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因势而变国内民生篇---(1 / 2)

从苏联回国后,徐远山和王稼祥给土共中央进行了详细的汇报,并提供几个小时的会谈视频,另外徐远山在苏联另拍几十个小时反映苏联方方面面的视频,只有等领导利用空闲时间再看了。

苏联人根本就想不到徐远山能录下几十小时的视频,不过能录的都是苏联公开的内容,但却让无法出国到苏联的土共领导看到苏联真实一面。

因为战争准备的需要,苏联民生方面还不如刚结束战争不到半年的中国国内许多地方水平。

这几年,为了尽可能将粮食集中到国家手中,以支持庞大的工业建设,苏联对集体农庄采取了最大限度而且几乎无偿的压榨,集体农庄的粮食,不仅需要根据固定义务交售制度上缴国家,还必须以实物报酬支付机器拖拉机站。这种拖拉机站几乎是集体农庄的太上皇,不仅负责农庄的技术支持,也对集体农庄的整个经济进行组织,当然也是国家取得粮食的一个重要渠道。

关于苏联集体农业化,徐远山从后世收集不少研究论文,当然也有一些借势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分析,南方与北方地理环境造成的生产方式区别等等。

徐远山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农业生产和农村组织管理,但他有条件收集到许多材料和建议,剩下的就是土共联合政府工作。

汇报结束后徐远山先去美国搬运一次物资,他暂时不管国内舆情对收复外蒙的反应,收复故土决定对刚执政全国的土共联合政府的影响力有极大提升。

国战是凝聚民族力量最好的催化剂。

为什么土共军队能在一年时间拿下了整个中国大陆,除了实力超强外,还得到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加持。

这是土共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强国希望。

现在能够勇敢站出来对北方那个强大的国家说“不”,除了中华民族自信心增强,更使得老百姓对土共政府增加了信任和信服。

或者在收复故土和维护国家主权过程有经济上的损失,也会有战士的英勇牺牲,但相对赢得并凝聚整个民族的民心,真值了!

无论哪一个国家的人民都不会希望领导他们的政府是一个窝囊废政府。

自以为权术高超而自私,但不顾及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蒋秃子和国民党政府就不会去想这一点。

一些民众虽然对和平收回外蒙领土和主权失败有些失望和惋惜,但也不会怪罪到土共联合政府的头上。

谈判相关细节陆续被广播和报纸报道出来,后面更是通过电影纪录片放影:“外蒙的分裂和独立,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承认,外蒙依然是中国领土,中国要求归还是正当理由”、“中华民族由许多个民族组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这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而成吉思汗是被蒙古族人民认可的英雄”、“为了维护国家安全,领土和主权完整,中国土共和联合政府不惜动用武力”,这些画面最终燃爆全国老百姓的激情,消息传到内蒙各地时,震动就更大,三百多万内蒙的蒙古族人民中青壮牧民更是涌现报名参加解放军骑兵的浪潮,而且还自带最强壮的马匹。

这是联合政府第一次发出的最强音,也是中华民族最强劲的怒吼。

因为先锋军加入了解放军,已经从军长位置消失很长时间的徐远山,这次以联合政府副主席身份再次被百姓口碑相传。

渐渐被淡忘的太湖西山先锋军抗战传奇又被报纸刊登出来,包括东北救出“白马红妆女英雄赵一曼”、“西山岛一战两万日军士兵沉湖”和“与川军一起孤守南京城”的事绩。

只有空军和对日本海军的作战仍是机密而不为人知。

1939年10月22日,湖北大余湾村的余礼乾与村民利用农闲一起去修村道,这是新政府给农民安排的义务劳役:每名农民每个月平均有3天的劳役,可用于平时,也可以几个月集中一起在农闲时使用,由村里干部统一组织,主要是修路、挖渠、修学校等等,都是为村里大家受益的事情。

当然,这种义务劳役,后世有一段时间在农村也存在过,就叫出义务工,徐远山从现代带来资料中的农村政策提过,联合政府根据研究后出台了这个政策,不过具体天数由各县决定,但天数天最多不得超过五天,最少不能少于两天,大余湾村属于湖北省黄陂县,全县定下了义务劳役为三天。

大余湾在武汉市北边70公里的地方,属于一个自然村,所在行政村名叫双泉村。

余礼乾对义务劳役是没有意见,毕竟是为村里公益,最终受益的也是全村农民自己,六个月前为了在双泉村建设一所学校,整个双泉村各自然村轮流出义务劳役,不仅建好了一座有五个教室和六间教师办公室、宿舍的小学校,还顺便建设了一个容纳全村两千名百姓活动的大操场,后来他们才知道这个大操场可是有大用场了,成了村上百姓最喜欢的地方。

修学校可是黄陂县解放后,联合政府给百姓办的第一件大好事,修学校的材料钱款由政府拨付,干活就用农民的义务劳役,任谁都没有意见,这可是小学义务教育啊,……娃娃们上学无须花一分钱。

土共联合政府接管县府后,也同样制定了农税,这可比国民党政府低多了,而且因为今年是刚解放,又减免了一半,剩下一半政府也公开使用说明,……就是用于聘用小学教师。

余礼乾这些老百姓并不知道,县政府头疼的不是建校的费用,甚至也不担心聘用教师的支出,而是教师本身太难找。

合适的教师太少,而现在每个村都建了学校,教师真是太缺了,再三向上级申请也没有,能分给黄陂县从正规师范学校出来的教师,今年只有98人,这还是因为黄陂县是人口大县,全县有近六十万人,所以给了比别的县多近一倍的教师指标。

但学校还必须办,这是黄陂县新政府今年头等大事,那就找呗,当然上级也给了指导意见,什么类型的有文化人能当教师,包括培训和管理意见等等。

双泉村小学的五名教师,只有一名是新式师范学校毕业出来的教师,一名是原来民间的私塾,两名是从国民党军队遣返回乡的基层军官,最后一名是原来的村医。

聘为教师的人员肯定会进行考察,特别是回乡的国民党军队的军官,在军队上的表现、返乡的原因、个人军校学习的情况等都需要调查,然后是进行统一培训,三个月后学校建设好了就走马上任。

双泉村小学教师有两名是遣返回乡的军官,原部队向解放军投城了,这两名军官是连、排长,连长是军校出来的,排长是在随军学校也叫教导队一年里学习,但这两人能力无法胜任解放军军官使用,当士兵年纪又偏大,所以只能遣返回乡。

当然,军队上政治部也知道现在的中国缺少稍微有文化的人才,对两人也进行了审查鉴定,认为回乡后有可能胜任的工作,小学教师职业是其中之一,并建立档案转给黄陂县政府。

当然,这类人县政府聘用前还会再次考查和培训。

全国刚解放时,没有明显劣迹的、有文化的国民党各级军队(中央军、地方部队及保安部队)基层军官,还会被利用起来,原时空中国刚解放时,国民政府的警察、公务员也有一些人会被考查选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