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徐远山的意思,西山本身没有纵深,所以仓库都是建立在湖边第一批山坡的反斜面上,木船直接可以沿小河叉开进来,方便上下搬运。
徐远山的设想是,西山除了屯积战争物资,而且要能够对一些武器有能力进行粗加工,然后精加工和软件部分就放到后世。
所以,等他到了西山后,又要求设立西山第二机械厂作为备用,不管用不用得上,各种机床多置一些没有坏处。
前期他的任务,就是先改装船模鱼雷,因为在现代这些船模已经成形,填装炸药加上触发引信和近炸引信后就能直接使用。
对于先进的部件,徐远山在研究火箭发射药时,发现由蔗糖与硝酸钾混合成的糖硝是很好的燃烧剂,而且涂抹在后世的电子元件上还不影响使用。
经过试验,涂抹过糖硝,爆炸过后的电子元件就已经烧得面目全非,不说再使用,连认都认不出来了。
近炸引信还是先用倒车雷达的内部元器件,就是超声波发射管、接收探头及数字模拟开关电路,和一个保险开关。
成本下来在后世是几十元,以后有机会再生产正式的近炸引信,成本下来可能不到一、两元,但他没有时间研发,只能把研发都交给后世招一些人研究好了,然后购买配件到民国批量生产。
徐远山知道后世严禁一切与枪、火药有关的活动,就连学生实验的火箭都是不允许发射,因为这种火箭发射活动不禁止就会对空中的飞机有极大的威胁。
但是理论研究并不限制。
所以徐远山在后世可以开展多个研发项目,具体实验就放在民国时空实验。
比如火箭弹就是这样,苏联二战后期出现的喀秋莎火箭弹,放到后世2020年来说和大号玩具差不多,就是三大部分:火箭发动机、飞行控制和弹头爆炸力。
火箭发动机不是平常理解的车辆发动机,它就是由燃烧室和喷嘴所组成,固体燃料燃烧后从喷嘴射出而产生推力。
为什么107火箭弹被称为游击队神器,就是该火箭弹直接放地上通电点火后就能发射出去打击敌人。
当然,有滑行槽架是能够提高火箭弹攻击目标的准确度。
徐远山觉得应该在抗战爆发前就能研发出类似107火箭弹来打击日军。
因为火箭的固体燃料可用蔗糖和硝酸钾加工而成,再通过火箭实验把燃烧室和喷嘴及弹翼通过后世计算机来完善即可。
下来就是改装高射炮,由伺服电机电机代替了人工,改装难度不大。
但如何控制和雷达联动使用才是最难的,这同样可以在后世成立研发项目组,把伺服电机惯性控制与射击方向如何与雷达探测敌机飞行提前量结合一起。
机枪射击平台他还没有开始设计和加工,有些材料必须在民国时空的上海寻找,然后再运来西山后加工。
徐远山这次还从现代带过来一个二手的负重型关节机械手(也称工厂机器人),这是能负重超过100公斤的机械手,原价8万,他在二手网上花了两万多元,就是想试验机械手操作武器的效果。
唯一缺点是这种机械手必须重新要编程序,他只好把要求写上后,让公司安排找人来完成和雷达的联动的控制程序。
他直接在机械手上固定了两挺重机枪,先运行一阵子,又增加一个击发装置,当机械手固定的机枪指向某一个方向后,他试着射击,看看重机枪射击的后坐力对机械手影响情况。
试过后他发现机械手好用是好用,但功能还是超出太多,纯属浪费,如果把移动和装甲添上差不多能当土共高达了。
所以,徐远山还是转向实用而简单的射击平台,仅需要底座转动和高低方向变化控制即可。
徐远山在西山岛上,一方面教队员学习操作船模和航模,另一方面协调火箭弹、对空自动射击控制等方面的民国时空实验与后世理论研发联动。
不过,他也不会老老实实都是这样的,一个多月后,上面的实验和研究有初步结果,他最终又迎来了一个大玩意。
当时徐远山穿越回现代,知道船模生产的厂家有一定研发能力时,试着提出了一定技术要求的水下摄影潜艇研发项目:潜深二十米左右,航程五公里,最高航速不低于15公里时速,满载总量五百公斤,线导控制。
这就是大鱼雷啊!
没有想到对方答复说很简单,那不过是定深平衡控制、电动螺旋桨,航速高一些可达到30公里以上。
从这一刻起,徐远山觉得自己老落后了,现代中国的小企业造一艘小潜艇都这么容易了吗?
那还等什么,徐远山要求对方先提供两套控制系统、电源、推进器,然后由公司乘飞机送回西安仓库,具体费用,就用公司的人员去谈。
对方公司的小潜艇可以慢慢造就是了。
徐远山回到民国后,立即让王学文安排人冒充美国人秘密采购直径米左右到米左右的粗钢管。
徐远山就是想弄出真正的鱼雷,把黄浦江上的日本海军第二特遣舰队的旗舰“出云号”给沉了,一发鱼雷不够,就来两发。
想到要击沉日本的巡洋舰“出云号”,徐远山心里就有些热乎,以后再遇上日本军舰,有机会弄沉一艘是一艘。
至于日本会不会向蒋秃子抗议,又关我屁事。
自从日本占领东北,屠杀中国百姓,就已经和中国人民成了死仇,要和平是你蒋秃子的民国政府,又不是我徐远山。
会不会引起日本提前发动全面侵略战争?提前和不提前又有什么关系,迟打早打,迟早要打,随便就是了。
反正如果能击沉“出云号”,想想都爽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mkj.cc。船说手机版:https://m.shumkj.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