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跟随诸葛亮北伐,他在详细勘察子午谷的地形地貌后,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直到现在,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奇妙性、成功性,仍被许多军事专家演泽得津津乐道。但奇怪的是,有着\"神机妙算\"之称的诸葛亮,却一口予以否决。这,这算哪门子事嘛!
诸葛亮采纳姜维的延寿之法,在营帐内设七灯,\"终日步罡踏斗以禳之\"。却不料到了最后一夜,主灯焰火被莽撞闯入汇报军情的魏延给灭了。真是怪了:时下即便只是街道一个书记,出入皆有秘书伴着。掌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权的丞相营帐出入处,竟然畅通无阻!这,正常吗?
诸葛亮弥留前,授示费?、杨仪如此这般去做,明知魏延与杨仪有着不共戴天之隙的他,为何不书一信,交于魏延,令其断后?反而让费?、杨仪转告魏延,这,符合逻辑吗?
魏延听罢要他撤兵断后,想不通:诸葛丞相不是一心一意坚持\"光复中原,匡扶汉室\"吗?眼下拥有如此好的\"光复\"机会,撤兵,殊为可惜!因此他就采取臭招一一烧毁栈道。以为烧了栈道,大军回不了,只能\"背水\"一战了,就可继续完成丞相的遗愿了。
从这点看,魏延头脑确实简单了些,简单到让死对头杨仪,拥有了口诽之凭。面对魏延与杨仪相互指责对方\"反叛\"的奏章,刘禅最终相信杨仪。从而再次证明,在斗智上,武将大多数敌不过文官。
魏延与杨仪结冤,由来已久。史载,两人政见不合起争,脾气暴燥的魏延,数次在朝堂上\"持刀欲杀杨仪\",但\"皆被丞相阻止\"。这里有个细节,请读者务必注意:诸葛亮逝于五丈原,手握军权的魏延,乘着丞相不会再行拦阻,弄死杨仪,无须吹灰之力。但在整个护送诸葛亮回蜀阶段,魏延却没伤杨仪半根毫毛!这说明什么?说明魏延根本没有“反骨!\"
马岱,马超的堂弟,一个武功不怎么地的将军。他在魏延喊完第三声\"谁敢杀我\"时,接上一句\"我敢杀你\"的话,施以突袭,以至魏延还没明白怎么回事,身首已然分离。
本文结束之前,再添一点趣味:马岱,字丁琳,连起来就叫马丁琳。魏延死于马岱之手,恰巧印证了时下盛行的\"马丁琳专治胃炎“广告词。
由此可见,趣味这个东西,可以胡编乱造。不过,有违逻辑的趣味,到头来就得更正。魏延的“反骨\"细节,后来被平反,结论是\"三国时期最大冤案\"。据说平反那天,魏延部下齐刷刷地聚其墓前痛哭。内中有擅画者,将杨仪、马岱,还有,唉,还有诸葛亮的跪像,刻于墓碑。这个\"趣味\"是否属实,当由读者自去……
对不起,我得\"紧急刹车\"了!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