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会不会越发激怒蝗神爷(2 / 2)

土里刨食的最怕旱和涝,也怕极了蝗虫。想到母亲经常跟他提及的虫灾,杨司马拿着书的手都在抖。

有过张家太爷之前的操作,林桑见到杨司马逐渐变苦的脸,还担心他也会哭出来。

杨大娘是真的含泪了,但司马老爷到底镇定,他翻动书页继续看下去。

“虫卵可以焚烧成灰烬肥田,也可以用水泡沤腐烂,可以养各类天敌吞吃蝗虫,还能用百步草的浓汁喷杀……若是虫卵孵化成虫,也能用篝火诱捕杀之,蝗虫还能吃?”

杨司马每读出一个方法,杨大娘心里都要一颤。原来不光是噩耗,书上还记载了各种灭虫的方法。

这听着像是好事,能够在灾难来临前采取各种措施,总比眼睁睁看着蝗虫成气候强。但说到吃蝗虫,老太太打了个寒颤。

在百姓心中,蝗灾总是在大兵之后,是孽气所化。

自从前朝覆灭后,天下兵戈不断,也难怪蝗灾频频。每次蝗灾来了,百姓会祭蝗神祈求灾难快点过去。灭杀蝗虫已经让老太太内心惶恐,更别说吃。

老太太从不干涉儿子的政务,但忍不住出言道:“捕杀蝗虫,会不会越发激怒了蝗神爷,降下更大的灾难?”

林桑听得一愣神,然后反应过来。

原来这个时代的百姓对天灾是这样敬畏的,她以为自己呈上的了一本治农宝典,想不到一不小心发出了惊世骇俗的言论。

她向老太太解释:“大娘,蝗虫不是戾气所化,而是因为气候的关系。我们村已经用鸡鸭吃了不少蝗虫卵,如果真有蝗爷发怒,就不会给村里降下瑞雪。”

林桑想不到一场雪这么好用,但事实说话最可信。这么说来每次蝗灾前都有大旱?

老太太还在努力回忆,杨司马已经有了定论。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既然有灭蝗的方法,就一定不能坐视不管。庄稼是国之重本,旱情我们没办法,但百姓的命怎么样也不能毁在虫子嘴里。”

这就是以人为本了,林桑觉得杨司马有些意思。

但杨司马绝对想不到,钱家要灌输给他的理念还有人定胜天。

在一旁安静了半晌的钱三随即也献上一本书:“司马爷,这是草民根据这段时间的打井工作,编纂的一本书。书里结合了前人的找水方法,配上了图文,相信对接下来的旱情有帮助。”

这是林桑给的建议,前人流传下来的经验很宝贵,但古文没有句读很难断句,在她看来就像难以破解的密码。

而且只有拗口的文字实在太抽象。钱三的这本书结合了几个村的县志,详细分析聚水点。不仅有文字记录,还配有形象的地形图案。

杨司马这才记起了母子俩今天来的目的,不就是想看看这个村子是怎么样在荒年种出新鲜瓜菜的吗。

被吴大的案情一打岔,杨司马险些忘了今天来的初衷。

原来村子的水源是眼前的后生带人找到的,他一来还遇到了旱年里的一场雪。虽然村民说这是放天灯祈愿的雪,但杨司马不信巧合。

所以,这村子是人杰地灵吗?

杨司马也不着急走了,他问钱家人:“你们能带我在村子里四处看看吗?”

<div align="center">

,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div>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