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没有结束前,这些日本平民不可能得到释放,一方面放出这些日本平民,会容易遭到与日本有仇的中国百姓报复;另外,就是徐远山知道日本人是比较好用的苦力,现在华东和华北被关押的日本平民都有五十多万,加上俘虏这是一批很好的人力资源,如果等东北战役打完,那么抓到的日本人应该不少于两百万人。
这两、三百万的日本人,有工厂、矿山技术能力的就送到工厂和矿山干活,没有工厂工作能力的男的去修铁路,女的就在农场种田。
原时空里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除土共东北野战军利用日本工人恢复生产,发挥日本工人的作用,而国民党的蒋秃子、阎锡山这些目光短浅之辈,只是想到用日本军官当顾问、日军士兵帮他们打仗,帮助他们这些国民党继续奴役中国百姓。
徐远山知道在中国抓获的日本人是一笔巨大人力财富,仅需花费少量粮食,无论工厂还是修路,甚至种田就有大把的劳力,而且考虑到土共短期不能解放台湾、琉球,那么与日本还要多维持多年的战争状态,这些人也能多干几年的苦力。
这些日本人不愿干活?
那就看看他们是不是愿意饿死。
不说“原子弹下无冤魂”的说法对不对,就说日军侵略中国期间,这些随日军到中国来的日本平民谁没有罪孽?
27日,山海关南北都传来隆隆的炮声,民兵们在忙前忙后,游击第二大队在高敬之带领下接管整个山海关城,其中也要看管日本侨民两个营地,为防止出现欺凌现象,营地是按照男女性别分开。
被看管的人中就有日本领事馆的人,领事名叫藤田,高敬之才和他打交道,就听到他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藤田是专门负责和中国军队联系,按他说法“他是要保护日本侨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但高敬之见到徐副司令员把这货狠狠训斥一顿:“你们日本侨民那来的财产?就算他们经商,他们占的中国人商铺交了多少租金了?就算他们是种地,种的也是中国的耕地,他们给中国人付出了什么代价?日本侨民每一块银元每一块铜板都沾有中国人的血汗,所以你们这些跑到中国来的日本人没有什么财产安全一说,就算今后你们这些日本人要吃饭都必须付出劳动,不劳而获想都不想,至少是没有饭吃。”
因此,根据徐副司令的指示,高敬之他们第二大队的这些游击队员,每天就是分批压送这些日本人干活,男人去清理城内和车站废墟;女人就负责给军队伤员洗衣服和绷带等等。
总之,每天都要找活给这些日本人干,按照徐远山的意思,将来会把工种分成等级,比如工厂技术员的等级稍微比工人的等级食物多一些,而工人的等级又比修路的等级条件又好一些,……
实际上,徐远山也有通过山海关日本侨民和俘虏的管理给土共在这方面形成一套系统管理方式,而且每做一步都会寻找国际法律或惯例的依据,可以有人道主义做法,但必须与国内作战的俘虏区分开来。包括通过劳动确实多年做出贡献后,才予以符合国际劳动人民身份,而提高一定的生活待遇;从远处考虑,也是迅速形成基础工人的路子。
到27日,冀东游击支队全部赶到了山海关,支队长李运昌也来了,根据徐远山、陈绵绣、李运昌商量结果,从第8野战师的班、排、连、营各级干部中抽出副职到游击支队担任同级正职干部,也就是分队、小队、中队、大队。
而且还从第8野战师中抽出三分之一的战士与游击支队战士对换,到战后再统一归建。
最后各个部队人数不足的就从新民兵中补充,这样一来山海关就有三万多人两个师的部队,虽然新编练的游击队和民兵战斗力不是很强,但打打阵地战还是可以的,而且还可以从战斗中边打边总结。
徐远山借山海关这次作战,无意中又闯出了一条快速成军的路子,避免原时空东北野战军初期因快速扩军而造成战斗力明显下降的过程,解放战争中,第一年东北战场东野多次失利因素很多,但战斗力下降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现时空解放军与日军在东北作战,同样会需要扩军,所以就要考虑到扩军后如何保持战斗力的问题,也就是不能因扩军造成战斗力大幅下降。
因为日本急于打开华北日军北逃之路,从27日起,日军不顾伤亡昼夜不停发起进攻,这实际上是徐远山喜欢的作战模式,南京保卫战就证明了这样的战斗最能够大量消灭日军的有生力量。
在同等的空中火力和炮兵火力条件下,进攻5万兵力的日军阵地和阻击同样数量来攻的日军,哪一个战果大是显而易见的。
而且阻击战徐远山经验也算是比较丰富,不外乎就是两条:一是保持充足的预备队;二是集中炮火协同作战。
因为日军的猛烈进攻,高敬之的第二大队在11月30日就被派往角山长城和首山阵地,替换下已经连续作战五天的第8野战师1团,不过当天晚上1团还留一个营协助防守。
从山海关北门径直往北走去就是长城的第一山关……角山长城,沿山脉向西七公里有一个小山峰,这就是首山,首山顶上建有一座“首山二郎庙”。
26日凌晨,第1团的2、3营协助空降连消灭日军一个大队后,趁势就占了角山长城和首山,当天开始就阻击日军南下部队,在空军和炮兵营掩护配合下,第1团五天时间里打垮了日军进攻的三个步兵联队,以自身伤亡不足六百人的代价,消灭了日军近三千人。
整编后,高敬之担任副大队长,现在的大队长是第1团副团长丁志方。
为了配合第二大队打好第一次阻击战,徐远山专门安排一个105榴弹炮营和一个150加农炮营配合,还有空军两个中队的战机轮流实施空中支援,原因游击大队没有迫击炮配置,火力较减。
高敬之也是第一次看到野战部队打阻击战,与游击队挖一条堑壕几挺机枪一些步枪开干真有天壤之别。
接替1团的阵地,前后有多条堑壕,中间有交通沟相连,阵地上的机枪阵都是带顶的暗堡形式,就是防备日军的掷弹筒,日军进攻前阵地前沿先埋下许多拉发雷,当然他还不知道另有一些埋得更远的遥控地雷,每个中队都有第8野战师派来的爆破员。
等第二天即12月1日上午,1团留下的那个营也撤退后,游击第二大队才迎来了大考……日军派出两个步兵联队来进攻。
指挥部里,丁志方正用电话给上级汇报日军进攻的情况,前方日军为了避免解放军炮火造成较大伤亡,士兵之间相隔都有五、六米远,而且离守军阵地还有一公里以上的距离就开始卧倒,在雪地中形成一个个黄点。
在一处较隐蔽的地方,五、六名日军士兵正偷偷架设一门步兵炮,但没有瞒过天上盘旋的红鹰战机,一架红鹰战机直接俯冲下来,机头和机翼喷吐着火舌,把这五、六名日军炮手打出一片血霉,还有被子弹击中四处溅射的雪泥土块。
远处不时有地雷被引爆,对解放军一颗地雷只炸一名日本士兵,连高敬之都觉得有些太奢侈,他并不知道徐远山在后世大批量采购的遥控引爆装置一个还不到十元,炸掉一名日军士兵并不亏。
等日军爬到阵地前五、六百米的时候,从日军后方打过来的炮弹在游击队防守阵地上爆炸,不过落下的炮弹并不多,因为开炮的日军炮兵阵地被解放军150加农炮和飞机的双重反击。
防守阵地上,响起了机枪射击声音,同时天空传来炮弹飞行的呼啸声,一排密集的炮弹就落到刚爬起来不久准备冲锋的日军队形中。
被炸的日军士兵重新趴到地上,不过又成了解放军阵地上机枪的射击目标,不甘心撤退的日军坚持一个小时,还是结束只挨打无法还手的进攻状态,终于撤退了下去。
高敬之看着阵地前日军弃留下五、六百具尸体,他神情有些恍惚:特么的,阻击战什么时候变得如此简单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mkj.cc。船说手机版:https://m.shumkj.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