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五章与德国交易的变化---(1 / 2)

德国二战前能够帮助国民党政府抗战,主要是德国需要中国的钨矿资源和桐油资源,后来中德贸易中断除了日本方面外,主要是受英美两国打压。

更是到了1938年,日军占领广东,最大的钨矿贸易流转途径被切断,东南亚的越南、缅甸方向是法国和英国地盘,不允许德国货物经过。中国对德国失去了利用价值,同年德国下令禁止对中国出口军火。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当然,英美打压德国主要原因倒不完全是为帮助日本侵略中国,而是要压制德国的崛起。

自从希特勒上台加速扩大德国军事力量,英美就从各方面打压德国,最主要动作就是限制德国对外贸易和原材料的进口。

甚至为了德国得不到罗马尼亚石油,英国人直接高价买断。

从这可以看出,德国最需要战略物资如石油、天然橡胶和稀有金属钨、锡等,自然都要受英美控制。

德国没有石油,只好被逼着搞煤化油,没有天然橡胶只好搞人工合成聚丁二烯橡胶(即丁钠橡胶)和丁苯橡胶,众所周知,这时人工合成的物资,受产业链和技术限制,往往是质次价高的同名词。

在与德国交往和交易中,徐远山的秘密运输能力早已经引起了德国情报机关的注意,要知道德国的宿敌英国海军过于强大,德国才被限制住对外贸易。

所以,神秘东方、神秘组织、有神秘运输能力的情报就直接反映到元首希特勒面前,而希特勒是崇尚神秘主义的,因此特意交待情报局要注意处理好与龙帮的关系。

而且,这神秘的龙帮组织也确实神通广大,还提供了一些德国急需的先进技术。

上次煤化油技术换武器交易得到元首的同意,这两百多门重炮对德国现在的重工业来说并非难事,而且受益的化工企业把这些武器费用支付给火炮企业克虏伯工厂和莱恩金属公司,相当是促进了德国军工事业发展。

为此德特里斯还被元首亲自召见,亲自交待他下次和龙帮组织谈判时,尝试让对方帮助解决紧缺的战略物资问题,当然德国能够出手的唯一就是军事武器销售。

作为军事情报人员,德特里斯很清楚德国目前的军工企业困境,一方面要完成元首的扩军计划,但另外一方面因为现如今天下和平景象没有能够对外销售产品而得不到足够的扩张动力。

遥远的东方古国倒是发生战争,但因各种原因德国却卖不出武器。

现在徐远山的出现弥补了德国军工企业的短板。

12月17日凌晨6时30,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市的德国国防军情报局德特里斯上校,被一阵电话铃声吵醒。

这是他负责联系的中国龙帮情报人员东财先生打来的电话,东财先生告诉德特里斯上校,余先生有急事要见他。

7时30分,余先生在一名德国警察陪同下,乘车到杜塞尔多夫市约好的一个地方来见德特里斯上校,这是情报局的一个秘密办公室。

徐远山先告诉德特里斯上校一个好消息:“上校先生,这次我还带来了十吨的中国金条,是上次谈好子弹生产线需要的十吨黄金,另外这次我们准备购买一些轻型火炮和重炮。”

德特里斯面上呈现惊喜,当然他是故意的:“余先生,果然是好消息,不过我同样有好生意给你们。”

“哦,”这让徐远山有些出乎意料,他以前和德国交易,都是以技术换军火。

徐远山考虑到二战爆发时间还有一些远,有些情报和技术没有体现出巨大的军事价值,所以决定半年内暂不以这种方式和德国交换军火。

德国现在另外急需的就是外汇了,因为要扩大军事实力,一些资源是必须用外汇购买,比如天然橡胶、金属钨矿等。

所以,徐远山准备将民用产品的收益用于购买军火,这批资金因为来源清白,直接可以转给德国银行即可。

而大批股市资金却不能如此操作,那些资金多是用于购买该国企业或工业产品,这样安全性才更高。

当然,民用商品销售是林东财在欧洲新建立的公司,为了资金上转移方便,直接用了德国人的白手套。

徐远山继续和德国情报局合作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德国情报局始终帮助龙帮组织遮掩武器去处。

现在听到德特里斯上校说到生意,徐远山猜到德国可能是托他购买战略物资了。

果然,德特里斯说道:“元首知道龙帮有运输能力,而且还不被英国海军发现,就希望龙帮协助购买一买些原材料。”

徐远山点点头,原材料这东西在后世还是容易搞到的。

“上校,这没有问题,不过因为收集物资过程和中途运输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最好你们提前准备好购买原材料清单,当物资收集差不多时候,我们就会送过来。”

听到徐远山答应,德特里斯说道:“后面我会下去准备清单,这样吧,你能否下个月先送五百吨的天然橡胶过来?当然能搞来钨矿就更好,价格方面,你们提供的物资按照德国进口价,我们提供的军需产品按照出厂价。”

徐远山曾了解过后世天然橡胶每吨不到一万四千元,但钨矿就太贵了,每吨超过十二万元,如果民国的钨矿便宜一些的话,还是在民国搞算了。

徐远山说道:“天然橡胶没有问题,不过钨矿可能有些麻烦,你知道现在中国与日本开战了,国内途中运输和所有矿山企业受影响很大,”

徐远山以前了解过民国时期钨矿价格,二战前基本不值什么钱,二战后涨到每吨一万七千美元,到时候,等土共掌握控制权后,还得建议把钨矿控制起来,不涨到每吨三万美元就不要卖,这东西留到什么时候都值钱,更不用说战争年代。

所以,钨矿还得往后压一段时间,最好等蒋秃子的国民党政府供应不上再说。

德特里斯又问徐远山:“这次你们打算又买什么重炮,上次105榴弹炮可是不少了。”

徐远山说道:“这次不买105榴弹炮,是准备买一些grw34迫击炮,先按照五百门下订单,每门配五千发炮弹,这批迫击炮不用急;轻武器后面还会陆续购买,但现在你们要立即帮我们搞来十门150毫米的k18加农炮,每门配弹一千发,相应的牵引车,我知道克虏伯工厂有现货,另外中日战争前中国政府从德国莱茵金属公司订购的12门skc/28型150亳米的速射炮,因为日本人抗议,还有八门仍没有起运,既然你们不想给中国政府,我们就买下了,配弹同样一千发。”

grw34迫击炮是德国1934年研制生产的81毫米口径迫击炮,属二战时期同口径射击精准度最好的迫击炮。

而在1934年,德国陆军只有sk18型105毫米加农炮这一种野战加农炮服役。

这并不是一款出色的武器,尽管加农炮通常以射程见长,但sk18的炮弹威力太小了,只装填有的炸药,较小的威力严重影响了它的使用,必须要有另一款武器填补它的缺憾,于是德国人从1933年就开始研发新的加农炮替代它的武器。

1936年k18型150毫米加农炮研发成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