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晋江文学独家发表(1 / 2)

法衍见荀澜态度坦荡,丝毫不把他当外人,顿时心下觉得暖暖的。这些时日,太守每次收到各色消息,也都会分享给大家,从来不藏着掖着。这样的品质,在官场中实在是难能可贵。

一条最新的消息,得费多少人力、物力去打探,若不是亲近的人或者出于利益交换的目的,很少有人会将这些拿出来。而太守却不吝啬于和自己的属官、侍卫,甚至他这等外人分享。

他不知道的是,荀澜的信鸽一天可以往返洛阳几次,别人那些费尽力气得来的消息,对荀澜来说,轻而易举。

而且荀澜认为自己非本土作物,许多点子可能会水土不服,坚持凡事多和大家探讨,再做定夺。

因着法衍在此,众人皆不好说起废帝的下落。

徐庶、徐晃等人也觉得,越少有人知道,废帝越安全。于是皆不谈皇室,只请寒玦先介绍一下京中近日来的情形。

“董卓血洗了京城,黑甲的士兵几乎每天都在城中搜捕和抓人。”寒玦将洛阳的情况简略一说,比如董卓以天子的名义任意安排文武百官,培植亲信爪牙,肆意打压和陷害反对自己的官员。

听得众人连鱼汤都喝不下去了,典韦气得直拍大腿,甘宁则气得龇牙咧嘴:“这狗娘养的……”说完,连忙掩口,太守一向不允许在小孩子面前说脏话。

“哈!”法正忽然插嘴道:“甘叔又说脏话了,你没鱼肉吃了!”

法衍连忙小声教育他说:“法正,不许这么没礼数!”

法正不服气地嘟嘴:“明明是他的错。”

荀澜笑道:“没错,甘宁,你又口无遮拦,鱼肉没你份儿了。”

甘宁捂着脸哀嚎了一声:“啊,这么鲜美的鱼肉!”而且为什么法正这小孩,叫别人大哥哥,到了风华正茂的自己,就成叔了!

法正则得意地翘起来了小双下巴。

法衍无奈,只得低声叮嘱他道:“下次大人议论事情的时候不许再插嘴了,不然就罚你跪,听到了没有?”

不过这么一打岔,众人的心绪平复了些。

法衍也表达了对汉室衰落的忧虑:“这天下,竟成董贼的玩物!”前有十常侍,后有虎狼董卓。十常侍起码还听命于陛下,董卓则直接将天子视为囊中之物,连天子的性命都敢害,实在是让人生怒。

荀澜心想:那倒也不会,董卓不能服众,现今只能控制洛阳周遭和西凉罢了。接下来便是群雄割据,在曹操的号召下,各怀鬼胎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了。不过他没有提及这些,想先试探下在座诸人的态度。

“依主公所见,我们是否要将豫州兵马调到北部,以防其他啊。”徐庶提了一个建议。

“我也有此意,但又担心抽调后各郡守护无力,有黄巾贼卷土重来。”荀澜自然明白徐庶的言下之意,是担心他刺史职位不稳。若是遭到董卓撤职,颍川尚好,其他郡国若是不再服从他管理,恐生隐患。

周仓附和说:“若是城外没有巡逻、驻扎的官军,百姓必生怨恨。”

徐庶继续建议:“不如每个郡国抽调出半数的军马,这样他们的相国、郡守,即使接到了对您不利的消息,也不敢轻举妄动。”

荀澜微微颔首。

众人仿佛没有感受到什么不对,甚至连抗旨不遵的心理挣扎都没有,直接跳到实际中的解决方案:

“只是,主公,这抽调出来的兵马要放到何处?”

荀澜早有考量:“以剿灭黄巾贼的名义调动郡兵,各个郡国便难有理由推辞。”何况,他的确是想肃清、收编和转化豫州境内所有黄巾贼的。

“何况攘外必先安内,我们豫州内部自己治理的好了,董贼也不敢来犯。”荀澜笑道:“董卓如今就像是一只盘踞在深谷的老虎,若是跳出来攻击他人,自己后方必定有失,最多下诏书将我罢免而已。”

朝廷的诏书,只要他不听,又能怎么样呢?

古代又不像是现代那样消息发达,更不会有人张贴告示说他这个刺史是到期了的。只要兵权在握,压制住豫州中高层的官吏,就可以了。历史上陶谦还能私自把徐州牧让给刘备呢,孙策更是连个正义的由头都没有,直接带着从袁术那忽悠来的兵马到江东抢地盘发家。

荀澜一个现代人,没有任何礼法包袱,自认当做得比孙策更好才是。他这起点要高多了,要这都不能成功,那可真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了。

许褚直接道:“主公说得甚是,朝廷的诏书算得了什么?不过是董贼的口舌罢了。我愿意带兵北上,驻扎阳乾关,以防董贼。”

甘宁也主动请缨:“主公,我愿意带领兄弟们扫除豫州的黄巾贼,使您无后顾之忧。”

荀澜看向徐庶,徐庶摸着胡子频频点头,旁边的徐晃也一副深表赞同的样子。

荀澜微微一笑:“如此,有劳两位了。”

周仓也请命,荀澜允了。

“不如直接带了我的命令,直接带兵去陈国、梁国。”荀澜担忧对方拖拖拉拉,不肯调兵,便这么建议。

“如此,更快些。”徐庶也觉得可以,他和荀澜对视一眼:“周将军可以带一批新人出去成长。”

周仓自然明白这个意思,军中兄弟留在阳翟保护太守,免得郡尉那派势力因为自己带队走而失去制衡。他只带几十精兵,再带郡尉那派的普通兵卒走。

荀澜笑着说:“和新人路上也可以培养一下感情,提高一下他们对太守府的忠诚度。”回来的时候,就直接是自己人了。

周仓连连点头:“下官的部下就调拨至太守府东厅保护您吧,现在毕竟是多事之秋。”

“暂时交给典韦吧,等你回来再继续统率他们。”

周仓自然是没有意见的:“让典韦训练他们,我也放心。”典韦年纪虽小,却极为可靠。

典韦又激动又不好意思,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憋出来一句:“韦一定不负太守所托!”

周仓一笑,觉得部下要□□练地哭爹喊娘了,典韦虽小,做事却极为认真。

荀澜安排甘宁去汝南郡,那边贼寇余孽最多,交给熟悉黄巾贼战术、灵活多变的甘宁最合适。

又和众人商议去梁国、鲁国两个封国带兵的人选。

众人跟着主公这几个月,放开拳脚,全心全意地搞事业,刚尝到了实现梦想的甜头,正是干劲十足的时候,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主公失势。

荀澜见了诸位毫无异议,便笃定地讲:“诸位不必忧虑,董卓□□专虐,我猜过不了多久,京城的三公就会发信给各州郡,希望各地方举兵勤王了。”

徐庶捋着胡子笑道:“怪不得主公说攘外必先安内。”

甘宁也精神地很:“进京勤王,铲除董贼,想想就大快人心!”

主公的意思,可是要和他们做大事。见主公从容淡定、早有规划,众人干劲儿十足。

法衍听得入神,他早听得徐庶讲过种种事迹,晓得荀澜擅长抽丝剥茧,大胆预判,在大事的方向上,从来都没有错过。

今日一听,果然是高瞻远瞩。

平日里温和擅纳的人,在大事上却敢铁口直断,下决定雷厉风行,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吃罢晚饭,法衍就单独约荀澜详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