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冤种弟弟,在线捞兄》 100-110(第1/15页)
第101章
苏轼是兴高采烈。
苏辙是脸色灰败。
苏轼不光带着他这道黑暗料理一起进来,甚至还贴心的为苏辙准备好了碗碟与筷子,亲自为苏辙夹了两个汤圆:“八郎,快尝尝!”
苏辙本就不怎么好的心情顿时就更糟糕了。抬起头道:“六哥,我能不吃吗?”
“当然不能。”苏轼这话说的是铿锵有力,毫不犹豫:“八郎,你可是嫌弃这菜不好吃?”
苏辙重重点了点头。
这话还用说嘛!
苏轼却是苦口婆心起来:“八郎,从前你时常与我说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做饭烧菜也是一样的,没有先前失败的经验教训,怎会成功?”
“其实我也是不想专为难你一个人的,可谁叫你那样厉害?杏花楼叫的出名字的菜都是你想出来的,我不找你还能找谁?”
“咱们亲兄弟之间,难道你连这点面子都不肯给我?”
苏辙:……
我吃!
我吃还不行嘛!
苏辙生出视死如归的决心来,闭眼尝了口酸菜炸汤圆。
苏轼忙道:“八郎,怎么样》好吃吗?”
苏辙只觉得活了二十多年还从未吃过这般难吃的东西,炸的焦黄焦黄的汤圆既有芝麻馅的甜,又带着一股子酸菜味,又甜又咸又酸……可对上苏轼那期待的目光,他点头也不是摇头也不是,更不好将嘴里的汤圆吐出来。
先前每次苏轼捣鼓这些乱七八糟的吃食送过来时,他都实话实说。
可偏偏苏轼却是乐此不疲。
他忍不住想,他六哥一向是个争强好胜的,见不得自己不如旁人,索性便昧着良心道:“味道很是新奇。”
“初次入口,酸中有甜,甜中有酸,酸甜交合,给人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一口咬下汤圆,汤圆外头炸的焦焦脆脆,里头却是香软滑糯……我很少吃到如此美食!”
他费尽心思,将这道菜夸了一通,想当初他可是连参加科举时都没这样搜肠刮肚多。
“真的?八郎,你可别骗我!”苏轼下意识觉得是不是自己的味觉出现了问题,低声道:“我怎么觉得这东西怪难吃的!”
说着,他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忙道:“八郎,你别是在骗我吧?你可不能这样!”
“你得实话实说才行,这样我的厨艺才能有所进步!”
苏辙莫名有些心虚:“六哥,我怎会骗你?你可记得杏花楼风靡一时的螺蛳锅子?”
一听到“螺蛳锅子”这四个字,苏轼顿觉一阵恶臭传来,下意识捂起鼻子:“你说的是从前那臭臭的锅子?真不知那臭东西怎会有人爱吃,不知道的还以为去了茅坑呢!”
“偏偏那锅子的气味还经久不散,过了好几天隐隐还能闻到臭味。”
“也幸好不喜欢这螺蛳锅子的人比喜欢螺蛳锅子的人多得多,大家一起抗议,这才将这道菜从杏花楼除名,要不然,只怕杏花楼的生意会大打折扣。”
苏辙微微一笑,继续胡诌起来:“没错,有些东西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却又特别讨厌。”
“就像螺蛳锅子,我听说我将这道菜的食谱张贴在杏花楼门口后,有位老鳖回家后吃这螺蛳锅子连吃整整三个月,浑身上下都带着一股独特的气味,惹得他娘子实在受不了了,搬回了娘家,他这才作罢……”
苏轼点点头,正色道:“八郎,你这话说的没错。”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想必我这道酸菜炸汤圆也是有人喜欢吃的。”
“八郎,以我之见,不如将这道菜也纳入杏花楼的菜单之一……”
苏辙一怔。
他只觉自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苏轼却是侃侃而谈:“虽说这道菜味道一般,却难免有人慧眼识珠。”
“不管怎么说,这道菜可比螺蛳锅子味道好多了。”
“六哥,这件事再议,再议吧!”苏辙面上的笑容有几分勉强,若照着苏轼这架势下去,不出三个月,杏花楼不说倒闭,却也不复如今盛况:“对了,六哥,你若是缺银子就与我说一声,不必这般费心折腾吃食的。”
他将状元肉这道菜的盈利都给了苏轼。
虽说苏轼并不愿意收,但他却摆出一副“你若是不愿收下那我就生气”的架势。
苏轼不得不收。
苏轼摇了摇头:“我何至于缺银子?不过是闲着没事做罢了。”
说着,他就正色道:“当初我曾做过启蒙卡片,直到如今还有些进项,大钱虽没有,但小钱却是不断的。”
“八郎,我只是想为你分忧一二的。”
“与咱们亲近之人常说你继承了娘的衣钵,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
“可其中辛苦,旁人不知道,我还能不知道吗?就像从小别人说我读书厉害似的,个中努力,唯有我自己清楚。”
“如今你因朝堂之事,因王安石心烦意乱,我这个当哥哥的也想帮帮你。”
“六哥,谢谢你。”苏辙心里很是感动,但这一点不影响他拒绝苏轼继续为杏花楼捣鼓新菜。
苏轼:……
时间过的极快。
一转眼又到了盛夏。
苏辙一开始对王安石是小心提防,却发现王安石并没有什么动作。
可即便这般,他悬着的一颗心仍没有放下来,甚至比从前还要小心谨慎,唯恐王安石在憋什么狠招数。
很快。
苏辙就意识到王安石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这日。
苏辙刚从府衙回来,就瞧见了满脸喜色的程氏:“八郎,好消息,过几日八娘要来汴京!”
“说起来,你为八娘与你八姐夫准备的院子,他们还一次都没住过呢!”
“这次他们前来汴京,也不知能住几日……”
苏辙笑着道:“是吗?这真是太好了,也不知道八姐姐的几个孩子会不会来。”
“我已经好几年没看到他们,不知他们如今长什么样子,若在大街上遇上,只怕根本不认识。”
苏轼也是高兴得很:“好啊,八姐姐他们提前没有送信过来,大概也是想给咱们一个惊喜!”
程氏兴高采烈带着女使去替苏八娘收拾院子。
苏轼则笑着打趣起陈太初来:“……我原以为八姐夫是个不解风情的人,没想到也舍得放下公务陪着八姐姐来汴京。”
苏辙面上却是一脸严肃。
苏轼看着他,道:“八郎,你这是怎么了?”
“这件事可是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
苏辙点点头,低声道:“六哥,你想,八姐夫如今是齐州知州,不过而立之年的知州在大宋并不常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冤种弟弟,在线捞兄》 100-110(第2/15页)
见。”
“因出身微寒的关系,八姐夫当起差来一向兢兢业业,怎会突然来汴京?”
“对啊,若是提前计较好的,这等高兴之事,以八姐姐的性子,怎会忍得住不告诉我们?”苏轼也很快想明白这件事不对劲的地方:“除非是事出突然,八姐姐来不及告诉我们。”
他迟疑道:“八郎,你说这件事是不是有人在背后捣鬼?”
背后之人到底是谁,是不言而喻。
苏辙却比他沉稳许多,沉吟开口道:“等着八姐姐他们回来之后问问看他们便能知道其中内情,也不急在这一时。”
“六哥,如今事情尚未定论,你莫要在爹娘跟前走漏了风声。”
苏轼直道自己有分寸。
话虽如此。
但他向来是个藏不住心思的,接下来几日都是愁眉苦脸。
也幸好程氏等人都沉浸在苏八娘即将回来的喜悦中,并没有留意到苏轼的不对劲。
三日之后。
苏辙一大早就起身,陪着程氏等人候在门口。
程氏是望眼欲穿,忍不住道:“八娘他们怎么还没到?莫不是路上出了什么岔子?”
真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约莫过了一刻钟的时间。
三辆马车这才缓缓停在苏家门口。
陈太初扶着苏八娘下了马车。
几年的时间未见,苏八娘面上并未见老态,倒是丰腴了不少,刚看到程氏等人顿时就红了眼眶:“爹!”
“娘!”
“六弟弟!”
“八弟弟!”
苏洵还稍微镇定点,程氏还未开口眼泪就落了下来:“八娘!”
母女两人哭成一团。
就连王弗等人也是伤感不已,跟着抹眼泪。
苏辙瞧见她们哭成这样,担心她们受不住,连忙招呼着苏八娘的几个孩子上前见程氏等人。
这四个孩子中最大的已有十来岁,最小的才三岁,一字排开,像模像样的给程氏等人问安。
其中最小的孩子叫陈念安,是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
她搂着程氏的颈脖,奶声奶气道:“外祖母别哭,当心哭坏了眼睛。”
“娘说啦,女孩子家家哭鼻子不好看的。”
程氏这才破涕为笑。
一行人说说笑笑进了院子。
原本苏辙就对这事儿觉得有些不对,如今瞧见姐夫陈太初面上虽带着笑,但笑容并未触及眼底,还能有什么不明白的?
他靠近陈太初身侧,低声道:“八姐夫,这次你们为何会突然来汴京?”
“可是出了什么事儿吗?”
“若是有什么事,你与我说上一说,兴许我能为你出出主意。”
第102章
陈太初如今虽是苏辙的姐夫,但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他的师兄。
他们两人从前在天庆观念书时就是好友,如今更是亲上加亲。
陈太初一楞,继而道:“八郎,你想到哪里去了?”
“没什么事的。”
“八娘时常念叨着你们,正好我有假,就带她回来汴京看看你们。”
苏辙毫不留情揭穿了他:“八姐夫,你撒谎。”
“我没有。”陈太初没有承认。
苏辙看着他的眼睛:“八姐夫,你忘了我们已经认识多少年了吗?已超过二十年,难道你不知道,你一撒谎就不敢看别人的眼睛?”
“还记得有一年,你与八姐姐成亲没多久,回来送年礼。”
“娘想着你刚入仕不久,手中不宽裕,想要贴补你们一二,可你却说你手上的银钱够,连连推脱,当初你脸上的表情与今日是一模一样……”
陈太初想起当年之事,苦笑道:“当时你什么都没说,私下差人送了一百贯钱过来,还说就当是你借给我的,既保全了我的面子,又保全了我的里子。”
“那一百贯钱,我直到一年多后才还给你。”
苏辙微微笑着,没有说话。
他觉得自己活了二十几年,做的最正确的事情之一就是撮合了苏八娘与陈太初。
当初陈太初就算日子再怎么难过,对着苏八娘总是报喜不报忧,从未有过动用苏八娘嫁妆的心思。
陈太初微微叹了口气,才缓缓开口:“说起来,我担任齐州知州已有六七年的时间,任职期间兢兢业业,对得起朝廷,对得起百姓,更对得起自己本心。”
“可就在半个月之前,齐州知府却说要给我放一段时间的长假,嘴里口口声声说这些年我辛苦了,要好好歇一歇。”
“但我知道,他这是将我留任察看的意思。”
“我自是不愿,连连追问,他却说自己也是迫于无奈。”
“我虽空有一腔为国为民之心,却并非纠缠不休的性子,正好想着八娘惦记你们,就来汴京小住些日子。”
实则他并没有如实告知。
齐州府衙上下,所有人如今对他是唯恐避之而不急,齐州知府更私下与他道:“你我二人相识多年,你好好想想你的家眷有没有得罪过人,背后之人放出话来,这只是开始,若你的家眷仍冥顽不灵,就不光是停职这么简单呢!”
苏辙苦笑:“定是王安石在背后捣鬼。”
陈太初连连追问。
他远在齐州,只知苏辙与王安石皆赞成变法,两人略有些分歧而已,并不知内情。
听苏辙娓娓道来,陈太初这才知道王安石前段时间一直派人盯着苏轼,想要抓住苏轼的错处。
谁知苏轼经牢狱一事,整个人谨慎很多,且苏轼如今又痴迷美食的缘故,王安石竟无从下手。
听到最后,陈太初也是气愤不已:“如今朝中不少人都说王安石变法是为国为民,却万万没想到他为达目的竟不择手段,铲除异己。”
“八郎,你做得对,莫要妥协,正好我也趁着这个机会在汴京多住些日子。”
苏辙却觉得这件事没这么简单,叮嘱陈太初将他远在齐州的寡母也一并接到汴京来,免得王安石真使什么阴险招数。
陈太初连连夸他想的周到。
最后两人达成一致,这件事不得对程氏与苏洵等人说起,免得家人担心。
他们两人刚说完话,苏八娘就牵着小女儿走了进来:“六郎说你们两个还如从前一样,每每碰到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
陈念安是极黏陈太初的,一瞧见爹爹就往他身上爬:“爹爹,抱抱!”
陈太初含笑将小女儿抱了起来。
苏辙瞧见自己这小外甥女,就像瞧见小时候的苏八娘似的,自是喜欢:“安娘,你还没叫我呢!”
陈念安奶声奶气道:“八舅舅!”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冤种弟弟,在线捞兄》 100-110(第3/15页)
说话间,她那胖嘟嘟的小胳膊将陈太初抱的更紧了些。
苏八娘笑着道:“这孩子啊,平素是个外向活泼的,可若是碰上她爹,那就谁都不要。”
苏辙故意伸出胳膊,逗她:“来,安娘,八舅舅抱抱好不好?”
陈念安认真想了想,朝他伸出胳膊来。
“八舅舅。”
“抱抱!”
苏八娘笑着捏她胖嘟嘟的小脸:“哟,安娘,你不是有你爹爹在,谁都不要的吗?”
陈念安抱着苏辙的颈脖抱的是紧紧的,一点不认生:“因为爹爹喜欢八舅舅,娘亲喜欢八舅舅,所以安娘也喜欢八舅舅。”
几个人是哈哈大笑。
正好苏轼再次端着自己刚捣鼓出来的乌鸡藕汤进来。
他也故意逗起陈念安来:“来,安娘,六舅舅抱抱!”
谁知陈念安将苏辙颈脖攀的更紧了,叫的宛如杀猪似的:“不要,不要,我要八舅舅抱!”
顿时,苏轼那嫉妒的眼神就落在了苏八娘面上:“八姐姐,这是怎么回事?”
“难不成你们在家中时常念叨起八郎,不提起我?”
“要不然安娘怎么只要八郎不要我?”
苏八娘直呼“冤枉”,直说两个弟弟在她心中都是一样的。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陈念安面上。
陈念安是人小鬼大,奶声奶气道:“因为八舅舅长大好看!”
“六舅舅长得没有八舅舅好看!”
众人是哄堂大笑。
唯有苏轼怎么都笑不出来。
他心碎了。
小孩子是不会撒谎的。
好在他早就认识到这件事,并不十分伤感,等着众人笑过后,则招呼大家用起他亲手炖的乌鸡莲藕汤,更是侃侃而谈:“也不知杏花楼的莲藕筒子骨汤是怎么炖的,炖的汤是香浓无比,所以我就想捣鼓捣鼓乌鸡藕汤,兴许又能成为杏花楼的一道名菜。”
苏辙见砂锅里是黑漆漆的一团。
乌鸡黑漆漆的。
莲藕也是黑漆漆的。
若不说是乌鸡藕汤,他定会以为砂锅里装的是墨汁。
苏轼秉持着尊老爱幼之心,先盛了一碗给陈念安:“来,安娘,尝尝看。”
陈念安顿时吓的是哇哇大哭起来,连苏辙都不要了:“爹爹,救救安娘,救救安娘,六舅舅要给安娘下毒!”
“六舅舅坏,六舅舅坏,安娘就是不要六舅舅抱而已,六舅舅就是要毒死安娘!”
陈太初原是心情糟糕透顶,但被小女儿这一闹,是哭笑不得。
他们笑的开心。
陈念安哭的是愈发伤心了。
甚至苏轼一开口说话,陈念安就嚎啕大哭。
陈太初与苏八娘没办法,只能先将陈念安先抱出去。
这下,屋子里只剩下苏辙与苏轼两人。
苏辙也察觉不对,下意识抬脚朝外走去,嘴里更是道:“六哥,我去看看安娘……”
可惜啊,他刚走没两步,袖子就被苏轼拽住了:“八郎,你也要走吗?”
“是不是八姐夫一回来,你就不愿意搭理我呢?”
苏辙:……
他硬着头皮道:“自然不是。”
苏轼面上这才隐隐可见笑容:“这就好。”
“那八郎,你快尝尝我炖的乌鸡莲藕汤吧,凉了就不好吃了!”
纵然苏辙早有心理准备,但每次看到苏轼所做的吃食,还是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六哥,难道这汤是热的就好吃了吗?”
苏轼正色道:“这是自然。”
为表示自己没有说错,他端着一碗汤是一饮而尽。
苏辙不好再推脱。
这等事啊,长痛不如短痛,是躲不过去的。
他也学起苏轼的样子,端起黑漆漆的乌鸡藕汤一饮而尽。
嗯。
好像也谈不上难吃。
不过是先入为主的原因,光是看一看,就觉得这汤味道奇特。
苏八娘与陈太初刚回来就听说苏轼最近的爱好独特,想着方才是躲过一劫,没想到这等事是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如今饭桌上,一个个人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
今日陈念安经苏八娘解释过一阵后,已知道这黑漆漆的东西并不是毒药。
但这会陈念安却仍是瘪瘪嘴,抬头看向苏八娘,低声道:“娘,能不能不喝这汤?安娘以后会乖乖听话的。”
“安娘以后会好好吃菜菜的。”
外甥似舅。
这小姑娘与苏轼小时候一样,只爱吃肉不爱吃蔬菜。
苏八娘是眼前一亮,笑道:“这话当真?”
“拉钩钩,不能骗人!”陈念安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满脸满是正色。
陈太初与苏八娘只觉这下是歪打正着,看向苏轼的眼神满是欢喜。
苏轼再次感受到了心碎的滋味。
苏辙见状,心情好了些许。
不管怎么样。
一家人能够在一起,高高兴兴的就是好事。
苏辙这边刚吃完饭,就听说王巩来了。
苏辙一愣:“他怎么来了?我前些日子不是与他说过,若是没事不要来找我的吗?”
他怕王安石也会对王巩下手。
他知道王巩这般大剌剌登门,定是有要事,快步朝书房走去。
等他到书房时,王巩已在书房等了一会,一看到他就笑道:“子由,今日我是来与你辞行的,我接到朝廷调令,将我贬为太和县县令,即刻上任,不得耽搁,明日一早我就要离开汴京了……”
第103章
饶是苏辙一贯是个沉稳的,如今面上也是浮现几分怒气来:“这件事可是王安石在捣鬼?”
“子由,你莫要因我出头!”王巩连忙开口,低声道:“如今满朝文武皆知,王安石将你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巴不得寻到你的错处。”
说着,他是长长叹了口气:“若真深究起来,我此次贬官也不算冤枉。”
听他说起,苏辙这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三个月之前,有人状告余姚县主簿李逢谋反。
一开始,谁都没有将这件事都放在心上,毕竟如今天下也算安定,谋反简直是死路一条。
但官家还是下令彻查此事。
御史台彻查一番,发现还真有这么一回事,更是牵连出两个人来。
一个人是太/祖皇帝赵匡胤四世孙赵世居,一人是道士李士宁。
李士宁不光是道士,还是个有些名头的道士,他四处放话就算官家得了一子,却也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冤种弟弟,在线捞兄》 100-110(第4/15页)
会平安长大,太/祖皇帝后代当有天下,天命应在了赵世居身上。
若换成聪明些的人,定知道这道士是故意说些好听的话哄骗自己银子。
可也不知是赵世居不聪明的缘故,亦或者是他想着自己能争一争储君之位的缘故,将这话当了真,暗中资助了李士宁不少银钱。
一个月之前,赵世居赐自尽,李逢凌迟,李士宁杖刑后流放。
而王巩因与赵世居有几分来往,受到牵连,原本王安石的意思是要将其追夺官衔的,但官家看在其祖辈有功的份上,却对他网开一面,将他贬为太和县县令。
听到最后,苏辙皱眉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汴京城内,谁不知与你关系要好之人是数不胜数?王安石拿这件事来治你的罪,未免太牵强了些。”
王巩只不置可否笑了笑:“我想,王安石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来他向来不喜我们这些靠恩荫入仕之人。”
“二来直至今日岳丈仍反对他的变法之策,虽说岳丈不比他身居高位,却德高望重,他几次想要对岳丈下手,却苦于没有机会,今日我落得如此下场,也算杀鸡儆猴。”
“三来则是他想借着这件事震慑震慑你,想叫你看看如今朝中上下是他一人说了算。”
“子由,我这一走,你务必要小心。”
苏辙正色:“你放心。”
王巩是个聪明人,知道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
但如今离别在即,有些话却是不吐不快:“子由,我总觉得官家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却是越来越糊涂,从前朝中能人异士不断,可就算谁人身居高位,却也没有把持朝堂的情况。”
“自小皇子出身之后,官家将大阪的心思都放在了小皇子身上,对朝中之事很少过问,这才叫王安石钻了空子。”
“若长期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苏辙又何尝没感受到官家的变化呢?
他自诩自己做不到像范镇一样,明知官家会不高兴,还提着脑袋前去谏言。
他顶多委婉提一提,若官家不听,他就不会再说。
想要拯救大宋,想要拯救老百姓,前提是他要有自保和保护家人的本事。
苏辙见王巩情绪低落,知他虽看似风流,但对大宋与百信之心一点不比他们少,只劝慰他几句。
谁知王巩却摇头道:“……此事一出,我却是心灰意冷,从此之后寄情山水好了。”
“至于这朝堂,这江山,就留给王安石等人去操心好了。”
他走后。
苏辙却是坐在书房良久没回过神来。
从前官家曾感叹过苏辙的年轻有为是好事,却也是坏事。
他懂得官家话中的意思,正因他年轻,即便才干出众,可随着他官位越高,想要升官就越难,朝堂之上也是个讲究论资排辈的地方。
先前他并未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但如今,他只恨自己的年纪不能再大些。
官大一级压死人。
王安石如今将他压的死死的。
苏辙忍不住皱起眉头。
他在书房坐了良久,思忖自己到底该怎么办。
他知道王安石小动作不断是想逼他出手,越是到这个关头,若谁沉不住气谁就输了。
道理清楚归清楚。
可想要做到,却还是难得很。
苏辙忍不住坐在书房抄起佛经来。
很快。
苏辙就听到有人敲门的声音,他一抬头,就看到苏轼走了进来。
苏轼手上端着托盘,一开口就道:“八郎,你别担心,这些吃食是厨房做的,不是我做的。”
“今日自王巩走后,你就一直没从书房出来,连晚饭都没吃,所以我就过来看看你。”
“你可是遇上了什么难事儿?”
若换成从前,苏辙定会与苏轼说没事儿,毕竟以苏轼那般莽撞的性子,谁也不知道他到底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但这么长时间以来,所有的事情都是他一个人在扛。
他也是人。
也会有扛不住的时候。
他便将这些事说与苏轼听,到了最后也不忘叮嘱苏轼道:“……六哥,这些事情你务必要保密,更不得轻举妄动。”
苏轼再次在心里将王安石骂了几百遍,才道:“怪不得方才用晚饭的时候八姐夫说他母亲时常念叨起汴京,想要将他母亲接来汴京住些日子。”
“当时我就觉得有些不对,老太君年轻时因做多了绣活儿,伤了眼睛,如今年纪又大了,何至于想来汴京?”
“再者说了,八姐夫一贯是个不喜欢给人添麻烦的性子,又怎么会将老太君接到我们家中?”
苏辙苦笑:“陈老太君留在齐州,难免会有危险的。”
苏轼长长叹了口气。
许久之后他才道:“八郎,你别担心。”
“想当初我被污蔑对诅咒官家,被关进大牢,那时候连认罪书都写了,不一样是挺过来呢?”
“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你还有我呢!”
苏辙重重点点头:“好,六哥,我知道了。”
苏轼当着他的面是一派云淡风轻,可回去之后却是彻夜不眠,长吁短叹的。
苏轼决心自己也该为八郎做些什么。
他思来想去。
便又开始写文章了。
别看苏辙与苏轼同一年科举,苏辙为状元,苏轼是榜眼,但这么多年下来,苏轼的才学早已远超苏辙。
一是苏辙公务繁忙,并没有太多时间放在学问上。
二是当年苏辙走上科举之路本就是迫于无奈,压根不像苏轼一样读起书来就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这些年来。
苏轼是郁郁不得志时写文章,愉悦时也写文章,更是深得苏洵真传,写起骂王安石的文章来那叫一如鱼得水,几乎一天就能作出一篇文章。
苏轼更是为自己写了个笔名叫恨山。
众所周知,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苏轼笔名深意可谓不言而喻。
不过十来日,恨山的文章就在学子百姓中纷纷传颂。
有的文章说王安石锱铢必较。
有的文章说王安石心思歹毒,不顾念手足之情。
有的文章说王安石铲除异己。
甚至还有的文章将王安石不讲卫生都拿出来骂上两句。
王安石看到这些文章,气的不行:“……这个苏轼,我看他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当自己是狐狸,有九条命?若再叫我抓住他的错处,我定不会放过他!”
一旁的门客低声道:“大人,我们派人一直盯着苏轼。”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冤种弟弟,在线捞兄》 100-110(第5/15页)
“可这些日子他十分谨慎,整日两点一线,除了府衙和家中,也就偶尔去去杏花楼,还是与苏辙一起去。”
“在府衙,他是能不说话就不说话,生怕多说一句话。”
“前几日他有个同僚喜得幼子,邀他前去喝喜酒,他只送上了礼金,人并未到场。”
说着,他看了眼脸色难看的王安石,声音愈低:“况且苏轼做文章用的笔名,谁也没办法证明恨山就是他。”
这就是叫王安石动怒的地方。
但凡与苏轼有几分熟悉的人一看就知道文章是出自苏轼之手,可偏偏不能奈何苏轼。
门客又道:“不如我派人镇压镇压这等文章?”
“不必!”王安石生气归生气,脑子转的还是很快的:“若是如此,那才是中了苏轼的奸计。”
“他巴不得我如此,闹大之后在官家跟前好好告我一状!”
他认真想了想,道:“这件事暂且不管吧!”
可他到底是将这件事想的太简单了些。
他更是低估了苏轼为苏辙分忧的决心。
这日,王安石在杏花楼设宴,他刚下马车,就遇上了苏轼。
从前的苏轼看到他像没看到似的,目不斜视走过去,但今日苏轼却径直走向他,开口道:“下官见过王大人,下官知道王大人才学出众,想问问王大人可知最近恨山所做的文章?”
“不知王大人是如何看待那些文章的?”
“下官倒是听说,不少人对这些文章很是推崇,连下官也觉得这恨山文采斐然,若王大人看过这些文章,不妨可与下官探讨一二!”
王安石是面色如常。
倒是一旁簇拥在王安石身边的官员脸色大变,只觉得苏轼胆子太大了点,此举简直是在老虎屁股拔毛!
第104章
王安石面色隐隐有几分发青。
他身后的走狗已忍不住开口道:“苏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谁不知道恨山就是你!”
苏轼冷笑一声,没好气道:“东西可以乱吃,但话却不能乱说。”
“我承认,恨山的文风用词与我有几分相似,但敢问这位大人一句,你可有证据证明我就是恨山?”
“咱们王大人是清官,说话做事要讲究证据,若不然,王大人可是会不高兴的。”
他将“证据”两个字咬的极重。
毕竟这些日子王安石铲除异己,可都有理由与借口的。
那走狗还要开口,王安石却已微微抬起手示意他莫要多言。
只见王安石看向苏轼,脸色是晦暗不明:“是啊,苏大人说的极是,凡事是讲究证据,苏大人也好,还是这位笔名叫恨山之人也好,但愿你们不会被我抓到把柄。”
“就连恨山在文章中都曾写过,我这人小肚鸡肠,锱铢必较,若是叫我抓到把柄,我可不会善罢甘休的。”
苏轼笑眯眯答应下来。
王安石又道:“相同的话,苏大人也莫要忘记告诉子由一声。”
“说起来,子由曾对我有恩,来日若他落在我的手上,看在此情分上,我定会留他一条命的。”
当官之人,最在意的莫过于名声。
名声一毁,仕途也就毁了,这比杀了对方还叫对方难受。
苏轼面上笑意全无:“若真有这样一人,只要我活着,即便我拼尽性命,也绝不会允许这等情况发生的。”
这话说完,他转身就走。
王安石看着他的眼神不复从前。
其中一走狗低声道:“这个苏轼,简直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若真有那一日,他能拿大人有什么办法?”
王安石冷笑一声:“从前倒是我小看他了,我原以为他莽撞易怒,比不上苏子由,如今看来,他也不容小觑。”
一众走狗不知道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王安石也懒得解释。
很快。
众人就明白王安石话中的含义。
苏轼极得保守派推崇,自欧阳修被贬后,保守派是群龙无首,宛如一盘散沙。
因苏轼的出现,众人只觉看到了希望——这样。
这样一个少年,要文采有文采,要胆识有胆识,那他们怎好像缩头乌龟似的躲起来?
范镇更是苏轼的头号拥护者,用他老人家的话来说——若你兄长有你的一半,我老头子就算死也值了。
苏辙听说这件事后是哭笑不得,问起苏轼缘由。
苏轼却掷地有声道:“八郎,从小到大都是你保护我,如今也到了我保护你的时候。”
“吃一堑长一智,我很是小心,不会叫王安石抓住把柄的。”
他想,若真叫王安石抓住把柄,大不了一死了之,他绝不会拖累八郎。
但这话他不敢说,若说了肯定又要挨八郎一顿骂的。
苏辙微微一笑:“六哥,这些日子不光你在替我想办法,八姐夫日日也在替我出谋划策,若对上旁人,我有很大胜算,但对方是王安石,我的胜算并不多。”
“与其说背水一战,不如急流勇退。”
“这几日我想了又想,不如辞官!”
“辞官?”苏轼瞪大了眼睛,似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八郎,你可知自己在说些什么?你可知像你一样二十多岁的位居三品的少年郎从古至今都没有几人?你……你可是怕了王安石?”
他急的都有些语无伦次,更是在屋子里踱步起来:“若王安石听说这消息,不知道有多高兴。”
“以后朝中就说他一人说了算,他岂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
“他定会第一时间推行变法,到时候受苦的就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
说着,他似想起了什么一样,低声道:“八郎,你是不是想与当初的王安石一样,以退为进?”
苏辙摇摇头:“六哥,你将这件事想的太简单了,王安石可不是欧阳修欧阳大人,他不会心慈手软,只要我离开朝廷,他定不会给我回来的机会。”
他握住苏轼搭在自己肩上的手,道:“我不过是想赌一把。”
“赌一把?”苏轼有些不明白,道:“八郎,你要赌什么?”
苏辙正色开口:“赌我与王安石谁在官家心中更重要。”
“赌官家会不会允许我辞官。”
对上苏轼那不解的眼神,他解释道:“如今朝中上下人人皆道我与王安石为官家的左膀右臂,关于变法一事,更是见解相悖,我有我的理,他有他的理,官家如今按兵不动,并未采取我们的意见。”
“当初朝中分为两派,如今却分为了三派,一派是保守派,一派是保守变法派,一派则是王安石所属的激进变法派。”
“若官家答应我辞官,则说明官家心里是属意王安石之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冤种弟弟,在线捞兄》 100-110(第6/15页)
“若是官家不答应我辞官,想必王安石心里也有了定论。”
苏轼是欲言又止,好一会才道:“可这样做未免太冒险了些。”
苏辙没有接话。
他心意已决。
官家仁善不假,仁善的背后则代表着优柔寡断,犹豫不决。
人人都道官家无心朝政,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小皇子身上,但他从官家双鬓的白发能够看出来,并不是如此,而是官家不知到底该信谁。
历史上,北宋之所以走向灭亡,一是因为宋徽宗父子被金人所俘,二是因为王安石的变法。
当然,不是说不变法北宋就不会灭亡。
而是王安石的变法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王安石变法初衷是好的,但随着时间推移,变法加重了老百姓的赋税,使得地方行贿受贿情况愈发严重。
苏轼劝了许久,见他心意已决,只能叹气道:“……那我就不劝你了,从小到大你任何一个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未错过,若是爹娘他们不支持你,我就帮着你一起说服他们。”
苏辙笑道:“六哥,多谢你。”
“谢我?谢我做什么?”苏轼不解,更是道:“咱们亲兄弟之间,哪里需要这般见外?”
苏辙道:“我谢谢你是因你明明不赞成我这样做,却还是站在我这边。”
苏轼只有苦笑。
苏辙原以为他说出想要辞官的打算后,全家上下会反对。
但他万万没想到,全家上下大部分却是赞成的。
程氏是最高兴的那个,直道:“……人人都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了大官儿就能高人一等,但叫我说,唯有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才是最要紧的事儿。”
“自六郎几次遇上事儿后,我夜里做梦都是你们几个出了事儿,梦醒之后,再也睡不着。”
“如今咱们家不缺吃不缺穿,更不缺银子,一家人整整齐齐才是要紧事。”
苏洵也道:“是啊,王安石那贼人四处铲除异己,连欧阳修欧阳大人都被他逼走他乡。”
“八郎,我只担心你会是下一个欧阳大人。”
苏八娘与陈太初也是连连赞成。
说到最后,苏八娘这才看向自己身侧的史宛:“……八郎,这件事我们的意见并不重要,得问问八弟妹才是。”
在她心中,她这弟弟一向沉稳寡言,不是个会懂女子欢心的。
她生怕一开始苏辙并未与苏八娘通过气。
史宛笑道:“八姐姐,这件事先前夫君已经与我商量过了,我是赞同夫君辞官的。”
“夫君做什么决定,我都会支持他的。”
“没什么事情比咱们一家人齐齐整整更重要。”
这下苏辙是彻底没了后顾之忧。
翌日早朝之后,苏辙就去了御书房一趟。
只是他刚行至门口,就被守门的内侍拦了下来:“苏大人请留步,王大人正在里头呢!”
苏辙道:“无妨,我等等便是。”
谁知他这一等竟足足等了将近两个时辰。
等王安石离开时,身后大人捧的是厚厚的卷宗,一看就是再次打算给官家洗脑,同意他的变法之策。
王安石经过苏辙身边时,面上似带着几分笃定。
苏辙心里一沉,觉得有些不对劲。
他心里已有了答案。
但他神色如常,拱手与王安石打过招呼后就走了进去。
王安石年富力强,议上一两个时辰的事无事,但官家年纪大了,如今正叫内侍给自己捏肩。
官家一点没将苏辙当成外人,笑道:“你过来了?”
“你这几日可有去看过昱儿?他又长大了些!”
赵昱正是小皇子。
昱。
意为光明。
因他的出生,为官家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苏辙笑道:“回官家的话,微臣这几日公务繁忙,并没有时间前去看望小皇子。”
“不过微臣听孙翁翁说过,说小皇子如今已会认人了,每每看到官家都笑的十分开心,小皇子更是身体康健,活泼可爱,此乃官家之福,此乃大宋之福。”
一番话说的官家是心花怒放,站起身道:“走,朕带你去看看昱儿。”
官家是一点没将苏辙当成外人。
苏辙却没动,拱手道:“官家,微臣今日前来是有件重要的事情与您说。”
提起小皇子,官家是心情大好:“有什么话,你直说就是,什么时候在朕跟前还这样吞吞吐吐起来?”
第105章
苏辙正色开口:“官家,微臣想要辞官。”
若说与苏轼说起要辞官时,他心里有五六成把握,方才在与王安石擦肩而过时只剩下三四成把握,那现在听闻官家这几句话后,就只剩下一两成把握。
官家是个明君。
从前每每在御书房见他,总会询问起变法相关,但今日却对这事儿绝口不提,只说起小皇子。
一来是对他的变法之策不再上心。
二来是不愿再给他希望。
倒是官家一愣,只以为因自己年纪大耳朵出了问题。
苏辙又将方才的话重复了一遍。
官家方才提起小皇子那颗欢欣雀跃的心顿时就沉入到谷底,皱眉道:“可是因变法一事?子由啊,若是朕没记错的话,你今年尚未到二十五岁,已位居三品,照着这般速度下去,只怕三十岁左右就能官至宰相。”
“别说整个大宋,就算从古至今也没几人有此殊荣。”
“你莫要意气用事……”
“官家,您觉得微臣是意气用事之人吗?”苏辙的面容是一如既往,不急不缓道:“这件事微臣是经过深思熟虑过的,微臣家人都表示赞同。”
在前些日子,他觉得官家是站在自己这边的。
毕竟汴京城郊那些百姓的说辞是最有力的证据。
但他到底低估了王安石。
王安石年纪比他大,阅历比他丰富,这次卷土重来,更是知晓官家最想要的是什么。
在王安石的描绘下,变法之后的大宋海晏河清,歌舞升平,这叫官家怎能不心动?
可说实在的,苏辙并不怪官家。
若他并非穿越之人,听到王安石所描绘的美好未来,一样也是会心动的:“官家,您的话只说对了一半,微臣之所以选择辞官,与变法有关,却不全然是因为变法一事。”
“事涉大宋数亿百姓,您慎之又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微臣猜测,您心中是更属意于王大人之策。”
“以微臣愚见,不出三年,您就会看到变法的弊端,微臣有个不情之请,若您执意选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冤种弟弟,在线捞兄》 100-110(第7/15页)
王大人之策,先选一省一府试行,到底好与不好,总得了解透彻才是。”
官家嘴唇微动,却没说出话来。
因为苏辙说的都是实话。
王安石将变法之策细化了又细化,大概十余年的时间,整个大宋就会变样。
但若按苏辙的计划,想要将朝廷改头换面,想要所有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大概需要三十年左右的时间。
方才,王安石拍着胸脯保证:“微臣敢以性命起誓,最多十二年的时间,若没能达到微臣所说的盛景,微臣愿以死谢罪。”
官家活了大几十年,听的最多的就是旁人夸他仁善。
老百姓觉得这是褒。
但官家却觉这话是贬。
身为君王。
谁不希望朝臣与老百姓提起自己夸自己英明神武?
官家看着苏辙,道:“子由,你是心意已决吗?”
苏辙重重点了点头:“对,官家,微臣心意已决。”
半个时辰之后。
苏辙走出了御书房。
离开时,他的头上并未戴来时所戴的乌纱帽。
一开始,无人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可不出半日的时间,苏辙辞官的消息就已传遍了。
王安石听闻这消息时,正在喝汤,今日厨房为他炖的是清火去燥的老鸭汤。
近来因官家摇摆不定的态度与苏轼的文章,他面上虽仍是云淡风轻,但嘴里已溃烂的不成样子。
听说这消息的王安石被汤烫的是龇牙咧嘴,却什么都顾不上,扬声道:“你说什么?这消息可准确?”
待他听说这消息千真万确后,王安石却沉默了许久:“他这到底是要做什么?”
王雱道:“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因他听王安石在他跟前提苏辙说的多了,他对苏辙印象很好。
他觉得苏辙辞官是好事儿。
他知道一直这样下去,他的父亲势必不会放过苏辙的。
王安石皱眉道:“人活在世上,皆有所求,求财求色或求权,但他对这些却纷纷不在意。”
“我原以为他无欲无求,但先前城郊一带变法时,我见他对老百姓的态度,我知道他是在乎老百姓的生死安危。”
“这样一个人,他怎会置那些老百姓于不顾?”
所有人都以为他听说这消息会高兴,谁知他却忧心忡忡,甚至再无用饭的心思。
一开始,他也以为苏辙与自己当初一样,以退为进。
可后来转而一想,他知道以为苏辙的聪明才智定不会冒险。
难道,是真的?
没过几日,王安石嘴巴烂的更厉害了。
***
这几日的苏辙却见识到人性的多样化。
知晓他已辞官的消息,有人极力挽留,有人幸灾乐祸,有人冷眼旁观……倒是城郊那些百姓知道后不舍得很,组织起来一起来到了苏家。
为首的那个正是当日塞给官家一个皱皱巴巴小红薯的阿婆。
别看这阿婆年纪大了,但中气十足,一开口就道:“苏大人呐,您可不能辞官,您辞官了我们怎么办?”
她这话话音刚落,就纷纷有人接话:“是啊,虽说谢景温那畜生已被官家治罪,但朝廷那些官员是什么德行,我们还能不知道?只怕以后再也遇不上比您更好的官员呢!”
“苏大人,您是不是遇上了什么难事儿?若真是如此,我们这些庄稼人兴许也能帮您出出主意!”
……
苏辙心下是大受感动。
这也是为何他愿意尽心尽力帮助这些老百姓的原因。
想当初他勤学苦读,为官入仕,一开始只是为了自己,为了家人,如今却也是心怀天下苍生。
苏辙正色道:“多谢各位好意,可我心意已决,官家已经答应我辞官,恐难如各位所愿。”
“不过你们放心,只要我在汴京一日,你们遇上了难事,一样可以来找我,只要我能帮得上大家,定不会推辞。”
是了。
他虽辞官,仍会留在汴京。
一是苏轼仍就汴京为官,他担心王安石因苏轼文章与奚落一事,会与苏轼算账。
二是他也好,史宛也好,亦或者程氏等人也好,在汴京住了这么些年,早已习惯。
一众老百姓是唉声叹气。
但大家并未再勉强苏辙。
翌日一早,那些百姓就送来了许多土产。
有地里刚翻出来的红薯,今年新产的稻米,昨天连夜去河里钓的几条大肥鱼……满满当当,摆了小半个院子。
为首的村民道:“苏大人无论如何要将这些东西收下,这都是我们的一片心意。”
苏辙自是不能收的。
谁知他还未来得及说话,那些送东西过来的村民将东西一放下就跑了。
元宝在后头追都追不上。
一直在场的苏轼见状,心中也是颇为感动:“八郎,你对老百姓们的好,他们都记在心里。”
“这几日你已交接清楚,明日就是自由身,那你接下来这些日子打算做些什么?”
说着,他就自顾自替苏辙出起主意来:“叫我说,你不如开个书院吧,收些家境贫寒却才高八斗的读书人为学生,好生教一教他们,等着他们入仕后,要他们将王安石贬的远远的,将王安石压的死死的。”
苏辙笑道:“六哥,我并没有你那样喜欢读书的。”
苏轼一想,好像是的,便又道:“朝中多的是跟红顶白之人,如今一个个攀附于王安石,连带着对我都开始打压起来,我整日在府衙也是无所事事。”
“八郎,反正咱们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我们合起伙来开一个兄弟酒楼,将我研制的那些菜全都推广开来,你觉得如何?”
这话说的苏辙心里猛地一跳,看着苏轼面上的郑重之色不像开玩笑,忙道:“六哥,当然不行。”
“有杏花楼珠玉在前,很难再有酒楼能够超越它了。”
“我想趁着这段时间多为老百姓做些好事。”
至于怎么做,他还没想好。
不过他想凭着自己穿越的身份,应该是不难的。
接下来几日的时间里,苏辙在家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日想的就是如何凭着一己之力让老百姓们过上好日子。
可还未等他想出个子丑寅卯来,就听说司马光来了。
说起来,司马光与范镇乃好友,同为保守派。
最初苏辙与王安石为伍后,明里暗里,范镇将他骂的是狗血喷头,但司马光却未说一言。
但两人从那事之后没了来往也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