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钦载突然变脸,哈哈一笑道:“诸位莫误会,只是杀只鸡给你们补补身子……”
出完题的李钦载还不能走,参与出题的人都必须留在学堂里,大家仍然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确定了考题之后,李钦载将新鲜出炉的试卷交给两位监察御史,御史当然不会多嘴,简单看了一遍后,当着众人的面将试卷用火漆封存,然后派出一队人马将它送到长安城礼部刻版印刷。
统一了认识后,接下来的事情便容易多了。
众人再次进入商议模式,逐题讨论,每一道题都严谨地商议许久,从出题的初衷,到考题的难度,以及涉及的知识面等等。
作为主考,李钦载到达考场后没有休息,而是径自带着几名礼部官员在考场内巡弋。
李钦载和几名出题的官员也离开了甘井庄,被礼部安排在考场内的偏殿中坐镇。
李钦载有点不耐烦了,他本来脾气就不算太好,耐着性子跟他们叨逼半天,结果白说了,这么不给国家栋梁面子的吗?
直到李治登基,决定对世家采取打压政策后,科考才真正被重视起来,历年的科考规模也越来越大。
官员们勃然变色,一名国子监博士颤声道:“李县侯,何至于斯!”
李钦载欣然配合,在大家都不违反规矩的前提下,他也不介意遵守规矩。
为国取才不是小事,李钦载也很希望从这次科考中帮李治发现几个人才。
按照往年的出题惯例,天文地理和历法都在明算科考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今科不能减除太多,否则难以服众,考生们闹事的责任谁都承担不起。
早知如此,刚见面就该杀鸡的,浪费半天口水,何必呢。
李钦载叹了口气,心里微微有些后悔。
李钦载扭头朝外面大喝:“来人,弄只鸡来,杀给他们看!”
官员们不吱声,脸色都很难看。
大唐麟德元年九月十三,科考开始。
“我是主考,我负责出题,伱们识相点就闭嘴,按我说的办,不识相就挨我一顿揍,最后还是要闭嘴,自己选。”李钦载冷着脸道。
科考从隋文帝而始,但历年来却有名无实,到大唐贞观年间才渐渐有了正式的规模,不过贞观年的科考虽说是面向全国,实际上参与科考的大多是世家子弟,而且规模很小。
莫说现在是在人家的地盘上,就算不是,以他多年积攒的纨绔恶名,还有那深不可测连天子都给他撑腰的恐怖背景,官员们发现自己真没什么资本跟他争。
脸色阴沉下来有点吓人,官员们都是精于察言观色的角色,自然看出李钦载的脸色不对,于是非常识趣地闭嘴。
许多考生咬着笔头,仿佛盯着杀父仇人似的看着试卷,更有甚者,有的考生心理素质实在脆弱。
见试卷上的题目大多不会时,顿时嚎啕大哭起来,被巡场的官兵闻声赶来,一记耳光先让考生闭嘴,然后不客气地拖出去扔远。
李钦载目睹这一切,暗暗叹了口气。
从古至今,这是最公平的跨越阶级的方式了,如果这还不行,只能证明自己本事不济,没有跨越阶级的资本,能怨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