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收孤儿欲谋大事---(2 / 2)

徐远山说道:“我准备找来十来个左右十余岁的男娃、女娃当药童和小学徒之类,还有一个负责生活买菜做饭的仆人,但我又常出去巡诊不能带着,放在家里又担心这些不懂事的碎娃乱动,因此得有人管着,还有平时的仆人洗衣做饭都得要让人安排。”

刘晓燕琢磨了一会儿,觉得这事还能管得上,“如果就这些,小女子还能勉强招呼,如果徐大夫觉得不合适,可以再找人来。”

徐远山只是不想麻烦,有人帮忙就不错了,花些钱倒是无所谓,所以他说道:“这样吧,你一个月的工钱暂时算20元银元,明天起你就通过牙行买一些孤儿的男娃和女娃,模样要过得去,仆人你看着雇,然后先安顿好他们,明天我就开始去乡下巡诊,七、八天后才能回来,给你先留三百五十元银元,给来的娃娃们各人买两身衣服和被褥,娃娃们都要收拾干净了,还要找老师来教他们识字,另外这个月的米、面、菜、油、盐之类你也看着安排。”

从天珍宝阁回来后,加上留在旅店的银元,徐远山共有681元银元,其中支付半年房租和牙行的车马费,用去了180元,手头上还有五百元,他自己留下一百五十元备用就够了,所以就给刚雇的女管家三百五十元银元应对各种花费。

他这不是大意,也不是轻信人,主要他目前没有人帮跑腿,另外就是如果谁敢坑了他,他有信心能加倍追偿回来。

而且徐远山还得考虑在民国培养自己的可靠人手,目前没有实力和势力大规模以孤儿院形式收拢一批小孩,但借收学徒方式收几十个应该没有问题,除找老师教他们识字,自己还可以给他们洗脑,后世的传销洗脑方式用到这里就很合适,等他们洗好了自己实力也大了就可以派他们洗更多人的脑。

为什么在西安城附近安置这些孤儿,而不是安置到偏远的农村呢。

这是徐远山认为在城市边缘培养这些孤儿,见识和学习能力应该强于农村生活的小孩,现代社会大学里,许多城镇来的学生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就比较突出,而农村来的学生优点是学习较为刻苦。

徐远山要尽快培养出自己嫡系,就设法培养这些孤儿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多见识见识各种世面,还要利用他们将来是学医的理由,派他们去医院做义工,接触并了解社会的疾苦。

“不识字就难以当学徒,”徐远山告诉刘晓燕这位新管家,“一定要找一个老师来教他们识字,你、我有空也要来教,第一个月每天学两个字,少学会一个字就断一顿饭,第二月每天学六个字,每学会两个字能吃上一顿饭,三、四个月下来至少学会五百个字才可以跟我,学会不到三百字的就不养了,直接轰出家门。”

按照徐远山的想法,所收这些孤儿,经过几年考察后,不妨如古人那样收为义子、义女,这样做什么事都有帮手,免得一些小事情还得自己跑来跑去的。

18日早上,徐远山把旅店的东西也就是一个棕榈箱和药箱,还有那个小提箱全部搬到新租的房子。

接照时空环的说明,民国时空五天过后就可以启动时空门回现代时空,那么现在还剩两天时间。

问题是,他在现代时空留足一天时间才能回民国时空,这时民国时空已经过去了五天时间,必须有借口来给民国时空接触的人解释他的失踪。

所以下乡巡诊就是最好的借口。

徐远山还多一个心思,从旅店搬过来前,他向旅店掌柜宋正杰套了话,就是下乡巡诊时能否找南关正街保长给出具路条,宋掌柜没有一口拒绝。

从宋掌柜反应,徐远山就知道有戏,他直接就塞两块银元给宋掌柜。

开始时,宋掌柜还装出推托的意思,直到徐远山开口说到,无论事情能否办了,这两元银元都是辛苦费,他才接下徐远山递过来的银元。

果然,吃过晚饭后,民国时期人们吃晚饭都比较早,大约是下午5时30分左右,宋正杰就给徐远山拿来了路条。

这次穿越时候,徐远山仅带来两种一样功效的抗生素消炎药,暂时不宜在南关附近就开始接诊,而巡诊就不一样,只说负责治有针对性的几种病即可……毕竟,偏方也不是能治百病。

徐远山让刘晓燕去买两套薄被褥回来,其中有一套下乡巡诊时要用到,而他自己去车行联系包一辆马车,说好拉到四十公里外的子午镇,车费三元银元。

按照现代时空的价值换算,这很不便宜,谁让民国交通运输不发达呢。

和马车回到所租的房子,徐远山自己进屋把东西收拾起来。

他把买到的缅甸翡翠手镯、贵重要药材全带上,其中一部分冬虫夏草和两个装药瓷瓶全放到药箱里,没有装完的冬虫夏草和牛黄装入布袋里,身上就装着两把电击枪、缅甸翡翠手镯和五十元银元,其它东西全放到棕榈箱锁起来留在二楼他专用的房子,房间外面又加了一把锁。

等刘晓燕买上被褥回来后,徐远山直接拿一套捆好放马车上,离开时徐远山叮嘱刘晓燕,他的房子不能让任何人进去。

这次徐远山下乡巡诊,也不是到处乱跑,毕竟民国还是属于兵荒马乱年代,因此他就是采用建立分基地模式在乡下建立一处就诊点,两个地方来回跑。当徐远山回到现代时空时候,这两处地方的人都会错觉认为他在另一个地方,或者是在两处地方的途中。

这个分基地的就诊点,徐远山就选择西安城南边的长安县子午镇。

然后在子午镇附近利用现代先进的医学药品,逐渐创下神医的名号,红军来了是不是会自动找上门?

这近四千人的部队中伤员和病患的战士绝对少不了,有病人自然就会上门求医问药,这样就可以送红军一波药品和紧缺物资。

红军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咱也不能让他们犯错不是,那就让他们打土豪缴获的珠宝之类来换呗,反正红军整天钻山沟沟,那玩意儿带上还嫌重呢?

没有珠宝,这也不要紧,那就让老徐签字而且是二十五军军部打的收条也是可以的,这些收条放到现代时空也安全,将来在抗日战场上,遇到老徐的部下,带过去就是护身符也是身份凭证,能少费些口舌不是。

不过新问题来了,红军战士的伤员,肯定有一部分是枪伤或被手榴弹破片击中,伤口里还有弹头或破片,特别是民国时期的弹头都是铅心,不取出来不管是神药还是仙药都不顶用。

但愿红军的医生给力一些,也听说每次俘虏国民党军队的军医,红军都会动员这些军医参加红军。

我一个工科毕业生,千万别让我干开刀动手术取子弹的事情,那可是草菅人命。

就在徐远山胡思乱想时,马车到了长安县子午镇。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mkj.cc。船说手机版:https://m.shumkj.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