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1 / 1)

穿到民国做裁缝 西枫 1140 字 2个月前

洋房是近年新建的,砌着时下流行的红砖清水墙,屋檐上方有两个向外凸起的老虎窗,给人以阁楼层的错觉。

洋房西侧单独建造的小厨房内,聘请的厨师伙计业已烧起了炉灶,烟囱口冒着黑烟,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饭菜香气。

从正门进去,是一个用于待客的中堂小厅。

右侧则为一间茶水休息室,里面设置了舒适的沙发椅,摆放了书柜、茶具、牌桌等休闲用具,还雇佣了两名专门的茶房。

从堂屋后侧的实木楼梯上楼,转过楼梯角便是一间相当宽敞的公会大厅。

此时大厅内人员密集,熙熙攘攘足有上百人在场。

在同业聚会里甚少见到这番场面,即便是在上海,多数商人都更愿意穿长袍马褂出席此类会议,这约莫也是时装业公会独特的一面了。

纪轻舟因工作繁忙,除了务必到场的重要会议,平时甚少来到这公所,有事也是电话联系严老板居多。

一路寒暄、结交新朋友,应付着一些同行的殷勤趋奉,待他带着解予安碰上严老板时,都已是十分钟后的事了。

严老板一见到他,便面带笑容地揶揄道。

“听见你这番话,我便感心安了。”严位良面色慈和地点点头,转而又朝解予安问候道:

“他是闲着没事,被我带来蹭个饭,您不介意吧?”

几人相互客套着,被严位良引到了靠近讲台的前排桌席落座,茶房见状,马上为他们端来了新沏的茶水。

纪轻舟过了两秒,才反应过来他指的是爱巷路口正装修的那家内衣店。

他心下思忖着,想起裕祥时装店就开在静安寺路上,遂坦然答道:“您放心,不会和您抢生意,那是一家新店,卖新玩意儿的。”

转而又问:“那是卖什么新鲜玩意儿,可否稍稍透露一下?”

“约莫九月初开张,届时您上下班路过,可记得来为我捧个场。”

“哦?”纪轻舟微挑起眉,好奇眨了眨眼睫。

当成员们都已到齐入座,邀请的报社记者也在安排的位置落座,严位良走到会议讲台前,高声开口道:

“此外,邀请绍先生上台之前,我必须先告知大家一个消息。

此言一出,大厅内顿时燃起纷纷议论声,诧异的疑问声传遍屋子的每个角落。

显然,他方才所言的“卖个关子”,指的正是这一出乎众人意料的决定。

严老板语声温和而有力地表达道:“但时装业是需要新益求新的行业,身为理事长,务必身怀新颖敏锐的洞察力与超前的审美能力,而如今我已年过半百,以我的精力,即便当选,也难以带着大家继续前进。

“而如果新任理事长需要,我也会尽我所能地辅助他,接手管理公会内的事务。最后,再度感谢诸位同行这六年来的信任与配合。”

随着那戴着眼镜、西装革履的年轻律师走到讲台后方,工作人员将一只红漆的投票箱送了过来。

第228章 终章

“与此同时, 受知名裁缝、职业教育家泰勒先生的委托,他还于上月初接任了城西女子裁缝学校的校长之职。”

人流喧杂的秀场内,邱文信兀自悠闲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手握钢笔, 驼着后背,在笔记本上粗略地撰写着关于这一场时装秀的现场报道。

书写下报道的开头介绍后, 邱文信稍作沉吟, 觉得有必要将现场的布置大概记录一下,于是抬起头, 左顾右盼地观察起这秀场的置景来。

毫无疑问, 此次的秀场舞台正是这狭窄而笔直的中庭走廊。

东楼一层本为饭店的大堂,此时大堂通往中庭的大门紧闭,按照现场的观众席分布情况来看, 显然那两扇尖拱形的对开大门,便是等会儿模特登场与退场的出入口。

他仰头望向中庭西侧尽头的墙壁,听闻原本连接南北两栋大楼的这面高而窄的墙壁上画着巨幅的壁画,而今这幅壁画却被从穹顶并排垂挂下的一幅幅丝绸锦缎所遮盖。

这不是邱文信回国以来参加的第一场世纪高定秀,但却是第一次见到这般巨大的品牌logo。

即便是如他这般缺乏艺术教育的土老儿,坐在这帷幕下方仰望时,也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优雅高级感。

“对于时装秀展,令我感悟最深莫过于五年前在皇后饭店举办的‘遇见1920’首场联合时装大秀,那是一场注定会被载入史册的时尚盛宴。

“后来我游历多地,也到过传闻中的艺术之都、时尚之城,法兰西首都那丰富的艺术遗产令我眼花缭乱,一间间高级时装屋精美的橱窗布置令我目眩神摇,但却再未有过那般触及人心的震撼与感喟。

“信哥儿!”

邱文信微叹了口气,默默划掉错字,抬头看向来人。

在他身后,还站着一个穿深灰色衬衫的俊秀男青年,邱文信隐约记得对方似乎曾是纪轻舟的一个助理,后来又转行去做了男演员。

邱文信瞧了他两眼,笑呵呵地评价:“甚为特立独行,叫人琢磨不透。”

“诶呀,今日估计全上海最时髦人士都齐聚在此了,我可不能被他们比下去了,瞧瞧这一身,甚有潇洒公子风味!”

“左右闲着无事,先起个头也好。”邱文信恬然答道,转而问:“你的座位在何处?”

骆明煊说着,瞥见一旁已经找到自己座位落座的祝韧青,就顺口介绍了一句道:“奥对了,这位是祝先生,他的座位倒是在特殊嘉宾席这边。”

“宋兄的位置?他现在在何处啊?”

只见那由一幅幅丝绸缎子拼成的巨大品牌logo前,受邀参与这时尚沙龙的名媛绅士们,已然排起了队,等候与那品牌标识合影留念。

“自进场起便一直在那照相,收费十个大洋一张,如此高价,那些名流们竟也愿意排队等着,我估计他已是拍得乐不思蜀,不会过来坐了。”

骆明煊既诧异又感慨地摇了摇头,遗憾自己不会照相,缺失了这大赚一笔的机会。

邱文信摇了摇头,拿起笔自顾自地写起了文章:“我早已打过招呼了,你要去就去吧。”

又看了眼端坐在座位上,正望着周围布景面露沉思的祝韧青,想着他与解予安估计也不熟,便未叫他一块过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