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9月8日下午,徐远山率龙组部队到达庄浪县城西北的卧龙乡附近。
龙组部队为了不让国民党军队掌握其行军规律,昨天下午出发后从庄浪县城北面15公里,越过国民党军队在六盘山脉西侧建立的封锁线。
当天又多走了十五公里左右,即第一天就行军了40公里,直到晚上9时才扎营休息。
离开六盘山的徐远山不知道红二十五军升格成第十五军团的事情,现在韩先楚、刘震的224团已经变成第十五军团第一师,韩先楚为师长,刘震为政委。
第一师兵力已经超过了三千人,这也是224团占了第一师番号的原因,而225团为第二师,该师现已经发展到2200人,原因所处位置战事较少能稳定发展;手枪团为第三师,兵力1800人,手枪团开局就打了一个大胜仗,缴获甚多,有利于后面的发展;最不顺的就是223团,前期先负责阻击东北军一一四师进攻天水,还没有喘口气,后期又被马家军骑兵追不停,现在兵力仅1600人,为第四师;另外,最早程子华和戴继先带领的独立师番号不变,兵力1700人。
这样红军徐海东部第十五军团拥有五个师一个游击团,游击团就是留在秦岭西端凤县附近活动的游击队,人数已经发展到1100人。
因此,第十五军团包括军部直属总兵力接近了一万二千人。
这人数和入甘肃休整恢复后中央红军人数相当。
但同时,国民党军队兵力更多,几乎占据了甘肃所有县城,其中有东北军,有中央军王均的第三军,还有中央军毛炳文的第三十七军和马家军。
其中王均的第三军和毛炳文的第三十七军都是去年和前年围剿苏区的主力,当蒋秃子发现红军有北上意图后,专门调到甘肃来。
而现在教员就是率领红一方面军的三个军团不到两万五千人对阵国民党的近三十万军队。
这也是红一方面军的两个军团在哈达铺附近仍在休整暂时没有出击原因……没有地图和情报,就无法对强敌实行运动歼灭战。
当徐远山所率领的龙组部队8日上午11时出发行军四个多小时后,在卧龙乡西南的一个东西向的川道里,陷入了国民党军队的包围。
最先发现川道西边前进路方向有敌人堵口子的是神枪手李选丰,他带两名战士走在前面充当尖兵小组。
为什么龙组派神枪手在前面充当尖兵,就是利用他们所携带的瞄准镜观察前方情况。
李选丰是走一阵子,就用枪朝前面瞄一会,所以埋伏的国民党士兵就被他发现了。
实际上,国民党队伍的士兵都不屑埋伏,在最高处站着指点江山的就有几名军官。
李选丰招呼后面跟随的尖兵班,就地建立警戒阵地,这个尖兵班除了有一挺轻机枪外还配置了两名神枪手。
然后李选丰就直接小跑回大部队哪里向徐远山汇报。
等徐远山听后李选丰汇报后,负责后卫的刘振斌也赶过来,说后路也被国民党部队截断。
这也不是龙组部队大意而陷入了埋伏,被敌人所包围。这在国民党统治的地盘白天行军,被包围是很正常的。
而且龙组部队也有过预案,为什么是中午以后才出发,就是下午陷入了包围,只要扛到天黑就行,不过就打上小半天时间。
根据此前的预案,刘振斌立即把部队散开,前后布置了两个战斗连,另一个连和通勤连负责两侧,战士到位后就开始修单兵坑。
马队也分散开,要么进入小树林,要么牵到低洼处卧倒在地。
对面的国民党部队也不急于进攻,也许是包抄到后路的队伍还没有修好阻击阵地原因。
徐远山看了看左手腕上的手表,现在是下午3时45分,如果照这个时间,那么对方最多只够发起两次进攻。
另外,徐远山没有紧张的原因,就是这个川道里有许多大石头石,这次龙组部队携带了两台凿岩机,而且还带上了两百斤的炸药,其中韩先楚派人送到六盘山后刘震让出的一百斤,加上龙组部队剩下的一百斤。
真是拼命起来弄几百个开山炮和大石雷来上一千人都不够炸的。
他最担心就是对方有迫击炮,这也是龙组部队一发现有敌人包围就散开并且每人要挖单兵坑的原因,有了单兵坑掩护迫击炮的炮弹杀伤力就很小。
刘振斌和刘改文去安排用凿岩机在部队阵地前各安排制作五个拉发的开山炮或大石雷,他们建议暂弄五个就够了,如果敌人攻势猛烈再继续弄。
否则,弄多了不炸还得拆除,挺麻烦的。
包围龙组部队的,是王均第三军曾万钟第12师第35混成旅的2团。
团长赵力胜,该团驻扎在庄浪县城,除了两个营兵力守庄浪县城,还有一个营兵力在附近的几个乡镇。
龙组部队在昨天下午从庄浪县城北边绕过去,同时也是绕开沿途遇见的乡镇,但还是被当地的民团发现。
这也是不能避免的,近四百人还有一百多匹马,真是不小的队伍,光队形都拉出去一里多路。
而且也是这一百多匹马惹的祸,红军一支三、四百人的运输马队往西去,听到的人不心动才怪了。
没有人去怀疑为什么红军的运输队偏偏就往对方的地盘走。
所以团长赵力胜不怪,因为他心动了。
除了对方是运输队,赵力胜的团可是中央军,全团轻机枪不算,另有三挺重机枪和三门迫击炮。
就算对方不是运输队,赵力胜也不怕,对方不过就是三、四百人而已。
虽然前些天马家军与红军对阵大败亏输,那也是马家军这些没文化的土鳖不会打仗,而他赵力胜可是毕业于黄埔军校。
因此,赵力胜从外面的乡镇抽回一个连并留下一挺重机枪防守县城外,直接带两个营两挺重机枪和三门迫击炮,近千人的兵力到县城的西北边等红军运输队落入陷阱。
赵力胜正因为是从黄埔军校毕业,所以他觉得在川道前后把对方马队堵住,前后架起重机枪,前后各布置两个连,再把两个连布置在川道两侧,绝对万无一失了。
“太好了,1营及时包抄到位了。”带2营在前面堵路的赵力胜从望远镜看到三里外,川道东边一端开始修工事的1营,情不自禁就高声称赞起来。
这可是赵力胜从排长当到团长最漂亮的一仗。
而且对面红军的指挥官根本没有作战指挥经验,防守都随意散开一人挖一个坑,一条战壕都不挖,就是每个人拼命挖一个坑,和一年前他在围剿苏区时见到的差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