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澜和孟德真诚地解释道:“本当白日就将孟德接出来,但我怕大张旗鼓将孟德放走,在官员前会做不好的表率,孟德的行踪也会被更多人关注。是以,只能黑夜前来,还请恕罪啊。”
“哪里哪里?”曹操脸上不见丝毫的芥蒂,毫不在意地摆了摆手,情深意切地对着他说:“安之冒着触怒朝廷的风险,亲自来接我,这份情谊已经让操感激涕零了。”
“请孟德随我来。”
两人走出大牢,上了一辆马车。因为太守府人多眼杂,所以荀澜带曹操去附近的一处庄子。
路上,听得人声阵阵。曹操忍不住掀开马车帘子往外看,竟然看到外面主道上亮着昏黄的灯光。
许多人凑在灯光附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在看书,有的在缝衣服,还有的在玩投壶。
还有沿街卖酒卖烤肉的,煮面的,卖炒熟的果子和蒸糕的,人们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聊天吃东西喝酒,显得十分快活。
曹操不由十分惊讶:阳翟竟然不设宵禁?他当初做官的时候就是以宵禁立威,杀了犯宵禁的权贵亲眷。
“钟鸣漏尽,城中不得有行者。”曹操沉声说着大汉的规定:“怎么这么晚了,还有这么多人聚集游玩,莫非安之没有管宵禁?”
现代讲究促消费、谋发展,当然要放开宵禁促进市民消费。本来颍川郡就富庶,阳翟作为颍川郡的治所,城中居民购买力自然不弱。荀澜想促进他们消费,摆摊和开夜市就是十分简单有效的法子。但和古人解释起来分外麻烦,因着时代的差距,现代人耳濡目染、总结出来的千年经济规律,古人根本不知。
荀澜并太想展开这个话题,只笑着说:“的确是放开了宵禁,孟德兄不觉得这样的县城更有活力吗?”
曹操十分不认同:“此行不可,安之不能放任不管,这无疑是为作奸犯科之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啊!”
“凡事有利有弊,”荀澜指了指灯光下念书的读书人:“孟德,你看。不也有人白天劳作没有时间,晚上正好出来学习么?你们围成一团,共同诵念,不应当是一桩美谈吗?”
都有点像是晚读会了。荀澜寻思着,或许还可以借机在灯下贴一些政令,让政令更加通达。
甚至,以后还可以贴一些招工启事。
“安之有所不知,人心叵测。自从春秋时,便有趁着夜色偷袭城池的行为。如今流寇横生,岂能让他们有作案的机会?”曹操语重心长地说:“几百年来,全国都设有宵禁。宵禁期间,任何人不得随意行走的老规矩,怎么到安之这里,就不管了呢?”
荀澜一愣,没想到善于打破陈规的曹操,会反对地这么激烈,甚至“老规矩”三个字都出来了。
他拍了拍曹操的手,安抚说:“多谢孟德兄的好言相劝,实不相瞒,我当初要放开宵禁的时候,郡尉和几位从事也皆觉得不妥。”
曹操果然冷静了下来:“哦?”
“他们觉得这样加大了巡逻的难度,兴师动众的。而且觉得会导致百姓沉迷享乐,不好约束。”
曹操点点头:“这言之有理啊。”怎么明知道这样,还不听呢?
荀澜笑了一声:“防寇备盗,城池和村寨须得夜间关门,这些皆有道理。但在城中,百姓夜间做事,又碍得了谁呢?难道匪徒夜间不偷盗,白天就安分了吗?百姓白天劳作了一天,夜里走亲访友,图一乐又谈何沉迷呢?”
“安之所说,虽然有几分道理,但终究是落不住脚。”
宵禁,的确是已经实施了很久,并且可能实施上千年的一个制度。要直到唐代武则天打破陈规,允许百姓在上元节夜间游乐,才逐渐打破宵禁的限制。据他了解到,宋朝时候对各种经济的限制更是宽松,不但放松了宵禁,还打通了里坊布局,城中可以沿街设店,不必都拘束在市坊中间,继而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正是有了种种宽松的政策,唐宋的经济才那么繁华。
打通里坊布局,这也是近日荀澜着手做的事情。只是古代马匹、牛羊经常在走道上,古代路本来就窄,若是摆摊,很容易挡到马车、牛车的行进。
荀澜拿出了当时反驳徐庶的话:“孟德,若是富户都不买东西,那穷人种的粮食、养的鸡鸭羊和织出来的布匹,要卖给谁呢?”
曹操一滞:“这……和宵禁之事有何关系啊?白天大家可以去市坊中采买,也便于管理啊。”
“夜里横竖大家都无所事事,便更想买东西啊。”荀澜笑道:“孟德不觉得夜里更容易肚中生饿,也更想与人交谈,饮酒作乐么?”
市坊中买的多半是必需品,夜市则是纯粹促消费了。
“是如此,但可以住在友人家中,命仆从呈上好酒啊。”
“家中上有老母,下有子女,不管是做吃食还是饮酒作乐,都有种种限制,那可比不得约在街头吃一顿烤串,打上一坛子美酒惬意。”
曹操想想自身,还真无法反驳。
“而且,”荀澜指了指外面:“阳翟只是放开了主道上的生意,也只有主道有灯。人自然而然只会在此聚集,命人在此巡逻也不费力气的。”
曹操观察了片刻,忽然问:“安之,这灯是从何而来啊?”为何如此明亮?他出身巨富之家,竟然没见过这样的好东西。
“乃是我命城中兵卒所制。”荀澜没有透露,因为灯的原料他无论如何都要保密的:“不过,这灯缺点明显,只适合在道上点燃,家里则不可。”
“莫非是这黑烟?”曹操也观察到了,这灯虽然明亮无比,但灯旁的烟要比寻常大得多。
荀澜一笑:“正是,不然就赠送几支给孟德用了,这燃烧起来,黑烟着实呛人,须得在开阔的地方才行。”
其实,这些主道上的灯还不够多。等以后有了条件,他还想专门修建一个亮如白昼的广场,专门供人阅读、做女工、纳鞋底等日常活动,尽量满足百姓日常所需。
至于灯的原料,其实是石油。前些时日,他查阅颍川各县志的时候,翻看到临颍城县志上有写:
县南有一清照山,石头上有一特殊泉水,燃之极明,不能吃,县民称之为石漆。心道这多半就是石油了,于是给临颍县长荀衍寄信,派兵卒收集运送到太守府。
荀衍觉得奇怪,但也完全听从了他的指令。
收集到第一批石油后,荀澜小试牛刀,初加工成了可以用在防御军事上的“猛火油”。石油有燃烧“遇水不灭”的性能,用来烧毁敌军的攻城工具,堪称一绝。随着采集的石油越来越多,荀澜将一部分蒸馏后,用于点灯。
这个年代蜡烛是十分奢侈的东西,只有王侯和巨富之家才用得起。
普通的人会将麻绳、苇草、树皮等物捆起来,固定在灯的长钉上,作为捻子。盘中则装满动物油脂,当点燃捻子时,就可以当照明工具使用了。
但普通人家,又有多少动物油脂呢,平时吃都不够。荀澜注意到这个后,就一直惦记着。毕竟这相当于晚上就没有办法干活、学习了啊,严重降低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所以就在太守府、纸坊和雕刻坊,以及街道的主干道上晚上点灯。
到了庄子,荀澜早就备下了酒菜。曹操也不客气,他这一路都没有吃好睡好,喝了一大杯酒,风卷残云地啃完了两个大鸡腿。这才心满意足地放下筷子,和荀澜交流起京中的形势。
听完曹操刺杀董卓的经历,内心平淡无波的荀澜适时地捧场,用钦佩惊讶的语气道:“孟德行刺董卓乃是大义之举,实在是我辈楷模啊!”“可恨没有杀得那老匹夫!就差那么一点点!”曹操愤恨不平地拍了一下桌子:“唉,这下打草惊蛇,他起了警惕,以后怕是不会轻离吕布了。”
何止是不离,两人以后会成连体婴的。荀澜内心暗道:也难怪吕布不满,他奔着大好前途去的,连自己义父丁原都舍得杀了。结果封了个中郎将后,就天天被董卓当个侍卫用,搁谁都憋屈得慌啊。
“孟德不要自责,董卓肥硕非常,一剑下去都见不得底,本来就难杀得很啊。”荀澜安慰他道:“咱们还是另寻他法吧。”
果然曹操早已有了主意:“我想回到家乡后,集结一支义军,联合各地刺史、郡守,共同讨伐董卓,还汉室一片清明。”
荀澜流畅地接道:“孟德说得在理,如今佞幸当道,威胁天子性命,当人人诛之。”
曹操顿了一下,旋即抚掌大笑:“安之真是操的知己啊!我刚还在想着若是你不同意,我该如何是好。”
荀澜也不谦虚,直接笑着说:“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啊。”
曹操哈哈大笑,抚掌赞同:“安之率直。”
又道:“只是我人微言轻,发檄文讨董一事,有三公的号召最好,可否借纸笔一用?”
荀澜欣然赞同,让人取了纸笔,十分有默契地说:“等孟德写完,我便让人轻骑送入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