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第 552 章(1 / 2)

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a/>www.cz4g.com提供的《技术型工种(快穿)》 552、第 552 章(第1/2页)

说到经文之中的错字,这个就必须要好好说一说了,最初的经文是翻译过来的,大家都知道,翻译里面少?不?了的就是音译,再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上,为了通篇顺畅,可能会省略很多具体的解释,好像一个成语运用在句子之中,本国人都知道什么意思,外国人不?知道,再要理解就要看翻译的功底了,若是直接字译,结果?可想而知。

就算是具体解释,一个句子之中套一个句子,显然也不?便于理解,若是能够忽略不?影响句子的意思,可能也会直接忽略了,最关键的是,意思传达要到位,为此损失一两个文字韵味之类的,就不?算什么了。

同样的道理放到经文上,经过一些高僧翻译的经文准确度还要高一些,但?低于高僧理解度的,翻译过来的经文的谬误就有些多了,有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意思。

这算是第一个环节的不?可避免的误差。

接下来是第二个环节。

目前纪墨所了解到的,这个古代并不?是没有雕版印刷,而是印刷太贵,那些学子们的四书?五经尚且不?能完全普及,更不?要说佛经之类的了,大庙之中,或者能够联络到相关的书?坊专门为其雕刻一本经书?的刻本。

纪墨所在的小庙就没有这样的好事儿了,除了零星几本是印刷出来的,其他的都是手抄。

而手抄的经文版本就不?可避免一个问题,即文字谬误。

这种谬误有可能是抄书?的人不?小心,写了个连笔或者怎样,后来再抄这本书?的人,看到连笔,一下子懵了,这字儿不?认识啊,好像是这个,好像是那个,到底是哪个呢?

要么照猫画虎尽可能把这个连笔原模原样抄下来,要么就自己想办法这个字的空白,选择可能相近的文字来替换,直接抄录到新书?之中。

这还算是需要懂点儿脑筋的谬误。

再有一种就是无意抄错了,比如?说一本经书?,很熟悉了,抄写的时候可能都不?会一个字一个字地检查是否有错误,等?到完成之后,书?本一合,也大可不?必再看了,可结果?,后人翻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其中一些字是有增减的,甚至直接写错了。

这种失误不?能说无法避免,却总是免不?了出现,有的人看出来了,就直接涂黑了原字,在行间同一位置另写一个,多字划掉,少?字补上,就在行距之间,两字空隙缺字之处写上一个。

有的人还会专门弄个小符号出来,表示这个行间补字是要补到那两字之间的。

因经书?文字都是竖排,这个补字的符号就是大于号小于号的样子,有的还像立起来的“八”,莫名?让人想到两手扒开缝隙的样子,还有点儿像是在呐喊——哎,丢字了,丢字了。

看起来莫名?有几分稚气可爱的感?觉。

只是如?此一来,整页看下来难免就多了些不?够严谨权威的感?觉,好像是个人就能从中挑刺,因为本来就有过谬误。

所以?,藏经阁之中,除了管事的大和?尚几乎就是带孩子玩儿的之外,其他的和?尚,有一个算一个,都在认真?抄经。

这些抄经人没有固定的安排,谁闲了谁就过来抄,可以?是轮换的,也可以?是天天来,当和?尚,研究经文总是不?错的。

抄经这件事,甚至可以?从早到晚,从少?到老,以?此修行的也不?在少?数。

纪墨对这件事是没什么爱好的,背诵课文厉害,不?代表一定要默写也厉害,更不?要说这种一遍遍重复默写。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也是读,而不?是写,反正纪墨是这么理解的,除非练字需要,否则反复抄写,并没有更多的意义。

现在纪墨最乐意做的事情就是挑错字,因他年龄小,就是发现有错字,大和?尚也不?会让他直接在书?页上更改,纪墨又不?可能找到一个问一个,于是就找了小纸条,用自制的炭笔写了错字所在,再把小纸条夹在相应的书?页中,等?到后来人看到,便可以?对症更改。

一众小萝卜头,撒开手去,就散落在藏经阁中玩起了捉迷藏,偏有一个小大人儿一样,似模似样地搬着凳子挪移经书?,找一本看一本,还不?忘写批注一样往里面夹小纸条。

这种表现实在是特殊极了,大和?尚早就留意到纪墨,也会拿他夹过小纸条的书?看一看,意外地发现这字写得还不?错,很端肃,这就很难得了。

小孩子的字,大大咧咧,七扭八歪都是正常的,能够保持前后一致的大小,还能看得清楚文字并未增减笔画,很是规整,放在纪墨这个年龄,说一声天才都不?算是过分夸耀。

“你看了多少?本经书?了?”

大和?尚闲暇时把纪墨叫到身前问话,纪墨指了指摆放经书?的架子,认真?地说:“这两排都看过了,有些重复的,并未重复看。”

小寺庙之中的经书?总共能有多少?本,看着不?小的藏经阁之中,几个书?架的经书?,大部分都是重复的,真?正值得珍藏的那些,要么好好收藏在方丈私人的书?室之中,要么就放在小和?尚不?会轻易触碰到的高处,这也是为了防止小和?尚无意污损的意思。

“哦?”

大和?尚有些意外,随口念了一句经文让纪墨接着念下文,也就是他年龄小,便如?此考较,若是年龄大些,就该问经文的具体释义了。

这里面又要考虑一个派别问题,对经文的解释各派还是有些区别的。

认真?说起来,千年经典传承至此,其中的坎坷磨难分了派别,还是很容易理解的,只是真?的要学起来,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目前纪墨还没接触到这部分的内容,只是每日?专注经文,传经人,若连经文都背不?下来,又传得什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