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夜袭双石铺镇(3)---(1 / 2)

7月26日傍晚,徐远山带着刘振斌四位红军排、班干部侦察双石铺镇时,红二十五军225团1营也开始宿营,他们离双石铺镇还有近15公里的距离。

1营就是被吴焕先派来增援徐远山的那个营。

接到命令时,1营刚好是前几天参加团里北出秦岭威逼宝鸡的行动,返回秦岭山区后就被派往咀头街西边的黄牛铺镇,这里也是陕、甘两省界附近,与咀头街和双石铺镇两地的距离差不多都是四十公里左右。

也怪徐远山想独打双石铺镇进行练兵,所以离双石铺镇还有10公里时,也就是下午3时才询问红二十五军军部:攻击双石铺镇是否影响红军作战计划?

吴焕先之所以爽快同意,就是225团1营就在附近有四十公里左右距离的黄牛铺镇。

这个距离,红军大半天就能赶过去,只是徐远山太损所留的时间还不到小半天。

1营现在是225团的绝对主力营,因为6月底前出西安,营干部进行过调整,3营长韩先楚调到1营当营长,营政委还是刘震(红军时期还是营政委,到抗战才改为营教导员)。

好家伙,这是一个双虎营。

这是韩先楚第二次和刘震肩并肩,1931年已经是排长的韩先楚带两战士去侦察敌情和部队失联打游击半个多月,回归后却第二次被兔去排长职务去当战士,和刘震同一个班,他们的班长是陈先瑞。

这就是后世闻名解放军的“将军班”。

两年多后,已经成为副连长的韩先楚最后一次走背字,因为在罗田县城战斗中丢失一袋银元被免职去担架队当担架员,而同样参加这次战斗的排长刘震立功升连指导员。

随后一年多时间里,韩先楚又从一名战士连续立功生生打成了一名营长,现在又和营政委刘震搭了班子。

刘震在红二十五军中还有一个外号叫“神枪赵子龙”。

刘震天生是射击高手,他木匠出身,1931年参军地时候,他开地第一枪就击毙了一个敌人,原来他把木匠的那一套放到了打仗上。

当别人问他为什么打得准,刘震说:“当我第一次拿起枪时,很快就懂得了三点成一线的要领。”

加上20岁的他又是营干部里长得最为俊朗,这就是外号“神枪赵子龙”的由来。

刘震是知道徐远山射击的神奇,那天比试枪法时,他也在现场,认为徐远山的说法也不错,眼神好可真是占优势。

不过韩先楚比刘震还熟悉徐远山。

韩先楚在庾家河的战斗中,左胳膊受伤,伤及了骨头,那场战斗也让红二十五军干部伤亡累累,团以上干部就吴焕先和一个团长没受伤。

不过这不算参谋长戴继英,战斗发生时这家伙正楼着老婆睡觉,为此被检讨一个月。

原来的时空后世有回忆录提到此事,也是戴继英与徐海东矛盾由来,戴希望徐作假证,徐不肯。

但因为缺少干部,韩先楚伤势没有好就带他那个主力营四处征战,落下了病根,后世很多人并不知道,作战凶猛如旋风的韩上将左胳膊是残疾的。

月初红军出终南山后,韩先楚在张池明培同下曾去找徐远山看左胳膊老伤。

徐远山这冒牌又如何能看这种病呢,只好在现代时空帮助寻找到几种对症的膏药贴托张池明转交给韩先楚,虽然无法根治确实也好转许多。

26日下午4时接到军部命令后,韩先楚和刘震就带1营战士急行军,三个小时跑了二十五公里,后来许多小战士再走不动,天色也黑了下来,只能就地扎营。

就算他们知道徐远山当晚发动夜袭,也无法赶过去,焦急也没有用。

如果不是到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轻易不在夜间行动,否则会付出较大的代价,比如耗费珍贵的火把、煤油。

还是夜盲症所造成。

徐远山就是想通过民国时期士兵和百姓普遍存在夜盲症的缺陷,在龙组部队装备夜视仪、手电筒,战士们的夜盲症还被治好地条件下,趁夜拿下双石铺镇。

从大方向来说他的作战计划并没有错。

唯一遗漏了地主豪绅家养的狗,这些狗并没有夜盲症。

徐远山虽然打死眼前的恶狗,但镇上已经响起了一片狗叫声,他现在确实存在两难处境:一,就此撤退真不甘心,而且还有可能成为笑话;二,继续执行袭击行动,计划必须改变,风险也增大。

第一个决策撤退的话,由于前面他把话说太满,换到白天来进攻,双方“乒乒乓乓”打上一场,伤亡是难免的,而且能不能完全攻下双石铺镇还难说。

因为徐远徐山的兵力比对方少,还有一半是新兵而且是娃娃兵,对方还占据有利地形,从这些条件来看,攻不下双石铺镇的可能性更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