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1 / 2)

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冤种弟弟,在线捞兄》 90-100(第1/14页)

第91章

苏轼没有接话。

他知道。

苏辙这话是很有道理。

苏辙又道:“像农田水利法,方田均输法等变法对老百姓是有利的,鼓励老百姓开垦荒田,兴修水利,政府核实每户土地的数量与质量,每家税收不一样,虽说其中漏洞很大,但严惩贪官污吏,也不是不可行。”

“倒是市易法,我觉得不大可能,虽说出发点是好的,官府收购滞销货物,等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可朝廷与寻常老百姓抢生意,岂不是将老百姓逼得一点活路都没有呢?叫我看,不如物件滞销时官府给予适当补贴,等着市场回暖后,再加大物件税收,如此一来,朝廷不至于亏本太多,老百姓的日子也不至于捉襟见肘……”

苏轼再次没有接话。

好一会,他才道:“若是如此变法,我也不是不能接受。”

说着,他长长叹了口气,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说来说去,受苦受难的都是老百姓而已,如今老百姓们听说朝廷意欲变法,一个个是惶恐不安,无心劳作。”

“即便变法想的再周全,再完美,可落实到每个百姓头上,也多的是人受苦受难。”

苏辙一针见血道:“难道不变法,老百姓们就没有受苦受难了吗?”

苏轼无言以对。

苏辙看着他,笑了笑:“六哥,这几日你安心在家中休息,莫要四处走动了。”

王安石可不是什么善茬儿,可不会任由着旁人给自己泼脏水而不反击的。

朝中反对变法之人虽占大多数,却也不是没有人支持变法的。

很快,就有谏官弹劾欧阳修等人。

苏轼也是遭弹劾的一个。

甚至还有人将脏水泼到苏辙头上,说变法之所以迟迟未大规模推行,皆因苏辙的缘故。

苏辙看似不偏不倚,实则却是欧阳修那一派的,一直拦着不叫官家推行变法。

苏辙:???

他总算明白了什么叫做躺着也中枪了!

可他也好,还是王安石等人也好,谁都没有将这等话放在心上,因为他们知道,嘴长在别人嘴上,怎么说是他们的自由,只要这等话官家不相信就好了。

但苏轼却是按耐不住,病中的他都强撑着起身上朝,与那些人争锋相对。

苏轼来汴京多日,也学聪明了,知道不能堂而皇之说“你说我弟弟坏话,所以我要针对你”之类的话,只揪着变法不放。

他率先攻击的就是均输法。

其弊端有三。

一是官府进行市场交易,不可能不侵占到老百姓的利益。

二是朝廷如今国库银钱本就不多,加大投入成本,风险太高。

三来是容易滋生腐败。

他更是以梁适为例,直说从前梁适饱读诗书,身居高位,都贪赃枉法,更别提寻常官员。

此话一出,欧阳修等人纷纷附和。

一时间,王安石在朝中的地位也受到影响。

每每早朝,大殿热闹的像菜市场似的,你来我往,针锋相对,可谓热闹非凡。

这一日,苏轼带病上朝,几个问题抛向王安石。

王安石只道:“……苏大人此言莫过于鸡蛋里挑石头,凡事皆有此等特殊情况的。”

苏轼却道:“下官觉得王大人这话说的没错,别说是少数情况,即便只有一两例,也得想好应对之策才是。”

“若是连朝臣都反对变法之策,又该要寻常老百姓信服?”

“更别说王大人不赞同如今的科举,觉得诗赋、墨义、帖径是华而不实,想要再科举上也进行改革,那下官请问您,您大力推举考试经义,那学子科举时可有标准答案?又该由谁来制定这份标准答案呢?下官再问您,那些寒窗苦读十几年,准备参加科举的学子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十几年的光阴?”

“他们肩不能提,手不能扛,若如此下去,他们该靠什么营生?王大人这不是将他们往死路上逼吗?”

“长久这样下去,天下定会大乱的!”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附和。

王安石被他哽的说不出话来。

一直到了下朝,王安石脸色都不大好看。

等着回府之后,谢景温就来了。

这人乃侍御史知杂谢景温,他不光是王安石变法的忠实拥护者,说起来与王家也是姻亲,他的妹妹嫁给了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

王安石对一直对他颇为照拂,他也一直依附王安石,时常替王安石出谋划策。

谢景温道:“……欧阳修,范镇等人年纪大了,淋了几场雨后身子大不如从前,不足为惧。”

“司马光一向谨慎,断然不会为了变法一事献出性命,唯独这个苏轼,是个不要命的,我觉着……是不是先将他除去?”

王安石沉默着没有说话。

若苏轼只是个寻常官员,他并不会在乎,可偏偏苏轼却是才高八斗,经常搞一些小动作,比如写些隐晦骂人的诗词流传出去,他虽一心只有变法,可身为臣子,若能流传千古,谁又愿意背负骂名?

谢景温低声道:“我听说苏轼休沐时时常陪着他母亲程氏前去城郊寺庙上香,我看不如趁着这个机会除掉他算了。”

“正好这些日子老百姓对变法一事有些怨言,到时候将这事推到躁动的老百姓头上去,定不会有人联想到大人的。”

王安石这才扫了他一眼:“你觉得你能将这件事做的人不知鬼不觉,还是觉得你能聪明过苏子由?”

身居高位者,他比谁都清楚做大事者该不拘小节的道理,若想要推行变法,必要时也是要牺牲一些人的,可却不能牺牲苏辙的家人:“我与苏子由这人有几分来往,你信不信,只要你敢动苏轼,他定会要你千百倍奉还的!”

这下,谢景温可不敢随便接话了。

王安石扶额道:“不过苏轼这人的确是叫人头疼,我索性想个法子将他调走好了。”

没过几日。

朝中就传来苏轼的调令,将他调为杭州知府。

杭州是富庶之地,知府又是正四品的官儿,这差事不管怎么看都是美差,王安石觉得他很对得起苏轼了。

用他的话来说,苏轼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有苏辙这样个好弟弟,不然以苏轼的性子,只怕他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这等事儿,不管落在谁头上那都是一等一的好事。

一是这是升官,为官者,品级越高,想要擢升就越难。

二是如今汴京被激进派与保守派两派搅的是不可开交,若这时候能摘出去,等着风平浪静再回京,对谁来说都是好事一件。

苏辙听说这事儿后是微微一愣,继而就明白王安石的来意。

他对元宝吩咐道:“……你将我的库房打开,包几样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冤种弟弟,在线捞兄》 90-100(第2/14页)

东西送去王家吧。”

元宝应声下去。

苏辙则起身去看望苏轼了。

他比谁都清楚苏轼那犟脾气,朝廷的任命下来是一回事,苏轼肯不肯老老实实上任,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果不其然,苏辙刚行至苏轼书房,就听到里头传来苏轼的咆哮声:“我才不去什么扬州了!就算官家怪罪,就算我死,我都不会去扬州的!”

“王安石这是做什么?使的是离间计吗?从前我就知道他不是什么好人,没想到却是个一肚子算计的小人……”

苏辙走进去时,正好见着苏轼正举着一方砚台要往地上砸。

也不知道是苏轼觉得乱砸东西不好,还是他觉得这方砚台太贵重的缘故,只见他高高举起砚台,竟迟迟舍不得摔下去。

一看到苏辙来了,他将砚台抱在怀里,没好气道:“八郎,你说王安石这根搅屎棍子到底要做什么?”

他只觉得自己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如今一个个大臣看他的眼神怪怪的,更有人偷偷问他:“苏大人,我听说你的胞弟与王安石王大人有几分交情,莫不是苏大人升职一事是你胞弟在其中帮忙?”

“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你这样做会不会不太好?我虽相信你的人品,可旁人不一定相信,大概觉得你摇摆不定,两头吃了!”

苏轼连声直说自己冤枉。

他说这事儿与自己半点关系都没有。

可有人信吗?

没人相信!

“六哥,你向来聪明,难道会不知道王安石这是要做什么?”苏辙耐着性子与他分析,一字一顿:“如今我并未反对他变法,落在他眼里是支持他,如今有你这样一个刺头在,你说他是针对你还是不针对你?”

“他索性将你调的远远的,这样汴京是什么局势,与你再没关系。”

“从前我就与你说过他不是个有肚量的,正好经此一事叫你有苦说不出。”

“毕竟他可以选择想法子将你降职,或者平调,却叫你擢升,你猜猜看他有没有报仇的意思?”

顿了顿,他更是正色道:“六哥,我若是你,这时候乖乖去杭州当你的知府,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等着风平浪静再回来……”

苏轼神情突然变得激动起来,厉声道:“王安石他休想!”

第92章

苏辙就这样静静与苏轼对望。

他什么都没说。

因他知道,他这六哥的脾气一向如此,他这时候说什么,苏轼都听不进去的。

他转身就走,临走之前只道:“六哥,这件事你先好好想一想,人生在世,不是自己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的,你就算不为爹娘想一想,也该为六嫂与两个孩子想一想才是。”

“迈哥儿不过三两岁的年纪,迎姐儿尚在襁褓中,更不必提六嫂纵然得孙翁翁照看,但当日孙翁翁说话时你也是在场上的,六嫂常年忧思忧虑,身子本就不好,若你再闹出什么事情来,她哪里受的住?”

“至于六嫂为何会忧思忧虑,落下病根,其中原因,我想你比谁都清楚的!”

这话说完,他就走了。

苏轼哪里会不清楚王弗的病根从何而来?

想当初他刚去凤翔府时,被上峰宋显等人针对,那段时间,别说他的日子不好过,就连王弗等人的日子也不好过。

后来又出了对官家不敬一事,他锒铛入狱,王弗更是担心不已。

再后来,他与陈、希亮陈大人也是政见不合,两人冰释前嫌已是很久很久之后的事情了。

他知道自己对不起王弗,所以别说苏辙时常在他耳畔敲打他不准他纳妾,他自己根本毫无这个想法,每每忙完公务就回来陪孩子陪妻子,以至于汴京上下许多人提起他们父子三人来皆夸赞不停。

但这时候的苏轼却无心思虑这些。

他很生气。

八郎为了区区一王安石竟这样对自己?

来福见状,忍不住劝道:“少爷,八少爷对您的心意,别人不知道,您还不知道吗……”

“那是从前!”苏轼气的不行,没好气道:“人都是会变的。”

“从前我每次回来汴京,八郎都陪在我身边,如今他却是忙的脚不沾地,男子忙于事业,我也能理解,可来福你看看,方才他那叫什么眼神?”

“我是他的兄长,就算我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也该与我好好说说,上来就将我批评一通,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他儿子呢!”

“都怪王安石,也就是这人出现之后,八郎才像变了个人似的。”

来福的话到了嘴边还是咽了下去。

他想。

就您这性子,就算八少爷这时候说什么您都听不进去啊,八少爷又何必浪费时间?

苏轼是越想越气。

但他再怎么气,也是将苏辙的话听进去了,不敢贸贸然冲到官家跟前说什么“我不愿意去当知府”之类的话。

这话一说,可就是一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了!

苏轼听说汴京城内的老百姓已闹着游行反对变法,其中不乏官员,他是灵机一动,也冲了出去。

毕竟他这满腔怒气得找个地方宣泄一二才是。

但苏轼万万没想到,他刚冲出去,就被衙差给抓了。

当这个消息传到苏辙耳朵里时,已是半日之后。

来福匆匆忙忙来寻苏辙,一开口就道:“……八少爷,您快回去看看吧,夫人她们急的不行。”

苏辙早有防备,他早知道他这哥哥不会这样安分守己的。

原本正落泪的程氏一看到苏辙顿时就有了主心骨,开口道:“八郎,这可怎么办啊!”

“方才你爹爹已差人去衙门打听过了,说是这次统共抓获了三百七十二人,其中有二十五人乃朝中官员,衙差说这些人妨碍交通,每人打十个板子。”

“像那些朝廷命官是明知故犯,一人要打二十个板子,其中就数六郎官位最大,要打三十个板子。”

“这……这寻常庄稼汉挨三十个板子都受不住,六郎从小养尊处优,只怕这三十个板子落下去,他就没命了啊!”

“娘,您别急。”苏辙安慰程氏婆媳两人,道:“你们也别哭,我来想想办法。”

“汴京城内的百姓已游行了好几日,偏偏六哥一出去,官府就开始抓人,我看这件事蹊跷得很。”

程氏与王弗一愣。

一旁皱眉的苏洵道:“你的意思是王安石这是冲着六郎去的?”

苏辙点了点头:“这就是王安石的高明之处,杀人不见血,他比我想象中还要厉害。”

王安石先游说官家升了苏辙的官,苏辙却恩将仇报,这就是不仁不义。

就算他厚着脸皮前去找王安石帮忙,都有些站不住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冤种弟弟,在线捞兄》 90-100(第3/14页)

苏洵虽在朝中无官无职,却因两儿一婿皆在朝中为官,对朝中大事小事都很上心,如今试探道:“八郎,你说的是,如今你虽未站在欧阳修欧阳大人那一派,但也没有说站在王安石那一派,一直保持着中立。”

“如今王安石虽官至副宰相,但你也是官家跟前大红人,即便到了他跟前也没有矮上一头,若因六郎一事去求他,那他正好可以趁机提出要求,要你为他所用。”

“一开始我们都想错了,以为王安石将六郎调离汴京是给你面子,殊不知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八郎,你是怎么想的?难不成真要如王安石那小人所愿?”

“爹,难道事到如今,我还有别的办法?”苏辙微微一笑,道:“事关六哥,是我太过着急,所以才叫王安石钻了空子。”

王弗眼泪再次落下:“八郎,都是我们一家子连累了你。”

“六嫂,你万万莫要说这等话。”苏辙面上半点不见紧张之色,云淡风轻道:“且不说一家人说这些话太过生分,就说就算没有六哥一事,也会有别的事,王安石可不会轻易放过我。”

“其实在我看来,变法不是不可行,我也的确有站在王安石这一派的意思……”

可不管他们怎么解释,这等话程氏等人都不太相信,更是十分担心。

苏辙一向是个不愿使用特权之人。

但为了苏轼,他还是去了牢狱一趟。

苏轼一瞧见苏辙,眼眶就红了:“八郎,都是我不好,我连累了你。”

虽说他是朝廷命官,单独关押在一间牢房。

但被关押几日,他是蓬头垢面、衣衫不整,更是吃不好睡不好。

“六哥,如今说这些还有什么用?”苏辙微微叹了口气,道:“六哥,你没事儿吧?”

苏轼摇摇头:“我目前倒是没什么事。”

他也是个聪明人,很快就想明白这一切是王安石的诡计:“这几天那些衙差对我不错,吃食方面并未苛责我,可日夜我都能听到那些百姓挨了板子之后的哀嚎声,王安石这是故意吓唬我了。”

“那些衙差也是的,每次送饭时都在我跟前说有些人受不住,屁股都被打烂了。”

“八郎,你可别上王安石那无耻小人的当……不过三十个板子而已,我,我受的住的!”

说到最后,他的声音有些发颤。

那可是三十个板子啊,打下去他的小命就没了。

苏辙一眼就看出他也是害怕的,故意板着脸道:“六哥,难道你觉得如何我还有选择的余地吗?不管是我,还是爹娘六嫂他们,谁都不会眼睁睁看着你被打死的!”

“凡事吃一堑长一智,我只希望经过这件事你能长些记性!”

“好。”苏轼声音低低的。

苏辙今日过来不光是为了探望苏轼,还给苏轼带了些吃食,换洗的衣裳。

这就是王安石的高明之处,先礼后兵,明晃晃告诉苏辙——我就是看在苏轼是你哥的份上才对他不一样的,你自己看着办吧!

苏辙知道。

若他再无反应,王安石大概先是会将苏辙与那等最顽劣的犯人关在一起,继而断了苏轼的好饭好菜,然后再开始打苏轼的板子了……

苏辙出了牢狱大门,就吩咐道:“元宝,去王府。”

小半个时辰后。

苏辙就坐在了王安石的书房内。

很快,王安石就带着儿子王雱走了进来,笑容满面道:“也不知今日吹的什么风,竟将子由你给吹来了。”

苏辙面上却无多少笑意:“王大人神机妙算,今日我过来,你应该不会感到意外吧?”

王安石不怒反笑,对着儿子王雱:“我平日时常说要你跟着子由多学学吧,你看看子由多聪明!”

说着,他这才看向苏辙,笑道:“其实我也是迫于无奈。”

“这些日子你不偏不倚,不肯帮欧阳修,也不肯帮我,你要我心里如何能够踏实?”

“欧阳修对你们父子三人有提携之恩,如今又病了,若你一时心慈手软,真的站在他那边,以你之才智,只怕我是夜不能寐啊!”

顿了顿,他面上的笑意渐渐淡去:“我知道这件事对有些老百姓不公平,可这世上何来公平一说?唯有杀鸡儆猴,那些老百姓才能消停一二。”

“子由,不知你可愿协助我一起共同变法?”

苏辙颇为无奈:“如今大人关押着我六哥,难道我还有选择的余地吗?”

若换成常人,只怕一冲进来就会骂王安石恩将仇报。

他确实沉稳得很。

毕竟这件事一开始就是在他的意料之中,若他主动上门,那就只能依附王安石。

可若王安石想方设法招揽他,他在王安石面前才能说得上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苏辙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那只待捕的螳螂。

第93章

苏辙前脚刚离开王家。

后脚苏轼就被放了出来。

苏家人高兴不已的同时,又忍不住替苏辙担心起来。

也不知是苏轼自己心虚,还是苏洵等人押着苏轼不准他出来的缘故,苏轼一回来就老实得很,整日呆在屋子里,哪里都没去。

至于前去杭州上任一事,自然也暂且搁置下来。

毕竟苏轼身为朝廷命官,却与百姓一起上街游行,这样的人,哪里能当知府?

所以苏轼还没上任,这官帽都被摘了,降至原职不说,还被罚了三个月的俸禄。

这些都不是大事儿。

苏辙唯恐苏轼又闹出什么乱子来,索性借口苏轼在狱中染了病,替他告假了一个月。

若换成从前,苏轼定吵着嚷着不答应。

但这一次听到消息的苏轼只低声道:“这等事,八郎看着办就是了。”

又过了两三日。

苏辙与王安石为伍的消息已传遍了整个汴京城,这消息一传出来,远比当初王安石要变法一事闹得更大。

毕竟从前苏辙保持中立,不少保守派将他视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想着若他能从中周旋一二,兴许官家能改变主意。

可如今。

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断了。

不少保守派的大臣看到苏辙连句话都不肯与他说,有的更是指桑骂槐。

至于故意辱骂苏辙或往苏家门口扔臭鸡蛋菜叶子一事,却也是没人敢干的,万一被抓起来了怎么办?

倒是一个个谏官纷纷上书,指责苏辙不忠不义。

谏官可不怕被罚俸禄或被打板子。

没被罚过俸禄或被打过板子的谏官,那都是不称职的。

一个个谏官不敢招惹小肚鸡肠的王安石,便冲着苏辙下手。

苏辙却像是浑然不知似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冤种弟弟,在线捞兄》 90-100(第4/14页)

他坐的住。

可旁人却坐不住。

率先登门的是王巩,这次王巩又是受岳丈张方平之命前来的:“子由,我岳丈给你送的信你可是没收到?他要我前来看看,说是给你送了十几封信,你却是连一封回信都没有。”

苏辙只能苦笑:“张大人的每一封信我都收到了,且都看了。”

“只是,我不知该如何给张大人回信。”

“张大人希望我能改变主意,可其实明眼人看得出来,王安石的意思也好,还是欧阳修欧阳大人的意思也好,都敌不过官家的意思。”

“变法一事,我看官家是心意欲绝,索性就没给张大人回信。”

“也免得张大人抱有希望,这等事情啊,是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谁知王巩刚离开没多久,曾巩就来了。

说起来,比起苏辙这个半道冒出来的门生,曾巩可是欧阳修的得意弟子。

曾巩一来就道:“苏大人可知道欧阳大人病了?还病的很是严重?”

他瞧见苏辙点了点头,下意识皱皱眉:“虽说当日苏大人从眉州请来了孙神医,当初治好了欧阳大人的眼疾和病症,但养病这等事,唯有心情舒畅才能身子康健。”

“当初王安石大人回朝之后,欧阳大人就觉得身子有些不适,这些日子又是苏大人胞兄擢升又官降原职,又是城内游行百姓被抓,欧阳大人身体更是不好,昨夜竟已咳血。”

“虽说严格意义上来说欧阳大人并不算苏大人的师傅,却对苏大人有知遇之恩,能不能请苏大人看在此等情分上,高抬贵手……”

苏辙微微叹了口气:“别的事情我能帮忙,可这等事,我实在是无能为力。”

“欧阳大人对我的恩情,我是没齿难忘。”

“这些日子,我又何尝没看出来欧阳大人脸色一日不如一日?可我与孙翁翁几次登门拜访,想要给欧阳大人号脉诊治,都吃了闭门羹。”

“我差人送去欧阳府的药材补品,全被退了回来。”

“我自诩自己已是问心无愧,实在不知还能再怎么做了。”

这是他明面上能与曾巩说的话。

其实私下,他与欧阳发一直来往不断,时常从欧阳发嘴里打听欧阳修的近况,更是要欧阳发多劝劝欧阳修,到了必要时,不管欧阳修同意或不同意,都要孙神医前去给欧阳修看病。

曾巩再三劝说,可到了最后,也只得怏怏离开。

早朝上。

保守派与激进派为了变法一事依旧吵的不可开交。

王安石年轻力壮,思维敏捷且身居高位,不说以一敌百,却也是能以一抵十的。

可问题就是朝中反对变法的保守派可不止十个,一个个人直冲王安石而来,惹得王安石眼神频频落在苏辙面上,仿佛在说:傻站着做什么?快上啊!

这下苏辙就算想装傻都装不下去了,只能上前一步道:“官家,以微臣之见,可先试行变法之策。”

说着,他微微扬声道:“近日,早朝之上因变法一事吵嚷不停,已有数月之久,谁也不能说服谁。”

“既然如此,不如先试行一二。”

“不管是朝中大臣,还是老百姓们,如今对部分变法并不排斥,像裁兵法、保马法等等,老百姓都是能够接受的。”

裁兵法是士兵在五十岁之后必须退役,测试禁军不合格者降为厢军,若再不合格则为民籍。

保马法是政府的牧马监养马改为保甲自愿养马,富户的马病死需全部赔偿,若是贫困户的马匹病死,则赔偿一半,养马的报酬和待遇能减免一定的赋税。

他这话话音刚落下,就有保守派的大臣跳出来反对:“我看苏大人简直是满口胡言,裁兵法也好还是保马法也好,若是不成功,损害的都是朝廷的利益……”

这人乃户部官员。

苏辙笑了笑,道:“依大人的意思,变法一事难道还要老百姓们身先士卒吗?”

“若朝廷都对变法一事没有信心,老百姓又何来信心?”

他是知道的,如今朝中不少官员安插了自己的亲眷到军营,甚至军营中还有五六十岁的老头。

虽说五六十的男子在后世有的还没退休,但在北宋,那可是半截身子都入土的人,好些年纪差的说话都哆嗦,哪里能当兵打仗?这不是故意坑朝廷银子嘛!

那户部官员还要说话。

苏辙又抢先分析了青苗法等等的弊端,压根不给旁人说话的机会。

官家向来喜欢他,见如今并无多少人反对,就道:“索性就依苏大人之言,先试试看吧。”

下朝之后,官家则召了苏辙前往御书房。

随着一同去的还有王安石。

前往御书房的路上,王安石低声道:“子由,你这是什么意思?为何之先推行部分变法?”

苏辙只觉得他的心太急了些,轻声道:“王大人方才也是看到了的,我不过说先试行部分变法,不知道就有多少大臣跳出来反对我,若我要推行全部变法,你觉得那些大臣们会答应吗?”

“纵然欧阳大人因病未能上朝,王大人难道方才没看见,范镇范大人那些人看我的眼神恨不得将我一口吃了?”

王安石没有接话。

方才范镇的眼神他自是看的清清楚楚,甚至他的目光一直落在范镇身上。

比起欧阳修来,他更为忌惮范镇。

原因很简单。

因为范镇年纪大了,且不在乎脸面,上次在御书房跟前没跪多久就晕了过去,当初为了官家子嗣又口口声声闹着要以死明志……若范镇真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他虽不害怕,但心里多少会有些不舒服的。

苏辙与王安石等激进派很快就走进了御书房。

即便这次是小范围变法,但官家仍颇为看重,叮嘱他们要多顾念些老百姓,最好不要激起民愤,到了最后更是道:“若王大人有什么主意,则与苏大人多商议一二。”

王安石微微一愣,很快就道:“是,臣领命。”

苏辙知道王安石会在这件事对自己不满。

但他不在意。

回去之后他就将自己关在了书房,开始在书房写写画画,就连晚饭都没有用。

他一连几日都是如此。

这几日的时间里,王安石也曾差人来请他前去家中商议变法之事,可皆被苏辙回绝。

惹得谢景温没好气道:“这个苏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竟将大人您都没放在眼里,莫不是他将苏辙那小子救出来之后,打算反悔吧?”

这话说的王安石是心里一紧,却很快道:“应该不会。”

“苏辙是个聪明人,正因他是个聪明人,所以不会做出这等言而无信之事来。”

“以他才智,我想要抓到他的错处并不容易,可就苏轼那一点就燃的炮仗性子,想要抓到苏轼的错处,可不是难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冤种弟弟,在线捞兄》 90-100(第5/14页)

他笑了笑,语气中带着胜券在握:“若苏辙真的食言,那我也不必客气。”

谢景温笑了起来:“大人心里有数就好。”

“我还以为先前苏辙帮过您,您会对他心慈手软了。”

王安石微微皱眉,却是没有接话。

他会一直一直记挂着苏辙对他的恩情,可生在这世道,变法一事乃重中之重,别说是苏辙敢挡路,就连他亲儿子挡路都不行。

“若有朝一日苏辙真的挡了我的路,我不会对他赶尽杀绝,无论如何都会给他留下一条性命的。”

第94章

这些话,王安石不会当面对苏辙说。

但就算不说,苏辙也是猜的到。

苏辙忙碌了几日之后,向来极爱惜自己身子的他眼睑下都有了些青紫,一看就是睡眠不足导致的。

这几日他也没有白忙活,光是针对裁兵法的见地都写了整整一摞。

足足有半个手掌那样厚。

苏辙并没有忙着去找王安石,而是去找苏轼了。

一开始,苏轼听说苏辙与王安石为伍,虽然不高兴,但他知道,这世上谁都有资格不高兴,就他没资格,都是为了救他,八郎才不得已如此。

如今,他知变法一事已是尘埃落地,已选择了躺平。

当然,其中不乏苏辙的功劳。

在苏辙的授意下,来福与苏轼说了很多秘密。

今日来福道:“王安石王大人那人是个什么性子,您也知道,当初老爷写文章讥讽他,他本就心里不痛快,如今八少爷投靠他麾下,需仰人鼻息过日子,八少爷哪里有好日子过?”

明日来福道:“唉,八少爷可真是可怜啊,我从小到大就没见过八少爷这样憔悴,甚至连当年勤学苦读都没这样用功,看样子在王安石王大人手下做事可真是难啊!”

后日来福又道:“少爷您知道吗?王安石王大人又差八少爷去王家了,不知为何八少爷没去,我见着那随从脸色难看得很。”

……

一番话下来,苏轼是内疚极了。

他甚至每日亲自送了补汤给苏辙喝,每次都是欲言又止的模样。

苏辙知道这是自己的苦肉计见效了。

他虽不忍心苏轼日日活在愧疚之中,但比起苏轼的小命,他还是选择了前者。

这不。

苏辙刚拿着厚厚一摞文书到了苏轼书房,正看书的书苏轼忙站了起来:“八郎,你怎么来了?你可是有事儿?你若是有事,直接叫元宝喊我过去就是了,何必亲自走一趟?”

态度要多殷勤就有多殷勤。

苏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六哥,无事。”

“我这些日子在书房坐的时间久了,正好闲来无事出来转转。”

“六哥,这是我写的关于变法的一些见地,想要你帮着拿拿主意!”

“要我拿主意?”苏轼不解,迟疑道:“八郎,这等事你不是应该去找王安石吗?”

苏辙解释道:“我稍后会去找王大人,不过这些东西得让你先过目才行。”

“正因你反对变法,看到这些文书时会心生抵触,会鸡蛋里挑骨头,所以我才找你,只有变法之策一点纰漏都没有,这件事才能更好的进行。”

若换成从前的苏轼,他听到这话是想也不想就会拒绝。

但如今他对苏辙心存愧疚,答应一声就开始忙活下来。

苏辙与苏轼两人商量了整整一晚上,将其中好些条例修改后,苏辙翌日才将东西呈到王安石跟前。

王安石从前就知道苏辙聪慧,可在他看到苏辙缜密且有条理的思路后,却还是忍不住赞叹道:“说你是诸葛转世都不为过。”

“不知王大人可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苏辙的态度是不远不近。

王安石道:“自然是没有的。”

两人很快就面见了官家。

连王安石都挑不出错漏的地方,官家自是连连称好。

三日之后,就开始针对汴京城郊的一些村落进行改革变法。

这件事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是难得很。

一来保守派也不乏能人异士,一个个懂得如何利用民心,所以到了变法之日,明明变法对老百姓的利益并没有任何影响,但不少老百姓还是聚集在村口游行示众,嘴里高喊:“反对变法!反对变法!”

二来朝中一些保守派也会有所动作,不说别的,范镇就视死如归挡在村口,一副“你们若是要变法就踩着我的尸体过去”的架势。

就连王安石都忍不住皱皱眉,低声骂了一句:“真是个不知死活的老头子!”

但他却也不敢命人从范镇身上踩过去。

今日范镇不光来了。

他身后还带着一副黑漆漆的棺材:“……王安石,你莫要得意,虽说圣旨已下,但民心难挡,我拦不住你们变法,只能豁出去我这条命叫众人看看我的态度!”

“王安石,就连我老头子到了九泉之下,变成孤魂野鬼都不会放过你的!”

一时间,王安石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王安石皱了皱眉头。

他身后的苏辙上前道:“王大人,不妨叫我试试看?”

王安石如今也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点了点头。

苏辙下马,走上前去。

范镇一脸戒备看着他:“苏子由,你这是要做什么?难不成以为我老头子不敢对你动手?”

是了。

范镇除了身后带了一副棺材,手中还握着一把铁锹,大有一副“谁敢闯过来我就铲谁,你没能要了我老头子的命,我老头子就决不放过你”的架势。

苏辙朝他靠近了些,低声道:“我相信范大人有以一敌百,甚至以一敌千的本事,只是您替您刚出生的重孙想过没有?您死了倒一了百了,可您刚出生的重孙……”

范镇惊的脸色一变。

他那重孙刚出生没几日。

因变法一事当初就闹得沸沸扬扬,不光是他,甚至整个范家都有视死如归的决心,但范镇怕愧对先祖,还是想要留下范家的血脉,所以孙媳自有孕之后就谁也没说,就连前几日那重孙出生,范家上下都无几人前去庄子上探望。

苏辙的声音依旧很低:“王安石这人心狠手辣,还请范大人三思啊!”

趁范镇愣神的空当,王安石就已闯入了村口。

两人起码并肩而行,王安石不由好奇道:“方才你用的什么法子,居然能说动范镇?”

苏辙并没有将方才的话原原本本说出来,只含糊其辞提了一提。

他想的明白。

王安石为了变法一事设下圈套惹苏轼钻,他这般投桃报李,应该也不过分的。

这下倒轮到王安石一愣:“这么简单?”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冤种弟弟,在线捞兄》 90-100(第6/14页)

他有点不相信:“子由,并不是我怀疑你,只是我听说范镇不光自己不怕死,甚至范家上下都已准备了几十口棺材,打算在变法一事上抗争到底的……”

苏辙笑了笑:“王大人,凡事不能光看表面,得透过表面去看本质。”

“范镇范大人为何会如此反对变法?是因为他老人家从骨子里就是个循规蹈矩之人,这样的人不喜改变,最重规矩。”

“他能为国家和朝廷丢掉性命,自然也会将范家的列祖列宗放在心上,若范家无后,他老人家百年之后又该如何与范家的列祖列宗交代?”

王安石若有所思点了点头。

“今日之事,范大人未能阻挠王大人一二,还望王大人看在范大人对朝廷忠贞不二的态度上能够高抬贵手。”苏辙看了他一眼,提醒道:“相信王大人也知道官家乃宅心仁厚之人,范大人如今已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只怕没几年活头。”

“若有些事情闹到官家跟前,官家可是会不高兴的。”

他想,以王安石的性子大概不会放过范镇的。

王安石笑了笑,道:“你放心好了。”

“我就算不给范镇面子,也得给你几分面子的。”

万事开头难。

好些老百姓见范镇都已经放弃抵抗,再见朝廷派了不少官兵前来,看这阵势还是怪吓人的,便也放弃了抵抗。

当然,也是有些冥顽不灵的老百姓。

比如,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妇。

比如,收了银钱的地痞无赖。

……

但苏辙却是见招拆招,面对落泪不止的老妇,即便这人衣衫不整,浑身脏兮兮的,但他也是半点不嫌弃,握着对方的手与她轻言细语说变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面对蛮横不讲理的地痞无赖,苏辙该吓唬吓唬,该抓人抓人。

不到半日的时间,事情就已解决的差不多。

当然。

这两个时辰的时间对苏辙来说却比一整日还累,累的他眼前发黑,嘴唇干涸,休息了好一会还没回过神来。

不远处的王安石看着这个年轻人出神。

跟在他身边的王雱道:“父亲,您在想什么?”

“事情不是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吗?您怎么还心事重重的样子?”

王安石笑了笑:“没什么,不过在想子由罢了。”

王雱一愣。

王安石道:“他啊,是天生的政客。”

“我庆幸自己比他早入仕一些年头,若与他年纪相仿,只怕朝中也没我什么事了。”

他扫了眼儿子王雱:“你平素闲来没事多跟在子由身边学一学,他身上的东西,足足够你学上几十年。”

说起这话时,他眼里满是欣赏。

苏辙不是没看到王安石投来的目光。

可欣赏也好,还是忌惮也罢,对如今的他来说都不重要。

此时此刻他是饥肠辘辘,想着若有一碗羊肉面就好了。

羊肉用砂锅炖上几个时辰,将羊肉的膻味逼出来,切成薄片的羊肉是又软又烂又入味,面条还带着几分劲道,出锅时在将汤碗里加上芫荽、葱花和油辣子,光是想一想,就叫他觉得食欲大开。

第95章

当然。

苏辙知道自己这时候想了也是白想。

别说家中或杏花楼的羊肉面,连一碗寻常的羊肉面都成了奢望。

他拿起一旁的包子啃了起来。

包子难以下咽,他连喝几口水才咽了下去。

就在这时,元宝兴高采烈走了过来:“少爷,您猜谁来呢?六少爷来了!”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苏轼就走了进来。

一路走来,苏轼仍看到不少反对变法的老百姓,脸色自不是十分好看,只将食盒往桌上一放,道:“喏,八郎,快来吃吧!”

“这些吃食若是冷了就不好吃了。”

他便与来福,元宝一起打开食盒,里头赫然有碗羊肉面。

面条与肉、汤是分开放的,虽比不上刚出锅的,却也味道不错。

除去羊肉面,还有三四道小菜,一道道皆是苏辙爱吃的。

苏辙道:“六哥,你今日可是专程前来给我送饭的吗?”

“还是你想来看看变法施行的如何?”

“自然不是,你想的倒是挺美的!”苏轼嘴硬的很,没好气道:“王安石先前将我关在牢里这么久,我正在养病呢!”

“是娘非要我来,她说你这些日子瘦了,担心你今日没时间吃饭,派我过来监督你!”

正用着牛肉面的苏辙是看破不说破。

他想。

这等小事叫来福来不就行了吗?哪里需要苏轼亲自跑一趟?

趁他吃饭的时间,闲来无事的苏轼到处转了转,看了看,回来之后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呵,我刚刚看到王安石了,没想到他这么大的官儿居然在啃包子,看他那样子,这包子味道不光不怎么样,还难以下咽。”

“八郎,我告诉你,你可不准邀他与你一同吃饭。”

“要是你这样,我以后再也不来给你送饭了!”

“还有,这里的老百姓好像对变法一事也没那么排斥。”

“八郎,你说变法一事当真能顺利进行吗?”

苏辙还有要事在身,很快将羊肉面等吃食吃的干干净净,擦着嘴道:“六哥,你放心,就算变法真的失败,也不会危及到老百姓们的利益。”

“变法一事其实与做学问差不多,不可能一蹴而就,得边学边看看有哪里不足,趁早发现,及时更正。”

苏轼点了点头:“你办事,我向来放心。”

他扫了眼不远处正看向他们这边的王安石,冲王安石翻了个大大的白眼,低声道:“八郎,我知道你忙的很,我就不打扰你,先回去了。”

“反正王安石这人,你还是小心点吧!”

苏轼抬脚就走。

他离开时,正好王安石过来找苏辙。

王安石虽小肚鸡肠,可不管他心里怎么想,明面上总得装一装的,对着苏轼道:“子瞻,你与子由真是兄弟情深啊……”

苏轼目不斜视,径直走了过去。

半点没有与王安石搭话的意思。

如今就连欧阳修看到王安石都得与他寒暄几句的。

苏辙忙上前道:“还望王大人莫要与我六哥一般见识,他向来就是这个臭脾气。”

“我比子瞻虚长几岁,自不会在这等小事上与他一般见识。”王安石嘴上如是说,便与苏辙商量起公事来。

接下来几日里。

苏辙可谓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日日靠着浓茶吊着精气神。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冤种弟弟,在线捞兄》 90-100(第7/14页)

但好在这些日子却也是好消息不断。

比如,变法一事比他想象中顺利些。

比如,因他与那些老百姓打交道多了,那些老百姓并不惧怕他,还会从自身角度提出些对变法的建议与看法。

比如,苗才人腹中龙胎已有五六个月了,不仅胎相稳固,据孙神医所说,苗才人肚子里的这一胎十有八九是个男孩。

……

苏辙只觉得颇感欣慰。

当然。

他也是有烦心事的。

赵允熙就像狗皮膏药似的黏着他。

这日,苏辙深夜刚下马车,赵允熙又凑了上来:“子由,好久不见!”

他一直在这里守株待兔等着苏辙。

“郡公何出此言?若我没记错的话,我三日之前才见过郡公的。”苏辙颇有些无奈,可纵然他是官家跟前宠臣,但赵允熙却是皇亲国戚,面上还是得尊敬赵允熙一二的:“不知郡公今日找我又有何事?”

“若郡公有事,还请长话短说。”

“近来我公务繁忙,实在没时间陪郡公喝酒品茗。”

赵允熙恨不得将后槽牙都要咬碎了,但面上却满是笑意:“先前我几次请你喝茶喝酒,你都说没时间。”

“你也是个聪明人,那我就与你打开天窗说亮话好了。”

“这些日子,我时常进宫想要拜见皇后娘娘,可皇后娘娘却对我避而不见,今日也是如此。”

“我大概也猜到了皇后娘娘的心思,可且不说苗才人这一胎到底是儿是女,就算这孩子能平安长大,以官家这年纪,只怕这孩子还没长大……”

“还请郡公慎言!”苏辙看向他,扬声道:“郡公可是想说这孩子还未长大,官家就已不在呢?”

“这等事,不是郡公该操心的。”

“这等话,也不是郡公能说的。”

“我知道,这到手的鸭子飞走了,郡公会不甘心。”

“可从前官家也好,还是皇后娘娘也罢,不是没有给过郡公机会,原以为您会与郡鹿郡公不一样,却发现您与巨鹿郡公是差不多的。”

“还望您以后莫要因这等事前来找我,我爱莫能助!”

这话说完,他抬脚就走。

谁知他没走几步,身后就传来赵允熙恼羞成怒的声音:“苏子由,你别以为我不知道这件事是你在捣鬼!”

“当日我不过是故意晾着你几日,你就怀恨在心是不是?就你这小肚鸡肠的性子,你以为若官家知晓你的真面目后,还会重用你吗?”

“我告诉你,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信不信我去官家跟前告你一状?”

“你别忘了,我可是官家的侄儿……”

苏辙脚下的步子却是连停都没停一下,径直走了进去。

他怕吗?

自然是不怕的!

当日他不光将这件事说给曹皇后听了,更是在苗才人有孕后将这件事委婉说给官家听了。

当时官家听闻这话微微叹了口气:“寻常人身在低谷才知蛰伏,一旦身居高位,就张狂起来。”

“这等小事朕已听人说起过几次,可见他并非储君之位的合适人选。”

苏辙甚至丝毫没有将赵允熙放在心上。

回去后,他沐浴后很快就睡着了。

翌日一早。

他难得有片刻闲暇,正陪程氏,史宛等人用早饭的时候,元宝就匆匆忙忙跑了进来:“少爷,少爷,不好了,范镇范大人与曾巩曾大人来了!”

苏辙只能起身,前去书房。

他到时,范镇与曾巩已等候多时,一个在书房急促踱步,一个皱着眉头坐在原地。

范镇看到苏辙,却是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这老头还在嫉恨当日苏辙以他重孙儿吓唬他一事了。

曾巩却是忙站起身来,道:“今日我与范大人前来找你,是有要事的。”

“昨夜官家圣旨已下,将欧阳大人贬为青州知府!”

苏辙一愣:“怎会如此?”

“如今欧阳大人乃朝中宰相,将他贬为青州知府,岂不是两降好几级?”

“是呢!”曾巩心急如焚,低声道:“这消息大概官家在早朝时就会对外宣扬,我知苏大人乃官家信任之人,能否请你届时替欧阳大人美言几句?”

“欧阳大人虽说这几年身子还不错,可他为官多年,为国为民,若这事已定,我担心他受不住。”

“毕竟他老人家如今已年迈……”

苏辙没有接话。

他在想官家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些日子,他并未从官家口中听出对欧阳修有不满之意。

“曾大人,你别说了!我看人家苏大人压根就没有帮忙的意思!”范镇乃谏臣,嘴皮子厉害得很,冷声道:“人家苏大人如今背靠王安石这棵大树好乘凉,只怕将欧阳大人对他的恩情忘的是一干二净!”

“呵,我早说找他他不会帮忙的吧?还白白浪费咱们走这一趟!”

苏辙很快镇定下来:“你们二位别着急,官家并非心狠之人,这样做定有官家的缘由。”

“你们放心,欧阳大人对我的恩情我是没齿难忘,再有我与欧阳发的私交,我怎会不管欧阳大人?”

如今已将至上朝的时间,他们三人只能先进宫。

早朝之上,官家当众宣布了将欧阳修贬为青州知府一事。

此消息一出,满朝哗然。

即便官家言辞委婉,说欧阳修年纪大了,青州山清水秀,欧阳修前去青州也能颐养一二。

但能参加早朝的官员又有几个傻的?

大家知道,不过是因欧阳修挡了王安石的路,所以才会一大把年纪惨遭贬官!

欧阳修近来因变法一事忧心忧神,身子大不如从前,缓缓上前,跪地,扬声道:“臣多谢官家。”

“还请官家放心,臣此次前去青州,定不会负官家所托……”

话到了最后,已有几分哽咽。

什么是忠臣?

这就是忠臣!

不管身居何位,不管朝中如何波谲云诡,但他为国为民的心却是不会变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