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来自现代民用技术的信心---(2 / 2)

“这不是远距离的红外应用吗?”

得到启发的张浩,到家后就开始查询远距离测温枪原理,这真简单啊。

不过就是热释电传感器(热电堆探测器)接收加上简单电路和芯片的应用而已。

不过这个距离太近了。

他又想起最近有一款手机宣传夜视拍摄功能,最远距离有近150米,嗯,距离又增加了不少。

那专用的红外感应夜视仪距离不就更远吗?

一查高速上的红外感应夜视仪距离有800米,这就足够了。

按照委托研发要求,必须是用最少和最简单的电子元器件,组合成一个新产品。

嗯,这个也简单,把红外感应夜视仪成像功能去掉,这样就省出大部分电路,不过还需利用透镜的聚集功能使热释电传感器接收红外信号。

下来后就是自动控制原理,这对张浩来说,就比较简单,把红外感应夜视仪当作活动的探头,就把感应源设定在中心焦点位置,当感应源偏离中心时,控制伺服微型电机让感应探头跟随转动即可,这就完成了自动控制。

最后就是张浩的强项编程。

按照原来委托协议,两天时间应该是张浩提交研发思路的,他直接就提着成品上门。

这可把对方公司惊动了。

对方公司果然是很守信用,在聘请几位行家进行鉴定后认可了张浩设计的产品,并当场转账十万元并报销他采购损耗品的费用,另十万元等张浩帮助最后完善计算程序输入芯片后转账。

张浩不出意外成了该公司首席项目委托人,也就是将来有研发项目,第一时间会联系他。

张浩觉得这样的兼职确实好,收入高不说实际上难度都不大,不过就是发挥横向思维利用现有技术研发而已,所以不到一个月里他又接了三个委托项目,并如愿成功研发其中的两项。

成功的两个项目其中包括雷达控制定向定点控制系统,听该公司工作人员说,这个项目本来已经有人研发成功,但公司大老板又让张浩再次研发,结果是张浩的程序中算法更为快速简洁和精准。

徐远山得到后世研发成果后,一部分就让泰国火箭公司进行实验继续完善研发,同样地他在民国时空也进行相关的实验。

徐远山在泰国哪里又成立了一个影视仿真公司,就是收集二战期间不同时期出色的螺旋桨战斗机,包括设计构造图和实物,并尝试对各类飞机进行仿真复制。

徐远山在民间时空西山的部队(龙组部队和红军部队),经土共中央同意对内统称江南抗日先锋军,这是一支以抗日为宗旨的部队,有了抗日这个大目标,宣传也有了方向,加上徐远山从后世带来的资料,通过学习增强战士凝聚力。

比如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说的,“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在后世很容易找到田中奏折,但在民国时期却是鲜为人知。

部队的武器装备没有多大变化,仍是步枪、轻机枪、手榴弹,重机枪平均每个连有一挺,每个营有三门迫击炮,但重机枪、迫击炮都配十倍带测距瞄准镜,步枪中有三分之一配四倍瞄准镜。

缺点是部队战士有一部分没有经过实战锻炼,只是偷偷派出几支小部队对太湖几处臭名昭著的土匪进行了剿灭战斗。

徐远山让两个机械厂继续运转,西山队伍上的各类瞄准镜配座都是自己机械厂生产出来的,还有机枪射击平台和鱼雷(未装药)等加工。

等一些实验成功后,后续生产还必须靠这两个机械厂。

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在小型雷达控制下,对湖面目标射击一试就成功,唯一是空中目标的实验难以开展。

徐远山只好在西山最高峰的缥缈峰上支了一个架子,又在山下弄一个架子,中间拉一根钢线悬挂目标靶子,然后靶子快速下滑到最高速时试验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在雷达控制自动射击的效果。

因为这种实验是检测系统效果,由雷达控制,所以都是天黑才进行,平时西山训练就有枪炮声,所以晚上这些实验射击,加上又是远离村庄,倒是没有多少人在注意。

等证明有效后,徐远山就把西山空中防御交给三部小型雷达控制的二十门40博福斯高炮和二十个平台四十挺重机枪负责,不过这三套自动射击控制系统平时并不开机。

原因是这三套控制系统是需要电源的,平时防空的警戒暂时先由四个方向的防空哨担任。

虽然目前西山储备了不少汽油和柴油,而且还从上海源源不断运输过来,但能省的还是要省。

徐远山不相信国民党或日本的空军不经侦察就会用大机群突袭西山。

民国现时空的轰炸战术都是飞机先飞一遍侦察后,第二遍才开始正式轰炸的,这个时间就足够西山防空系统反应了。

剩下的时间,徐远山就是一边进行火箭和由航模涡轮发动机制造成的导弹对空射击的实验,另一边培养船模鱼雷和航模攻击的操作人员,自动射击控制系统操作人员只培养六人,都是当初甘肃作战的龙组部队骨干,其他战士都不让知道甚至不能靠近相关区域。

直到3月14日,甘肃的土共中央发来电报,苏联谈判代表团七天后再会到达甘肃,希望徐远山过去和他们交涉,徐远山答应将在六天后到甘肃,并提醒红军中的各类瞄准镜不得暴露给苏联来人。

最后,徐远山让土共把甘肃红军需要的物资清单发过来,他过去时顺便带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mkj.cc。船说手机版:https://m.shumkj.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