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授四年,女官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认为时机成熟的李瑾,向天下颁布了一道取士的诏书。
将内廷女官的考核制度,与外朝的选士并入科举当中,设立了一个全新的选官制度——女科。
消息一经传出,轰动朝野。
作者有话要说:
爱真的会让人自卑。
请各位仔细阅读以下解析。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考究,作者不是学者,知识和水平都有限,平阳的许多改革,为作者根据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提高女性地位的理想化的产物,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之下,这种理想化的东西想要变现几乎不可能,因为有些东西要从实际出发。
小农经济最重要的是什么,其实并不是土地,而是人口,也就是所谓的劳动力(生产力)那么拥有生育的女性,就会变成一种社会资源(提供,生产劳动力)而统治者想要维护统治,就必须要发展,所以历朝历代,都把生育看得很重,甚至制定律法,规定结婚的年龄期限。
我所说的女性是弱势群体,并不是指我们与男性的力量悬殊,而是因为就目前来说不可更改的繁衍模式。
在经济没有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平阳的这种改革,如不是在我书中,是必然会失败的,因为会激起社会矛盾。(这个太复杂了,一时半会儿说不清)
再讲讲女性接受教育吧,是从近代北大校长蔡元培招收第一个女学生开始,当然在此之前曾有女性办过女学,但到现在其实女性开始受学并没有过去多少年。
作为女性去看,去深入了解这些历史,会感到十分的窒息与压抑,中国古代史我称之为,女性的苦难史。
第356章英雄末路当磨折(四)
天授四年夏,朝廷完善了科举之制,于省试及殿试中增加糊名之法,无论是考官还是皇帝,在决定成绩的名次出来前,都不得揭名,极大的保证了科举的公平性,并将进士科定为主要选仕的科目,凡通过礼部贡院试,皆赐本科出身,经殿试天子亲策,按照考核成绩定为三等,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过后,张皇榜于朱雀门前,并于太极殿举行传胪大典。
完善科举之后,李瑾又在以武安侯萧怀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美人谋》 350-360(第8/13页)
为首的关中集团支持下,正式开设女科,昭告天下。
凡天下读书之人,无论男女,无论出身,无论年龄,皆可投名应试。
并从天授四年的秋闱开始施行,准许女子参试,如通过州县的解试,便可入京参加礼部所主持的省试。
女科的设立,意味着女子可以通过科举,正式踏入仕途,进入朝堂,并参与国家的决策。
消息传遍九州,引起轰动的同时,也引来了不少质疑。
女子从内宅走出去,家中便无人操持,这道诏令,打破了几千年来默认的男外女内的规则,亦即将改写千年来人们心中早已默认的男尊女卑。
而这样的政令,触及了太多人的利益,不再仅是士族,而是全天下,于是很快便引起了反对,可在强权之下,他们不敢公然反对皇帝的诏书,不敢违抗朝廷的政令,于是他们将目光转向了自己的身侧,他们开始限制妻子,女儿。
皇帝以女子之身当权,她想要改变这样的局面,但从沉睡中醒来的人少之又少,尽管得到了政令的支持,也有许多人试图冲破牢笼,借助这道光,打开枷锁,没有了制度的阻碍,可她们却被困在了方寸之地的家宅中,她们遭到了至亲的反对,不被理解,不被认可,不被允许。
而这就是那道远超于规则的枷锁,你看不见,也听不见,可是它比任何无理的规则都要沉重,它束缚着你,让你无法动弹,让你喘不过气。
但乌云已被金光划破,光照进来的地方,自由的意志,正在生根发芽。
拥有自由意志的人,绝不会屈服,绝不会害怕,绝不会退缩。
※※※※※※※※
女科之制,在九州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让更多人从沉睡中醒来,有了敢于抵抗的勇气。
也拉开了改换天下的序幕,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陈州·谢宅——
在齐地有一个在前齐淮阳享誉了百年的氏族,谢氏,自齐国被灭,谢氏便也开始走向衰败,但作为齐国曾经最大的氏族,谢氏在当地的影响力依旧。
直至新帝登基,氏族遭到打压,谢氏本支虽未参与政变,但也受到了牵连,并逐渐退出政坛,彻底落寞。
“自古以来,就没有女子入仕,朝廷这样的政令,不会成功的。”听到女儿想要参加乡试,谢父满脸的不高兴。
“这样的政令,从前的确是不曾出现,可这样的君主,从前也未有过,既然它能出现,便会一直存在下去。”谢氏反驳着父亲。
谢父见说不动女儿,便换了一种方法,苦口婆心的劝说道:“你知道做官的艰难吗?”
“你是女儿身,进入官场免不了要遭受排挤与非议,你觉得你能吃这份苦,你能够忍耐?官场的尔虞我诈,没有你想那么简单,那只是表面风光。”谢父又问道,“你是我的女儿,家中把一切都给了你,只希望你今后能够平安顺遂。”
“可那不是我想要的。”谢氏回道,“你们从没有问过我的意愿,也从来都不理解我,什么都不知道,就这样的否定我,我不接受。”
“你想要什么?”谢父问道,“应诏入仕吗,他们不会容忍的,你也永远无法挤入,那个地方,不属于你。”
“连尝试都不曾,父亲凭什么这么说。”谢氏反问道,“就因为我是女子吗?”
“就因为我是女子,所以连我的父亲都不认可我。”谢氏又道,“多么可笑啊。”
“你能得到什么呢?”谢父皱眉道,“挤破脑袋去和他们争抢,这一路上你会遇到什么,你有没有想过。”
“我就是要去争抢,让世人看到,让世人知道,我们有能力,有决心,我们可以做到。”谢氏目光坚毅,“我不要被困在这里,我不要和母亲一样,永远的困在这里,忍受着这不公平的一切与命。”
“你没有资格说你母亲,”谢父怒道,并出手打了她一巴掌,“我真后悔给你请了先生,让你和你的兄长一同受学。”
“娘子。”一旁的侍女惊道。
谢氏捂着泛红的脸,“凭什么兄长就可以,我不会妥协,既然朝廷下了这个令,你就阻止不了我。”
谢父忍着心中的怒气,装作没有听见,“家中给你寻了一门亲事,你已近双十,这一次,不可再拖延了。”
“我不嫁。”谢氏当即拒绝。
“这门婚事容不得你不嫁。”谢父蛮横道。
“国朝新法所定,即便是父母,亦不得迫嫁,否则以罪论处。”谢氏回道,“您是我的父亲,对我有养育之恩,所以我不会告到官府,但如果父亲执意,那么请将我的尸首送过去。”
谢父气得捂住了胸口,“你!”
“好,我且看你能否通过这解试,如若你未能中举,便不要再心存妄念,回到家中,听从父母的安排,这是我最后的让步。”在谢氏的以死相逼之下,谢父最终做了妥协。
“好。”谢氏应道,“但若我中举,从今往后你们不得再干涉我的自由。”
※※※※※-
但在九州各地,如谢氏一样的女子还有很多,但她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
不愿失去利益的人,牢牢盯住自己的所有物,从不会尝试去理解,更不愿妥协和让步。
“你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相夫教子,这是你身为女人,应尽的责任。”丈夫抱着孩子难以理解的望着妻子,并煽动一家人来阻拦妻子的离开。
“我是一个人!”妻子红着眼睛嘶吼道,仿佛在宣泄多年来的压抑与迫害,“你说的这些,不是我心中的选择,是你们,是不公平的命迫使我成为,可在成为这些之前,我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我被迫顺从,彻底失去自由,这些年,我受够了。”
“有谁问过我,我是否愿意,我是否想要,你们把意愿强加在我的身上,在我的身上套上枷锁,我不是你们的犯人,我有名字,我是一个人。”
尽管她如此解释,如此诉说心中的痛苦,可丈夫仍然无法理解她,“难道你要因为朝廷的一道诏令,抛弃我们这个家,抛弃你的孩子?”
“为什么在你的眼里,这是抛弃。”她皱着眉头。
“孩子还小,他们需要母亲,他们离不开母亲,可你却要应诏参试,这难道不是抛弃?”丈夫回道。
“原来如此,”她万念俱灰,对于丈夫再也不抱希望,“在你们眼里,女人就应该留在家中持掌中馈,违背这些,就是大逆不道。”
“可我凭什么要接受这些束缚?”她又道。
“你不愿留下,自然有人愿意留下。”丈夫见说不动妻子,于是开始威胁,“孩子不能没有母亲,你若执意要走,那我只能休妻再娶。”
身侧的几个孩子听到双亲的对话,纷纷冲上前抱住了母亲的腿,嚎啕大哭,“阿娘。”
“阿娘不要走。”
面对丈夫的威胁,她憎恶,愤恨,可是看着膝下几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她挣扎,煎熬,不忍。
“为什么你要这样对待我?”她看着丈夫,愤怒的说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美人谋》 350-360(第9/13页)
“这句话不是应该我问你吗?”丈夫仍然不理解,甚至开始埋怨,“我们生活的好好的,一直以来都没有变过,你去看看,哪一家哪一户不是如此,为什么你会变成这样,为什么你不能和她们一样安稳下去,将孩子抚育成人,我不明白。”
“那是你觉得的好!”她大声反驳,“用我的自由所换来的,属于你的安稳,你当然不会明白。”
丈夫深深皱眉,“你是我的妻子,同时你也是一个母亲。”
“可你也是一个父亲。”女子反驳道,“要求我的同时,你又做了什么,你可以要求我,却不能要求你自己,你不觉得这很可笑吗?”
“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丈夫逐渐失去了耐心。
“难道忍耐与妥协,只有女人能做到吗?”女子又道,“生而为人,却不能平等的享受一切,这才是真正的失序。”
她抱着自己的孩子,眼里一片死寂,“不公平的命,早该结束了。”
※※※※※
天授四年秋,地方举行解试,天下的读书人纷纷应试,尽管准允女子参试,但大多都是男子,直到朝廷为女科单独立法,困在家宅中的女子,才得以走出去。
——陈州——
“使君,这次秋闱,请务必要让在下的女儿黜落。”谢父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踏入仕途,于是便找到了当地的刺史,赠以厚礼。
“谢公,此事我不能帮你。”陈州太守却回绝了谢父的请求,“朝廷对此事很看重,女皇陛下下了严令,不但在地方设立了监察机构,还有巡查使,一旦发现,这可是杀头的罪。”
女科开设后,李瑾又诏诸臣,为其制定了相关的律法,凡有意愿参试者,无论男女,其家其族不得阻碍与干涉。
对于应试者,无论男女,皆按成绩为准,地方考官不得偏颇。
为防止地方考官在乡贡中徇私,遂又于各地设立监察使,凡参试者,若遇不公,皆可匿名投告,并在秋闱期间派遣女官担任巡查使,赐以天子之剑,许先斩后奏之权。
尽管朝廷为女科设立了新法,却仍然无法杜绝因为偏见而失去的公正。
但即使是如此,仍有一部分女子在秋闱当中脱颖而出,穿过云层,普照于大地的光,越来越明亮。
解试揭榜的当日,百姓们看着贡院门口的排名,纷纷惊叹,“陈州解试第一,这解元,竟不是谢家郎君,而是谢家娘子。”
作者有话要说:
再三声明,虚构的理想世界,请不要考究。(对话采用了白话文,也是觉得放到现在也适用)
科举结合了唐宋时期(这一世平阳做的比较完善,也比较快,是因为之前走了弯路,慢慢摸索出来的)
第357章英雄末路当磨折(五)
“娘子,您高中了。”婢女找到了谢氏的名字,并且序列在名次当中的第一位,在众多男子当中,她的名字格外耀眼。
谢氏站在榜下,对于这个结果,她的脸色显得异常平静,今日的成绩,这背后的艰苦,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不觉意外,只是感到苦涩。
但这个成绩,却不被一众观榜的民众所认可,并出言讥讽。
“这么多贡生,偏偏让一个女子考取了解元,真是怪哉。”
“有何好怪异的。”
“那可是谢家,陈郡谢氏,咱们陈州第一大家,就连使君都与谢家主交好,他家儿郎想要做这解元,不就是一句话的事。”
“的确,在咱们陈州,谁争得过谢家呀。”
“如今,谢家也就在陈州有些声望,可若出了陈州,恐怕那省试就没那么好过了。”
“能通过解试赴京赶考,必都是各州翘楚,朝廷创立糊名之法,就算是官宦子弟,也得凭真才实学。”
“你们看这榜,并没有谢家郎君,可谢家的一双儿女明明都应了试。”但很快又有人发现了榜单之上,并没有谢氏兄长的名字,也就是说明谢家郎君落榜,“女中儿不中,这…”
“难道谢家偏颇女郎?”
“怎么可能,谢家主就一个儿郎。”
“可那谢娘子,早在开科之前,便已有才名,陈州谁人不知,谢娘子之才貌,安淮一绝。”
——谢宅——
家奴将解试的结果带回了家中,“阿郎。”
谢家有人高中,谢父一早就听得了消息,“如何?”
“是二娘子高中了解元,陈州解试第一。”家奴高兴的回道。
谢父彻底愣住,并重重坐在了太师椅上,他抬起头,难以置信的问道:“你是说,高中的是娘子?”
“是。”家奴点头。
“郎君呢?”谢父皱着眉头问道。
家奴几番欲言又止,最后低下头支支吾吾的说道:“小的未能看到郎君的名字。”
谢父突然大怒,并打翻了桌上的茶盏,谢家走向衰败,他将所有希望几乎都寄托在了长子身上,倾其所有,请遍名师教导,如今竟连乡贡都未能通过。
谢父只觉得丢了颜面,“他人呢?”
屋内的家奴纷纷摇头,“阿郎,小娘子回来了。”
谢氏带着婢女回到了家中,但对于女儿的高中,谢父眼里并没有喜色,“你真的想好了?”
“父亲允诺过女儿。”谢氏回道,“难不成要反悔?”
谢父的确有反悔之意,但说出去的话,他无颜再收回,“宦海沉浮,踏入官场,你就不再是你自己,你的一言一行,都关乎着全族的性命。”
“这样的话,父亲也会说给兄长听吗?不,父亲不会有这样的疑虑,父亲只会想方设法助力兄长进入官场,因为在父亲眼里,只有兄长才能肩负起家族,才是家族的希望。”谢氏自问自答道,“我以陈州解元的身份,仍无法证明,也无法得到你们的认可,我想,这不是我的原因,而是你们的偏见。”
“这种偏见,就连血缘至亲都无法消除。”谢氏又道,“这些旧制所带来的压迫,简直是糟糕透了。”
“是你把这一切想得太过简单!”谢父反驳道,“我支持你的兄长,是因为旧制延续了上千年,他所受的阻碍也都是一些本就存在的,而你,这道诏令刚刚下达,天子的意图是什么,你们知道吗,之后会面临什么,你清楚吗?”
“天子想做什么,我当然知道,因为我和天子一样,我们都是女子,而父亲你不知道,你不理解,因为你们所思所想不一样。”谢氏反驳着父亲,“而我之后所面临的,无非就是你们的阻碍。”
“但有这样的君王在,我相信,我们的前途一定是坦荡的。”谢氏又道,“我愿意踏上这条路,成为先行者,哪怕粉身碎骨,我也依旧想要踏入朝堂,辅佐这样的君王,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
“属于我们的时代。”
※※※※※※※※
——长安——
天授四年,在统府兵、宿卫京城的十二卫之上又设四府,左右备身府及左右监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美人谋》 350-360(第10/13页)
府,四府不统府兵,乃为皇帝身侧近侍,左右备身府负责侍卫御前,左右监门府则分掌宫殿门禁,合称十六卫府。
在新政实施以来,各地暴乱不断,其中齐地之乱,由武安侯率军镇压,而燕地之乱,则由前燕公主,池阳县主慕容岚平定。
池阳县回京后,以功勋拜为左右备身正都督,从四品上,掌宿卫侍从。
然因池阳县主前燕公主的特殊身份,于是遭到了朝臣的反对,但在皇帝的坚持下,仍旧下达了这份任命。
“陛下,慕容都督求见。”
“宣。”
慕容岚踏入殿内,但仍然穿着命妇衣裳,而非朝臣的袍服。
“臣,池阳县主慕容岚,见过陛下。”
李瑾抬起头,只见慕容岚将官诰、铜符一一奉还,“臣是前燕公主,左右备身乃陛下身侧最亲卫,当由大楚的宗室,与陛下的心腹担任。”
“朝中那些声音,你无需理会。”李瑾起身,并亲自将慕容岚扶起,“他们并不了解你,自然也没有信任可言,但朕用人向来不疑,朕相信你,更不愿在新朝埋没你的才能。”
“这几年,朕一直在找机会让你入仕,燕地的动乱,足可见你的诚心归顺。”李瑾又道。
“武安侯的话点醒了臣。”慕容岚回道,“无论身处何地,无论是何身份,无论能力如何,只要在旧制之下,就永不得出头。”
“而纵观这世间,敢于对抗那股力量,即使知道会粉身碎骨,也浑然不惧,毅然前往的,就只有陛下一人。”
“陛下的所思所想,目光与见地,都要远超世人,这是何等的魄力与勇气,这或许是比成王之道更加艰难的,成圣之道。”
“蒙陛下信任前往地方平乱,又为巡查使,督察各地秋闱,下至民间,臣收获良多。”
“臣看到了陛下治理下的国家,一个全新的国家,所有目标一致的人,都在为之努力,陛下的福泽,降至世间,成为了她们摆脱束缚的底气。”
“臣想,饱受旧制之苦的我们,应该没有一个人不向往与仰慕于陛下。”
“能为陛下信任与器重,辅佐陛下,是臣毕生的荣幸。”慕容岚再次拜道。
※※※※※※※※——
天授四年十二月冬,各州将通过解试的乡贡士送往京城赴考。
天授五年正月,皇帝下诏,任命中书侍郎赵砚书与内舍人萧鸢鸢同为知贡举,负责此次礼部试。
——宫城——
“礼部所收到的投状,经过统计,共有二千七百一十一人,其中女子人数,仅占七十一人,尚不过百。”礼部将投状的名册与人数统计后,呈交到了御前。
李瑾对于这个人数,并没有十分满意,这还是在朝廷的大力支持下,以及严法之下,并且处置了许多徇私枉法的地方官来威慑各地刺史,才有的局面。
“毕竟是第一榜,天下人还没有意识过来,还在观望。”李瑾说道,“按照这个人数,看看殿试结果吧。”
“喏。”
※※※※※※※※
天授五年二月,随着一声晨钟从长安皇城内传出,礼部位于坊间的贡院打开了大门。
应试的乡贡士纷纷取字号进入考场,并接受搜身。
“陈郡谢氏。”来自齐地的礼部官员抬起头,发现是个女子,但眼里的目光并没有表现出异样,“陈郡谢氏这个姓,当年何等风光,科举开设已有几年,却少见谢家子弟了。”
“卯字三号。”说罢官员便将号排给了她,“祝你好运。”
“借官人吉言。”
谢氏拿着房号经过搜身后,踏入了贡院,旋即便找到了对应的考场。
进入贡院应考的贡生多达千人,但女子仅占了数十,除了考试的条件艰苦之外,她们还要忍受来自各地贡生的议论与排挤。
“你们看,还真有女子来应试。”
遇到一些品行不端之人,还会上下打量,“小娘子长得这般好看,怎想不通要来吃这种苦?”
“那么阁下觉得,什么才是不苦?”被堵住去路的谢氏停下脚步反问道。
“以娘子之容貌,一定能够寻得家世、样貌上等的郎君,从今往后,衣食无忧。”搭话的男子回答。
“哦,”谢氏轻描淡写的回道,“既然阁下觉得笼中雀安逸,又为何不做王孙之宠,要来挤这功名?”
男子当即拉下了脸色,当世之风,崇尚阴柔,豪门多养男宠,但读书人却以此为耻。
“都回到号房中,不允许攀谈。”巡逻的考官大声提醒道,“否则取消资格,轰出考场。”
寒窗苦读多年的学子听到后,便纷纷回到了号房,那男子虽怒,却也不敢再继续多说,“哼!”
谢氏深吸了一口气,这些时日她住在坊间,听到了不少议论与谩骂声,但正是这种非议,让她立誓要在本科当中一举夺魁,旋即踏入号房。
一个三面围墙的方寸之地,即将走出新朝第一位名垂青史的女宰。
随着贡院内的铜钟响起,禁军将一个上了锁的匣子护送至贡院封存,而后关闭了贡院所有入口,并落锁,而贡院外也由重重禁卫镇守。
屋舍内,两名相对而立的主考官相互作揖,“请。”随后从身侧宫中派来的女官手中接过钥匙,将铜匣打开,取出试题。
自开设科举以来,相较于诗赋与经义,朝廷最重视的便是策论。
赵砚书看着时务策五道考题,几乎都与民生有关,而未涉及任何新政,便猜到皇帝是想让一众应试的女子公平竞争,以堵他们的口舌,“将其誊录,分发下去吧。”
“喏。”
贡院内有考官数十人,抄手若干,将试题誊录后,随着开考的钟声响起,考官将试题一一分发。
咚!——
贡院内的铜钟再次响起,主考官点燃计时的篆香。
“开试!”
第358章英雄末路当磨折(六)
十日后
天授四年,省试揭榜,于礼部贡院大门张榜,因采用誊录糊名之法,因而审卷的考官无法通过字迹来判断,极大的保证了录取的公正。
张榜当日,贡院门口挤满了考生,经过完善后的科举考试共分三级,但决定能否入仕的,仍然是省试,一但通过了省试,也就代表了中举,而殿试只不过是将通过省试的过省举人重新排名,分等,而后授官。
因此考生们尤为紧张与在意省试结果,晨钟刚刚敲响,夜禁刚刚解除,贡院门口便已是围得水泄不通。
参尚书省礼部试的乡贡生有二千余人,但最后中试者仅二百一十一人。
考生们拥挤在榜前,比对着名单寻找着自己的名字,有人开怀大笑,喜极而泣,“我中了!”
“我中了进士!”
但也有黜落者痛哭流涕,不愿接受落榜的结果而捶胸顿足。
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美人谋》 350-360(第11/13页)
在这张中试的榜单中,女贡士便占了三十余人,而应试的女子,总共才只有七十一人,这个结果出乎了上位者的意料。
且此榜省魁,省试第一人,也是女子。
天授五年,癸巳,中书侍郎赵砚书榜礼部省试第一人——陈州淮阳谢知蕴。
“娘子,您中了省试第一。”家奴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将挤落的帽子重新戴上。
“省试第一是不是就是省元。”婢女瞪大了眼睛,看着谢氏无比高兴道,“奴听说中了省试就能做官。”
谢氏长舒了一口气,悬着的心也终于得以放下,比起高中的激动,更多的是苦尽甘来的扬眉吐气。
而那些原先在贡院内讥讽过她的贡士,得知她的名讳,此刻也都惊得纷纷避开,再不敢招惹。
能在省试中夺取第一,之后的殿试名次便也不会差,而名次靠前者,有极大的几率能得到天子的赏识与器重。
“接下来,还有殿试。”谢氏将目光看向了位于长安城正北方向的皇城,国家的最高权力中心。
※※※※※※※※-
天授五年三月,武安侯萧怀玉彻底平定了齐地的叛乱,于当月返回长安。
——宫城——
是年三月下旬,朝廷于长安大兴宫内举行殿试,皇帝前往崇政殿亲策进士。
随着钟鼓楼上的钟声敲响,“开试!”决定考生等次与前程的殿试正式开始。
身着襴衫的士子纷纷坐下,他们望着考题陷入了沉思,几乎不敢轻易落笔,进士科三等名次,直接影响到仕途的进展,能过礼部省试的举人,无不是人中龙凤,因而即便经义与时务策五道全通,也难以争得一甲。
所以不光要通试,更要让这份答卷让阅卷官乃至天子满意。
考试从白昼一直到黑夜,殿内光照不够,皇帝便命内侍省赐下蜡烛。
是夜,李瑾站在崇政殿的城楼上,看着城楼下灯火通明的殿堂,那道光亮,在漆黑的夜晚中格外耀眼。
暮春的晚风穿过殿堂,里面培养着帝国最新鲜的血液,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萧怀玉来到城楼下,就在她登楼时,被守在楼梯口的左右备身都督拦下。
“武安侯。”
“慕容都督。”萧怀玉客气的回礼。
“陛下在城楼上观试,已经好久了。”慕容岚回道。
“好。”萧怀玉点头,随后登上了城楼。
李瑾独自一人站在城楼一角,这里能观崇政殿全貌,也能看到身后宫城之外的万家灯火。
随着脚步声逼近,“陛下。”她的声音干净而温柔,如这暮春的晚风,吹进了李瑾的心中,不用回头,她也能猜到是她。
萧怀玉走上前,将身上的披风脱下,披到了李瑾肩上,“夜深了,城头风大。”
刚刚脱下的披风,还留有余温,李瑾顺势握住她的手,“即便回到长安,武安侯也只有奉诏才会入宫,即便入宫,也是来去匆匆。”
“陛下政务繁忙,本就歇息不好。”萧怀玉回道,“臣实不忍再打扰。”
“你是不忍,还是不想?”李瑾松开手,转身问道。
萧怀玉睁着双眼与之对视,“不会不想。”
听到萧怀玉回答,李瑾再次红了双眼,“这些年即便天下一统,但你我从未有过真正的安宁。”
“是我将你带进了这漩涡之中。”李瑾抬起手,抚摸着萧怀玉的脸庞,几年革新,几年征战,她的脸上又多了几分沧桑。
依靠武力镇压叛乱,各地流血不断,而这个名字,也成为了百姓口中最为恐惧的存在,为了新政,她担下了屠杀的恶名,不管是朝臣,还是百姓,谩骂与诋毁声几乎要将她淹没。
她成了真正的恶人,双手沾满了鲜血的恶人,“这些年经历的动乱,比天下分崩离析时还要多,百姓的哀怨,你听到了吗?又是否责怪我,太过急躁,让你背负了如此多的骂名。”
“天下已经失序太久,讲和是击溃不了这些无道的制度与规则的,中立者始终无法前进,亦无法改变现状,最后必然失败,只有向前,方可打破,因此先行之人必将矫枉过正,才有可能将改变失衡。”萧怀玉回道,这也是她的参悟,“至于陛下所说的那些,臣不在乎。”
“只要陛下需要,臣可以为陛下做任何事。”萧怀玉又道。
李瑾触摸着她的脸,“你总是说着这样的话,可心中却从不曾消除过顾虑。”
“君臣这个身份,就真的无法逾越吗?”她又问道。
萧怀玉从未忘记过身份,但眼里却多了几分柔情,“至少这个身份能让我更接近陛下,能让我一直守着陛下。”
李瑾呆愣了片刻,她看着萧怀玉,从齐地回来后,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她放下手,转过身,看着城下的崇政殿,烛火摇曳,“科举稳定之后,我想再开设新的武举。”犹豫再三后,李瑾还是开了口。
新政的手,最终要伸向真正能够主宰天下的军事力量,而此举所触动的,便是武将集团的利益。
而朝廷最大的军事势力,便是以武安侯为首的关中武将集团。
而萧怀玉也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臣明白,军队才是国家的中坚。”
“武举的开设选拔,我想请你担任主考。”李瑾又道。
萧怀玉低眉思索了片刻,而后小心翼翼的问道:“慕容都督文武双全,是否比臣更合适?”
李瑾微微皱眉,“你握着这份可以随时取代我的权力,一直以来都谨小慎微。”
“臣不敢。”萧怀玉叩首道。
“可你凭什么认为,我对她的信任,会超过你?”李瑾看着诚惶诚恐的人,低头问道。
“收回权力,这是皇权使然,因为我坐在了那张椅子之上,但这并不代表我不信任你。”李瑾又道,“这是集权的必然,也是我改革的必然。”
“臣知道…”
“你不知道。”李瑾强硬的打断,“我不需要你愧疚的施舍,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
翌日
咚!——
随着钟声响起,考生们纷纷停笔起身,由内侍省的宦官将试卷逐一收入,并弥封糊名,再将收入的试卷座次顺序全部打乱,重新进行编排序号,最后封入铁匣内落锁。
这些弥封重新排号的试卷被送往礼部的誊录院,由誊录院内的抄手对试卷进行誊录,并排上相同的序号。
而阅卷官能见到的,并为之评定成绩的试卷,便只是由誊录院抄手所誊录的,而原卷则被封存,直到传胪大典,临轩唱名时才会揭开原卷的弥封。
天授五年四月,夏,经过几天的阅卷与评定,最终确立了所有考卷的等次,其中一甲三人,由天子钦定。
天授五年,四月九日,殿试揭榜,张皇榜于皇城朱雀门前,又于太极殿举行传胪大典,临轩唱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美人谋》 350-360(第12/13页)
——太极殿——
长安城内经过了几夜大雨,至放榜之日突然转晴,应殿试的所有过省举人,无论男女,皆着以白细布,圆领大袖,下施横襕为裳,腰间有襞积的襴衫,齐整的序位于太极殿前,等待唱名。
礼部官员将弥封的原卷与誊录按照排序放在一起,随后呈至太极殿内。
皇帝高座明台之上,殿陛之下有负责传胪的禁军,手持金锤,左右备身都督慕容岚也护卫在殿内。
负责揭名的官员为两位省试主考,中书侍郎赵砚书与内舍人萧鸢鸢。
试卷被抬入殿内,置于御座西阶下,朝阳从大殿东侧照入,洒在了御座之上。
光照刺眼,宦官欲下帘,却为李瑾所止,“有光入殿,这是吉兆。”
“喏。”于是作罢。
咚!——
报时的鼓声响起,中书侍郎赵砚书接过已经定好名次的原卷,双手持卷自西阶登台。
“陛下。”随后拆除弥封,并与内舍人萧鸢鸢于御前合力展开原卷。
李瑾看着揭开弥封之后的名字与地名,以及那齐整有力的字迹,眼里泛着满意的光芒,“进士一甲第一人,淮阳谢知蕴。”
“进士一甲第一人,淮阳谢知蕴。”唱名由太极殿内传至殿外,震惊了所有人。
“进士一甲第一人,淮阳谢知蕴。”
而这个第一个被念出的名字,作为状元,也是开科以来第一位三元,今日过后,必将轰动天下。
第359章曲终(上)
由皇帝亲口唱出的状元之名,响彻整个太极殿,中第者于人群队列之中应呼传声而出。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她的身上,从陈州的解试,到礼部贡院的省试,再到大兴宫内的殿试。
谢知蕴从数万人当中脱颖而出,连中三元,成为了廷魁。
她走在人群中间,昂首阔步,因女子的身份为人议论,也因女子的身份,为人震惊。
“今年这一榜的状元,竟然是个女子。”群臣也为之议论纷纷。
“谢知蕴,这不是省元吗?省元夺廷魁,倒也在情理之中。”
“听说她还是当地的解试第一。”
“连中三元啊?”官员们大惊,“自开科以来,还不曾有过三元出现。”
“可惜,是个女子,不然,以这个成绩,将来一定前途无量。”
谢知蕴来到殿阶之下,站在了所有进士的最前方,面向太极殿而拜。
太极殿内,中书侍郎赵砚书拿出了第二张试卷,拆开弥封。
并再次由皇帝亲口念出,“进士一甲第二人,武城崔彦之。”
“进士一甲第二人,武城崔彦之。”禁军将名次层层呼传。
“进士一甲第二人,武城崔彦之。”
听到名字后,高中榜眼的进士按耐住心中的喜悦,一同来到殿阶下,向太极殿拱手而拜。
“进士一甲第三人,华亭陆文忠。”
“进士一甲第三人,华亭陆文忠。”
“进士一甲第三人,华亭陆文忠。”
除状元之外,两位榜眼都是男子,及第的三人在所有士子羡慕的眼光下登上台阶,并脱下襴衫,更换公服,谓之释褐。
天授元年时,随着改制的进行,朝廷还确立了新的服冠之制,以颜色定品级。
及第的三人被引入太极殿内,左右两侧的紫袍看着状元议论纷纷。
“臣谢知蕴、崔彦之、陆文忠,叩见陛下。”三人走至大殿中央叩首拜伏谢恩。
李瑾挥了挥手,“起身吧。”
“谢陛下。”三人起身。
位于殿陛前的左右备身都督慕容岚看到谢知蕴时,眼里充满了震惊。
先前听得名字,便有所疑惑,如今见到人,是故人相逢,便觉惊喜。
她没有想到当初偶然撞见的娘子,今日会在这种场合,这样的身份下重逢。
“淮阳谢氏。”皇帝起身走到阶前,“可是名盛一时的书香门第,门第之下,女子不得自由。”
“而你能以女子之身走到现在,并来到朕的身边,这期间,一定吃了许多常人所不能忍的苦。”
听到皇帝的这番话,谢知蕴瞬间湿红了眼眶,她的才学让她在世人眼里高傲的不肯低头。
而眼前这位掌握着天下的君主,仅仅几句话便让她触动落泪。
这或许是同为女子的理解,以及她们有着相同的出身与经历。
“朕置女科,为天下人所不解,他们观望,质疑,不满,唯独你们不惧这些,应诏入试,与儿郎同堂争第,最后也与他们并肩站在了国朝的决策中心,向他们证明,女子胸中的天地。”
“现在,朕要告诉你们的是,只要是朕当朝,谁都可以通过努力与竞争来到此处,不必害怕,不必彷徨。”
“今后的朝廷,只会将能力与品行作为取仕的标准。”
“你今日的状元及第,即将声誉天下,但这只不过是你人生辉煌中的一个开始,而绝非终点。”
“而此制,从本朝起,将会一直延续下去,朕会让世人看到,一个全新的天下。”
※※※※※※※※-
天授五年,淮阳谢知蕴连中三元,当廷释褐,授将作监丞,判华州,一年之后入廷转官,迁起居舍人。
天授六年春,取士四百余人,朝中的女官数量渐长,并逐渐担任要职,甚至进入中枢。
天授七年,继科举改制后,又改武举,命武安侯萧怀玉担任考官,应试者,多为将门之女,且应试的人数比起科举更加的稀少。
天授八年,迁起居舍人谢知蕴为中书舍人,赐绯袍。
经过三年的选拔,女科之制逐渐稳固,同年,在新武举之下,皇帝开始收归兵权,打压关中武将集团,并削弱地方各州刺史的权力,将天下分为十道,由皇帝直接任命各道监察使。
然而关中诸将却不愿意交出权力,自天授元年始,李瑾便开始实行强干弱枝之政,整顿禁军,扩充军备。
直至天授九年,认为时机成熟的李瑾,加上武举的顺利开设,于是将手伸向了具有威胁与阻碍武举的关中武将集团。
天授九年六月,华州刺史崔荣起兵造反,坐罪伏诛,是年九月,庆州、灵州两名武将密谋,遭到幕僚揭发,获罪伏诛。
天授十年,同州刺史王元礼及麾下十余将领被逼自杀。
短短两年内,关中武将便被除去大半,剩余将领纷纷交权,辞官归隐。
然雍州刺史桓冲,乃从安州跟随武安侯至今,立下无数战功,遂不愿舍弃功勋,然又惶恐朝廷之举,于是连夜前往河西边陲,求助燕王。
——丰州——
天授八年,漠北突厥进犯,武安侯萧怀玉返回河西镇守,并成功击退突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美人谋》 350-360(第13/13页)
是年七月,朝廷下令对突厥出兵,武安侯萧怀玉奉命出兵,一年后得胜而归,突厥臣服。
至天授九年,武安侯之功,朝廷已无赏可封,于是赐亲王爵,号,燕王。
不久后,朝廷开始整顿军制,打压关中武将,两年之内,几乎血洗了半个关中,再几个权重的刺史相继被逼自杀后,雍州刺史桓冲连夜赶往丰州。
军营之中戒备森严,桓冲连夜入镜,于是遭到边军扣押。
“我是雍州刺史,原武安侯麾下别将桓冲。”桓冲大惊失色的喊道,“我要求见燕王。”
“何人深夜闯营。”听到动静声的萧怀玉,从帐中走出。
“大王,是桓冲求见。”陆兆麟拱手道。
“桓冲?”萧怀玉眼前一亮,“他不是在雍州吗。”
“是,他赶了一夜路。”陆兆麟回道,“为了见您。”
于是萧怀玉便明白了是什么事,她本不想见,但是桓冲在营地大喊,声音传到了营内。
“带他入帐来。”萧怀玉转身回到营帐。
“喏。”
桓冲被带进了帅帐内,萧怀玉坐在太师椅上,脸色有些淡漠。
然而桓冲入帐,却直扑她的脚底,大哭着哀求道:“元帅,您可得救救我们弟兄,崔荣和王元礼都被朝廷逼死了。”
萧怀玉沉默了片刻,在此事上,她对曾经的麾下有所亏欠,她也曾上表皇帝,请求留这些武将的性命。
但他们对关中军的影响实在太大,且不愿意放权,朝廷最终采取了强逼,以血的代价来震慑这些曾经的功勋。
“早在之前,寡人是否提醒过你们?”萧怀玉问道。
“可是楚国的天下,是我们打下的,如今天下太平,四海安定,天子怎可如此无情无义。”桓冲满眼怨念与愤怒,“当初辅佐陛下入主关中的,也是我们,此后陛下称帝,遭到朝臣反对,也是我们为陛下平定了这些叛乱。”
“从楚国陷入危难,到如今一统九州,我们跟随元帅,近二十年的征战,一身的伤痕,”说罢,桓冲脱去上衣,露出了满是伤痕的臂膀,“可如今却被朝廷这般赶尽杀绝,崔荣他们的下场,末将实在难以接受。”
萧怀玉欲言又止,只有她清楚君王想要做什么,但她却无从开口,这样的结局她或许早就料到。
她支持着君王的新政,但在军制上,作为关中武将的核心与领袖,她备受煎熬。
这似乎是无法两全的,她再一次做了恶人,舍弃手足的恶人,彻底。
“不是陛下如此,是历朝历代的君王皆如此,你我要想求存,就只能舍弃权力。”萧怀玉道。
燕王的话震惊了桓冲,“我不明白。”
“没有人比我们更加清楚元帅的功劳。”他难以理解,难以置信道,“如果没有元帅,楚国能夺取这个天下吗?”
“当初您明明拥有入主关中,取而代之的机会,可是您却将天子迎进了关中。”桓冲又道,“这是您的忠,可朝廷如今的做法,却失了义。”
“只要元帅的一句话,我们剩下的这群人,必定誓死追随。”桓冲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燕王身上。
天下没有战事了,不再需要这些武将,失去了价值,开始遭受打压,他们恐慌,并希望发动战争来延续自己的价值。
“桓冲,我很抱歉。”萧怀玉道,“天下苦于战争近百年之久,所以我不愿再挑起无端的战争,这样的事情我不会做。”
“愚蠢!”桓冲怒道,他瞪着萧怀玉,“元帅。”
“您不这样做,迟早有一天会和崔荣他们一样。”
萧怀玉闭上了双眼,“来人!”
亲卫入帐,再次将桓冲扣住,“桓冲,你们跟了我多年,是我辜负了你们。”
“我会送你回到雍州,而你私自来见我之事,我也会禀明是我去信与你。”
※※※※※※※※——
将桓冲送走后,萧怀玉独自一人坐在帐中黯然失色。
“大王,桓将军走了。”陆兆麟入帐道。
萧怀玉看着案上的烛火,越来越微弱,如同她眼中的光,一点一点消散,“伯灵,你是否觉得寡人无情。”她唤着陆兆麟的字,心中五味杂陈。
“大王这样做,一定有自己的考量与思虑。”陆兆麟回道,“早在朝廷准备削夺兵权时,大王便曾去信给诸将,是他们不愿听从,才落得如此下场。”
“你不用说这些话来宽慰我,”萧怀玉长叹了一口气,“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他们都是跟随我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功勋之臣,不应该落得如此下场,而我明明知道,却没有选择干预。”
“这世上…”她有些哽咽,按着额头,双目失神,“根本没有两全之法。”
“我的罪孽,再也洗不清了。”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