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零式战机设计的改变---(1 / 2)

中国空军被击落一架红鹰战斗机,日本民众是没有什么感觉,因为以前空战的实情被日本大本营瞒得严严实实。

但军方却是不一样,连损兵折将的第16师团第九联队长片桐护兵郎大佐本该被撤职,就因为意外击落了红鹰战斗机反而得到褒奖。

日本军方“苦红鹰久矣”。

无论是陆航还是海航,两家被击落战机合起来已经超过500架,红鹰没有掉一根毛,而多方苦苦寻求红鹰战机来历和技术又始终没有结果。

日本军方现在把支那战场的僵持原因全赖到这种飞机上。

现在无意打下了一架红鹰战机,这种相当是天下掉馅饼的好事,岂能不利用呢。

因此,日本大本营召集了给陆航研发战斗机的中岛飞机公司首席工程师小山悌和给海航研发战斗机的三菱重工首席工程师堀越二郎,用高速驱逐舰连夜从日本送往上海。

日军高层并不知道,先锋军为了毁尸灭迹,甚至投放了刚研发出来的汽油弹,红鹰战机残骸除了材料和机体小部分空架结构外,大多数设备已经没有参考价值。

但小山悌和堀越二郎此行收获还是很大,因为是触及思想方面的震动。

下马威是他们到上海后就出现了,考察队专家本来是穿西服来的,陪同来的军方人员当然是穿军装,但到上海后,一律被要求换上支那百姓服饰。

这是防止支那飞机的空袭,甚至从上海出发时,是凌晨4时,乘坐的车辆还是不能有军方标志的民用车辆。

支那空军飞机竟然猖狂到如此地步。

过了苏州后天色已经大亮,分开行走的车队,一路过来从上海至无锡的途中就遇见三次日军车辆被袭击现场:沾有血迹斑斑的军装,还有仍冒青烟的军车残骸。

到了无锡后更为严重,车辆也不能乘坐了。

因为前面道路上的桥梁已经被支那空军炸毁,他们不知道先锋军为配合保卫南京的作战,西山机场大部分飞机都投到袭击南京东边日军运输线的方向上。

步行到句容县城,考察队专家就不时见到支那飞机从头上高速掠过,以前他们只是见到红鹰战斗机的照片,现在很方便就看到实物。

“去者无复返,飞机是受到了诅咒的美梦,会被天空吞噬得无影无踪。”看着空中远去的支那空军飞机,堀越二郎自言自语说道。

小山悌对堀越二郎说道:“堀越君,这种被支那称作红鹰的战斗机果然不愧是重型战斗机啊,发动机的声音显得沉重而动力十足。”

他们俩个人是典型的狂热军国主义者,虽然是两个不同公司分别为陆军和海军设计飞机,但身为技术人员,之间并没有多少隔阂。

堀越二郎点点头:“虽然我们设计的战斗机,更多时候是考虑大日本工业的现状,但现在是需要我们反省的时候了。”

为什么要反省?

就因为堀越二郎刚研发出来不到一年的新式战斗机九六舰战,面对支那重型战斗机即红鹰战机时,无一幸免地完全落了下风,近两百架新式九六舰战,竟然换不了对方一架战机,这次还是靠陆军无意才击落了一架。

日军战斗机与对方重型战斗机交手过程,对飞机设计师并不保密。

了解结果和交战过程后,堀越二郎岂能不痛心。

原时空二战后,堀越二郎被日本人塑造成反战的和平使者,特别是2013年声称改编自日本著名航空工程师堀越二郎真实经历的漫画和电影的《起风了》,收割了无数粉丝。更是把主人公堀越二郎在漫画和电影中表现得十分无辜,变成一个单纯的科研工作者、一个爱好飞行器的设计师。

事实上,只有是狂热军国主义思想的工程师,堀越二郎才能设计出奇葩的零战:极致的机动性和极致人员、飞机的不安全性。

其中一个疯狂举动就是众所周知:零战取消飞行员防护,不安装防护钢板,也不用自封闭油箱。

零战飞机机动性能的转弯性能和能量机动性两个指标,即瞬时转弯和能量机动性却是在所有二战时期的战机中占据上风。

就算到二战末期,低速狗斗的零战仍没有对手。

“狗斗”,作为空战术语,形象地描述了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战斗机相互缠斗在一起的场面。

1937年,正是战斗机设计处于叉路口的时候,实际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上空所采用的空战战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始有了改变。

其核心就是欧美战斗机不再单单追求飞机的机动性,而是同时兼顾高速、稳固、安全性及火力,其中著名战斗机包括英国“喷火”“海火”,德国bf109、fw190,美国p-51“野马”、p-40“战鹰”以及p-47“雷电”。

美国的f6f“地狱猫”战斗机更是把零战打成火鸡一样。

二战后期美军战斗机放弃狗斗战术贯彻了“一击即脱”的空中战术。

但日本战斗机依然追求长航程、超高机动性(狗斗能力),火力虽然也兼顾了,使用两门20机炮(另有两挺机枪),但防护、高度和机体稳固却是极差,典型就是日本小山悌设计的ki-43战斗机和堀越二郎的零式战斗机。

两条路径的选择,最后结果决战场就变成了:面对低空盘旋一群绝望的零战,野马和雷电一次又一次地冲下去屠杀他们然后再拉起来,直到弹药所剩无几才从高空回家。

这也是现时空红鹰战斗机现在采用的空中战术。

这次被日本大本营派来支那考察前,堀越二郎正为海航新设计战斗机选择发动机而苦恼:是1000马力的“金星40型”还是900马力的“瑞星10型”?

原因“金星40型”直径约1200毫米,重550公斤,和“瑞星”相比直径大出254毫米,重量多出34公斤。

单就字面来看两者差距似乎并不大,但是这点差别对机身来说影响颇深:如果用“瑞星”的话单机重量可维持在2300公斤左右,而搭载“金星”的单机则要增加到3000公斤,如果选择它则意味着要把机身扩大,从而可能丧失爬升和俯冲、旋转的灵活性。

原时空零战选择了“瑞星”发功机,当时堀越二郎对零战另一位设计师,也是他的助手曾根嘉年说道:“选择瑞星,零战机动能力达到了极致,就算被敌机咬住尾部,两个翻飞就可逆转。”

直到太平洋战争中期,美国开发出搭载2000马力引擎、时速接近600公里并拥有强力武装的格鲁曼f6f地狱猫战斗机之后,堀越二郎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

他后来说到得知f6f的出现时,自己觉得“太后悔了,当时真应该用金星发动机。”

不过世上也没有后悔药给他吃。

在战争后期堀越二郎才开始进行零战后继机型“十七试舰战”的开发,这种搭载大马力引擎的战斗机称为“烈风”,日军妄想以它作为“本土决战机”做最后挣扎,但是“烈风”还没有吹起来,日本就无条件投降了。

零战选择瑞星发动机,也是二战后堀越二郎耿耿于怀始终后悔的选择。

现在因为红鹰战机出现,而且徐远山提前放弃一战时期空中狗斗战术而采用“一击即脱”战术,让堀越二郎逐渐醒悟过来,这次来支那上海、南京战场考察,就更加深刻。

小山悌也是刚接受陆航新战机研发的任务,因为1936年才投产的陆航九七式战斗机在华北也被支那空军的红鹰战机打得落花流水。

原时空小山睇设计出陆航一式战斗机,简称一式战,正式编号:ki―43。

ki―43战斗机性能和零战接近,只不过被同期过于耀眼的零战所掩盖,当时由中岛飞机公司替陆军生产的ki―53战机直至战争结束共生产5751架,数量仅次于海军的三菱“零”式舰战。

直到8日下午5时,小山悌和堀越二郎的工程师考察队才抵达汤山红鹰战机坠落地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