌柜真是招财小童子!”
金错咧嘴无声地笑笑,扬起来的小表情却出卖了他的内心,姜菽便又夸了他几句,然后将预订的数目过了一遍,知道未来几天大概也不会得清闲了。
他把名册交还给金错,正要问他晚上想吃什么呢,余光瞧见门口人影一闪,转头看去,是郑澄思来了。
姜菽看了眼外头的天色,半下午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午食暮食都不挨着,这位郑少卿是来干嘛的?
第128章来到大唐的第一百二十八天\\x\\h\\w\\x\\6\\c\\o\\m(x/h/w/x/6/点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