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国演义》影响具大,读者都将其作为一部史书来读。其实董承死于公元200年,\"衣带诏事件\"中无吉平其人,且该事件是黄奎妻弟苗泽告的密。
但三国历史上,确有一个叫吉本的太医令。《三国志武帝纪》一一\"二十三年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必与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讨斩之。\"译成白话文:\"公元218年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人共同反叛曹操。率兵攻打许都。放火烧毁了曹操的一个长史王必的军营。王必联合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一起平定了这场叛乱,并斩杀所有叛军头目。\"
王必是曹操的一个心腹。《魏武故事》记载,曹操曾在一诏令中说王必\"是吾披荆棘时吏也\",译成白话文:\"王必是个愿意为我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的好官员\"。当年曹操攻打邺城时,就留王必在许都\"典兵督许中事\",译成白话文:\"总领许都的一切事物。\"
由此可见,曹操此番带兵远征汉中,显然又是留王必\"典兵督许中事\",否则,太医令吉本等叛乱首领,也无必要先拿王必开刀。
其实这场叛乱,也非《三国志武帝纪》记载的那么轻描淡写。真如上述所言,曹操还有必要心急火燎地从汉中赶回吗?
为了让读者明白这次政变的前因后果,特将《三辅决录注》的记载照录于此:\"时有京兆金?字德?,自以世为汉臣,自日?讨莽何罗,忠诚显著,名节累叶。睹汉祚将移,谓可季兴,乃喟然发愤,遂与耽纪、韦晃、吉本、本子邈、邈弟穆等结谋。\"译成白话文:\"金?的祖上就是金日?,他是汉武帝时期的名臣、宠臣,也是匈奴的休屠王太子。另外还有吉本的两个儿子吉邈和吉穆也曾参与其间。吉邈字文然,吉穆字思然。正是他们说服金?参与了这场叛乱。\"
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叛军烧毁王必的军营以后,王必中箭只身逃亡。王必与金?平时关系甚好,就想去金家躲避,当他敲门时,却听金?在门里问:\"王长史已死乎?\"王必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于是夺路而逃,躲过了一劫。第二天,叛军知道王必没死,军心涣散,很快就被王必和中郎将严匡一方剿灭。不过十天之后,王必因箭伤不治毙命。
已从汉中到达邺城的曹操,听闻政变已平息,就召许都的行政官员都到邺城,然后对他们说:\"叛军放火时去救火的官员站左侧,没去救火的官员站右侧\"。多数官员认为救火是好事,就站左边,只有少数官员站右边。结果曹操说\"不救火者非助乱,救火乃实贼也\"。于是站在左侧的官员尽皆被杀。
这场叛乱,也导致了曹植和杨修的命运骤变。曹操当时将曹植放在后方,是想历练他的治政能力,欲立其为世子。却没想到曹植浑然不察政变征兆,且政变发生时,曹植与杨修等文人竟在纵酒取乐,政变平定后,又无措施补救。这让曹操很是失望。曹操复返汉中时带上杨修,不久以擅解\"鸡肋\"口令的借口,斩了杨修。
曹操为何如此恼火?盖因这场政变,篡改了他想通过汉中这块跳板,进击益州的计划。
人算,敌不过天算!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