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肃着凶脸开门见山道:“来者何人?”
“学生乃太原府考生,姓连名慕。”
连慕!
贾监丞瞳孔一缩,猛然一惊,竟是连慕,不是昨日才……
听到此名,人群忽然骚动起来,连慕这名现下在京中读书人里如雷贯耳,托了太原府考生的福,让他们都知晓了有此一号人物,乃今年太原府乡试的解元,身体有残,传闻中与太傅有莫大干系。
京师离太原府近,而且昨日刚出了官府告示要寻此人,上有令,要让此人在国子监公开重考,故而京中都传遍了,想来不日便能传遍天下,在士林之中引起议论。
他们听闻太原府考生之说,本以为此人乃汲汲营营之辈,不曾想恰恰相反,单从言行举止去看,便觉此人光风霁月。
贾监丞没想到一个跛足考生有此风华,压下心头的惊异,沉着脸接连发问:“所谓何来?”
“应榜而来。”
“何榜?”
“读书人公正之榜。”
“为何不到官府去应榜,要来国子监!”
“读书人之事理当读书人了,学生只为应考而来,并非犯案自首。”
莲沐苏目光坦荡,字字铿锵有力,说完这句对着贾监丞徐徐一拜,行了一个标准对师长的学生礼。
一连串的问答又快又疾,让人应不暇接,听完最后一句,旁边有几个学生忍不住大叫了一声“好”,被贾监丞猛然回头,凉飕飕地看了一眼,缩着脖子回了人群中!
全场顿时雅雀无声。
远处墙脚边看到这一幕的莲宝放了心,带着五生他们悄然回去了。
第441章 门生之争
朝会上,唱喏太监宣布:“退朝!”
朝臣纷纷叩拜行礼:“恭送吾皇。”
皇帝大步流星走下御座,朝着星辰殿走去。
等皇帝走后,众多朝臣拍拍屁股起身准备离去。
也有些朝臣磨磨唧唧不肯走的,走到殿前还在争吵着些什么,不肯走的人里,就有礼部尚书和吏部尚书。
薛平看了一眼这些磨唧的人,隐去一丝不屑,略一拱手,对着礼部尚书等人谦逊地道:“诸位大人,薛某先行一步。”
说着当先走了,一小拨人也跟着走。
薛平与礼部尚书这帮人,从来都不是一道的,他内心深处对礼部尚书是极为不屑的,这个老家伙历经三朝,声望极高,为人十分滑手,爱打马虎眼,一到紧要关头便装老糊涂,当年逆王想笼络这老家伙都无从下手。
在先帝时期少有的朝会中,这老家伙要么不说话,要么就是一问三不知,屁都不敢放一个,哪像现在蹦跶得这么厉害,还时常在朝会上怼他,这若是在先帝之时这样,这老家伙早被他给弄掉了,怎轮到现在对他蹬鼻子上眼。
礼部尚书只抬了抬眼皮看了薛平一眼便算知道了,接着就要与吏部尚书开始争吵,其余人包括吏部尚书拱手对薛平还礼,客客气气的。
另一拨是兵部的人,一大票呼啦啦的走,落了一个也没人注意,其余部的人也有三三两两走的,最后只剩礼部尚书、吏部尚书这一拨人还没走。
最近礼部尚书和吏部尚书两人算是别上了。
从那天看了太原那考生的卷子后,这两人就不对劲了,明里暗里在别苗头。
这不,刚刚的朝会上就别上了,散了后也接着朝会上的问题开始争论。
事情的缘由,还要从那日太原府考生风波的争辩说起,皇帝将出题考这跛足考生的任务交予了礼部。
礼部尚书接到任务后,十分高兴,等散了朝会与众人一起走之时,他有些得意。
撸着全白的胡须,他正直地说道:“这跛足考生之事,事关重大,就由老夫亲自出题以示公正。”
旁边听见的人都点了点头,老大人真是深明大义,德高望重名望十足,肯亲自出题,够重视了。
礼部尚书接着对天拱拱手,恭恭敬敬地道:“等出了题,老朽便亲呈万岁爷,让爷过目,听爷示下。”
旁边的人肃然起敬,合该如此,该当让万岁爷过目,老大人考量周到。
礼部尚书收起手,撸着胡须继续道:“如此一来,便只得万岁爷与老朽知晓题目,便无泄题之忧,想来太原府学子乃至天下学子应无话可说。”
旁边的人纷纷点头,恭维礼部尚书想的周全。
冠冕堂皇的正事说完,礼部尚书又闲谈了些别的,众人随意了许多,氛围融洽。
等到各部衙门的岔道口,快要拜别时,礼部尚书假装不经意之间,很闲适地感慨道:“老朽虽任礼部尚书几十载,可年纪渐大,力不从心,已许久未曾出题。这跛足考生能得老朽出题,姑且也算是老朽的门生了,望他切莫要辜负老夫的一番心力与期许。”
旁边有人道范公龙精虎猛,精气神十足,比年轻人都足,不老不老,还能为朝廷效力很多年。
也有人安慰道那跛足考生卷子答的,是有真材实料的,就看在众目睽睽之下能不能发挥水平了,不会辜负老大人期许的,请老大人宽心。
这些人里头就有吏部尚书,他先头听礼部尚书公正得很,不由暗自敬服,还是礼部尚书心有大义啊,不顾老迈之躯亲自出题。
不像他,只想着若是这跛足考生真能考出来,他怎么将这人给收归门下。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1.com/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