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乱臣贼子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果然四大家族都不是好东西!大家一群情激奋,就又忘了那位帮他们打退外敌的午公爷也是那四分之一了……
事到如今,街上老百姓喊着让皇上亲政的口号,朝堂上大臣们引经据典陈述让皇上亲政的理论,就连后宫都充斥着让皇上亲政的舆论。甚至到了最后,军队之中都在谈论这个热门话题。还政于皇上的呼声前所未有的高涨。
闻世忠不得已支撑着病体,出来表了个态——没有人阻拦皇上亲政嘛,前些年还不是因为皇上太年轻,不熟悉朝政事务,所以我们这些老臣就尽力辅佐他吗?没错,只是辅佐,我们连托孤大臣都不是,何来什么阻止皇上亲政?什么把持朝纲,什么乱臣贼子,都是你们乱扣的帽子,是莫须有的,是冤枉我们的!现在我们也看出皇上长大了,成熟了,会管事了,请他来做一把手拿主意,当然是顺理成章的,我们谁也没拦着不是?
这就是个典型的耍赖撇清外加推卸责任了。
话说先帝是在四年前驾崩,当时御极的濂祯已近十八岁,本就没有什么新帝尚幼、须得托孤重臣辅政的道理,只不过因着在先帝在位期间四大家族的势力就已经很庞大,而濂祯这位新帝又本就不爱搭理朝政,才给了他们把控朝政的机会。
所以本来就没什么辅政大臣,所谓的皇上亲政就也没什么权力交接之类的过场。闻世忠的装无辜洗白,就是个打马虎眼的故作姿态。
濂祯与朱芮晨都不由得感叹,闻太师果然堪称老奸巨猾,他要是继续强硬下去,与支持皇上的势力对着干,不就给了皇上把柄来置他于死地了吗?适时地示弱装了孙子,做出这么个姿态,让人无从指摘,也就轻易获得了保存自己、伺机东山再起的机会,不会如沈家那样被一举打垮。
既然如此,也没别的办法,先顺水推舟吧。
大燕正荣四年四月,皇帝白濂祯亲政。这个过程里没什么交接仪式,稍微有点标志性的事件不过是闻世忠的表态而已。之前一直呼吁让皇上亲政的人们都觉得很不过瘾,事情就这么完了?这就算达到目的了?没这么简单吧?
当然不会这么简单了。濂祯与朱芮晨的开会地点由影月斋改到了御书房,本次讨论的第一个重点就是这个话题。
“闻家的势力根深蒂固,眼下明面上的虽然被打压蛰伏,余下的朝臣怕是还有许多是他们一党,这些微臣会尽力摸清底细,免得他们日后生事。”
濂祯在厅中踱着步,点头道:“你那些负责打探消息的手下很得力,可比闻世忠的手下有本事多了。前几日莹儿曾有个提议,说是可以将你那些手下召集起来,设立一个部门,专门负责为咱们搜集证据,监视群臣,可保证咱们随时随地掌握他人的一举一动。我觉得可行。”
朱芮晨站在中间,想了想回答:“此举确实可行,只是倘若沿用下去,须得留意限制这些人的职权,以免他们将来一朝失控,会造成朝臣为排除异己而互相倾轧构陷的局面。”
朱侯爷的先见之明向来不容小觑。如果被琇莹听见这话,又该觉得他也像穿来的了。
濂祯道:“这事是莹儿那时代已然成型的东西,她里知之甚详,已经打算得十分周到,回头在朝堂上议一议,也就能定了。想必刚还政于君,闻家一党也没胆量大力反对。你那些手下,再加上从羽林卫中分出来一支,就先将这个衙门成立起来。头一任都督就由你亲自出任,官名叫做‘指挥使’,居正三品。到时宫廷侍卫与羽林卫也都归你调遣,除保卫皇城之外,主责就是监督群臣,只要证据确凿,还有自行逮捕朝臣并审问的职权。具体职能分派,回头写成文字我再来与你具体商议。”
朱芮晨愣了一阵:“看来,曈妃娘娘果然已经谋划得很周到了啊。不知这个衙门取名为什么?”
濂祯在雕花大椅上坐下,翘起二郎腿,脸上带着对媳妇才智的自豪:“她说,叫‘锦衣卫’。”
作者有话要说:
☆、107、告白
这个时空朱元璋他老人家还不知在哪处世外桃源逍遥快活呢,琇莹就代替他提出了设立锦衣卫特务部门的大胆构思。
现在闻家蛰伏不动,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知己知彼,防止被暗中捅刀子,所以这样一个特务组织正是急需。朱芮晨那些专门负责打探消息的手下显然很得力,都是干特务这行的良好人选,这次从非法转成合法,更可以大力施展长项。而依着朱侯爷往日那些出色的地下工作才能,谁还能比他更适合当这个特务头子呢?
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锦衣卫指挥使看起来只是个三品官,权力却大得惊人,对所有朝官都有着监视甚至是逮捕审讯的权力,这将是个可以令内阁首辅都胆寒的职位。由皇上这位最铁杆的心腹来做正是适宜。濂祯正发愁如果直接把朱芮晨提进内阁有点突兀不好服众,琇莹这提议就给他提供了一个好思路。
如此一来,表面上看皇上只是刚得了权力,就专门成立个部门给小伙伴谋个差事干,那些朝臣们从没见识过特务部门手段厉害,自然一时半会还想不到这个新衙门能有多大本事。不久的将来他们才会领会到锦衣卫这三个字的可怕。
据说,明朝时的锦衣卫不但可以轻松知道每个朝臣晚上在家吃的什么晚饭、夜里去哪个小妾房里睡觉,而且连他吃完韭菜馅包子牙缝里有没有塞韭菜、跟小妾上床时穿的什么颜色内.裤,都能获知的一清二楚……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1.com/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翦花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