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外派出国---(1 / 2)

2021年3月29日,西安,现代时空。

风沙扬尘天气,西安上空是略带黄色的灰蒙蒙一片。

上午8时,李思雅刚在影视公司大楼前的停车场把车靠好,才下车,公司打杂的小刘就跑过来对她说:“李老师,您来了,我正好有事找您呢。”

小刘说希望她能帮个忙,他有一朋友想请她在影视化妆技术给点指导,当然了辛苦费是少不了的。

“李老师,我这朋友您就见面谈一下吧,如果您不愿意找个理由推掉就得了。”

李思雅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很大的影视公司,前两年几乎每个月都开机一、两部电影或电视,但去年以来因为疫情影响,整个行业受冲击很大,从业人员的收入更是一落千丈。

已步入中年的李思雅是公司里主要花妆师,大多数影视的主角都是由她定妆,所以小刘就介绍一个熟人来找她。

那是什么熟人?小刘与徐远山也是刚才第一次见面。

能让小刘如此帮助徐远山见上李思雅,是因为徐远山直接摔给他一千元,唯一条件是:和化妆师能单独谈学化妆的事,无论结果如何,能谈就行。

小刘在公司里算乖巧的人,以前见到李思雅嘴巴也很甜,所以李思雅这次也不好意思拒绝,她对小刘说道:“好吧,你带他来我办公室,我和他见面谈谈。”

小刘把徐远山引进李思雅的办公室,然后就独自离开,前面徐远山交待过,是要单独与李思雅谈,管他呢,今天自己好歹发了一笔小财,这可是一千元,现在一个月工资都没有三千,这介绍一下就是工资的三分之一以上了。

见小刘离开,徐远山直接对李思雅说道:“李老师,我找你有一个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没等李思雅回话,徐远山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掏出来一个装得鼓鼓撑起来的信封,然后继续说道:“我要学习给自己化妆成民国时期样子,最好是三个样子,一个是中年人,一个是日本商人,最后是男扮女装。”

“就仅仅是给自己化妆?”李思雅问道,她见徐远山拿出一个大信封,知道里面肯定装了不少的钱,所以也没有一口回绝。

“是的,就是给自己化妆,但必须和原来的样子差异大,变化越大越好,我准备用3万元来学习。”

3万,每个妆1万!李思雅一时被震惊起来,要知道她以往每部影视剧中的酬劳,还从没有超过5万元,那得忙好几个月才完成一部戏,现在更是几个月碰不上一部戏了。

难道对方是歹徒,想化妆潜逃,李思雅一时小心起来。

看到李思雅小心翼翼的样子,徐远山知道她被出价吓住了,产生了误会,只好从身上取出身份证,递给她说道:“李老师,我不是坏人,我学这个是有大用,另外由于时间关系,每个妆学习我只有一天时间,这就是我花大价钱来学习的原因。”

“今天,我就先学会一个,其它以后再找时间学。”徐远山举起信封,微笑着说,“李老师如果能同意,就请收下这1万元钱,今天上午我们就开始,就先让我学习民国中年人的化妆,以我这个原版,讲讲化妆特点和服装搭配要求。”

李思雅听到徐远山如此说,思考了一会,加上徐远山一再强调是民国时期的装束,最终还是同意了:“小徐是吧,可以按你说的办,但我真不能保证一天就学会,等会我给经理打个招呼请假,然后到西影厂的一个朋友工作室哪里教你,在这公司里不太方便。”

“学多少算多少,只要不是原来的形象就行,我先去停车场等你。”徐远山把信封递给李思雅,自己就先走出去。

等李思雅与公司说请假的事后,又给西影厂的朋友打电话说好,出公司时见徐远山已在停车场等着了,他今天是开着前几天新买的越野车过来。

李思雅示意徐远山开车跟在后面,然后一起开车去南效的西影路,西影路就是西安电影制片厂在此而得名。

这一天,学习化妆的徐远山,没少让自己的脸受罪,先是李思雅化了七、八回妆,还边化边说要点,是化好妆后又洗掉再化,然后是徐远山在李思雅指导下,自己学着化妆。

仅脸部化妆不难学,李思雅强调还需发型搭配,并教会他几种简单的发型,多然配合发套效果更好,要求什么脸谱配什么发型。

再就是胡子,胡子可以贴也无须贴上假胡子,李思雅教他用毛笔点些的墨水,轻微在上下巴点布,一米之外,就无法分辩真假。

以上所需的化妆用品,为了增加粘性,李思雅告诉徐远山一个土办法,就是在其中加入鸡蛋的蛋清,就是墨水也加,否则一接触,很容易被抹掉。

最后是服饰的搭配,这涉及到年龄、职业和季节。

到下午的时候,不说徐远山学会多少,至少他能给自己化妆,或俊或丑,反正已经是大变样了。

“李老师,非常感谢了,下次我定好时间后就联系你。”离开的时候,徐远山满意地对李思雅说道。

徐远山离开西影路后,直接开车经过曲江到南郊,他新办的公司就在南郊靠东边的航天开发区,他还要在公司等一个从外地赶过来的应聘人员。

赵剑波,广西崇左市大新县人,他的家离中越边境只有不到二十公里,实际上就离亚洲第二大跨国瀑布的德天瀑布不远,毕业后六年里他曾多次接待过大学同学来观看这个瀑布。

赵剑波家乡的农村人之间交流都是用土语,学名叫“壮语”。

这是一种很特殊的语系,相隔十几、二十公里的村子都有差别,但是相隔几百上千公里还有很大的相似度。

简单说来,这里的农村人到越南、泰国、缅甸、柬埔寨等国家,就凭这样的土语都能理解上述国家百姓说话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意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