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远山所选择的长安县子午镇是由穿镇而过的子午道得名。
古时人们称北方为子,南方为午,当时又习惯把离西安较近且影响气候的秦岭为界,秦岭以北为北方,南则为南方,所以这条西安直通陕南和四川的南北走向大道就被称为子午道。
该镇是由唐代在子午道设置的驿站,逐渐发展起来就成了现在的子午镇。
由此可见,子午镇的历史悠久,是一个西安城南边在秦岭山脉脚下的一个古镇,不过徐远山过来的目的,是为了四个月后和红军自然接触。
别以为四个月时间很长,按照民国与现代的时间流速,也就是现代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打下一定的根基,还有所准备,就已经够徐远山在现代手忙脚乱了。
得益于徐远山在报社的两年实习记者经历,让他到民国后就注意到人们出行的习惯,否则也不会通过旅店宋掌柜弄来路条了。
子午镇是有镇长,但真正管事的是下面两个保长,其中一个保长负责偏南一些的农户,另一个保长是负责镇中心的农户和商户。
1932年8月国民党政府颁布《剿匪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后,正式开始在豫鄂皖三省红军革命根据地周围地区施行。1934年先后扩大到陕西、江苏、甘肃、宁夏、湖南、绥远、福建、浙江、山东、江西、四川等省及北平、南京市。
保甲组织的基本工作是实施“管、教、养、卫”:“管”包括清查户口,查验枪支,实行连坐切结等;“教”包括办理保学,训练壮丁等;“养”包括创立所谓合作社,测量土地等;“卫”包括设立地方团练,实行巡查、警戒等。
徐远山找的就是负责镇中心的牛姓保长,经路人指点后,他直接来到牛保长的家,家仆出来问有啥事,徐远山直接递上路条言明要找牛保长。
这家仆甚有眼色,估计以前接待过类似的来客,他把徐远山引到客厅候座,并倒茶招待,然后持路条去找保长。
这个套路在现代时空到农村采访的徐远山太熟了,往往问路最后他还多问“那个村主任姓啥”,见到村主任时,开口就是“你是某村主任吗”,绝对让村主任或家里人以为是上级单位派来的领导。
徐云山就坐在保长家里客厅的木椅等着,这样场景和他以前到农村采访经历真是有些类似,也常常因为找不到采访对象而在农民或村主任家中等候那样。
如果换到城里,对方连门都不会让你进,不管民国还是现代,农民都是最淳朴的一群人啊。
端起茶杯浅浅喝了一口,茶水味道有些怪怪的,徐远山以往本来就不太喝茶,农村的茶水更是难适应。
房门传来脚步声,进来一位五十多岁老年人,民国百姓寿命较短,上五十岁都算老人了,但走进客厅大门的这位,身体仍健壮,老者一边抱拳行礼一边用洪亮声音说道:“老汉牛志忠,暂为保长,不知大夫来寒舍有何贵干?”
徐远山来时已经给家仆说了自己是大夫,所以这牛保长当然知道了徐远山的身份。
“晚辈徐远山,”徐远山起身稍微弯腰拱手回礼,也没逞能说西安话,而是用普通话自我介绍道:“晚辈学有家传医术,因祖训原因,需抽出一些时间到各地免费巡诊义诊做善事,今个来到子午镇,是打算给乡亲父老做些义诊,想在镇上租间民舍,如有失礼的地方恳请前辈勿怪。”
牛志忠看着徐远山,暗中不免有些吃惊,这位年轻大夫眉目清秀细皮嫩肉,双手纤细,确实不是干粗活的人,肤色比妇人很白皙,身体看上去不算很壮实,看起来不过二十岁,但又有些许不同的神韵。
徐远山真正年龄已经到三十岁,不过因为现代人养尊处优,他到民国时空后总被人当成二十岁。
“徐大夫请坐下,坐下说,”牛志忠呵呵一笑,面对医生,当然不能直呼其名,一边递回路条,然后一边问道:“哦,徐大夫老家是何处?听口音不是本地人。”
徐远山脸上呈现苦色,嗫嚅着说道:“晚辈原居东北,918后才入的关内,还不慎与家人走散,现居西安做些坐诊之事。”
“那这次徐大夫来找老汉有啥事?”牛志忠看到提到了徐远山不快之事,一时不忍,就转了话题,直接问来因。
徐远山坐直身体,斟酌着说道:“晚辈医术自承家传偏方,略为初通医术,会治感冒发烧伤寒等疾病,甚至对肺痨之疾病也有心得,这次子午镇义诊,欲租赁民房半年做诊堂,想烦请牛保长介绍。”
“这可是好事啊,是个大善事,”牛志忠心中大喜,做为保长,就因为子午镇偏巧没有大夫而时时为难,往往是百姓得病不是忍着就只能到另一个镇上找大夫,现在本镇有了大夫,毕竟是方便了许多,“老汉二弟志义家中刚好在子午街道旁有一间空闲房屋,老汉让家仆去找他来商量。”
牛志忠说完后,急忙安排仆人去叫二弟牛志义。
看到事情基本办妥,徐远山接着说道:“租金该多少就算多少,晚辈这次来子午义诊半年,凡本镇上下,第一个月治病是全免费,第二月起治好后随意给点诊金即可,不过每个月晚辈只在本镇坐诊不到十天,因为还需回西安城坐诊,另外有些疾病没有把握晚辈就不接诊,请大家勿怪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