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夜袭加贺号航母(1)---(1 / 2)

1936年8月13日下午5时,民国时空,东海上衢山岛北边的东山咀开出来一艘现代的大飞货船快艇。

这里是江南抗日先锋军在衢山岛的临时基地,考虑到东海有可能出现的台风,基地选在东山咀西北的一个小海湾里。

东海的台风一般都从东南方向过来,太平洋刮过来的台风。

大飞货船快艇上,徐远山正拿着望远镜朝西北观望,驾驶快艇的是这次由二十名战士组成小分队队长齐绍元。

这二十名战士是王学文帮徐远山挑选的,忠诚可靠不用说,而且是能力都比较突出。

这次出海,还另外有四名战士,其中两位战士正观察两部雷达电脑显示屏,在徐远山亲自教授下,这两位战士基本看懂显示屏上光点表示的意思。

后世的大飞不是在船上后面加上五台发动机那么简单,这对船体结构和稳定性是有要求的,否则在高速达到200公里时速,跑不了多久就会散架或者轻易能翻船。

这艘大飞货船快艇,中部有一个驾驶台,除了有类似汽车方向盘的船舵外,还有一排仪表盘,操作比较简单。

自从8月2日徐远山从现代时空泰国带来这艘大飞货船快艇后,齐绍元已经带战士进行了十天的适应性驾驶训练,不仅熟悉快艇驾驶更是熟悉周边一百多公里的海域状况。

而且这近几天,他们训练最多的就是夜航。

今天日本海军航空兵两波机群突袭西山岛,损失了三十多架战机。

徐远山还不知道日本的加贺号航母是仍留在长江口外的东海还是连夜返回日本的海军基地。

所以他必须出来察看,现在大飞货船快艇除带上包括电台、船模鱼雷、火箭导弹及轻武器外,并没有携带上自造的鱼雷。

这次出来侦察,时间选下午5时后,就是敌人的飞机出现可能性较小。

大飞在海上,除海上风浪外唯一的天敌就是飞机,毕竟大飞跑得再快,那也快不过飞机。

徐远山他们开出空载的大飞货船快艇出来,就是要去侦察日本加贺号航母,首先是通过快艇上的小型雷达扫描,然后再驾驶大飞靠近十公里左右用望远镜目视方法确认。

确认后再回去装上鱼雷,如有敌情或危险空载的大飞凭速度轻易能逃脱。

徐远山不知道的是,日本这次突袭太湖西山作战计划,原计划是实施三波攻击,但因为前两波机群损失惨重,第三波攻击取消了。

取消的命令是来自日本海军司令部,加贺号舰长冈田次作大佐和第二航空战队队长楠木正中佐都接到了停止攻击的电报。

舰长冈田次作大佐觉得这伙太湖西山龙帮,哦,现在改称为“江南抗日先锋军”,太可恶了,不仅打下日本海军航空兵飞机,还用“胜利之声”进行了直播,狠狠刷了大日本帝国海军的脸,不仅让陆军那群马鹿笑话,也让国内民众对海军极为不满。

加贺号航母上配置多部大功率电台,自然有个别改装的能收到短波的“胜利之声”广播,更不用说还有军官携带有收音机。

航母上1340多人(加贺号航母的编制)也有些日本水兵是懂中国话的。

冈田次作大佐收听到“胜利之声”的直播后,才知道去突袭的第二波机群还比第一波更不顺利。

第一波机群指挥官生田乃木少佐回来后向舰长冈田次作大佐和第二航空战队长楠木正中佐汇报说西山岛的防空火力异常强大。

但这强大也太异常了吧,最后第二波攻击机群24架战机只回来3架,而且还带了伤。

冈田次作大佐也理解海军司令部的犹豫,既然“胜利之声”让日本海军丢脸,应该要恨恨报复才是,但现在对方防空火力如此猛烈,派去的飞机再损失怎么办?

三十多架飞机损失,已经差不多是原来加贺号航空母舰所搭载的飞机数量一半,因此海军司令部命令加贺号原地待命。

如果继续再派飞机攻击西山,舰上剩余的飞机肯定是不够的,那只能再派出凤翔号、龙骧号两艘航母一起过来。

但问题又来了,为了一个小小的太湖西山,为了一个小小的“江南抗日先锋军”,动用了几乎能动用的日本海军航母,值得吗?

除了两艘新建造的航母和正改造的天城号航母,这三艘航母可是日本海军现在所能用得上的航母。

这也是日本海军司令部两难境地:不继续继打是大大的丢脸;继续打就必须所有航母一齐上,而且还不知道会再损失多少飞机。

加贺号东北十公里外,大飞货船快艇轻轻在水面滑过,看着太阳余晖下加贺号的庞大船身,放下望远镜的徐远山心情依然彭湃。

日本最大的航空母舰啊。

或许放到后世,会有一些网民认为不应该现在就去攻击日本的航母,而是应该留下来等日军南下时候去对付美军。

可徐远山清楚,在抗战前期,华中、华东遭受到日本飞机的轰炸,全是来自日本海军的航母,而且主要还是来自这艘加贺号航母。

他也知道就算打了这艘加贺号,日本后面还会建造更多的航母,因为“南下”同样是日本国策,日本海军的敌人是美国的太平洋舰队。

这不会因为他徐远山打了加贺号航母后就能改变的。

现在,除了具有庞大身躯的加贺号航母外,它旁边左右即南北有两艘较大的驱逐舰(徐远山不认识轻巡洋舰),在航母前方就是靠向陆地海岸线西边方向,并列有三艘驱逐舰,而航母后方,就是徐远山这个方向还有一艘驱逐舰和一艘补给舰。

整个航母编队,航母就是居中而处,在各种军舰的重重保护之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