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滢收回目光,摇了摇头:“我尚能接受。”
现在这个程度才哪到哪,等年底才是最凄苦的时候,这个程度她就看不下去了,往后只会更看不下去。
伏危看了她一眼,没有说什么。
寻了客栈落脚后,伏危则派人去收粮食了。
趁着粮食便宜,会有许多商人借机屯粮,他们要去三个县城收粮,伏危便让人以商人名头收粮,每个县城收两日。
即便如此,但收粮却不理想。
两个县城不过是四车粮食。
就伏危所知,这才开始上旧粮不久,是哪里的商人这么迅速?
洛典史调查回来,与伏危商议:“听说早几日有人大肆收粮,也是收两日,是同一拨人,说是商行,可却没有准确的说是哪里的商行,他们收完就离开了,我去衙门查过,并未有这商行的消息,显然衙门有人被收买了。”
若是大肆收粮,衙差定然会知道,但衙门并没有记录,显然是走通了衙差或是主簿,典史的关系,再者收粮时间短,所以没有存案也不会让人深究。
伏危沉吟片刻,道:“既然隐瞒身份收粮,那必然不是什么光明的身份,县城戒备松散些,郡治则严,他们会在县城收粮,但不会铤而走险的去郡治,你现在安排下去,直接去郡治,沿途也不需再收粮,意义已然不大。”
洛典史也没有多过问,直接去安排。
洛典史走后,伏危眉头浅蹙。
这收粮的人到底什么来头?
原定十日在外收粮,但因沿途收粮不理想,所以只在途中花费了六日便到了郡治。
到了郡治后,伏危亲自把周知县写的折子送去太守府。
到底是在太守的眼皮子下收粮,该报备的还是要报备的。
沈太守不务正业,所有事务皆丢给底下的人去做,按照他的说法就是——他既然没有升迁的可能,那为何还要劳心劳力?
——既然都养了这么多的人,不用难不成还留着吃白饭?
——既然都有人做事了,那他为何不吃喝玩乐?
虽不务正业,偶尔也会过问各县事务。
先前周知县因幕僚的事情送信到过郡治,沈太守特意嘱咐过,若是有玉县来的消息,直接送他跟前来。
时隔两个月有玉县的信来,还是那瘸腿幕僚送来的,倒是让他好奇是什么事。
“莫不是武陵郡那边有什么麻烦?”
通报的典史道:“回大人,此次玉县幕僚并不是为了武陵郡的事情来的,而是呈上折子,为的是收粮一事。”
说着,把折子呈了上来。
沈太守接过折子,是周毅所述。
说是玉县粮库无粮,想趁此粮食便宜之际,收粮食来存满粮库,以备不时之需。
看完之后,沈太守倒是没有什么表示。
收粮可以,但私底下来收他自然是不喜的,但告知了便可。
“大人,可直接传话?”典史询问。
沈太守正欲点头,但随即想起什么,忽然笑道:“天气爽快,山中猎物正肥美,那伏危既然精通箭术,显然是善马的,就是不知腿瘸了可还能骑马?”
说罢,笑意更甚:“若是以伏危射猎来打赌,不知这赢面有多大?”
典史面色不显,心底却是同情起那年轻的郎君来。
虽然大人也庇护他,但该戏耍还是会戏耍。
虞滢在客栈安顿了下来,便寻到了摊子前。
早些时候,只有一张高桌的摊子,现在做成了一个棚子,里边既可以遮阴又可以避雨,长宽约莫一丈长,占地大,交付的租金也要多一些。
因虞滢自己开了个医馆,便让宋三郎往后定做的罐子都加上永熹堂几个字。
到了摊子前,宋三郎并不在,只有苏姑娘在,虞滢走进了棚中。
苏姑娘正给客人拿了胭脂,看见有客人进来,抬眼望去觉得有些熟悉。
带着疑惑迎上前:“娘子要寻些什么?”
虞滢收回目光,望向她一笑:“苏姑娘不认识我了?”
苏姑娘看向眼前貌美,效益温婉的年轻妇人,有些茫然,但随即反应了过来,惊讶道:“余娘子?!”
虞滢点了点头。
苏姑娘神色更是惊讶了,她瞧着余娘子那干净白皙的脸,结结巴巴道:“余、余娘子,你、你脸上的斑呢?”
虞滢笑应:“自是祛了。”
苏姑娘以前可不敢仔细打量,怕让余娘子不舒服,所以只知道余娘子脸上有斑,可现在没了斑,也就敢仔仔细细瞧一遍了。
“真神了,一点痕迹都没了。”
虞滢心道这是涂抹上去的,仔细洗去了,又许久未涂抹汁液,自然没有了痕迹。
原本虞滢没有抹乌汁,但因涂抹了一年长,所以还是会有些许痕迹,好些时候才消的,也显得比较真实。
等苏姑娘惊过了之后,虞滢才问:“宋骏在何处?”
苏姑娘回神,正欲回答时,宋三郎便因看到虞滢走了过来。
看到虞滢时,宋三郎似乎也惊讶了一下,但到底没有太过冒犯多看。
宋三郎解释道:“平时阿柳在棚子看着,我一个大男人也不方便,就在前边支个摊子买些吃食,挣几个钱也顺道看着,省得有人寻麻烦。”
说到这,宋三郎有些拘谨:“我摆了个摊子,也能挣一些银钱,这吃食的钱,弟妇便不需要再给我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1.com/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木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