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奴去换衣服了!”眼看陈术要变脸,任平生一溜烟跑了。
几十名部曲、男仆,跟着装有木材、茅草、冬衣、木柴,以及粮食的车队,往官道上行去。
给陈术分配的灾民救济点,在灞河东边的官道旁。这里是长安通往潼关的官道与通往蓝田县官道的交汇处,西边就是灞河桥,过去灞桥可直达长安城。雪停后,势必会有大量灾民经过这里涌往长安城。
到了地方后,陈术看了这个位置后,嘴角直抽抽,这是万年县令韦大钦给安排的位置。
虽然每个重要路口都安排有施粥点,可给陈术安排这个路口也太重要了些,等于是来自长安东面、东南的灾民全都汇集到他这里了。
韦县令一共找了十几个狗大户,来帮助官府一起救济灾民,从这个位置来看,陈术是以一己之力,扛下四分之一的救助任务。
陈术心说,韦大钦这个狗官,这是要逮着我一个人的毛狠拔呀!唉,没办法,毕竟自己刚黑了一万贯钱,韦大钦可是全程旁观。难怪当时他看我下狠手,也没说什么,原来是另有打算!狗官啊!
亏我还担心你们难以应付,多做了些准备。
车队停在路边,就已经有路过的灾民在围观。
陈术把部曲、男仆们叫过来,拿出昨天晚上画好的图纸,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他们,再给他们简单的做个分工,开干吧!
找了一大片比较平坦的地方,再做些细微的平整。然后两根高高的旗杆被树立起来,一面上写着“守望相助”,一面写着“共克时艰”。救灾嘛,先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很有必要。
两面大旗竖立之后,又在旗杆旁边放了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劳作换粥”!
路边围观的灾民看得一愣一愣的。
为啥呀?不识字呗!
于是,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终于,凑了几十个人的知识量,猜出,牌子上写得意思,可能是:这里有粥!毕竟里面有个“粥”。至于旗子上的字,谁知道啥玩意!
几个胆子大的,来到忙碌的部曲们身旁询问,是不是这里要施粥。陈述的部曲告诉他们:粥是有,但是要干活才有能喝。
几人回来灾民群里,说了问来的话,马上有人欢呼起来,就成群结队的朝部曲们干活的工地走来。
当然,也有个别人觉得:救灾就救灾,喝你一口粥,还得给你干活,想也不是什么真正良善之人。于是,继续往长安城方向走,寻那灾民可以坐等大善人熬粥,张嘴就能喝的地方去了。
陈术看着这些人逐渐走远,摇头笑了笑也没说什么。
灾难来临,灾民生活困顿,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他们需要众人的救助。于是,官府和民间就会拿出大量物资,派出大量人力,去救助灾民。
但是,灾民受灾不假,并不是一受灾就丧失一切劳动能力了。灾难来临后,个别人自己不作为,不自救、也不救他人,一丁点儿力所能及的事都不愿做,就等着别人来救助。
反正我受灾,我是弱势群体,我就是有理!你们给我吃、给我喝,是天经地义!你敢不从?你敢有意见?你敢提要求?我让舆论谴责你!
当然,绝大部分灾民是积极应对的,也心怀感恩。就像这群刚进入工地的人,当他们得知,现在是在搭一批简易草房给灾民住,搭炉灶准备给灾民熬粥做饭时,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就去干活。
让他们去吃些车队带来的蒸饼,先止住饥饿再干活,可他们直接拒绝,说赶天黑之前,多搭起一间草房,今晚就能有几十人不挨冻!
这就是自救,这就是救人!
没办法,陈术只得威胁说,再不去吃东西,就赶走!这才一个个憨笑着跑去吃东西,然后很快又陆陆续回来继续干活。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