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092 章 来到大唐的第九十二天(1 / 1)

长安小厨郎 长路生 1806 字 5天前

('

第092章来到大唐的第九十二天

这边鱼糕蒸上锅,姜菽洗了洗手,去外面瞧小厮丫鬟们的进度——一群十岁出头的小孩,正是想学新鲜东西的年纪,平日里跟着萧厨娘帮厨,难得遇上姜菽过来,就叽叽喳喳地围在他旁边东瞅瞅西瞧瞧,像是群围在窝边看热闹的小鸟。

姜菽看他们实在是跃跃欲试,便匀了一条鱼肉出来,让他们试着做鱼豆腐,等下可以加些酱和孜然煎来吃。

鱼豆腐做法跟鱼糕有些类似,不过不用另外加猪油膘,只需将鱼肉混着葱姜细细剁泥,再添淀粉跟鸡蛋不断搅打成粘稠的鱼糜,最后装到合适的容器里上锅蒸熟就行。

吃的时候按喜好切成方块或扁饼,往锅内多倒些油,把六面都煎成脆脆的金黄色,这般出来的鱼豆腐外脆里嫩,空口吃都很香。

要是一次做得多,放凉后脆皮变软,可以煮进火锅里当丸子,也可以用竹签串了当烤串,都挺受欢迎。

姜菽给他们提前配好了各种食材的量,余下剁搅的步骤不算太难,都是吃耐性的活,权当是给他们找乐子解闷。

他走出厨房,空地上的投壶竹圈已经没人玩了,人都围在桌边,守着一盆鱼肉和刀案,一会儿这个来切两下,一会儿换那个去搅两下,热火朝天的,不像是在做饭,更像是在轮着玩游戏。

瞧见姜菽出来,他们赶紧把两盆搅好的鱼糜都拾掇拾掇,献宝似的端给他看。

盆里的鱼糜剁得细腻如浆,姜菽拿勺子刮了几下,手感粘糯发沉,已经上足了劲,暗叹果然小娃儿们浑身都是精力,做得又快又好。

两盆鱼糜,一者里头是纯肉,一者里头有他们另加的胡萝卜碎碎,白里带橘,煞是好看。

在一群总角小童期待的目光中,姜菽把鱼糜转移到大盘里刮刮匀,放去蒸笼里蒸。于是他们围着的目标就从桌案变成了姜菽和灶台,乌泱泱挤了一大圈。

等鱼豆腐出锅,姜菽切切煎了,又配着一点酱汁和孜然粗粉炒了炒,原本该是小方块的鱼豆腐就膨鼓鼓的,似圆非方,表面沾满了酱汁和孜然碎,一阵又一阵的香气传出锅边,围观的小童们挨着姜菽,也不催,就眼巴巴地望着,看得姜菽心肠软软。

因为是蒸熟又煎过一遍的,炒匀酱料就能出锅,姜菽盛出来两份,让一直在门口挼猫的金错洗洗手,去给温朝和温太夫人送去尝尝,当是下午的加餐。

余下的就都盛在大盘里,厨房大伙儿直接用筷子夹着吃。

姜菽尝了一口,新鲜煎好的鱼豆腐外皮脆香脆香的,咸口的酱汁没调太浓稠,薄薄地在表面沾了一层,刚好是够挂住孜然,又不会让酱香味太重,夺了鱼肉鲜甜的程度。

他吃的这个正好是加了胡萝卜碎的,咬开一看内里,小米粒似的胡萝卜混在白白的鱼肉之中,吃不出来萝卜味,只觉得更多一些淡淡的回甘。

姜菽吃完一整颗,忽然发现虽然他是铁锅炒制,孜然的余韵中居然也有炭烤的风味,不似普通的生孜然,便问了下萧珠。

萧珠道此法是从朱小娘子处得来的,她跟胡人们取经,得知了用香料和木炭在干锅内焖熏孜然的方法,可使孜然不必与肉类烧烤,也能有炭烤风味,便于制作需要孜然香料、又不能上炭火烤制的菜肴。

长安食客爱食羊,不管是蒸烤煮炸,都能见着孜然的身影,于是连带这种香料也被食客们爱上,在上面多下些功夫总不会错。

姜菽谢过她,将此事也记在了心中——他见过的这些家食肆,甭管是萧都知那里的独出心裁,朱小娘子那里的别具一格,还是白梦渔家的认真讲究,大家做起事来都是细致入微、力求至臻至美的,他也得见贤思齐才行!

-

暮食的时候,姜菽做好鱼糕三吃,看厨房余下的活不多了,便跟着金错去拜见温太夫人。

傍晚不似白天暖和,温太夫人就没在外头,正和温朝在堂屋弈棋。

姜菽过去观摩了一会儿,虽然他下棋是三脚猫功夫,但谁快胜负还是能看出来的,明显温太夫人的棋局已落于下风,难有回天之势。

见挽救无望,温太夫人看看旁边的姜菽,索性借口要用暮食,耍赖地把手中棋子放回棋盒,不与温朝下了。

“下午那鱼豆腐确是不错,听金错说,暮食还有鱼糕?”温太夫人硬是转移话题。

姜菽笑着应了,再一看旁边的温朝,已经不做声地收起了棋局,修长净白的手指熟练地拈拣起一粒粒圆润的棋子,俨然一副习以为常的模样。

察觉到他的注视,温朝抬眼看过来,眉目间皆是笑意,道:“姜小郎君可也要来手谈一局?”

姜菽想到上次连五子棋都下得惨败,果断认输:“温少卿棋艺卓绝,我还需多加练习,日后再来吧。”

温太夫人笑着附和:“且等他再练练让棋的功夫,我们再与他弈,免得自讨不痛快。”

温朝不强求,将棋子收好后,便随他们一同去往花厅用饭。

除了姜菽做的三道鱼糕,暮食还有萧厨娘做的常规菜色,这回倒没有酸菜了,是热腾腾的胡萝卜羊肉煲和烫煮时蔬,主食则是一碟好似蒸韭叶面条的茴香煎饼与一盅菜肉咸粥。

姜菽先尝了口自己做的鱼糕,萧厨娘应该是怕等待的时候鱼糕冷了变味道,还给他们添了几口桌上小陶炉,始终加热着,是以他吃的时候还是软软热热的。

清蒸鱼糕切成了略带些厚度的片,一碟四片,方方正正地待在蒸笼中的碟子里。巴掌大的蒸笼慢慢地往上飘着热汽,显得里面的鱼糕片柔润似白玉,顶上凝固的金黄蛋液则像是一层薄薄的黄金,若是有诗家在此,恐怕就要起些如“琼楼金宇”之类的别名。

姜菽抬头看了一眼对面的温朝,想到大理寺里整日背诵法条的司直评事们,心思一动,揶揄地想,或者叫“金科玉律”,多适合大理寺官员们吃啊!

编排归编排,姜菽还是认认真真吃了饭,软绵微弹的鱼糕入口扎实饱满,空口吃着鲜甜,配上他准备的甜咸蘸水和适应长安习惯的椒盐孜然,正好四片下来一口一味。

煎鱼糕多些油香和酥脆口,更适合配孜然粉料来吃,若是能有个辣椒干碟,或许也能有不一样的味道。

汤鱼糕是用一点云腿混着鸡蛋煮的,是以汤头中既有鱼鲜,也有蛋香和肉味,临出锅时点了盐和胡椒,加了些菠菜,配着羊肉煲热乎乎地喝上一碗,肠胃都舒服得很。

羊肉煲依然可圈可点,姜菽一口就认出来这肉还是那难寻的绝佳好羊肉,腴美酥烂,吃完感觉脸都被羊肉香润了许多。

姜菽目光灼灼地看向对面的温朝,之前总忘,等下他一定得问问温朝这羊肉的来路,看看到底是不是高至善曾经提到的那家杨家牧场。

-

温朝本在慢慢食粥,忽感目光注视,抬头便见姜菽炯炯有神地盯着自己,不知是又想到了什么,那般高兴。

待吃过饭,还不等他寻机会询问,姜菽便已迫不及待地问了出来——

“府上的羊肉似与市面上的羊肉不同,格外鲜美,不知是从何处采购的?”

温朝一顿,他就知道姜菽想不到别处去。

“乃是城外的杨家牧场。”他还是回答道,“杨家牧场未在城内设店铺,寻常都是接熟客们整只的私订,轻易不会流入市场。”

“若是你想联系他们订羊,他家在醴泉坊有管事铺面,你言是温府介绍的便可。”

温朝说了地址,姜菽一回想,离小院并不远,或许明天他从大理寺下值回家的路上就能去问问。

姜菽又坐了一会儿,被温太夫人拉去下了几局五子棋,双方各有胜负,深得你来我往的乐趣。温朝本还在旁边观棋,后来见他们棋局和谐、惺惺相惜,笑了笑,也就回房继续准备明日要审核查办的案卷去了。

姜菽跟温太夫人一直聊到暮鼓声过半,才在温太夫人的极力挽留下告辞回家。

温太夫人让金错和另两名小厮帮他带着衣服,那两名小厮姜菽也眼熟,都是下午在厨房玩得很欢腾的小孩,跟金错一样个头,差不多刚到他的胸口(140上下),一听能跟姜菽去小院玩、不是,送东西,皆面带喜意,拉着金错嘀嘀咕咕说小话。

等走的时候,姜菽一手牵猫一手举鹦鹉地在前,他们三个跟在后,四个人跟列小火车一样,叽叽喳喳地沿着门前的路道,从温府回了小院。

有小伙伴一同来,金错今晚不好意思再留小院住了,把东西给姜菽放下后就要告辞。姜菽去给他们装了些猪肉脯、猫耳朵、还有桃酥等平时烤的零嘴,好好对他们答谢一番,才目送他们蹦蹦跳跳地回了温府那头。

姜菽在路口伸了个懒腰,然后三步并两步地回了家。

假期结束,明天就要上值了,得洗澡收拾收拾,利利索索地去上班!

第093章来到大唐的第九十三天\\x\\h\\w\\x\\6\\c\\o\\m(x/h/w/x/6/点看)!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