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科考取士(1 / 2)

李治你别怂 贼眉鼠眼 1062 字 2023-06-15

第870章科考取士

以德服人,以理服人。

李钦载讲道理的美好品质是举世皆知的,与他争执的几位官员显然跟他不熟,没关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那啥乎。

从专业角度出发,李钦载耐着性子跟官员们解释自己出每道题的原因,这个题是考究什么方面,那道题是考究什么方面,不要跟我扯什么天文地理,那跟算学有个毛关系。

历法?可以适量加两道,意思一下,算是给你们面子。

我都给你们面子了,我出的题你们敢不给我面子?

明算只是基础,它是所有基础学科的工具,不能拿工具太当回事,所以,简单的物理题是不是也来两道?

今年朝廷取明算科进士的名额增加了五十人,所以出题不必太难,适当给考生们放放水,无论水平高低,多少能做出几道题,录取率更大一些。

出题的方面多考虑一下寒门学子在获取知识方面的局限性,应用方面的题型更须偏向寒门所在阶级的常识范围,从而将那些养尊处优的权贵世家子弟排除出去。

李钦载提出的建议都是非常务实的,与几名官员的争执也大多来自于此。

国子监官员对李钦载的提议表示强烈反对,站在他们的立场,为国取士必须考究全面,不可偏颇。

李世民曾经站在太极宫笑着说“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然而事实上,他说这句话的那年,朝廷科考取士总共才区区数十人。

以大唐士子的总基数来说,贞观年间的科考更像走个过场,事实上仍以录取世家子弟为主。

李钦载和官员们开始动笔出题。

这是为了避嫌,也为了防止主考官泄题徇私。

苦笑数声,国子监博士行揖道:“便按李县侯所言出题便是,毕竟您才是天子钦点的主考官,下官一切听您的。”

如今的大唐科考初期,长安城没有专门用于科考的贡院,礼部临时征调了新昌坊的青龙寺作为考场。

今年的科考气象大不相同,成千上万走进考场的,大多是衣着陈旧的寒门子弟,考场内外戒备森严,禁卫林立。

可惜的是,科考终究以明经科为主,在明经科的考场,那些考生们提笔挥毫,畅所欲言。

相反,明算科的考场则沉寂了许多,考生的人数也远不如明经科。

三天后,随着长安城钟鼓楼冗长的钟声敲响,两年一度的科考开始了。

我信你个鬼!

官员们面面相觑,互相交换眼神,然后,从彼此的眼神里他们看到了各自的妥协。

考题早已有了腹稿,李钦载下笔如飞,很快便将一套试卷出完。

于是纨绔子弟的嘴脸开始现形,给脸不要脸,非逼我动手是吧?

一套科考试卷很快商议完毕,这次的过程很通畅,也许大家都急着吃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