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U看书]
https://www.uukbook.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
闲来无事,讲个故事。故事有点恐怖,恐怖的原因在于涉及人命。人命不止一条,而是三条。尤为可惜的是,三条人命皆不普通。不普通在哪?在于他们都是满腹经纶、口若悬河、才气横溢的谋士!这三位谋士,不是死于同一个日子,也不是死于同一个罪名,但却死于同一人之手。三位谋士名叫许攸、孔融、杨修,致他们于死地的凶手,姓曹名操。
许攸死得最早,因此先来说他。这个许攸,原系袁绍帐下谋士。袁绍亲率雄兵10万,前往官渡寻战曹操时,许攸即向袁绍提议\"突袭曹方空城许都\"之计。假如袁绍采纳此计的话,那么《三国演义》一书中的主角之一曹操,极有可能落败、甚至惨死于官渡那个地方。
其实,作为雄居北方大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的霸主,袁绍不纳许攸之计,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袁绍接下去又做了一件让许攸痛心疾首的事一一无视许攸哀求,拒绝宽宥触犯刑律、罪该处斩的许攸家人。许攸就寒心,寒心的他毫不犹豫地连夜投奔曹营,向曹操呈送了一份\"见面礼\"。这份\"见面礼\"的全称,叫做\"奇袭乌巢粮库\"。深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之理的曹操,二话没说,即予实施,从而让三国历史的走向,变成了时下人们口口相传的这番模样。
自此之后,许攸就以\"功臣“自居,无论人前背后,不是吹嘘官渡之战中那个“四两拨千斤\"的奇妙诡计,就是张扬自己在曹军攻打袁绍老巢邺城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先前,曹操将许攸这些言行,归于文人吹牛之列,睁眼闭眼,爱听不听。及至得悉许攸在\"吹牛\"时,除了竭力宣传\"没有我,曹家安能进入邺城\"之外,还常把他的小名\"阿瞒“也挂在嘴上时,终于忍无可忍了。这一日,许攸又在邺城东门,重演故伎,就在他摇头晃脑、信口雌黄时,曹操的贴身侍卫许褚,抽刀上前,将其砍了!
许攸既去,就道孔融。这个孔融,名气极大,大就大在他在儿提时就懂得礼让。仰仗“让梨\"故事中所蕴含的\"正能量\",孔融成为时下小学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学习典范。有人据此谑言:让了一个梨,尚且如此,那个说过\"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混帐话的慈禧太后,岂不可以编进\"宇宙教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