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前期的失败,除了德军突然发起攻击有关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肃反运动的“大清洗”造成军队的内伤还没有得到治疗。
从1939年德波战争开始,苏联根据形势采用举国体制将绝大多数工厂转为军工生产,大量的火炮、坦克及飞机源源不断开出工厂,要知道这些年苏联勒紧裤腰带建设工业,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
武器到位了,甚至连重型坦克t34都生产出两千辆,也是斯大林过高估计红军战斗力的原因,这时候苏联红军总兵力已经超过六百万人。
德苏战争初期,苏联红军的失利与斯大林高估红军战斗力也有极大关系,他认为苏联红军是能顶住德军的进攻。
开战后第五天,斯大林下达了第270号命令,命令大意是“任何形式的投降和撤退都不能容忍,所有人必须战斗到底,所有投降和逃跑的人都必须立即清除。”
这就是斯大林战术水平和“大清洗”的后遗症在发作。
这与中国解放军运动战军事思想之一,教员所提倡的“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刚好相反,苏军白白浪费了苏联广阔地域所具备的大纵深条件。
而且苏联红军缺少有指挥能力的军官,呆板执行上级命令,缺少灵活性非常普遍,偏偏苏联红军又非常缺少上下级联络的通讯设备。
部队被包围后就不知道如何办了。
苏联红军虽然拥有不少于德军的坦克数量,但开始时红军坦克部队没有独立成军,多数是分到步兵师中,与二战前期日军坦克战术一模一样。
因此,德苏战争爆发后,苏联红军缺少能够抵抗德军装甲坦克集群进攻的机械化装甲部队,除了使用人海战术拼命外,别无他法,这也是苏军在战争打响以后出现大面积伤亡和损失的重要原因。
相反,德军除了有装甲突击集群的“闪击”战术外,还有特种作战部队在战场上的战术应用。
在德军进攻正前方苏军的背后,都有多支特种作战部队提前渗透过去,对苏联红军的通信、后勤以及指挥部实施破坏和袭击,并对一些关键的桥梁实行保护。
事实上,德国与苏联两国军队的武器差距并不大,但因为战术使用和指挥官能力的天壤之别,使得德军一路势如破竹。
开战15天后,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就渡过第聂伯河向斯摩棱斯克发动攻击。
到5月5日德军已经几乎占领了白俄罗斯全境,并取得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会战的胜利,德军在二十天时间就向东推进了约450至600公里。
5月6日,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包围住前往救援斯摩棱斯克的苏联红军第十三集团军的四个师和第二十机械化师的部分力量。
7日苏军进行了猛烈反击,苏联中央方面军总司令铁木辛哥下令在戈梅利附近的总计20个师兵力向古德里安的部队发动攻击,处在包围圈内的苏军亦开始了突围行动,但均遭到失败。
5月11日,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攻下了斯摩棱斯克,打开了前往苏联首都莫斯科的通道。
“巴巴罗萨计划”实施中,古德里安指挥的第2装甲集群一直都是战场和战役的重中之重,他本人也因此成为德军进攻目标的风向标。
后世古德里安的粉丝众多,是许多人认为他不仅是德军装甲部队创始人,是德军“闪击战”的发明者,更是一个标准的军人。
原时空古德里安在战场上造成对手重大伤亡,但战争结束后却没有受到审判,就因为他还算是一个人道的将军,在他的部队里,不允许残杀无辜敌占区百姓也不允许屠杀犹太人,更不允许虐待俘虏。
攻占斯摩棱斯克的第二天,12日希特勒在古德里安的骑士铁十字勋章上加授橡叶。
希特勒以为战争很快会结束,骑士铁十字勋章应该已经足够,但是没想到战争持续进行,需要推出更高阶的勋章来奖励越来越多的战争英雄,于是设计在原本的骑士铁十字勋章上方加附一枚银质橡树叶徽记,代表更高一级勋阶。
斯摩棱斯克战役结束后,古德里安建议希特勒和德国陆军总部以莫斯科为目的地发起合围攻势。
和原时空一样,陆军总部并没有采纳古德里安以及博克元帅等人的建议,而是由希特勒亲自批示采用伦德施泰特的构想……首要攻击目标为苏联红军布琼尼的西南方面军以及乌克兰首府基辅。
随后,古德里安所在的第2装甲集群被借调南下配合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群作战。
这就是后世争议最大的乌克兰首府基辅会战。
在该战役中,斯大林优先从政治上考量坚持基辅地区的苏军不得撤退,从而让德军消灭了在基辅的苏联红军西南方面军八十万人,其中俘虏多达六十五万人。
争议的地方,就是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参加基辅会战后,让德军中央集团军群错失迅速拿下莫斯科的机会,是不是赢得了一场大歼灭战,而丧失一场战争?
事实上,这些争议有失偏颇了,原时空德苏战争德国方面的失败,与是不是能攻取苏联首都莫斯科无关,而是与德国特别是希特勒的战略有关。
如果莫斯科被德军占领,苏联特别是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红军也不会屈服和投降,当年日军占领了中国的首都南京,薄弱的中国也并不屈服。
拿破仑进攻俄国时,同样是攻占了莫斯科,结果呢?
而且,占领莫斯科而放掉苏联红军西南方面军的七十万兵力,如果让斯大林从“存人失地”反应过来,德军的日子更不好过,失败就会更快。
这就是希特勒和德国战略的失误问题:以德国的体量根本就不可能征服整个苏联!
所以说现在德军以消灭苏军有生力量为主,正是希特勒采取了非常正确的战术。
这个时空因为德国军队更加强大,有犀利的“闪击”战术,而对面的苏联红军仍然有严重的内伤,到7月时,得到增援的苏联红军还是失守莫斯科。
德军终于完成战役目标:战线推至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阿斯特拉罕一线
这时候的德苏态势,北边的列宁格勒仍然被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包围;中路的莫斯科已经失守,苏军退到莫斯科东边的伏尔加河附近;南边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逼近高加索,这里是苏联的能源基地。
二战前夕,以巴库为中心的巴库油田和以迈肯普为中心的高加索油田,为苏联提供了经济发展必须的能源。
如果高加索油田被德军占领,这就是一道加减分算术题。
而且因为德军在苏联取得胜利,原来在德国后面跟随的一些欧洲小国,开始表示要加入进来与苏军作战,原来已经加入的,又开始增加兵力。
使得德军加上小喽 国家的军队在苏联的兵力超过六百万人。
苏联红军在德苏战争爆发前,原来兵力有六百多万人,没有增加太多的原因,是苏联政府不想影响军工生产,没有抽取工人参军,但仅仅开战三个月,苏联就失去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这是苏联在欧洲的精华地区。
而且不仅苏联红军损失近四百万人(与原时空差不多),虽然有少部分工厂转移到欧亚交界处的喀山附近,但大部分的工厂还是损失了,因为失地面积比原时空更大。
苏联面临最严峻的形势,斯大林除了向美、英两国求援外,而派外交委员莫洛托夫到中国请求援助。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mkj.cc。船说手机版:https://m.shumkj.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