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U看书]
https://www.uukbook.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
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重点围绕\"义\"字。而支撑这个\"义\"的主要人物,便是刘、关、张。惟因如此,他在开篇交待东汉未年的社会乱状后,即开始详叙\"桃园三结义\"桥段。那句影响后世江湖\"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成就了一批人,也害了一批人。
三个不同姓氏者,通过赌咒发誓成为兄弟,这种没有血缘传承的兄弟关系,到底牢靠到何种程度,也就只有老天知道。别的不说,就说刘、关、张,他们三人,其实违了誓言一一第一句没问题,因为父母不同,他们不可能\"同年同月同日生\"。问题出在第二句,关羽死后,张飞不去\"求\"死,而是喝闷酒体罚士兵;刘备没去\"求\"死,而是忙于筹办登基称帝。你看,誓言可信吗?
其实成为兄弟,即使不拜天地、不发毒誓,也可拥有。比如后来跟随刘、关、张三人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包括诸葛亮,难道就不算兄弟吗?
所以说,\"义\"这东西,其实类似面团,既可烙饼,也可抻面,甚至还能用来喂狗。关羽那个\"千里走单骑\"的桥段,被罗贯中放大到了关羽就是\"义\"之化身的程度!而廖化偕其母亲经历为时三年艰苦卓绝的投蜀过程,则被罗贯中一笔带过。因此说,同样是\"义\",在同一个人或不同人的眼里,意义不一样。
近期看到一文,论证了关羽是个缺仁寡义之人。这一说法,颠覆了我的认知。为此我也有意识地查阅了相关资料。秉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现撰此文,以窥关羽之\"义\"的真假。
公元219年,拥有汉中的刘备,自封汉中王。出于回馈\"懂事\"的弟兄们,刘备大加封赏部下,有名的蜀汉五虎将就此诞生。
五虎将的排序是: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照理这份名单,经过刘备、诸葛亮审定,应该无有歧义,但奇怪的是,偏偏有人表示不满,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关羽!
关羽觉得:自己、张飞和赵云被授\"虎将\"之衔,没问题!问题出在黄忠、马超身上,黄忠他认识,几乎等同老兵,马超没见过,但知道是个降将。黄忠从\"老兵\"一跃成为虎将,太快了吧?马超的武功不错,但他为了自己,竟然不顾父母兄弟姐妹等皆在许都,竟与曹操翻脸,导致亲朋好友悉数被斩,如此不义之人也成虎将,辱先人咧!
于是关羽就说:\"誓不与老兵同列\"、\"誓不与孽子同列\"。好在刘备料知关羽会闹这等\"小肚鸡肠\",他派费?千里迢迢赶往荆州,向关羽当面传达了\"之所以选定五虎将\"的前因后果。
我们暂且不论关羽经过费?的耐心解释和看了刘备、诸葛亮的\"亲笔信\"后,怎么消的气儿。反正气儿消后不久,关羽便开始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