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万毅也有韩先楚的旋风气势。”
军委作战室里,刚休息回来到led显示屏前,看着显示屏上面中苏军队态势的教员发出了感叹。
1940年3月15日凌晨收复外蒙战役打响后,从14日开始至今教员已经有二十多个小时没有休息,直到三路进攻均突破苏军的第一道防线,特别中路偏军的万毅第5装甲师突进150公里,打到曼达尔戈壁边缘,已经是下午4时,教员才去眯上几个小时。
教员是出了名的夜猫子,很多著名的论述和文章,都是熬夜写出来的。
给土共中央军委作战室安装大型的led显示屏,是徐远山的一点心意,此前他带到民国时空的先进设备,比如电脑都是有数并备案的,军委情报部专门有一个处就是控制徐远山带来的先进设备使用监控,就算领导干部见到了,也无权带走私用。
徐远山知道土共第一代核心领导层,虽然在1965年就提出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但种种原因,许多人都没有见到中国在科技上的高速发展,所以他决定在军委作战室安装一套先进的指挥演示系统。
为什么说这是徐远山的心意,就是他想到原时空这些第一代领导人呕心沥血建立了新中国,一直希望新中国超英赶美,但始终没有见到新中国国力和科技超英赶美的景象。所以徐远山心中才有遗憾,这就有他帮助军委作战室建设一个先进的指挥演示系统的想法,让土共第一代领导核心成员也体会高科技带来的高效率。
这套系统并不复杂,说白了后世一个几百人的普通单位都有,就是主席台后面的led大屏幕,然后由一台普通电脑控制,直接播放出电脑上编辑好的内容,这是许多中小学教师都会使用的工具。
徐远山来到这个民国时空,也逐步在可控范围里使用电脑,这个民国时空的科技人员学习能力不是一般的强,三、四年时间里,虽然造不出电脑,但对电脑的使用和应用,在徐远山提供学习资料帮助下,有不少人已经到达后世初级码农水平,就是能够灵活应用各种软件进行设计和编辑、改图等。
这次军委作战室就由情报部物色抽调了两名技术人员过来负责这套演示系统,把这次收复外蒙战役的数据输入并编辑,轮流值班对其中的内容实时更新。
收到前方情报数据后,通过电脑软件编辑,在巨大的显示屏上,可以看到中苏双方军队的战场实时态势,除兵力布置、各兵种状态,攻防动态,甚至后勤补给等情况一目了然。
正因为战情如此简单明了,土共政治局成员忙完手头工作后,也喜欢到军委作战室了解前线情况。
伍豪笑着说道:“我也听说徐先生曾到过第5装甲师,估计给装甲师打气鼓劲了,然后万毅就提交了新的作战方案,军委审核时也认为应该大胆一些,从上面显示的最新情况上看,第5装甲师两天时间内应该能凿穿苏军的三十公里纵深防线。”
朱总司令微笑说道:“我曾与小徐探讨过解放军战斗力问题,小徐说这次参加收复外蒙战役的解放军队伍整体战斗力已经能进入世界强军的前三位,但解放军的短板是文化素质仍较低,空军因为涉及人数少易解决,但陆军和海军就很明显。我认为他说的也对,我们都很清楚,这次收复外蒙战役,已经把全国五百多万军队的技术兵种兵战士,如炮兵、运输兵和懂维修工程兵全抽调一干二净。”
所谓解放军进入世界军队战斗力前三名,徐远山指的是参加收复外蒙战役的三个野战方面军,本身就是解放军最精锐的部队。
都能轻松打败被吹成强大军队的苏军,还进不了前三,哪一个国家的军队才能进前三?
刘少奇也说道:“军队战士文化问题是这样,全国百姓文化问题也是如此,除了普及小学教育外,我觉得应该结合简化字实施的机会在全国范围推进一次扫盲行动,然后持之以恒,争取在五年内让十分之一的百姓能读书认字。”
这当然不容易,就算小学普及教育五年后,覆盖人口面积不过是二十分之一左右,那另一半就需要扫盲工作来解决。
伍豪也说道:“是应该尽早开展文化知识扫盲运动,否则就算有更多的工厂,也没有那么多合格的工人,军队原来就强调战士文化学习,现在没有战备任务的部队可以增加文化学习时间。”
朱总司令又说道:“小徐提过,收复外蒙战役所用时间长的是两个月,短则一个月就结束,所以这次后勤上准备了两个月的作战物资,而且还是所有军工企业近半年时间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最好不能形成拉锯战,否则会影响全国各项建设工作。”
教员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我们也不愿意进入长期的拉锯战,就是想收回故土而已,但徐先生也说了,这次不收回以后会更困难,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王稼祥插话说道:“从目前综合前线情况汇报,徐先生说现在的苏军战斗力最为虚弱果然符合事实,外蒙问题解决主要还是战场之外啊。”
听王稼祥如此说,教员也是皱起眉头,开战之前政治局成员也研究过如何收场的问题。
教员看了看显示屏上外蒙巨大的地图,摇了摇头:“收复外蒙确实关键在战场外,勇者善进,智者知退,然天下谋进者多,愿退者少。所以,外蒙战役结束后,我们计划好只在外蒙留下十万以内蒙骑兵为主的部队,所有部队撤回到内蒙和华北,唯一担心斯大林是那个勇者啊。”
王稼祥说道:“徐先生这次力主用大纵深穿插战术,除了表明解放军有能力收复外蒙,就是让苏联一时束手无措,他提交的一份作战计划,在外蒙战役进行一半的时候,他带一支部队把西伯利亚铁路毁掉几十上百公里,苏联想再继续派兵也是几个月以后,不过徐先生也说过此举有利有弊,有利的地方是让苏方领导有几个月的冷静期,让他们多想想占中国的外蒙值不值得;有弊的地方,也会让他们意识到外蒙对西伯利亚铁路这条远东大动脉的威胁,还有可能会再大打一场。这真是取决于斯大林的想法。”
教员摆摆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们苏联人如何想我们不去管它,我们就认公理,外蒙是中国领土,领土和主权完整是土共和中国联合政府的底线,否则土共又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走向富强之路呢?目前最关键的先把这一仗打好再说。”
所以说有时身为大国领导也着实为难,还常常无奈,面对国际、国内形势,一些决策的决心也不是那么好下的,因为更多时候并不知道对方国家领导人是如何想的。
万毅当然不知道中央领导考虑更远的问题,开战时就想到与苏联后面关系走向,不过就算知道他也不会多想。
军人就是为国为民作出牺牲的。
事实上,15日晚8时,解放军开始进攻时候,万毅就发现晚上的进攻比白天更难打。
当天中午时候,能短时间就突破苏军三个师防守的阵地,确实是因为出其不意,苏军还正混乱时候,解放军猛烈的火炮就打了过来,然后重型坦克就直接冲上了阵地,在装甲车配合下左右横扫,迅速撕开突破口。
而到了曼达尔戈壁的苏军防线后,第5装甲师第一轮的试探进攻被击退,损伤了两辆59坦克,虽然只是打坏了履带,但也让万毅心疼得直抽抽。
在炮火掩护下,工程兵战士在战场上修复好损坏的坦克履带,同时万毅也让进攻部队退了下来。
因为苏军步兵师装备了许多45毫米的反坦克炮,这些反坦炮都是隐藏在前沿阵地附近,进攻前没有被解放军发现,等到解放军发现并摧毁时,这些反坦克炮趁着夜色对59坦克连续射击,但炮弹被59坦克的装甲弹开,所以苏军战士就用45反坦克炮朝坦克履带位置打,并成功打坏了两辆59坦克的履带。
别看万毅作战勇猛,但也智谋多多,这方面和韩先楚有得一拼。
而且万毅可能与经历有关,战场上从不独断独行,等进攻部队撤下来后,他派人把进攻的指挥员叫来询问情况,还把准备配合作战的步兵师刘师长请过来。
第一次进攻万毅只派出18辆坦克、6辆坦克歼击车和一个步兵营,另外火力支援是两个独立炮兵团,属于试探进攻性质,战场上最高指挥官就是这位步兵营长。
步兵营长汇报说道:“我们进攻的这个阵地地形比较突出,战前我和坦克连长也反复研究了地形,选择好进攻路线,三轮炮火准备后,我们就出击,虽然炮兵部队此前和我们配合少,但因为有通讯条件,进攻时还是打出了弹幕徐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