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7章劝降
田丰对袁绍的评价并没有错。
袁绍虽然素有名望,有治州之器,但他外宽内忌,感情用事,徒慕虚名,矜功诿过,一旦遇到波折,就容易犯了左性,全然置大局于不顾。
正因为知道袁绍的缺点,田丰才多次刚言犯上,妄图将袁绍骂醒。
可惜,直到最后一刻,袁绍仍然没有醒悟。
“攻城败北,不过是一时之失,但主公不听人言,不愿悔改,即使你坐拥天下之地,得天下之才,也会亡于自己之手。”
田丰被拖到帐外,望着士兵手上的大刀,慨然长叹,
“死则死矣,看这大好的局势,败于此人之手,吾死不瞑目!”
荀谌阻拦不得,唯有转身,避开处决的场景。
袁绍又咳了两声,满脸怒容。
他虽然震怒,却因为田丰的刚言而生出了几分斗志,当即起身,披上外袍,穿上甲衣。
“全军拔营,前往繁阳。”
……
曹操故意把田丰放走,一则因为田丰过于刚直,不肯为他所用,二则,袁绍对田丰心存偏见,他在这个时候把田丰放回去,袁绍只会更加猜忌田丰。
既能膈应袁绍,抛出一个烫手山芋,又能展现自己的容人之量,何乐而不为?
只是曹操也不曾想到,袁绍竟然真的敢在这个节骨眼处决田丰,完全不管军心。
田丰死后,麹义借机发动叛乱,袁绍连夜斩杀数个将领,还没被曹操深入腹地,他的营帐就已血流漂橹。
病情刚刚好转的袁绍,又一次病倒,被亲信带回后方。
曹操趁着这个机会,让手下的将领加强攻势,占领魏郡。
顾至带着徐质等人连破三城,与南线同样连破三城的曹仁会师,一路向北。
徐晃、枣衹的军队则在东线援护,运送补给。他们选了一个没有月色的黑夜,袭击袁绍的屯粮地——平恩。
当平恩的粮草被付之一炬,前线军队没了补给,只能从清河郡、魏郡各城急调粮草。
清河、魏郡前些年闹了荒,粮食本就不足,又要调出大批粮草供应袁军,顿时怨声载道,民声鼎沸。
袁绍的长子——青州刺史袁谭见局势不对,又听到袁绍重病,群臣密谋扶持袁绍三子袁尚为主的消息,故意放缓支援的脚步。
远在幽州的袁熙效仿袁谭的作风,以“北方被鲜卑犯境为由”,丝毫不理会南边的战事。
若在平时,青州、幽州的将领哪敢无视袁绍的调令。哪怕袁谭、袁熙才是名义上的一州之长,他们也只听命于袁绍这位真正的主公。
但当冀州连番兵败,袁绍得了重病,眼看着是回不来了,这些身在青州、幽州的门人难免心思浮动。
袁绍向来偏疼三子袁尚,若让袁尚继承袁绍的大业,他们这些人能有什么好处?
反正袁绍眼看着是活不长了,倒不如全心全意地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劝降一个张燕,何必出动这么多人?”()•()
曹操的目光最先落在荀彧身上。
➣本作者积羽成扇提醒您最全的《[三国]“病弱”谋士,战绩可查》尽在[五$六二],域名[(.)]➣()•()
文若明察而坦荡,由他去劝降,自不必担心什么。
目光毫不犹豫地右转,落在顾至身上。
……罢了,他不做这个恶人。
曹操的视线再度偏转,落在戏志才的身上。
志才前些日子似乎身子抱恙,面色不佳。据医丞所言,志才久病孱弱,应当多多出去走动,不可因案牍而操劳。
想到这,曹操再度移开目光,看向最后一人。
曹操笃定地开口:
“奉孝,你留下。”
郭嘉:“?”
第二日,顾至坐在马背上,即将领军出发。
荀彧与戏志才同样上了马,三人身后顶着一道哀怨的目光,如有实质。
荀彧无法忽略好友的怨念,牵引马头,转向身后:
“奉孝若是有话想说,尽可倾吐。”
“奉孝若是觉得无聊,”
顾至笑了一声,毫无同情之意,
“可去找祢衡凑个对,打发打发时间。”
郭嘉眼角微跳,无动且拒:
“不如让祢衡与明远同去,也可在路上解一解乏。”
让祢衡一起上路,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
此行是为了劝降张燕,而不是让张燕感受祖安的关怀,继续与曹操为敌。
最终,这支军队就这么顶着那道幽幽的目光,整装上路。
前往太行山的这一路并无波澜。
当这支队伍抵达目的地,顾至击落飞来的箭矢,在一众警惕、戒惧的目光中表明了来意。
张燕正巧在寨中,他命人将其他人阻拦在外,只允许三个使者入内。
张燕的视线短暂地在戏志才的面上停留了一瞬,投向旁边的顾至。
“他气消了吗?”
没头没脑的一句话,让房内的其他人不知所云。
唯有顾至与荀彧听懂了其中的含义,同时沉默。
当初,在守卫东郡的时候,顾至曾让张燕帮忙给荀彧带两句话,其中一句,正是“气消了吗”这四个字。
那时顾至还不觉得这话有什么不对,如今他与荀彧确定了彼此的心意,再从张燕口中听到这四个字,竟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奇异之感。
顾至瞅着张燕的脸,见他一脸严肃,不像在调笑,反而带着正经的关心,心中的怪异之感更甚。
见顾至久久不答,张燕不再询问,准备换个话题。
从一开始,张燕就把“气消了吗”当成一个暗号,只是因为他不认识荀彧,不好当着对方的面透露更多内情,只好用这个“暗号”指代。
顾至不回答,他也只当顾至谨慎,不肯让第三人知晓,没有多想。
哪知,就在张燕准备岔开话题的时候,从进来那刻开始就保持沉默,安静地站在一旁的戏志才,忽然冷不丁地开口:
()•(o)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所以,‘他’气消了吗?”()•()
顾至:“……&dquo;
⊝积羽成扇提醒您《[三国]“病弱”谋士,战绩可查》第一时间在[五#六二]更新,记住[(.)]⊝()•(o)
他缓缓转头,正要打量戏志才的神色。
却见戏志才并没有看他,只将目光锁定另一侧的荀彧。
顾至:……
看来是瞒不过了。
虽然客观上已经知道瞒不过,但在主观上,顾至不想在这个时候展现如此个人的话题。
他望着上首的张燕,直截了当地进入正题:
“将军应当知道我们为何而来。”
张燕坐正上身,收起面上的漫不经意:
“理由?”
只这么一支十几人的队伍,深入太行山腹地,自是为了招安而来。
袁绍连番出昏招,张燕早已生出割席之心。
但既然是招安谈判,自然得先看看曹操这方的诚意,无论如何,他都要为自己与手下的士兵谋求最大化的利益,不能先一步表现出投效的心思。
面对张燕的询问,顾至没有立刻回答,只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人。
这次肩负使命,前来游说的使者是荀彧,他可不能越俎代庖,喧宾夺主。
张燕的注意力,也因此再度回到那个清雅而陌生的青年身上。
荀彧知晓顾至的打算,上前一步,从容一礼:
“今时不同往日,若将军不尽早做出抉择,贵寨来年的仓廪,将颗粒无存。”
作者有话说:
小剧场——
起初。
张燕:你们的暗号有够别致的。
后来。
张燕:你们的情趣有够别致的。
顾至&荀彧:……
第138章袁绍病故\\x\\h\\w\\x\\6\\c\\o\\m(x/h/w/x/6/点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