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认识误区---(2 / 2)

今天应该是民国时空的3月25日凌晨。

徐远山打开客房,上次他是从这里穿越走的,所以房间还是从里关上的,然后拿起钥匙,到前房伸手出去把大门大锁打开取下,再从里面插上门梢。

徐远山在客房把药品分类布置好,因为种类多,他不打算当着患者的面配药,而是处理一个患者就拿一个小碗进来装药,顺便再包上几份。

不过,防弹背心他从不脱下来,虽然在镇上有老百姓,安全许多,但也不能大意,包括电击枪都随时放身上,也免得被当地手脚不干净的人端走。

天亮后,徐远山打开诊馆门口,街道上已经有人行走,时间不久就有人进来求医问诊,是受了凉风的感冒。

民国时人们一般是把感冒和伤寒看作一样的病,因为这两个广义病症状极其相似,但仔细点还是能区别的。

伤寒主要症状是无汗,低热,乏力,皮肤出现玫瑰疹;而感冒的主要症状主要是持续的高热,虚汗,咳嗽,鼻塞,头痛,肌肉酸痛等,并且有时还会伴有炎症等。

当然,抗生素对上述两种病的都有一定疗效,不过既然徐远山认定这名患者是感冒,这次也带有感冒灵粉,还是给用了感冒灵。

除了当面让患者喝下感冒灵,徐远山还给配了两天的量,送走患者时候让他帮忙去把肖二贵找来。

当肖二贵过来时,还没有等徐远山问问他大儿子的病情,就主动先说上次徐远山走时留下药品卖给镇外的病人收了六十元银元,其余都是本镇百姓用了。

六十元银元对一个农民家庭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看着肖二贵放到桌上的银元,徐远山觉得这肖二贵还算知恩图报,至少是有眼色。

因为,徐远山还在这里坐诊,如果肖二贵贪图这批银元,事情暴露后就不是羞先人那么简单。

等到肖二贵说大儿子肖俊虎看起来病情已经好得差不多,徐远山知道青霉素和头孢并不能根除肺结核,所以又给配了肺结核特效药异烟肼、吡嗪酰胺的五天药量。

最后,徐远山对肖二贵说道:“俊虎这娃病已经差不多治好了,但今后还是不宜再干重活,我有一个想法,将来就跟我学医吧,如果你不反对,让他休息养几天后就可以过来。”

肖二贵一听先是愣住了,等他听明白后,直接扑通一声就跪在地上,嘴里念叨:“徐大夫的大恩德啊,我肖家永恩难忘,你不仅救了俊虎这一条病,还给了他一条明路。”

这一会反过来是徐远山愣住了,他没有想到眼前的这位民国时空的农民反应如此之大,急忙伸手把肖二贵从地上扶起来。

徐远山当然不知道民国时期拜师学艺是多难,何况还是最为高等的医术学习。

一般要拜师,首先是徒弟入门要有人引荐,要有人见证,然后“授艺之教”,为传技师父,有传授技艺之恩,传技师父肩负传授全盘之艺的责任,徒弟则肩负终生赡养的义务,这才是“双姓如亲”,“师徒如父子”。

所以,从地起来后肖二贵就提到说,“徐大夫,那您看什么时候让俊虎行拜师礼?”

徐远山说道:“我不太熟悉你们这里的拜师风俗,你可以先准备,过段时间我稍微闲一些后,就可以按照这里的风俗习惯举办拜师仪式。”

徐远山从一些影视上知道拜师有三拜九叩之说,下次回到现代后可以从网上查查,一点不懂的话怕会惹出笑话,有差异还可以解释说是各地风俗不同。

不过他也从这件事得到了启示,收徒弟真是一个扩大势力的好方式,他不仅能养得起很多的徒弟,也有足够知识教他们,就怕他们学不了而已。

下次还要注意选一些有文化底子的徒弟更好,不过还得名声广为流传后,直接说明要招有文化的徒弟。

这还要等一段时间。

等肖二贵带着洋溢着幸福离开后,徐远山又看了两名患者。

他看病的时候,就采用现代的方式,每次只让一名患者进房,其他的就在房门外排队,连陪同的家属都不让进,是放进来一个就把门关上。

这不仅仅是患者的隐私问题,关键是徐远山还不时偷偷看他抄几张稿纸上药品的适用范围,根据患者描述和自己判断采用什么药。

进门后,他会先问患者是不是本镇人,如果是外镇的等判断病情后再根据对方家庭收入情况开诊金,患者交钱后他才去配药。

不过就算是外镇,如果是农民他要的诊金不会超一元,而且是包到底下回来配药都是免费。

不过财主和商人和家境好的要价就高了,就是怕今后不好涨价。

最后一名患者是一位打扮得比较时髦的年轻女子,还身着是旗袍。

刚进门时候,就散发淡淡的香味。

徐远山问道:“你是子午镇的人吗?”

年轻女患者回答:“不是。”

徐远山又问:“你是如何到子午镇的?现在天快要黑了,又如何回去?”

年轻女患者回答:“坐马车来的,等会还坐马车回去。”

得,这名患者绝对掏出十元八元应该没有问题吧,徐远山心里想着。

然而等到他询问病情时,这位女子却是久久不语。

尼玛,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不说我如何开药呢?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mkj.cc。船说手机版:https://m.shumkj.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