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官名今日解(1 / 2)

<p>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U看书]

https://www.uukbook.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

当年就读高中,学校开设英语课。老师姓吴,为区别同校另一个吴姓年轻老师,我们叫他大吴老师。四十余年过去,大多数英语单词还给了大吴老师,但仍记得他说\"地名与人名,以发音为准。比如北京,英语也是'北京'\"。为这事,我曾问他:\"中国也是地名,为何英语却发音为'抢孩呐'呢?\"

近年研究三国历史,时常翻阅《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结果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这就是涉及官职之类名称,反而比其他文言文要好懂得多,比如\"主簿\"、\"别驾\"、\"举孝廉\"、\"举茂才\"、\"中郎将\"、\"刺史\"、\"太守\"、\"侍中\"、\"太尉\"、\"骑都尉\"等,为了帮助读者弄懂这些官名相当于时下何职,现择常用官名解构之。

主簿,是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相当于时下领导的秘书,不过古代主簿可以参于机要事务,故又与时下的办公室主任相当。

功曹,又称功曹史。秦代设此官职,主要为郡守、县令的佐吏,有点类似主簿,但又比主簿高级一些,很像时下的厅长、县长、局长助理。东汉时期,各州必设功曹。

刺史,亦称刺使,等同\"州牧\"。《三国演义》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官职,当推\"刺史\"和\"州牧\"。这两个官名,相当于时下的省或地市的一把手。不过时下有30多个省、直辖市,而东汉未年则只有十二个州和一个特别直辖区。需要说明的是,十二个州的区域大小,十分悬殊。比如刘备后来所占的益州,其辖境之大,等同曹魏的面积、东吴的面积,这也就是三国鼎立之说的由来。州下设郡,郡的一把手叫\"郡守\";郡下设县,县的一把手叫\"县令\"。

\"刺史\"或\"州牧\",虽为一地首脑,却并非笃定的\"土皇帝\"。前面说了,州的下面是郡,但刺史与郡守的年薪相同,均为两千石,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两者的行政级别是一样的。

别驾,州刺史的贴身佐吏,与郡守、县令的功曹类似,相同于时下的助理一职。但别驾待遇明显高于功曹,主要体现在出行上,可与\"刺史\"分车而行。

举孝廉,不是官名,是个荣誉名,类似时下的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但被\"举孝廉\"者,多为入仕为官的候补人选。如果说\"举孝廉\"是郡政府的事,那么\"举茂才\"就是州政府的事。举茂才,原本称为\"举秀才\",东汉时期为避光武帝刘秀之讳,改作举茂才。\"举茂才\"与\"举孝廉\"一样,重在荣誉。

\"举茂才\"十分稀少,有个历史数据可予佐证:光武帝刘秀在其执政十二年后,作过一次统计,全国共出了20个\"举茂才\"一一平均一年不到两个,可见其\"含金量\"之高!汉代位高权重的名臣中,多系\"举茂才\"。从中可见,人品的重要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