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宿命之敌(1 / 2)

秦将 起飞的东君 2190 字 2023-06-26

第354章宿命之敌

淮水南岸,水泽沼地之间的一片平缓地带,坐落着一座小城。

大批赤甲楚军在城外扎着营寨,人人兴高采烈。原本因寿春沦陷,楚王负刍投降带来的低沉情绪被一扫而空,每一个楚卒的眼中都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令尹不愧是我楚国名将,用兵如神!”

“我军此番突袭,斩杀秦军近千人,俘虏两千余,除了一部分秦军冲破阻截原路逃回去之外,还有大量秦人蹿入两侧水泽之中,这些人不知会死伤多少。”

“呵呵,秦人大多不识水性,乱入泽地就等着去喂鱼鳖龟鼍吧。不过眼前的俘虏,吾等该如何办,莫非还要用粮食养着他们不成?”

在众多楚卒的议论声中,善道城外的一片空地,被缴了兵刃的两千多秦人蹲伏在地上,他们的脸上全是惊恐的表情,不知自己将要落到什么样的下场。

从灭人社稷的胜利者,一夕之间沦为任由宰割的俘虏,这样的反差让他们许多人还觉的是在梦中。

这就是战争的残酷之处,谁也想不到死亡的屠刀何时落在自己头上。

善道城北的淮水边,立着数个身影。

“令尹,我军虽然从淮北掠了不少粮食南下,但只够我军食用数月。这些秦人俘虏留着只会徒耗我军粮食,不如屠之。”

项燕回头,见到景同满脸忧虑。

大军离散容易,想要再聚集起来那可就难了,特别是在如今楚国大部分地区都落入秦军手里的形势下,或许这将是他项燕最后一次掌控十万大军了。

“哈哈哈,笑死人也。你说的简单,若是绕路,我军后勤如何保障。又该如何防范楚军袭我粮道?”羌瘣立刻哈哈笑起来。

“但如今却是春夏之交,芦苇萋萋自带水分,且天气水润潮湿,下方又全是水泽洼地,就算真能烧起来,恐怕也十分缓慢,且还需要担心风向问题。要烧遍这连绵二三十里的道路,何其难也,就算一路顺利楚军不来袭扰,恐怕得旬月之久。”

赵佗微微一笑,道:“我说的自然不是羌瘣将军,将军素来足智多谋,面对此番困境,自有办法吧。”

不过羌瘣说的也有道理,一旦大军绕路,后勤就是个问题。

众将大眼瞪小眼。

但若是秦军选择南向绕道,那他们也将失去淮水这条补给线。

诸将皱眉,有人回道:“相比楚军,我军人众。”

话到此处,王翦站起来,目光望向帐外。

但赵佗认为哪怕在后勤粮道上想办法,也总比和楚人在这水泽地里打仗要好的多。

但如今形势却又和之前大不相同。

“子同放心便是,此番王翦必定会攻。”

“而且,王翦老了,他等不了多久了。”

二来则是因为楚军好不容易聚集了近十万兵力,其中不乏精锐。而他们的粮草却只够几个月所食。如果项燕选择南下后撤,那么不仅是秦军撑不住,他楚军也撑不住啊,等到几个月后粮食耗尽,他麾下的十万大军就会因缺粮而离散。

“而今日,你有兵力优势,我亦有地利可倚。你有秦王信任,我同样有大王圣明。如此,你我便可以堂堂正正的打一场,比一比谁的兵术更高强!来一场公平的决斗!”

项燕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赵佗皱了皱眉,回道:“对付芦苇挡道,楚军伏于其中。一把火烧尽自然是好。只是若烧芦苇,当在秋冬之时,一把火下去,立刻能成片烧毁。”

景同所说,何曾不是他之前的想法。

他和王翦,已是宿命之敌。

听到这话,诸将纷纷点头,羌瘣闹了个大红脸,不服气的说道:“你赵佗说我放火不行,那你说说又该怎么办?”

项燕话到此处,声音斩钉截铁,充满了肯定。

王翦微微一笑,反问道:“楚人有地势之利,那我秦军相比楚人,又有何优势呢?”

不仅赵佗惊讶,诸将也将目光放过来,就连主座上的王翦也颇为好奇的看向了羌瘣。

因为他项燕是楚国贵族,是响当当的荆楚男儿。

蒙恬抬头,感激的看了赵佗一眼。

这时诸将也发表意见。其中就有人提到利用秦军在淮水上的船队,将士卒运送到楚军后方,直接绕开善道的楚军,从后面对其进行绝杀。

项燕转头,见一旁的景同也跟着附和屈茂的提议,笑道:“既如此,杀了便是。寿春沦陷,正好用这些秦人的头颅进行祭奠。砍下他们的脑袋,找个地方堆成京观,若是那王翦能攻到此处来,也可见一见我送给他的礼物。”

“好,我这就去砍了这些秦人的脑袋筑成京观,也让天下人知道我荆楚男儿的血性,绝不输给他秦人。”

项燕嘴角泛起一抹笑。

将军屈茂开口,眼中闪着寒光。

蒙恬脸一红,面对嘲笑只能默默低头,承受屈辱。

羌瘣则是勃然大怒:“赵佗,你说谁呢?”

项燕神色平静。

项燕高昂着头,再次看向淮水方向。

不过大家一致没有提到“用国力耗死对方”这条策略。

这样讨论了半天,最终大家还是将目光望向了主座上的王翦。

“赵佗,你认为羌瘣将军此言如何。”

他已经派了哨探,以及发动沿岸的楚人平民日夜沿着淮水巡逻,监视随时可能出现的秦军船只,并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了烽火。

兴军主将蒙恬站在帐中,满脸苦涩的汇报完此番军情。

除了之前所说的原因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因素让他放弃了南下撤退,留在淮水南岸和王翦拼杀。

像他这样与秦军有深仇大恨的人不在少数,也是楚军中最为坚定的反秦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