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三藩平(1 / 2)

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今天去找康熙认爹了没有》 第86章 三藩平(第1/3页)

而这在外人看来的审案糊涂,其实是看钱判案。

如果一个地方的县太爷这样还罢了,苏辰看过两个地方都是这样。

看到不平,他想过出面,但却知道自己真管了又是另一个方面的“特权”,不是天下底下所有遭受不平待遇的人都能好运气的正好叫他遇到。

苏辰到底没有出面,只是让荣广当好人,给那因没钱而输了官司的人家送过去一些足矣支撑他们度过困难的银钱。

苏辰不明白这些官员怎么能如此肆无忌惮的贪污,到底是制度上的缺陷,还是思想品德上的修养不够。

然后阎山的一句话叫他久久说不话来。

阎山劝他说:“爷别想这些了,千里做官只为财,他们审案子的时候不拿钱什么时候拿钱呢?总归那种敢随意要人性命的官是不多的,老百姓就是牛马,压不死就能活。”

是啊。

现在的书生十年寒窗苦读,不是为了给百姓谋福利,而是为了“一朝成名天下知”,而是“千里做官只为财”。

现在的百姓只要能在温饱线上挣扎过,就不会反抗上面一层层压下来的不平等待遇。

只是这么细细观察两个县的现状,苏辰已非常非常心累,给阿玛写了一封信之后,再次经过县城他留意官员的时间便少了些。

更多的是在县里吃顿好的,住一两天就出城,大部分时间只在乡间山中行走。

乡间能认识经验丰富的老农,山间能找矿能看风景。

这些地方固然也有家长里短猛兽出没,但令人气愤的事相对少很多。

先前的坏心情渐渐也就治愈了。

就这么慢腾腾的,等他们到施南府的时候,已经在康熙预估的半个月时间后超期半个月。

一到施南府就暗号的荣广,是立即便带着苏辰他们顺着安好找去城内的驿站的。

他们到时,早在这里等超半个月的暗绣卫成员范阳,正蹲在屋墙边的一片阴凉里两眼无神的发呆,咕噜咕噜熟悉橡胶的车轮声传来时,特长是擅长辨音的范阳一下子跳起来。

这绝对是京城科技馆的车轮声。

冲到大门外果然看见坐在车前方驾车的他们头儿,范阳差点哭出来,跑过去道:“头儿,你们可算来了。”

苏辰好奇,经赵泽介绍才知道这事暗绣阁的成员之一。

随即,范阳便上前行了大礼:“见过爷。”

在外面不适合自称奴才,就这么见了礼。

苏辰先让他起来,问道:“你在这儿等我们的?阿,我爹不会是喊我回家吧?”

范阳忙道:“没有,老、老爷给您送了些吃的来。”

范阳的话还没说完,就见跟在橡胶车轮后面的两辆马车停住,而后从上跳下来一群年轻女子。

这些女子最大的十五六,最小的也就四五岁,她们有的拿包袱有的两手空空,下来之后都站在了王爷身后。

给帕子叫王爷擦脸,给水叫王爷喝。

一时间莺声燕语,范阳俩眼都转圈了,他看向头儿和赵哥:你们竟然让王爷找这么多女人!

荣广:出四川后,越是往东走碰见的买卖年轻女子的人就越多,听说是送到扬州贩卖为瘦马的,爷管不着大的,碰见的还不都花钱收了。

因着他们不像是有钱人,那有大心思的女子,一般都愿意跟着专门做贩卖瘦马的人走反而不跟他们的,所以收的这么多女子倒都是真心伺候王爷。

范阳将基本上都裂口的榴莲搬出来交给王爷,在驿站住一晚上跟荣头儿了解了这女子的由来,就带着王爷在前面一路搜集的给皇上太子爷的好玩意返回京城。

一路快马,只用了不到八天时间,风尘仆仆的范阳看到了京城西直门。

这时候正好是盛夏六月,皇上带着太子和几个阿哥在瀛台。

范阳的牌子递上去,很快就得到召见。

康熙坐在柳荫下的石凳上,手里持着钓竿,保成保清,以及现在都能定下来的胤祉胤禛均一个挨一个,坐在旁边陪他们皇阿玛钓鱼。

范阳来了,跪下来见了一圈的礼。

康熙叫人给赐座,看着水面因为落叶而一圈圈漾开的波纹,问道:“怎么快俩月了才回?可见到辰亲王了?长高了多少,晒黑没有?”

范阳小心的坐着个凳子边,一一回道:“王爷一路访村进山,又访查县城风俗,比皇上预估的时间晚了半个月到施南府。”

“奴才亲眼见着辰亲王了,王爷高了,但是没黑。”

心里补充,毕竟有那么些相貌齐整的“丫鬟”们伺候着呢,看王爷的气色比在宫里时都好。

康熙点点头,脸色才好看些,又问:“辰儿到的时候,榴莲还能不能吃了?”

范阳答:“好些都熟透的裂了,王爷说,甚为香甜,当时便吃了两瓣。”

保成问道:“那我哥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回来啊?”

康熙也关心这个问题,转头看一眼。

范阳有些惶恐,回道:“王爷说可能要再过一段时间。对了,王爷还叫奴才给皇上和太子带了信来,另外还有许多王爷在民间买的小玩意。”

保成立刻放下鱼竿过来拿信,两封厚墩墩的信,他的信比阿玛的厚多了,保成很开心,先把阿玛的给他送去,转身坐到自己位置上就打开看起来。

一张张的信纸,其中有很多用铅笔画的风景、建筑、小吃,看的保成都想出去了。

保清距离保成不远,有些好奇的往他这边坐了坐,也瞟着眼神看几眼,然后就不屑的哼一声,不都是些民间玩意儿,京城满大街都是,有什么好看的。

以前听说大哥是去的五台山,现在看来没那么简单。

阿玛对大哥还真宠爱,什么都给他安排得好好的。

康熙的信里也有画,不多,但每一幅都戳他这个立志要天下安稳的皇帝的心,萧条的一望都是荒田的乡村,坐着糊涂官的公堂上一个百姓被打的两股殷血———

十几张信纸,张张戳心,也都是外人根本不敢让他看到的。

康熙钓着鱼看完一遍揣怀里,回去涵元殿之后又拿出来看。

翌日瀛台听政,许多大臣被留下来。

皇上说要搞一个廉政活动,叫大家推举一下人选。

这个人选的首要标准就是清廉,皇上会亲写匾额叫内务府御造发放,是可以世代传家的荣誉。

索额图从头到尾都是瞪眼的,明珠则微微笑着,不过这二位内阁大学士的想法基本上一致:皇上越发的想一出是一出了。

表彰个廉洁能怎么样啊,该贪的还是贪。

中央朝廷的六部官员对这个清廉的名额,都不放在眼里,皇上想让大家清廉呢这是,咱们问问下面有没有那种脑子不会转弯儿的书呆子官儿,给上来两个就是。

于是很短时间内,各地比较有名的清廉官员,比如彭鹏,比如于成龙等在民间十分有声望的青天老爷,连带着他们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请收藏才子书库网,www.cz4g.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a href="http://www.cz4g.com">才子书库网<a/>www.cz4g.com提供的《今天去找康熙认爹了没有》 第86章 三藩平(第2/3页)

政的事迹形成折子被送到御前。

康熙立刻批了,却也意识到,对于围绕在他身边的这群位高权重的官员来说,他们并不期望什么廉洁之名。

隐隐的,康熙对这个聚集着许多官员的庞大朝廷产生了一种无力感。

或者更准确的说,他是对人性无力。

表彰不能激起他们见贤思齐的心,那么严刑正典呢?

治贪?

只怕这个朝堂要空了一大半。

然而,也不能不治啊。他不能让自己的儿子在外面行走的时候,看见的都是大清的疮痍。

这时候,现兼任礼部侍郎的张英送来一个条子。

康熙接过来一瞧:“辰儿的笔迹?”

但怎么写的是张叔台鉴?

什么张叔,看完了康熙才明白,这孩子是在外面遇到个十分佩服的话本先生,喜欢人家写的话本,就说他自己有个叔叔在印书局做管事,推荐人家来京城拿书号。

这话本先生呢,当时回了家,过年之后才到京城,却是一个月才摸到张英的门。

张英现在兼礼部侍郎,印书局正挂名礼部名下,由张英主管的。

康熙知道张英古朴正直,也喜欢结交有才华的文人名士,才让他管理印书局。但就是他这样的一个人还让辰儿推荐的这个,嗯,蒲松龄找一个月才找到。

这是人到了高位的必然趋势啊,即便人是好的正的,但和底下的人和事也会有很大的距离。

小小的一个印书局,才成立没有两年,便已是如此了。

康熙摇摇头,决定拿印书局当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