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野战宿营往往是按照小队为单位,因此独立混成第11旅团宿营地范围分布很大,加上营地周边前出的警戒部队,长条形的宿营地占地超过六平方公里。
所以,别看该旅团只有五千余人,如果只出动两万人的话,在这沙漠边缘地带根本就不可能围得住。
29日下午5时,接到宿营命令后,第12联队的小队长田边中尉安排十几名士兵先去宰杀今天在行军路上抓到五只羊。
这时期日军为了减轻后勤压力,不影响进攻速度,所谓野外生存就是靠掠夺了。
如陆军经理学校(后勤学校)以中国战场为例的《野战师团现地自活》,其内容包括:对占领区粮草、被服、木炭、蜡烛、家禽、牲畜、甚至麻绳以及空瓶罐等等的回收。
关东军自从进入内蒙后,吃的肉食主要就是羊肉,吃法花样还很多,毕竟一个小队54人不乏有些士兵有厨艺的。
能吃、会吃也是关东军士兵身体普遍壮实的原因。
当然,为了安全,宿营时候会将周围的中国人全部杀掉,如果发现的话。
独立混成第11旅团的步兵全是步行,全旅团两百多辆汽车拉的全是弹药、粮食马料和行李,然后是炮兵和防空部队使用的车辆。
独立混成第11旅团这次从内蒙南下作战,除了重机枪都装备高射托架外,还加强了六门大正十一年式75毫米高射炮。
大正十一年式75毫米高射炮用于野战防空、要地防空,是日本陆军第一种高射炮,当时可算十分先进,但战争爆发时已经有些过时,该炮的反应速度与弹丸初速,难以对付战时的高速飞机,战场上经常是当作压制火炮使用,用来炮击地面目标。
自中国战场上空出现红鹰战机后,日本陆军也开始研制20和37毫米新式高射炮,但迟迟没有成功,现在只能开始生产海军的25毫米机关炮,但产量较小,还不够华北和华东战场的日军部队配置。
日军还没有想到,红鹰战机是出自西北红军,这个误判当然非常致命,虽然日军西北方面军已经加强了防空火力。
防空火力还是西北方面军司令官原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中将争取来的,这次进攻陕西,东条英机在山西太原城成立了指挥部。
正常情况下独立混战第11旅团每天行军35公里,非必要时不进行夜行军以保持战时士兵的体力。
该旅团有5243人,战斗兵是4936人,除去负责后勤运输人员,说白了各个部队以小队为单位自己解决生活问题。
现在关东军的野战帐篷大多是使用单兵“九五式”天幕,即帆布制的方块雨布盖在半掘式的土坑上,再覆草进行对空伪装;也有日军构筑“三角兵舍”,日军《筑营教范》显示,这种兵舍的形制与日本关东军半地下的寒区兵舍相同,只是有时候材质不同。
田边中尉安排士兵宰杀羊只、架起篝火、搭起帐篷或三角草棚兵舍,自己才找一个地方歇了下来,他有记日记习惯,打开日记本后开始写到:
“今天前方出现中国军队的阻击队伍,和搜索队发生了交战,非同寻常的是这支中国军队还拥有重炮,炮兵第12联队开上去12辆货车山炮,才把中国军队轰跑了,不过今天仅行军前进了23公里。”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日本关东军兵站使用运输卡车搭载一门四一式山炮作为简易自行火炮使用,所以士兵就称之为“货车山炮”。
得到启发,关东军进行了试验,在卡车车斗里放上垫子和沙袋,直接把山炮放到上面,炮口向后,其实四一式山炮本来就是轻型火炮,再加上又是管退炮,本身后坐力也不大,所以这种改装算是比较成功。
这次日军北边集团的炮兵全是如此改装成货车山炮、野炮,能够让炮兵部队迅速投入战斗,这实际上是上简易有效的自行火炮。
从上述这些细节就可以看出,日本关东军战斗力强悍,真不是吹牛逼出来的。
等田边中尉在日记最后写下他从杂志上所抄的两句诗:“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他喃喃自语道:“白乐天《长恨歌》中的诗句……来到中国后才有真实的体验。”
这时就有他小队的士兵端着一饭盒冒着蒸汽的羊肉和一大块烤好的羊肉送过来给田中小队长,这是闻着就觉得很鲜美的羊肉。
田边当然不知道,后世的横山羊肉是整个陕西最好吃的羊肉,没有之一,现在有些当地老百姓所散养的羊群被日本鬼子糟蹋了。
吃完羊肉后,田边中尉又到篝火旁让打闹的日军士兵记得早点休息,今天中国军队已经出现了,明天肯定就会有作战任务。
他自己就回到一个由“天幕”搭成的帐篷和衣坐在一个弹药箱靠着睡觉,而且还把头上的略帽(作战帽)前面往下拉了拉,行军和宿营时日军士兵一般都不戴钢盔。
第二天早晨,田边中尉被执行勤务的士兵哨子吹醒,日本在小范围的小队或中队,用哨子代替军号行使部队作息的勤务号令,包括特殊情况下的紧急集合等。
这时是6时30分,整个塔湾镇周边日军营地到处是此起彼伏的哨声,这是叫醒士兵起来,然后吃饭准备出发,
东边平地太阳已经升起,营地中的日军士兵一片忙碌,不得不说日军士兵还是很勤快的。
受到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长期灌输,日军士兵无论在平常行军还是战斗中都保持高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特别是有着强烈荣耀感的关东军士兵。
为什么国民党高官蒋秃子他们会判断西北红军在二十万关东军攻击下,只能坚持两、三个月也正缘自于此。
但他们忘了,中国军队里有一支军队的士兵作战勇猛和顽强精神还在日军之上,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