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毓秀终于忍耐不住,抱着林砚呜呜哭了出来,她十几年来经受的委屈苦楚,统统需要哭出来。余下之人只剩唏嘘,还是林荣礼发话说,让元祥去他家将柳氏叫来陪着。
柳氏来的时候,毓秀才渐渐哭够了,林长安递上热手巾,擦干眼泪的第一句便是:“我出了这等事,周家定不会善罢甘休,以后两个堂妹可怎么议亲?”
她满眼都是绝望。依照国朝律例:妻子殴打丈夫,至笃疾者就要处以绞刑,而丈夫殴打妻子,致死才处绞刑,骨折以下的创伤“勿论”。
她和孟姨娘故然罪不至死,可最轻也要被休弃回家,从此带着个“殴夫”的名声,谁还敢取林家的女儿?
二婶柳氏含泪看着她,一时也说不出话来。
还是林荣礼不耐烦道:“我说你们姊弟几个,多少都有些‘何不食肉糜’的大病,还当是世家大族间的通婚呢?寻常百姓讨个老婆都费劲,哪有那么多细讲究!”
众人竟一时无言以对。
临时安置了孟姨娘,柳氏陪着林毓秀去了三进院,她的闺房。留下老的小的男人们在堂屋里面面相觑,长吁短叹。
“不对呀!”林荣礼摸了摸脸颊,突然瞪起了眼:“我这脸上怎么火辣辣的,你们几个,是不是谁趁我喝醉的时候揍我来着?!”
三兄弟面面相觑,大摇其头:
“没有吧。”
“没看见。”
“不知道。”
---------------------
毓秀的屋子已经布置妥帖,一应家具都是家里最好的,只缺了些床帐帷幔,还要慢慢添置。眼下也顾不得那些。
二婶安慰她:“别太担心,好好睡一觉,外面的事交给你兄弟们商量,他们绝不会看着你吃亏。”
林毓秀也只当是安慰她,弟弟们待她故然是好,即便被休回娘家也自有她的安身之处,可林周两家悬殊太大,要他们怎么与之抗衡?
二婶知道她心里的担忧,又宽慰道:“长济如今争气,科试取了第三,秋闱只要发挥得当,中举不在话下。”
林毓秀近来一脑门子官司,没能顾及娘家的消息,闻言眼中闪过惊喜:“真的?!”
“真的!”柳氏握着林毓秀冰凉的手道:“听说大哥如此争气,连长民都说要好好读书了,秀儿,林家只会越来越好。”
正是时,林砚端了个大托盘来到房中,是中午的薄饼和馅材,元祥在锅里蒸的热腾腾的,又重新熬了粥,捞了两颗腌好的咸鸭蛋对切开,蛋黄金黄冒油。
二婶见他跌跌撞撞的,忙接过来,搁在小几上。
林砚笑道:“姑母,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是啊,今日是端午节呢。”二婶笑了,又从袖中摸出一条五色绳来,系在毓秀的皓腕,口中念道:“趋吉避凶,四季安康!”
----------------------
可惜世间诸事,不是拜一拜鬼神,祭一祭祖宗就能灵验的。
周家咽不下儿子被打的这口气,上门追要逃妇和逃奴,逃妇指的是林毓秀,逃奴指的自然是孟姨娘。
林家人自然不会放人,林毓秀也不可能放孟姨娘回去。
周家又是一纸诉状将林毓秀告到县衙。
周璠夫妇这个行径,倒也在林砚的意料之中,他只耻笑周兆平窝囊,敢做不敢认的瞒着家里,哪怕事迹败落自己要跟着倒霉,也懦弱的不敢担事。
真是烂泥糊不上墙!
牛马蛇神皆有道,林砚也有。南记商号热热闹闹的开着,合规合法的贩卖着朝廷专售的食盐、生丝、茶叶,县衙上下多少人拿着好处,打点几个人还是不在话下的。
此案一接下来,王知县便觉得稀奇,妻妾同殴丈夫,太有画面感了……
恰在此时,孟师爷将一本书递了进来。
王知县一看,新缝的书皮上赫然写着四个字——河工管见,他心中不由一震,那日还当林砚是婉言推辞,今日还真将它送来了。
王知县痴迷经世致用之学,可天下读书人都以研读四书五经为首要,其余学问一概引为“杂学”,能看到林庭鹤亲身编撰的“治水攻略”殊为难得。
孟师爷又道:“这小娃着实有趣,他跟我说,将祖先原稿带来,不如让家中长辈将此书抄一遍赠与堂尊。”
王知县感叹一句:“你说,这娃娃如此聪慧练达,父母是怎样教导的?”
在他的后宅也有同样大的儿子,还在逗狗撵鸡捉蛐蛐儿,天天想着逃学呢。孟师爷捻须笑笑:“我只听闻他年幼丧母,是被父亲拉扯大的,哦对了,他还有个姑母,这林氏知书达理、温良恭俭,嫁的是城南周家,林砚这般通透,八成也是受到姑母的影响。”
王知县完全不明白孟师爷为什么要跟他提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忽又觉得林氏、周家有些耳熟,便去窗边的书案上找到那张诉状,问道:“林氏的丈夫可是叫周兆平?”
孟师爷故作不确定:“大抵是吧。”
王知县遂将状纸递给孟师爷看。
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林砚薅着孟师爷念叨了足有百遍,早快背下来了,可他还得装作第一次见,沉吟道:“妻妾同殴丈夫……不多见呀。”
王知县笑道:“岂止是不多见,我遍读本朝诸多案件,连个引例而决的参照都没有。”
孟师爷道:“事出反常必有蹊跷,东翁,此案还当慎之又慎。”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1.com/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