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044 章 来到大唐的第四十四天(1 / 1)

长安小厨郎 长路生 2346 字 2天前

('

第044章来到大唐的第四十四天

后厨,陈、王两位大厨将菜饭分盛得差不多后,罕见地在用餐时段来到前头的食堂,跟做贼似的,不停搓手观察上官们的反应。

今天一大荤一小荤的俩主菜都是姜菽做的,原本姜菽的手艺不必他们担心,可偏偏今日姜菽未按常理行事,反而说想趁着大好良机,给上官们尝试一个新的做菜法子,叫人跟着他一起推车去了工匠铺,最后带回来一口圆底釜,说是他订做的铁锅。

锅子不大,一看就是寻常家用的大小,堪堪卡住官府对铁器流通的限额上。

姜菽道这锅本是他给自家备的,前些天下的单子,今日正巧做好,便拿来给公厨做道菜,开开锅。

两位师傅忧心忡忡地看他将锅子干烧到冒烟,又一遍遍地用猪肥油擦拭,最后把锅擦得锃亮冒光,动作之娴熟,比以往使用公厨的器具还要行云流水。

姜菽新用烹饪之法名为“炒”,原本他们看姜菽直到巳时末(快十一点)都不动手烹菜,只是将备好的食材调料都放在案边,还有些着急担忧,生怕他赶不上午食。

没想到,等他瞧着时间差不多,添柴把炉火烧得旺旺的,终于在全后厨瞩目下动起手来时,只用了三四炷香的功夫,就将那另一道菜完全烹完了。

因为锅小,甚至还是分了好几锅来做的,匀算下来,几乎每锅也就是半盏茶的功夫。

闻着满厨房酸甜逼人的香气,看姜菽运铲如飞,两位大厨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直接上去夹了一口菜尝尝,登时被菜丁的脆嫩和肉的柔嫩惊住,对姜菽就这锅子和做法问东问西。

姜菽依然无有不答,如这铁锅热得更快,适合大火快烹,炒制的做法不必加太多水,不易因制作太久而损耗菜的鲜嫩等等……直到他将所有的菜都烹好,去一边拿勺子分装菜肴时,两位大厨还云里雾里没缓过劲来,对着那被洗净后又上了层油的炒锅不断研究。

这这这……虽然菜是好吃的,但上官们能接受吗?

于是才有了二人鬼鬼祟祟去前头观察的场景。

事实是,他们多虑了,上官们不仅能接受,还吃得赞不绝口,各个红光满面,甚至还有不少要加菜加饭的。

两位大厨放下心,继续回厨房摸索那锅子去了。

等姜菽忙完,看见俩大厨还围着铁锅,一副手痒得很,又不好意思试的模样,好笑道:“两位大师傅要是想试,尽管试就成。虽没肉材,炒不得鸡丁了,我拿两根胡瓜来,咱们做个胡瓜炒蛋还是能成的。”

前头上官们胃口好,公厨大伙都还没吃,教两位师傅小小地炒一盘菜过个瘾,也不怕吃不完。

姜菽这么一说,都不等他行动,陈大厨先一个箭步冲出厨房,手舞足蹈地就拿了黄瓜和鸡蛋回来。王大厨还算矜持,却也是面带微笑地将黄瓜洗净切片,把蛋搅散,一分两份,清了清嗓子,等着姜菽动作。

若是本朝有番茄,姜菽最先传授出去的必是华夏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乐!”()•()

孙阿婆这次没有再推辞,接过姜菽的菜后,从自己的摊下也取出一个小孩拳头大的罐子,递给姜菽。

≧长路生的作品《长安小厨郎》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

“中秋吉乐。”她笑得慈祥,道,“老婆子看小郎君相貌白净,不像是贫苦人家出身,虽不知为何做此行当,可入秋后长安天燥,风吹日晒的,手脸容易皲裂,可得多加注意。万一落了皮损,几年都养不回来。”

“这是我家用猪油自制的润肤脂,味道是重了些,但没加药物香料,哪怕摆摊做饼的时候,也是抹得的。”

姜菽闻言,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手背,因为大半个月来做各种活计,整日刷锅洗碗洗菜,确实有了细小的干皮。

他男孩子家过得糙,没想到被孙阿婆注意到了。

“谢谢阿婆。”姜菽感激地收下,准备回家就抹上!

-

等姜菽回到家,把一切都收拾好后,仔仔细细地洗了个手,然后认真涂了层孙阿婆牌润肤脂,闻一闻……其实还好,就是猪油味。

可能因为油熬得洁白细致,这点味道也不明显,不仔细凑近闻,是闻不出来的。

姜菽瞧了瞧日头,刚过早晨,差不多可以先将月饼烤上,这样等高至善他们过来的时候,可以直接吃点垫垫肚子。

公厨大伙儿没空来,他们都在城外有农田,得趁三天假早早赶回家去。这会儿正是农忙的关头,早有个青壮回去帮忙,田间压力能小些。

于是姜菽只约到了高至善、秦正阳和金错。

他不是没想过邀请温朝,但是转念一想,他们一群小郎君打算在院子里侃天说地的,温朝在旁边要么融不进来,要么他在场所有人都放不开手脚,容易尴尬冷场,还是以后等其它机会吧。

差不多姜菽刚把月饼放进烤炉,金错就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进来了,说是温太夫人和自家郎君回给姜菽的节礼。

姜菽一看,有各式干果山珍,有一匣枸杞和银耳,又有数个茶饼和一套茶具,甚至还有两匹团花的玉色衣料。

相较之下,他早上送的六层糕点礼盒好像就有些“寒酸”了。

许是察觉到他的犹豫,金错脆生生道:“太夫人说,姜小郎君做的花糕极好,她在长安这么多年,少有能吃得这般可心妥帖的。待来年中秋,她可得找小郎君订些,给相熟的友人家送去,显摆显摆这长安独一份的糕饼呢!”

他凑到姜菽跟前,小声道:“郎君也爱吃小郎君你做的花糕,我瞧见他朝食时用了好几块哩!”

知道自己的心意被人喜爱,姜菽也就放下心来。说直白些,眼下他全部家底加一起,恐怕都买不了温府送来的这些回礼,若是纠结于此,他都不用活了。

君子之礼,贵心贵德,他自认已尽了全心全意,哪怕在物质上仍有欠缺,心意上总是和温太夫人以及温朝一样的。

-

高至善和秦正阳来的时候,同样带了节礼。

上回劝学不成,高至善回去痛定思痛,这次没带经史典籍,倒是给姜菽

()•()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带了不少当下流行的传奇话本,据说是把书肆里流行的都拿了一个遍。至于普通的文房用具,又是成箱成箱地送。

秦正阳带来了不少胡人玩意儿,有如胡椒这般的食材,也有如黄瓜茄子,此时叫胡瓜昆仑茄的作物种子——虽然现在都已经过了播种的季节。

最令姜菽意外的,是秦正阳命人打了一套和后世桌椅颇为相似的高脚胡人桌椅,言是他这阵子跟胡人打交道太多,发现他们这桌椅坐着还挺舒服,就自家打一套,给姜菽这里送一套,以后吃饭不用再束手束脚地坐矮凳上了。

高至善小口小口地吃着云腿月饼,疑惑道:“你为何会跟胡人打交道?()•()”

秦正阳哈哈一笑:“不懂了吧!∵()∵()•()”

秦正阳拉开一把椅子,横刀立马似的坐下,与高至善和姜菽道:“近日有不少胡人歌舞队、商团来到长安,怕是想年末赶来扎根,赚赚人气,好在年关和大朝会挣波钱的。”

“我大唐包罗万象,九州四海皆可来访,每年的元日大朝会聚集万国使臣,啧啧啧……”秦正阳咂舌,“虽说光鲜,其实累人得紧!”

“我阿兄谨在御前,自然是要为圣人排忧解难;我阿耶也不必说,多少使团就盯着兵部呢,生怕哪天大军就一声不吭地来到自家门口了——要我说他们真是想多了,我大唐还是讲究师出有名,不会轻易灭人国家的。”

“歌舞队商队这种坊间小事,我阿耶阿兄不便出面,只好让我去打探打探情况。”秦正阳拍拍自己的大腿和肚子,叹惋道:“连吃了好些天胡食,感觉我肚子上都有膘了,回头得让他们赔我钱!”

姜菽把早就备好的铁锅端到三人间的小灶上,烧火开煮。

“那完了,只怕近日这顿后,你还得再长二斤肉。”姜菽笑道。

有道是丰年留客足鸡豚,如今他钱包小鼓,别的不说,请大伙儿敞开肚子吃个铁锅炖鸡加排骨,还是不在话下的。

铁锅里,炒好的酱料葱姜铺底,上头是满满一大锅焯过水的精排和鸡块,火烧得旺,加水盖上盖子,很快就听见咕嘟咕嘟的冒泡声。

姜菽拿来两口大竹箕,一个里头是晒的干豆角、泡好的香菇、去了皮的鲜芋艿、鲜山药,另一个里头则是一个个提前发好的花卷面胚。

若是在后世,姜菽非得好好弄一盆玉米面,在铁锅壁上烀玉米面饼子不可。奈何此时玉米远在重洋外,只好用花卷解解馋。

条件所限,同样不得不被换掉的还有玉米段、鲜土豆块和干土豆片。

切段的老玉米,经酱汤一煮,筋道有嚼劲,乍一吃带有微微咸味,细嚼又有谷物的香甜。

鲜土豆块自不必说,所有汤酱菜里的土豆都是灵魂,吸饱了汤汁的土豆呈半棕色,筷子一夹就能断开,露出里头粉糯的芯子,吃起来绵软化沙有滋味,堪称入口版华夏土豆泥。

干土豆片则是和鲜土豆完全不同的口感,经过充分晒干的厚土豆片,哪怕煮过也不会轻易烂成泥子,吃起来内里柔软的同时,外皮却是劲道的,姜菽愿称其和干豆角是铁锅炖干制品中的两个顶梁柱。

要是此时再来一份甜辣口的,裹满芝麻酱的大拉皮,配上冰镇过的汽水,可以说是圆满了。

唉,可惜眼下食材没有,拉皮和汽水也没有,姜菽转身进了厨房,端出几大壶酸梅汤来。

何以解忧,唯有酸梅汤了!

第045章来到大唐的第四十五天\\x\\h\\w\\x\\6\\c\\o\\m(x/h/w/x/6/点看)!

()•()', '')